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地區社保標准不一樣
1. 各地社保繳費標准一樣嗎
法律分析:各地社會保險繳納基數不是統一的,社保基數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2. 全國各地社保繳費標准一樣嗎
各地規定的社會保險的繳納基數當然不是固定統一的,社保繳納數額由各地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對於公司來講,社會保險的繳納數額就是在職職工的工資總額,對職工個人而言,社保費用是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收入,當然社保是按一定比例交費的。
一、各地社會保險繳納基數是統一的嗎?
各地社會保險繳納基數不是統一的,社保基數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每年1月開始,參保單位應當到辦理參保登記的市社會保險費征繳管理中心或區社會保險所(以下統稱社保經辦機構)申報下一結算年度的社會保險繳費基數。
參保單位申報的繳費基數,須經參保職工本人簽名或採用公示的方法確認。
繳費單位不按規定申報的,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暫按其上一年月繳費基數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
繳費基數是參保人員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計算依據。勞動者參加社會保險後,社保經辦機構為其建立一個終身不變的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和醫療保險個人帳戶。職工繳費基數越高,其個人帳戶儲存額就越多,可支配使用的醫療費用就越多,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就越高。而參保單位和參保人員瞞報、漏報、少報繳費基數,將直接降低參保人員社會保險待遇的享受水平
社會保險的月繳費基數一般是按照職工上年度全年工資的月平均值來確定的,每年確定一次,且一旦確定以後,一年內不再變動。
二、關於社會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條 國家發展社會保險事業,建立社會保險制度,設立社會保險基金,使勞動者在年老、患病、工傷、失業、生育等情況下獲得幫助和補償。
第七十一條 社會保險水平應當與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承受能力相適應。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第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後,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准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第七十四條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依照法律規定收支、管理和運營社會保險基金,並負有使社會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責任。
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依照法律規定,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管理和運營實施監督。
社會保險基金經辦機構和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機構的設立和職能由法律規定。
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挪用社會保險基金。
綜上所述,社會保險的繳納基數從來不是國家法律制度統一規定的,對於參保單位來講,參保單位應該在每年1月的時候,就開始向當地的社保機構重新申報下一年度的社保繳費基數。
3.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退休金是依靠什麼決定的
其實大家應該能夠看到的就是對於我們國家的老人而言,他們老了之後都是有退休金的,以及這樣的養老金對於職工人員而言,他們老了之後是有退休金,而對於普通的老太太老頭而言,他們都是有養老金的,他們能夠看到養老金的發放,其實主要就是和。 當地的一個經濟發展情況來決定的,而且是和他上一年的經濟發展的狀況來決定這些歌養老金的發放情況,所以說能夠看到的是,這是取決於當地的一個經濟發展水準以及人們的消費能力來決定我們到底會發多少錢。
4. 全國各地社保繳費標准一樣嗎
不一樣。社保繳納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
各地社會保險繳納基數不是統一的,社保基數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社會保險繳費基數是計算用人單位及其職工繳納社保費和職工社會保險待遇的重要依據,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體數額根據各地區實際情況而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社保繳費比例一般如下:
養老保險:單位百分之二十,個人百分之八;
醫療保險:單位百分之八,個人百分之二;
失業保險:單位百分之二,個人百分之一;
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是由企業承擔的百分之一,個人不需要繳納,單位所繳比例,各地區略有差別,以當地規定為准;
社會保險費是指在社會保險基金的籌集過程當中,雇員和僱主按照規定的數額和期限向社會保險管理機構繳納的費用,它是社會保險基金的最主要來源,也可以認為是社會保險的保險人為了承擔法定的社會保險責任,而向被保險人收繳的費用。
5. 為什麼全國各地的社保繳費基數比例不一樣
地方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而決定滴
6. 二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社保有什麼區別嗎
社保標准不同。二線城市和四線城市社保標准不同,社保在悶寬不同城市交會對退休時領取的養老金會有所影響。因為各個城市在繳納螞液亮社會保險是它的依據,繳費社保基數是不同的。繳費基數不一樣。每個城市的發展水平不同,社保繳費基數會參考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進行計算,一二線城市職工月平均工資要遠高於五六埋隱線。
7. 現在交社保同樣是最低檔 為啥每個城市繳費不一樣呢
社保的交費基數每個城市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每個城市的最低生活標准不一樣,這樣就造成了每個城市的平均工資也不同,也就造成了最低檔的繳費基數不一樣。
8. 社保為什麼每個月都不一樣每個月社保費為什麼不一樣
我們進入單位工作後,單位會給我們繳納社保,社保費用是每個月繳納一次,而很多人發現自己的社保費用每個月是不一樣的,那麼社保為什麼每個月都不一樣呢,我們接著看下文。
社保為什麼每個月都不一樣?
1、每個月工資不同
一般來說,社保是按照員工的工資水平進行繳納的,所以工資的高低會影響社保。例如養老保險,養老保險公司承擔20%,個人承擔8%,加在一起就是28%。因此當我們的月工資有變化之後,月社保的個人扣費也就會出現變化了。
2、扣費基數改變
由於社保繳納是根據工資水平來的,因此一個地區的社保最低繳納基數是按照當地公布的譽蠢最低要求,如果公司給員工繳納的社保是按照最低標准,扣費基數改變也會影響社保。例如杭州22年社保最低繳費基數為3957元,公布最低繳費標準的前後兩個月,員工的社保扣除金額就可能發散譽生改變。
3、繳費比例調整
社保的繳費比例發生調整也會導致社保金額變化。如果調整了某項保險繳費比例,那麼我們的社保扣費也會有所變動。例如醫療保險繳納比例調整到高比例,就會導致我們的繳納金額發生變化。
總的來說,我們的社保費用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社保建議是多繳比較好,即便繳滿15年了,還沖虛段是繼續繳納比較好,這樣在退休時我們可以獲得較好的社保待遇
9.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這是正常的。因為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樣,平均工資也有高有低,國家傾斜照顧的力度也不一樣。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目前全國各地的養老金平均水平是不一樣的,有高有低,比如北京2019年養老金平均水平達到4157元,廣州2019年人均養老金水平3586元。
其實,對於全國所有企業退休人員來說,養老金的計發辦法都是一樣的,其中決定條件之一就是各地的平均工資。
來看看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就是(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退休時當地上年度平均工資×個人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可見,之所以各地養老金產生差異,這是因為各地的平均工資不一樣,有高有低,參保人員的繳費也不一樣。
一般來說,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越高, 社會 平均工資越高,參保人員最低繳費越高,人均養老金水平比較高。
這是各地養老金水平不一樣的主要原因,經濟發展程度和平均工資高低的差異,這一點也是不可能消除的,就跟5個手指永遠不會一樣長一樣,各地的養老金水平也不會統一到一個標准,就跟各地的工資水平不可能統一一個標准一樣。
其實,經濟發展落戶的地區養老金水平不一定是低的,比如西藏的人均養老金水平已經超過4000元,跟北京的養老金水平差不多;再比如寧夏2019月人均養老金水平達3413元,跟廣州的養老金水平也差不多。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退休人員相對較少,而每年養老金調整時國家批復各地養老金調整方案時會對這些艱苦邊遠地區省份進行傾斜照顧,讓這些地區的養老金上漲水平相對高一些。
比如今年青海人均增加基本養老金213元,調整幅度5.14%,這個上漲金額跟北京人均上漲220元是差不多的。
所以,談到各地的養老金差異,這是正常的,因為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參保人員繳費也不均衡,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正常的,其實是養老金雙軌製造成的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差距。這一點是目前需要改變和縮小的。好在,現在很多地方上調養老金時,讓企業退休人員漲幅更高一些,比如江蘇、寧夏企業退休人員上漲5.5%,事退人員上漲不超4%。
綜上所述,各地養老金標准不一樣,這一點無可厚非,也不必質疑。現在需要改變的是企退和事退養老金差距。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由於我國的養老保險以前都是實行的地市級統籌,現在部分地方過渡了省級統籌,在每個統籌區內的繳費標准不統一,所以養老金的水平肯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但即使到今後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養老金的差距也會長期存在。
雖然養老金的標准有高有低,其實並不是標准不一樣,標準是一樣的,比如養老保險繳費的比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退休年齡等,這些標准全國都是統一的,都是按照社保法的規定來繳納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滿15年,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依法辦理退休,按月領基本養老金,這些標准在全國都是一樣的。
不一樣的是養老金待遇水平,我國是一個具有14億人口的大國,從北到南,從東到西,地理環境、氣候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等存在比較大的差異,只要全國的法律法規是統一的,大的政策規定和原則是統一的,也是允許養老金的差異存在的。養老金的計算,是根據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參保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來作為綜合計算的工具,由於全國各地的繳費基數存在很大差異,全國職工月平均工資不統一,這些都是導致養老金差異的主要原因。
比如繳費基數,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繳費基數,是以省為單位統一的職工 社會 平均工資來作為參照,各個統籌區還要結合自己的經濟發展情況來制定自己繳費的上下限,因此具體到地區與地區之間、單位月單位之間、個人月個人之間,繳費基數也是完全不同的,由於繳費基數的不同,加上繳費年限等因素的影響,比如有的繳費15年,有的繳費20年,最長的有40年左右,繳費年限不但影響到個人賬戶資金的積累,影響記賬率的所得,同時還要影響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
除了繳費基數,繳費年限,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等因素以外,引發全國養老金比較大的因素還有退休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職工月平均工資反映的是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發達地方和經濟落後地方,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差距也非常大,東部與西部的差距很大,一線城市和普通城市的差距也比較大。之所以要在養老金的計算中加入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元素,主要就是要將養老金的高低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成果進行掛鉤,進行對接,體現退休人員對當地經濟發展的貢獻,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養老金,從全國來說的繳費規則、退休的年齡、養老金的計算標准都是統一的,但是由於地區之間經濟發展差異比較大,所以養老金的差距也是比較大的,而這種差異會長期存在,即使養老保險實現全國統籌,這種差異也是會永遠存在的。
退休金是一個通俗叫法。在養老金並軌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等退休人員,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2014年10月,養老金並軌以後,所有的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都是基本養老金。無論是退休金,還是基本養老金,二者的計算方式全國各地是統一標準的。但是,由於每個人退休前的收入不同,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繳費比例、繳費金額不同,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 下面,根據我多年退休經辦工作經驗,做具體分析,希望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一、不是所有人退休以後,領取的養老待遇都叫退休金1.2014年10月以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員)退休,領取的為退休金,退退休待遇主要包括:生活補貼(主要是退休金),政治補貼(如黨員活動經費,幹部讀書看報費用,退休黨員慰問等),統籌外補貼(如採暖費報銷,房屋提租補貼等)。對於這部分群體,我們通常成為「老人」。退休金的計算方式主要按本人退休前職務工資和級別工資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2.2014年10月,養老金雙軌制逐漸退出 歷史 舞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中人」(2014年10月以前參加工作,但是還未辦理退休的人),過渡期10年,此期間退休的,退休金採取保底限高的計算方式,新老計算標准對比,就高不就低。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新人」(2014年10月以後參加工作的人),與企業退休人員一樣,退休後享受基本養老金。
3.企業和靈活就業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基本養老金。計算方式為: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個人賬戶基本養老金。
因此:
1.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退休金。
2.養老金改革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3.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退休後領取的是養老金。
二、為什麼全國各地退休金的標准不一樣?雖然退休金和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全國是統一標準的。但是,具體到每一個人,他們計算公式中的每一個計算因子是有很大差異的。
1.退休人員退休前的工資收入有高低差異。無論是退休金還是養老金,都與個人工資收入成正比。退休前,個人工資收入越高,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老人來說,在按退休前工資收入折算後的退休金也就越高。對於企業職工來說,養老金繳費基數就高,每月進入個人賬戶養老金金額就越多,繳費指數就越高。
2.退休人員退休前的繳費情況有明顯差異。對於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養老金雙軌制改革前,不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在並軌後,才開始繳納社保費用。對於企業職工和靈活就業人員,需要繳納養老保險費用,但是企業職工以上年度月均工資收入作為繳費基數,靈活就業人員以上年度全口徑平均工資,按60%~300%進行選檔,作為當年的繳費基數。
3.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每年都有變動。基本養老金的計算因子包括:上年度當地全口徑平均工資、累計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繳費比例、繳費基數、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個人養老金計發月數(50歲,195個月:55歲,170個月;60歲,139個月)。這些因素都是變數,個別因素也許會一致,但是很難保證都一致。
寫在最後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即便是雙胞胎,雖然都是同一父母所生,但是遺傳的基因也會略有差異。退休金(養老金)也是如此,雖然計算方式相同,但是計算的因子不同,進而,導致全國退休金(養老金)的標准看似是不同的。其實,不是計算標准不同,是每個人計算出的退休金(養老金)金額不同。
養老金並軌以後,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的計算方式趨於一致,但是金額的差距依然存在,對此,你怎麼看?
關於退休金(養老金)的有關問題,歡迎留言!
中國的人社部厲害!
退休金實際上是沒有標准。退休地方不一樣、退休年齡不一樣、繳費年限不一樣、繳費基數不一樣,養老金都會不一樣的。
目前,退休金又叫養老金,我們國家叫做基本養老金。我們社保繳費產生的養老金待遇計算公式是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基礎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有兩種計算方式,一種是 等於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另一種是等於 (退休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實際上本人平均繳費指數,乘以退休上年度在崗職工的 社會 平均工資,就是本人的指數化繳費工資。因此,兩種計算公式是相同的。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於 退休時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
計發月數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
基礎養老金的相關因素(一)我們可以根據基礎養老金公式得出: 基礎養老金跟所在省市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相掛鉤 。
(二)本人的平均繳費指數 ,實際上就是本人的繳費檔次的平均值。平時大家都是按照60%~300%的檔次繳納社保的,因此我們平均指數一般都在0.6~3之間。
也就是說, 基礎養老金跟當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年的社平繳費基數有關 。
(三) 基礎養老金跟繳費年限 相關。繳費年限是具體到每一個月,每一個月都可以轉化為0.0833年。
疑問: 有人說,在一個地區社平工資是5000元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和在社平工資是8000元的地方按5000元基數繳費,退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是一樣的嗎?
由於跟繳費年限掛鉤,基礎養老金可以具體到每一年乃至每一月。
如果按照10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如果按照60%的基數繳費一年,退休待遇可以領取0.8%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5000元社平工資的地區當年繳費指數就是1,退休就能領取1%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如果退休時 社會 平均工資是1萬元,那麼就會每月領取100元的基礎養老金。
按照5000元基數繳費,在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當年的繳費指數是0.625,退休能夠領取0.8125%的退休上年度 社會 平均工資的基礎養老金。按比例計算,退休時8000元 社會 平均工資的地區, 社會 平均工資漲到16,000元,退休後每月可以領取130元的基礎養老金。
這種情況下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養老金居然每月高出30元,明顯社平工資高的地區退休劃算。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相關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余額,實際上是每月按照繳費基數的8%劃入個人賬戶的錢數,加上歷年國家公布的記賬利率所得出的記賬利息。
(一)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本人的繳費基數相關 。因為個人賬戶累積的原始錢數恰好等於繳費基數的8%。
(二)個人賬戶養老金, 跟每年的記賬利率有關 。過去的時候,我們的記賬利率是由各省市根據投資運行情況公布,一些地方最初的時候只有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從2016年開始,有國家統一公布記賬利率,當年就高達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
(三)個人賬戶養老金,跟 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有關 。退休年齡越大,養老金計發越數越少。40歲是233個月,70歲是56個月。相同個人賬戶金額下,4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不到70歲退休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的1/4。
過渡性養老金實施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共同養老的方式,都被稱為統賬結合制度。一般都是從1995年到1996年開始改革養老保險計發方式的。
在實施統賬結合養老保險制度以前,已經參加工作的老職工由於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因此會額外發放過渡性養老金。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各省市並不相同,有的參照基礎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只不過繳費年限是建立個人賬戶前的繳費年限,有的是視同繳費年限,有的視同繳費年限,直接確定為視同繳費指數是1。情況非常復雜,而且過渡系數全國從1%~1.4%不等。
過渡性養老金的好處是跟 社會 平均工資相關的。
結語雖然說我們的退休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但是由於各地的 社會 平均工資不同、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不同等因素導致養老金的計算結果和水平都不一樣。
畢竟 社會 平均工資決定了當地的生活水平、養老保險繳費等很多因素,因此按照各地社平工資計算養老金待遇還是有一定科學性的。
機關事業單位每人創城獎勵每年都在兩萬左右,(含退休人員)相當於企業退休人員幾年漲的退休金?創城獎勵就該機關事業單位集體貪污?創城那是每個城市人的事,不是那一個科室的事。
這就是中國特色!!!地區差異!單位差異!上下級差異!工農差異!就只有中國搞得出!!
退休金為什麼全國各地的標准不一樣?
養老金各地區有不同的標准,主要就是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消費水平也不同,各地區的人均收入不同。
比如,黑龍江鶴崗,屬於五線城市,消費相對就要低一些。房價也要低一些,畢竟這個城市的經濟,就目前來看,比不上大部分五線城市。人均收入低,社平工資也就低,養老金也就偏低。
反觀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人均收入要高很多,消費水平自然也就高,房價也居高不下。人均收入高,社評工資高,養老金也就要高一些。
養老金從某種角度來說,是根據當地的生活水平來定的。如果在北京領著高額的養老金,到鶴崗這樣的五線城市生活,相信一定會比在北京幸福。畢竟日常消費的差異,在物質層面,會讓你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如果在鶴崗領著偏低的養老金,到北京生活,很有可能那點養老金只夠繳納物業費的。
所以,這樣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畢竟在一線成活的退休人員,要活得好,在五線城市生活的退休人員,要活的起。對此你有哪些看法,歡迎交流評論。
退休金的計算公式全國基本上是一樣的,只是在過渡性養老金公式最後面的系數發達城市高點一般城市低奌,低的0.12高的0.13~0.14。標准差距大的主要是機會事業單位與企業單位的差距,而地區之間的差距不大,地區之間差距主要體現在 社會 平均工資不一致,有的高有的低,這是正常的,一線發達城市生活水平高,物價高,社平工資高養老金多一些,三四線城市生活水平低,物價便宜,社平工資低,養老金少一些這很正常。
但是有些規定相差太遠就有失公平了。比如都是「中人」都有過渡性養老金,都有視同年限,但視同指數的規定,企業是各地規定一個固定值,有的省市為1.4有的現定為1,事業單位更是離奇。視同指數以職級分高低,如副高5級為1.9887,副高七級1.657,而企業副高與普通工人樣,統一規定為1。都是同一職級懸殊相隔太大,養老金出現成倍差距,象這種現象全國就應該統一。不然對有職稱的企業人員是一大打擊。如果國家不糾正這種亂象,將來大學生還有誰到企業工作?還有誰去讀理工科?這不是人為造成的不合理嗎?目前國家在考慮社保資金全省內和全國內調撥使用,盡量使資金平衡。但在養老金計算規定上,不要全國各地一人把號各吹各的調,要在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特別是「中人」視同指數的規定上達到全國統一。
國家應該統一退休工資標准才行。
10. 為什麼每個地方醫保繳費不一樣
為什麼各個地區醫療保險的收費標准不一樣呢?這個問題是由於各個地區的社會平均工資是不相同的,所以說醫療保險的收費標准也是不一樣的,就拿我們的職工醫療保險來舉例,職工醫療保險的繳費標准也是根據社保的繳費基數來決定,那麼社保的繳費基數對應的就是當地的社會平均工資,所以說每個地區和每個地區之間的社會平均工資是有所不同的,所以社保包括醫療保險的繳費標准也是有所不同的。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醫療保險,就是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它的繳費標准在各個地區也是有所不同的,有些地區可能水平比較低一些,大概只有250塊錢左右,有些地區可能超過了300塊錢,可能會相差個幾十塊錢,它造成這樣的一個偏差的主要原因也是各個地區的這個參保繳費水平有所不同,包括社會平均工資有所不同,都是會引起一定的偏差的。
這個是沒有辦法完全杜絕的,因為各個地區不但是這個醫啟跡保的繳費水平不相同,實際上社會平均工資也不相同,物價水平多多少少也是會有一定的偏差的,所以說正衫在目前為止還沒有實現全國醫保統籌的前提下,那麼很明顯,各個地區是不可能實現完全統一醫療保險的繳費。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其他網友觀點
有就業單位基本醫療保險費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用人單位繳費率一般為職工工資總額的8%左右,職工繳費率為本人工資收入的2%。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完全由個人繳費,以當地社平工資為基準。
基本醫療保險目前基本上為省市范圍內實行統籌,各省市因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工資統計水平肯定有較大差異,加上各地的醫舉旁腔保政策也不盡相同,所以繳費標准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