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么多知識卻過不好
㈠ 為什麼我們懂得很多道理,卻還是過不好一生
生活是一門實踐課程,雖然有的人道理講得好,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卻沒有很好地用好這些方法,生活仍然是一團亂麻一樣的糟。
道理可以學得來,但不一定學得來生活。
道理可以在一代又一代人間傳播下來,有的成了諺語在人間流傳,有的成了經典用書籍來承載。人們通過學習,就可以講授道理,傳播經驗,理論上的傳承是沒有停下過。
但是對道理的應用,就變得千差萬別,結果也是各式各樣。同樣的師傅,教出來的徒弟個個不同。所以說,道理可以學得來,但是生活不一定學得來。
經常見到教授股票知識的老師,一定不是在股市中穩贏的操盤手,可能是股市中最菜的那一個。理論與實際差距往往是非常的大。
道理一直更新,但條件變化得更快。
可能有人會說,知道道理的人,都不能夠按照道理來生活的更好,那學習這些道理,還有什麼意義?不是道理沒有用,而是這世界變化快。
從別人那兒學習的經驗,還要轉化成自己的能力,不斷地摸索來經營自己的生活,任何生搬硬套應用直接學習的理論來生活,可能就會把生活過得不如意。記得有人說過,成功的經歷不可復制,失敗的經驗尚可吸取。別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只是適合當時的情況。用這樣的道理來經營自己的一生,一般再也不會有那樣幸運的事情。
㈡ 為什麼學那麼多知識,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正如韓寒的電影《後會無期》宣傳語: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你是否也曾困惑?
讀那麼多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上那麼多學,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學了那麼多知識,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到底是為什麼呢?且看下文......
和「道理」後會無期,與「知識」親密接觸,過好這一生。
真相三:不要讓你學到的知識埋葬在春天裡。
學知識為了什麼?
不是為了自我標榜滿腹經綸,卻無人賞識。
而是為了給自己帶來價值,或解決現實問題,或帶來經濟收益,或建立個人品牌,提升自己競爭力。
不以帶來價值的學習知識,都是耍流氓。
不要讓你學到的知識埋葬在春天裡,還沒發芽,就已被埋葬。
拿出來用,把知識變成才能,變成智慧。
把知識分享出去,使用起來,創新知識。
㈢ 你為什麼知道那麼多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今天讀了一本新書,名字叫做《反常識》,書籍封面上載: 你對世界的理解正在阻礙你對世界的進一步理解。 這是什麼意思呢?
首先我們從概念上說文解字了解一下什麼是常識。
為幫助大家理解,我們舉個例子:
每個人都要一日吃三頓飯,請問這是知識還是常識呢?
按照原書的解釋,答案更傾向於它是一個常識。因為它不是一個理論,更多的是實踐。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要一天吃三頓飯,但是人們只知道按照一天三頓飯去吃就OK了。
再舉個例子:
九九乘法表,這個是知識還是常識呢?
我認為,如果對數學家而言,這是一個知識。因為它有非常繁雜的理論為基礎。數學家們也很努力的去研究它背後的邏輯。
但是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或許它更像個常識。換言之,人們不明白2×3為什麼等於6,但是人們總在生活當中,在超市裡購買東西時,用2×3=6來計算價格和找零。
記住一個關鍵句:常識以實踐為基礎,它只關心答案,不關心過程。
也正是因為它的這個特性,所以人們總是知其然但不知所以然。
仍以「一天吃三頓飯」為例,大多數人們並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
回到開頭的話題,為什麼我們知道了那麼多大道理,卻過不好這一生呢?
原因之一可能就在於,我們沒有追究「大道理」背後的原因,我們只是在機械的運用它,而世界外界的環境又是非常復雜的。
我們舉其中的一個例子,仔細解讀:
-**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通常說的是人們總是和自己相似的人在一起聚合在一起;
從這兩個含義當中,我們已經看到了他們不同的適用情形。
首先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實際上指的是人們在性格、興趣、愛好等方面的領域,而異性相吸則指的是男生跟女生特定的感情。
當然如果進一步細分我會發現,並不是所有的男性和女性總是互相吸引的,男性和女性之間有的時候是會因相似的性格而吸引也會因互補的性格而吸引,到底哪一種性格會吸引人呢?在另外一本書《戀愛心理學》當中有為大家做講解。(我的文章:《你的另一半,性格相似的好,還是互補的好?》 https://www.jianshu.com/p/e7583f28c888 )
通過這個例子,大家已經發現:很多時候我們讀了那麼多大道理卻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原因之二是我們總是在單一的條件之下去看待、去應用某個「大道理」。
比如,今天有一本書講的是性格相似的人在一起會更幸福,那麼我們就會認為這是唯一答案。但是明天看了另外一本書講的是性格互補的人在一起更和諧。
那麼,到底哪一個對哪一個錯?
其實,在成年人的世界當中並沒有嚴格的對和錯,只是前提條件的不同而已。
這段話給到我們的啟發是:當我們碰到一個常識的時候,可以把它跟相近的觀點或者相反的觀點拿出來對比一下,找出來其中的同與不同,找出來各自的適用前提。
這點在拆書幫幫主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書中,總結出了「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八大問題,幫助我們更好的落地應用。
通過上面兩段內容,大家可以看到:
有的時候我們是得益於常識,比如因為一日三餐我們能夠正常的讓身心腦順利運行。又因為異性相吸,我們可以去找相愛的人。
但是也正是因為這些常識性的理解有時也阻礙了我們的進一步的發展,讓我們故步自封。
問題來了,如何能夠幫助我們突破這些限制呢?
答案很簡單:多學習,多思考,多實踐,多復盤!——注意,是自己讀書與思考,而不是聽書,聽其他人的思考喲!
拆書幫RIA便簽讀書法和「前因後果和適用邊界」八大問,你值得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