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紙為什麼便宜
❶ 商店裡賣的1元錢紙巾用什麼做的為何如此便宜
商店裡面賣的一元的紙巾當然也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非常低,低到你無法想像,可能它的成本只有一毛錢兩毛錢,他買一塊錢仍然有相當大的利潤空間,因為你在網上買的話,你經常會發現一些商家搞的優惠,10包紙巾只需要幾塊錢而已,還包郵。
這些東西其實網上買的和線下買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你要是不放心的話,可以在網上選購一些大品牌的旗艦店,他們基本都是從廠家直接發貨的,減少了很多中間的環節,價格自然就會低很多,經常性的搞一些活動,自己囤個一條兩條的倒也是完全可以的,畢竟價格也不高,偶爾也都用得到。
❷ 為什麼有點二手書那麼便宜
愛買
「
舊書
」
的三個理由
在我眼裡的舊書,當是指不帶條形碼的書,應是
1992
年以前出的書,
1992
年後盡管還有
個別不帶條形碼的出版物,
但也越來越少了。
當然在每個愛書人眼中都有自己的舊書標准,比如
按品相的新舊程度,是否
「
二手書
」
等等,應當說都有一定道理,但按出版時間來劃分可能是多數
人的判別依據,就跟一提到民國時期的出版物,盡管品相完好,也會劃到
「
民國舊書
」
的范疇。
我以為建國後我國圖書出版大概可以劃分為幾個重要時期或階段,一是建國後至文革前的
出版物,二是文革期間的出版物,特別是各種版本的
「
紅寶書
」
,塑料皮的不少,直接影響到文革
後的一些出版物,再以後就是貼膜,現在貼膜的書也少了,新書多帶有塑封,只要是沒有拆封,
就不能說是
「
舊書
」
了。三是改革開放後的出版物,至今也有三十八年了,是否都叫
「
新書
」
?我看
不見得,怎麼劃分不太好說。似可按印刷方式的改變做為標志,即
1987
年
5
月用激光照排技術
印出第一份報紙為起點,
這之前都是鉛字印刷,
之後逐步實現了以激光照排為主,
最終徹底淘汰
了鉛字印刷出版物。綜上所述,
我現時對舊書判定是按一沒有條形碼,
二是鉛字印刷,
甚至可以
說兩者缺一不可。
另還有一個可參考的就是不帶貼膜,
但可適當放寬,因為八十年中期開始就有
不少書封面貼膜,都放棄了有點可惜。
近幾年來幾乎不去新華書店了,而且現在的新華書店也失去了過去的輝煌,不去的最核心
理由是一個字:貴。即使有時也推出些特價書,能半價就很不錯了,還是在舊書市場,同樣的一
本書而且嶄新,大多時候是低於五折就能拿下的。買
「
舊書
」
圖便宜當是首選。有人會說舊書不見
得便宜,
而且上了拍賣會的舊書,
價格令人咋舌,
這也沒有錯,但很多情況下特別是時間並很不
長久的舊書,原定價為一兩元的,即便賣到
5
元、
8
元甚至
10
元一本,也比再版後的價格要合
適。
而且
「
舊書
」
帶有一種蒼桑感,
也是新書所沒有的。
另外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出現了像孔夫子舊
書網這樣的平台,更加方便了人們找書、買書,促進了舊書市場的發展。
二是圖正版。可以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的舊書,盜版書是少之又少,特別是文革及之前的
書基本上就沒有盜版,
如有也是文革後盜版的,
那時要發現有人敢盜版,估計是要蹲大獄的。
八
十年代以後的書就不好說了,總有一些人想不擇手段的先富起來,
「
跑馬書
」
就誕生在這
個時期
,
出書真的沒有以前那麼嚴謹、
嚴肅和嚴格了。
以至有些時候分不出那本是盜版書,
那本不是,
圖
書市場出現
「
雙包胎
」
,倒霉的只能是讀者了。本人就在不經意間買過一些盜版書,也有明知是盜
版也買過,
如一些武俠小說,但更多的時候是買正經書,
閱讀時才發現是盜版,
其沮喪的心情可
想而知,但還不至於茶飯不香,好歹咱也是個大男人,權當交學費了。
最後就是圖結實。舊書不管是精裝還是平裝基本上是要鎖線的,即便是「小人書」老一點的也要紮上一道線,您就死勁地翻看吧,散不了架的。不象後來的書除精裝的還算結實些外,平裝的用強力膠一粘就得活了,是不是好膠也無法判別,有時一本書還沒看完就散了架,成了典型的殘書。舊書舊是舊了點,品相也弱些,但極少有看著看著就散了架的情況,「新書」的概率要高一些是不爭的事實。
對我來說,對同一個作者的書,如在老版和新版之間做出選擇,當毫不猶豫買舊不買新,當然也有很多人是買新不買舊,我以為這是一種購書習慣,都應當得到尊重!從我自身感受來看,喜歡舊書也不排除有種對往日無錢買書的經歷進行補償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