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美國雞肉為什麼不好吃

美國雞肉為什麼不好吃

發布時間: 2024-06-23 02:33:14

『壹』 為什麼現在的雞肉沒有以前的好吃

現代營養科學認為,人們應減少紅肉和加工肉類的攝入量,適當增加魚類、白肉。對中國人而言,在白肉中與雞肉最為相熟,但近年來,稍微有些年歲的人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雞肉口味大不如從前。有人詬病這是大規模飼養所累,轉而無限懷念起「走地雞」時代。那麼,所謂的「有機雞」、「走地雞」、「肉雞」到底是如何養成的?誰比誰更好吃、更安全?

上世紀八十年代之前出生的多數人,不難回憶起兒時對雞肉的嚮往。對於很多家庭來說,一年能吃上兩三次雞肉,也算是相當不錯了。美國也有類似的情況。在1960年,美國人平均每年消耗28磅雞肉(1磅大約454克)、60磅豬肉和65磅牛肉。到了2006年,雞肉的人均年消耗量增加到了87磅,牛肉持平,而豬肉則下降了一些。

雞肉之所以得到如此青睞,最重要的原因是價格優勢。相比40多年前,美國的食物總體價格增加了近6倍,而雞肉則只增加了兩倍多。現在,美國很多超市裡的整雞每磅不到一美元,比多數蔬菜都要便宜。此外,與豬肉、牛肉、羊肉這樣的紅肉相比,雞肉被認為在營養方面更為優越。物美價廉,自然也就更受歡迎。

在「把穀物和飼料轉化成肉」的比賽中,雞的生產效率最高,牛表現最差

那麼,為什麼美國的雞肉如此便宜?

首先,從「長肉」的角度說,雞的效率更高。如果我們把禽畜當作一個「生物反應器」——作用是把穀物和草等飼料轉化成肉,那麼就可以用「轉化效率」來比較不同的禽畜。蛋白質是肉中最受關注的成分,所以人們經常用多少公斤穀物生產一公斤肉,或者用多少植物蛋白轉化成了動物蛋白來進行比較。不同學者採用的模型和數據略有不同,得到的效率具體值也略有不同。

一組典型的數據是:得到1公斤牛肉、豬肉和雞肉,所需要的穀物分別為7公斤、4公斤和2公斤;而牛、豬和雞,把植物蛋白質轉化為動物蛋白質的效率分別為6%、9%和18%。也就是說,在常見的肉中,雞的生產效率是最高的,牛的表現最差。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致的平均估算。同一種動物,不同的品種、不同的飼料、不同的養殖方式,所得到的效率相差也非常大。

「有機」、「傳統」的養殖方式,自然資源的利用率要低得多。除了不到2%的「有機雞」、「走地雞」,美國基本上都是大規模的「肉雞」。在生產效率和成本方面,肉雞的優勢令其它禽畜望塵莫及。

生長時間越短,「雞味」越淡,但這隻影響口感,與營養無關

而今世界上對「有機雞」、「走地雞」、「肉雞」還是有一定的規范界定的。以比較完整的歐盟規定為例:在有機飼養中,每隻雞的活動空間大於2平方米,生長期大於81天;而「走地雞」分別是1平方米和56天;「肉雞」每平方米可以養15到20隻,生長期一般在6周之內。

除了「肉雞」的養殖方式,規模大也是美國雞肉成本低廉的原因。全美國只有2萬個左右的養雞場,每年生產近90億只雞。一個中等規模的雞場,每年出產40多萬只雞,只需要一個家庭來經營。這些養雞場絕大多數只是雞肉產銷鏈上的一環,由經銷公司提供雞崽和飼料,而雞農支出場地、勞動、電、水等等。因為規模大,每隻雞的養殖費用低到了20-30美分,雞農依然能夠接受。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這樣生產出來的雞肉,已經不是心目中的「雞肉」了。在「雞肉的味道」上,它確實不如傳統的雞。雞肉的香味很大程度上由其中的「呈味核苷酸」決定,而「勁道」、「有嚼頭」則是由肉中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決定。這些決定風味和口感的成分跟雞的生長期有關。生長時間越短,「雞味」越淡。不過這些影響風味口感的成分跟營養沒有什麼關系。從食品科學的角度來看,肉雞的肉依然是優質的食物。

肉雞,超負荷運轉的「雞肉生產線」——在動物福利與人類需求兩者間很難平衡

在世界上,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東西是很少的。肉雞的生產方式也有飽受爭議的地方。這種生產方式大大地提高了空間利用率,但是有個問題:雞舍很擁擠,必然導致空氣質量很差,排放氣體中高濃度的氨對於雞的眼睛和呼吸道都容易造成損傷。而大量的雞擠在一起,也容易導致和傳染疾病,因此又不得不使用抗生素。現在抗生素的技術有了很大進步,但是它對環境、生態的影響,爭論一直不息。

這些技術上的問題還得通過技術改進來解決,而動物福利方面的批判則使問題變得更加復雜。比如,為了避免雞之間互相爭斗,會剪去它們的尖嘴。因為光吃不動,它們的身體快速生長,相比之下雞腿顯得纖弱,以至於無法承擔自身重量……此外,缺乏運動還影響雞的關節和心臟健康。說得極端一些:肉雞不是健康的動物,而只是超負荷運轉的「雞肉生產線」。對於「敬畏自然」、「尊重動物生命」的動物福利者,這是很難接受的。

但這就是人類面臨的現實。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人們也想吃更多的肉。目前,中國人平均每年消費的雞肉不到10公斤。相對二三十年前,是很大的改善了。但如果要達到美國的消費水平,雞肉的產量差不多還需要增加4倍。按照「傳統」的養雞方式,我們的自然資源如何能夠承擔呢?

因此,有人要拿「有機」、「傳統」雞跟肉雞「單挑」,這是沒有意義的。為了說明這個問題,不妨把問題簡化一下:

假設一個有100人的村子,除了修路、蓋房子、種糧食、建游樂場所之外,只能有一小塊地用來養雞,比如10平方米。按照歐盟的標准,如果養「有機雞」,一年可以養出20隻;養「走地雞」,一年可以養出60隻;養「肉雞」,一年可以養出1000隻以上。如果你是村裡的首富,或許有能力把那20隻有機雞全部買下,讓其他人看著你吃。但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村民,你是去追求每年只能吃到幾塊「好吃」的雞肉呢?還是選擇吃10隻「味道沒那麼好」、但是營養沒什麼差別的肉雞?

現在的肉雞生產方式遠非完美,甚至可以說從技術到產業都存在許多問題。不過,這些缺陷可能通過技術進步和產業優化來逐漸改進。對於消費者,除非滿足於兒時每年吃幾次雞肉所得到的那種「幸福」,否則沉湎於「以前的雞肉」,跟懷念30年前一輛自行車帶來的欣喜並無二致。

(作者系清華大學生物學碩士、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現在美國從事蛋白質應用方面的研究)

『貳』 市場上賣的雞肉,為什麼沒有以前的雞肉好吃呢

在中午,我用同事們用肯德基。每個人都討論了雞肉,都說過去的雞是長得,現在雞肉,在短時間內養了雞,所以雞的味道並不好,現在雞肉從未通過雞肉。如此美味,不是一個孩子的味道。

雞肉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有品味?

生長時間越短,較輕的「雞味」,但這只會影響味道,與營養無關

今天,「有機雞」,「旅遊雞」,「肉雞」或某些規范定義。採用比較歐盟設定:在有機餵食中,每隻雞肉超過2平方米,大於81天;和「步行雞」分別為1平方米和56天; 「肉雞」平方米可以升級15至20,而且生長期通常在6周內。


目前的肉雞遠非完美,它甚至可以說,從技術到行業都有許多問題。然而,通過技術進步和工業優化可以逐漸改善這些缺陷。對於消費者來說,除非他們對每年的雞肉獲得的「幸福」感到滿意,否則我將沉淪「以前的雞」,我在過去30年前錯過了的快樂。

『叄』 中國的雞肉都是有骨頭的,為何在外國卻很少看到有骨頭的雞肉

外國烹飪方法少,餐具悄侍單一不好處理這樣的肉,外國養殖業也發達,沒必要吃帶骨頭的肉。大家是否曾經想到過我們帶骨頭的肉侍運御會被外國人無情地吐槽?顯然,外國人不知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個道理。當外國人談論美國版的中國菜時,一些外國網民說:「中國人喜歡吃帶骨頭的肉,不做一斤肉塊。」一些外國人吐槽。為什麼中國的雞有很多咬不動的骨頭,又不是吃葵花籽。

我們的發明,燉,燉,炸,煮,煮熟的烹飪食物方法,可以完全加熱並烹帶骨頭的肉。外國人根本玩不轉一塊帶骨頭的肉。吃帶骨頭的肉可仔細品嘗肉的味道,即享受其美味的過程。吃帶骨頭的肉在很多外國人的眼睛裡是浪費時間,他們可以在走路時吃三明治來解決午餐。

熱點內容
同一個蘋果id為什麼沒有一卡通 發布:2024-06-28 10:28:54 瀏覽:728
蘋果13為什麼網速差 發布:2024-06-28 10:04:50 瀏覽:442
蘋果手機為什麼老是連不上4G網 發布:2024-06-28 09:25:49 瀏覽:133
每天早起為什麼眼睛充血發紅 發布:2024-06-28 09:23:28 瀏覽:828
肥西上派未來城為什麼這么便宜 發布:2024-06-28 09:13:29 瀏覽:51
喝小米粥後為什麼困 發布:2024-06-28 08:56:02 瀏覽:687
女人為什麼穿透明褲 發布:2024-06-28 08:51:43 瀏覽:683
手機看電視為什麼汽車輪子總是轉 發布:2024-06-28 08:32:17 瀏覽:1000
手機為什麼老是出現傾聽中 發布:2024-06-28 08:13:38 瀏覽:451
我晚上運動為什麼會早醒 發布:2024-06-28 08:11:59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