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寧在印度為什麼這么便宜
㈠ 印度格列寧價格為什麼比國內低
目前國內格列衛(伊馬替尼)仿製葯已經問世了,但是價格並不是很便宜。而大部分白血病患者使用的都是由印度NATCO公司出品的格列衛仿製葯,印度格列衛價格低廉,為白血病患者節省了大筆的治療費用並且也保證了治療效果,是所有格列衛仿製葯中最具有性價比的。
印度專利法是這么規定的:強制許可適用於公眾對於該專利發明的合理需求未得到滿足,或者公眾不能以合理的可支付價格獲取該專利發明,或者該專利發明未在印度領土范圍內使用的情況。也就是說,民眾買不起的高價葯,不管過沒過專利保護期,都可以直接仿製,所以印度格列衛(伊馬替尼)才能夠這么便宜
㈡ 好多人去印度買葯,印度葯便宜嗎
對於一些救命葯來說,印度的仿製葯比起那些正版葯要便宜的太多。
我們都看過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在電影中主人公賣的格列寧就是來自印度的仿製葯。
不過對於正版葯收專利費也是能理解的,畢竟這些葯是正版醫葯公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嚴重、資本和精力去研製開發的。所以對於開發出來的新葯(特別是那些治療癌症的葯)收取昂貴的醫葯費,主要是為了保護那些研究新葯公司的積極性和利益。
但是對於印度來說,它是發展中國家,國民很窮,生病了根本吃不起這樣昂貴的正版葯,為了能顧及上那些生病吃不起葯的國民,印度政府允許製造仿製葯,所以印度葯才會便宜。
㈢ 是根據什麼真實事件改編的 印度格列寧為什麼那麼便宜
《我不是葯神》是根據真實案例陸勇向病友推薦印度葯的故事,印度格列寧之所以便宜是因為印度格列寧是印度的仿製葯,就是「盜版」。
2002年查出病情後,陸勇每天靠23500元一盒的天價抗癌葯維穩病情,不到兩年就花光了56萬。而像他一樣能砸錢續命的病友少之又少。
2004年後的一天,陸勇在翻閱文獻時得知,印度一家廠商仿製的正是自己每天服用的抗癌葯。陸勇看到了希望,終於在從日本買到了這葯,每盒售價4000元。
陸勇在和病友分享了這個好消息後,上千人托他幫忙購買。因為數量大, 陸勇乾脆直接找到了印度廠商議價購買。這樣一來,病友們每月在葯品上的花費還不到200元。然而,陸勇這種行為是違法的,最終被逮捕,不過幸運的是,在其他病患的支持下,他無罪釋放。
(3)格列寧在印度為什麼這么便宜擴展閱讀:
印度格列寧,實際案例中的名字為為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又名格列衛。
不管在哪個國家或地區,格列衛的售價都很貴。上市初期韓國售價摺合人民幣9720元,澳大利亞售價10600元,美國售價13600元,日本售價16400元,香港售價18000元,而中國內地的售價23500元。有人認為這和我國的稅制有關,這曾經是的一個重要方面。但其根本還是國內葯品市場復雜而又層層加碼的流通環節。2018年5月1日之後,國家對進口抗癌葯實行零關稅,增值稅減按3%徵收。
㈣ 好多人都去印度買葯,印度的葯很便宜嗎
很多人去印度買葯與我國的市場是有關系的。現在很多人都去印度買葯,這與國內的葯品市場的情況是分不開的。當我們患上慢性病的時候,尤其是像癌症這種必須要吃葯維持的長期慢性病,這就意味著我們每年要花費很多的錢來買葯,維持自己的生命。我們國內的葯非常的昂貴,導致很多經濟條件一般的人買不起葯,治不起病,所以就會去印度買葯。
綜上所述,很多人去印度買葯,與我國自身和印度的仿製葯業都是分不開的。首先,我國的葯品市場中的一些必需葯太過於昂貴,很多人負擔不起,另外,印度的仿製葯業十分的發達,也得到了政府的默許,葯效與正品葯是差不多的。所以,在種種原因的作用下,很多人就選擇去印度買葯。
㈤ 從《我不是葯神》看程勇的售葯過程
最近《 我不是葯神 》火的不要不要的,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朋友圈的夥伴發觀後感。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不一樣,所以感觸也都不同。
昨天跟小夥伴又刷了一遍《 我不是葯神 》,因為感動的情節已經知道了,所以在看的時候就刻意練習了一下SCQOA模型(熊貓小課里講的一個模型)梳理故事情節,然後發現了張勇的銷售邏輯。
呂受益,一個身患白血病需要長期吃葯的病人。因為吃不起正版的葯,所以通過各種渠道找到了印度「假葯」格列寧,並驗證了其效果。相比正版4W一瓶的葯,這個葯在印度售價僅僅2000元。而全國得這類白血病,並且沒有錢吃葯的人群非常龐大。(此時想到了去年接觸的一個販賣知識的人,生意真火)
這款印度」假葯「格列寧,是仿製正版格列寧製造的。病人在吃的時候,發現葯效跟正版的一樣,售價卻只有正版的1/8的價格。一瓶正版葯可以吃8瓶仿製葯。
目標用戶定位準確。
這款葯針對得了白血病,卻沒有那麼多錢吃正版葯的人。在劇中,程勇最初只打算在本地城市開拓市場,所以劉思慧問是否可以往外省賣的時候,程勇拒絕了。
初次進入市場,遭拒絕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來看,一款新產品在剛進入市場的時候是不被認可的(引入期),這個時候一般的邏輯應該是邀請部分種子用戶進行體驗。可是程勇並沒有,他直接帶著呂受益進入了目標用戶聚集地——醫院,兜售葯品(這個時候他選擇的渠道是線下推廣)。因為之前市場上沒有過這款仿葯,大家對這款葯基本上沒有什麼接受度,順理成章的程勇被拒絕了。
倆人經過幾天的兜售過程,發現這樣的銷售模式是不行的,在用戶沒有認知的情況下,行動阻礙太大。一瓶葯都沒賣出去,對兩人來說非常有壓力。這時候呂受益想到了利用聯絡人劉思慧來售賣。
劉思慧本身就是葯品的目標用戶,雖然她自己沒有得這個病,但是她的孩子卻是這個葯的精準用戶。劉思慧是病友群的其中一個群主,還認識其他群的群主,並在其中有一定的影響力。作為聯絡人,打通了劉思慧就等於打通了其他群主。
呂受益在跟劉思慧介紹的過程中,說話一直是從劉思慧的角度說的,強調了共同利益的同時,提供了有利的數據證明。
為了共同的利益,劉思慧利用自己的優勢,帶來了其他群的群主。第一批社群裂變的源頭正式聚齊了。
第一批葯售完後,需要跟印度方溝通代理權的問題。這時候程勇發現自己無法順暢的跟印度方溝通對接,因為語言不順。所以急需英語特別好的人可以無障礙對接此事。呂受益再一次驗證了他對這個群體的熟悉度,他介紹了病人劉牧師。
加上特別有力氣,能幹體力活的黃毛,一個產品運營團隊正式成立了。
在已經很長時間不賣葯,丟失了很大一批用戶的情況下,因為呂受益的離世,程勇再次開始賣葯了。照比之前,他在團隊成員召集完以後,做了一個優惠活動——葯品成本價售賣。
劉思慧再一次發揮了「聯絡員」的作用。她在自己的並有群里發布了通知,並且利用「共同利益」原則,讓大家盡可能的在用戶聚集地轉發文案。
自此,用戶有了第二次大批量的增長。
我們發現,一款產品想要突破式增長。產品好是基礎,找到合適的增長模式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之前看到一個好友發朋友圈說:
看到這段話心裡有些難過,不知道什麼時候中國的醫療水平才能跟世界持平。希望這一日不要太晚到來!
㈥ 《我不是葯神》中提到的印度仿製葯、為什麼會比國內葯便宜那麼多呀
如果你看過《我不是葯神》的話,你就知道一件事情,就是在劇中徐崢飾演的程勇靠著倒賣仿製葯發家致富了,盡管,電影裡面沒有過多去描述,但是,我們可以赤裸裸看出來葯品在價格上面的差距,一瓶正版葯要3萬多,仿製葯零售價才2000多,更何況如果去廠商拿貨的話,只需要500塊,簡直用便宜到死來形容。
影片《我不是葯神》中提到的格列寧,真實名字叫格列衛,是諾華制葯公司(Novartis)研發出來的一種抗癌一線用葯,對某類癌症有效率高達95%。格列衛在治療CML與GIST上的巨大成功,引起了醫學界和科學界的極大關注。但是,和電影里一樣,現實中它的價格也死貴死貴。據說在國內的每盒價格近兩萬,而每盒只能吃一個月。印度仿製葯的價格是一盒兩百左右,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印度的仿製葯就是救命的神葯。
印度的仿製葯,譬如影片中的印度格列寧等物美價廉,不僅是發展中國家病人的救命稻草,一些發達國家的患者也選擇使用印度的仿製葯,甚至是到印度就醫或治療。比如在印度,約有550個實驗室為葯物市場利潤豐厚的美國市場進行供葯,還佔領了90%的市場份額。
恰恰是因為仿製葯沒有這方面的成本,使得葯品的價格會遠比正版葯低廉很多,當然,有人可能會說,為什麼我們國內不能向印度那樣,也搞一個專利雙軌制呢?其實,如果搞了,那對於辛苦研究新葯的企業來說,無異於是重擊,這樣的話,葯企就沒有動力去研發新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