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食為什麼跟我想的不一樣
㈠ 為什麼日本的飲食會以清淡與保持原味聞名於世
日本豐富的水源為日本種植水稻和蔬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這就決定了日本人的叢宴禪飲食習慣是以稻米、蔬菜為主。這和歐亞大陸西北部以小麥、肉類、奶製品為主的飲食習慣形成鮮明對照。
日本料理的特點是注重新鮮、應季的食材,品嘗清淡的味道,突出食材的原汁原味,以菜式擺放的層次搭配與陶器、瓷器、漆器的餐具和擺盤的形狀顏色的藝術性,突出營造季節的氛圍,將美學融入美食之中,其最高峰即是「懷石料理」,這種菜式是昭和初期湯木貞一根據茶道款待客人的「一汁三菜」發揚光大而形成的。
豐富的大米、新鮮的魚類和蔬菜等食材,配上醬油、辣根和清湯,可以在清淡的味道中體會大自然創造出的食物纖細的差別,而決定這些口味的關鍵是季風和黑潮的環流等自然條件,人只是適應這種自然環境,將口味代代相傳而已。
㈡ 日本美食動漫讓我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日本,為什麼日本料理那麼受歡迎
日本人美食動漫其實是非常的多的,而這些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日本文化。而日本料理之所以能夠那麼受歡迎,其實主要還是因為它說不出來的高級感,而且它的飲食文化與我們國家非常不一樣。不過其實日本料理還是中國料理都是非常美味的,我們要做的就中孝春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享受日本料理的同時,也可以把它融合進我們自己本國的料理中,這樣才是最好賣耐的享受美食的形式。
㈢ 日本料理和中國菜口味接近,為何很多人吃不慣
料理店現在在大街上基本上是隨處可見的,我們經常都可以看到大街上那些店鋪中就會有日料店啊、韓國料理啊之類的,中國現在也有比價獨特的中華料理,但是,同樣是料理,兩者的差別卻是非常大的。
一個盤子裡面只裝那麼一點點菜,一口吃下去就沒了。 雖然量很少,但是他們會精細的裝盤,看起來確實是非常精緻和漂亮的。就因為看過了法國菜和日本料理,這些老外才會非常疑惑,身為美食之國的中國,美食為何不能做到精緻呢?
其實中國菜並沒有那麼隨意,我國有將蘿卜雕刻成龍和豆腐切成絲的技術,一般在一些高檔的酒店可以看得到,而且價格也比較貴。雖然在我們國宴上出現了水煮白菜,成品看起來簡單,但是背後的烹飪並不簡單,時間還非常長,難道你還不覺得禪滾精緻嗎?中國菜比較貼近老百姓,吃的美味,吃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量少,價格還貴,一點都不過癮!你怎麼看?
㈣ 日本的飲食文化其實和我們有很多的相似之處,日本人飲食真的很清淡嗎
日本的美食文化實際上鎮芹跟我們還有很多共同之處,乃至大家可以這么說許多烹飪的方式是來自於我們這邊,一樣愛吃米飯,一樣也是有正餐有火鍋配菜,燉的佔有絕大多數,可是比較之下,很多人都覺得日本飲食相對清淡飲食,這兒可能就是因為日式料理所呈現出來的模樣,事實上日本飲食確實口味淡嗎?
晚飯日本人回到家後吃的東西仍然是白米飯,烤秋刀魚算口味淡得話,那可能並沒有啥是葷腥了,除此之外學生的許多特色小吃也與口味淡不搭邊!如水餃一定要炸得,很油很油的那一種,亦如不銹鋼板滑友雞排和炸雞柳,一樣是很油膩,連著料汁也很油,所以日本飲食和口味淡不相干,如同一些食材看見光鮮亮麗可是不一定美味,而有的食材看見沒食慾卻十分的爽口,這便是飲食搭配產生不確定性,只要親身品味才能吃出那一個味來!
㈤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
第一種原因:羊肉處理問題
我在日本出差的時候,也吃過一次日本羊肉的,但也就那一次了,因為日本羊肉的做法,我實在是吃不慣的,就連請客的日本供應商,也沒吃多少的,主要是日本羊肉的做法和國內的羊肉做法,是完全不同的
我們國內在做羊肉的時候,不僅要把羊肉反復的處理干凈,力求把羊肉的膻味做到最小,而且在烹飪羊肉的時候,對於羊肉的口感也是很講究的,基本做好的羊肉,多是多滋多味的,好吃的很
但日本那邊做的羊肉,就和我們國內的完全兩樣了,首先在處理羊肉的時候,就沒有那麼的講究了,而且在烹飪羊肉的時候,放的調料也是少的很,導致做好的羊肉,還是有很大的膻味
而放的那點調料,根本蓋不住羊膻味的,而且做好的羊肉,味道也淡的很,所以我是吃不慣日本羊肉的,就連我那日本供應商,也沒吃多少就不吃了,估計還是看我點的菜,要是不吃的話,感覺有點過意不去的樣子,才勉強吃了幾塊
日本由於地里環境的原因,導致沒有多少的地方可以用來發展養殖業了,而為數不多的養殖基地,也被用來養殖各種和牛了,因此羊這種動物,在日本可以說是少的很了,更不要說是用來做菜了
在日本那邊,想要吃到羊肉的話,只有到地廣人稀的地方慧蠢段才前譽可以吃到的,在日本各大市區裡面,是見不到販賣羊肉的,就算見到了,那價格也比牛肉高上不少的,但在美味可口的牛肉麵前,大部分的日本人,多會選擇牛肉的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這個問題要從2個方面來看:食材來源、當地人的習慣。
首先是食材來源,日本土地少日本的土地面積不適合養羊。 羊群是家畜中對飼養空間要求最高的,日本土地面積小,沒辦法提供大片草原來喂養羊。在日本,凡是能用來開墾草場的地方,全都種上稻米或是其他農作物,不可能為了養羊而放棄稻米(沒有足夠的大米,百姓會餓死,不吃羊還可以吃牛肉魚肉豬肉甚至馬肉嘛,孰輕孰重很明顯)。
然後是當地人的習慣
這里的習慣指:文化禮儀和飲食習慣。
眾所周知,日本是一個對禮儀非常苛刻、對公共場所的環境非常在意的國家,而濃烈刺鼻的味道會影響到其他人。若是生活中有人在周圍吃羊肉,聞到那股腥膻味,也會被日本人嫌棄的。
在烹飪習慣上,日本人不喜歡用大量香料來調味,講究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羊肉這種有著濃烈氣味的食材自然被日本人排斥,不僅日本人自己不吃羊肉,別人吃了也要收拾干凈才能見人,不然會被周圍人嫌棄。
但日本人也並不是所有人都不吃羊肉,在北海道地區,就有一道著名的羊肉料理,被稱為ジンギスカン(成吉思汗),也就是當年成吉思汗帶過去的烤盤羊肉。這種火鍋是用綿羊肉做成,羊肉油脂豐富,烤出來的羊油流下來煎熟蔬菜,味道相當不錯。
讓我們一起分享 美食 的樂趣吧!
【懶喵食記】,分享懶人 美食 、高顏值烘焙的 美食 筆記本。
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不吃羊肉?
其實主要就是日本人很少吃羊肉跟阿拉伯人不吃豬肉是一個道理。阿拉伯人因為宗教信仰不吃,而日本則因為土地氣候原因所致。
阿拉伯人不吃豬肉因為阿拉伯人生活的土地普遍乾旱少雨,養豬會破壞寶貴的水資源,另外,其宗教信仰也不允許吃豬肉,中國的陝西陝北地區黃土高原普遍養羊不養豬也是這個道理。
在日本雖然也有羊肉,但是很少很少,東京,大阪是基本沒有羊肉店的檔氏,日本的羊肉主要在北海道的札幌,青森這些地廣人稀的城市,所以其實不是日本人並不吃羊肉,只是當地土地資源有限,只能優先將草場,牧場供給養牛使用。
羊肉是肉類中的珍品,以極其鮮美、鮮嫩的滋味讓很多人為之著迷,以至於中文「鮮」這個字有一半都是「羊」來組成的。中國的 美食 文化十分豐富多彩,但在世界范圍內來看,日本的飲食也是有著很高的知名度的,但好像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日本人是比較少吃羊肉的,甚至幾乎就沒怎麼見到過他們吃羊肉,就連一些 美食 節目中也是如此。
那麼【為什麼日本人愛吃牛肉,卻幾乎不吃羊肉?】
說起牛肉的話,哪怕是不喜歡吃牛肉的人可能也聽說過「神戶牛肉」,全世界最為昂貴、美味的牛肉之一。可說起日本的羊肉,大家好像就都沒有什麼印象了,所以可能因此覺得日本人是不吃羊肉的,其實事實並非如此。
日本人其實也是吃羊肉的,比如在日本北海道地區就有一種叫做「ジンギスカン」的鄉土料理,中文意思就是「成吉思汗」烤肉。這個烤肉的名字起源已經語焉不詳、難以刨根究底了,它的形式稍微有一點像老北京的炙子烤肉,都是在一個鐵鑄烤盤上面烤的,只不過「成吉思汗」烤肉的烤盤是凸起來的。但確實羊肉在日本並不算盛行,所以幾乎這個烤肉吃法在日本的一些地方已經快成為了羊肉料理的代名詞了。
【為什麼日本人吃羊肉,但是吃的很少呢?是太貴了?還是不好吃?】首先「羊肉太貴、吃不起羊肉」的這個原因佔比應該很小,畢竟日本是亞洲少有的發達國家之一,在2018年日本人均年收入是40845美元,這只是人均收入,不是家庭收入。而我們上面說到的那個羊肉烤肉料理,大約也就是人均消費30美金上下,所以從理論上來說「吃不起」這個可能性的因素並不高。
那麼更有可能性的就是「羊肉不好吃」這個因素了,這並不是說字面意義上的「羊肉不好吃」,更多的是 環境決定的飲食習慣和口味導致他們覺得羊肉不好吃 ,或者說他們 不擅長將羊肉做的好吃。
日本的土地面積很小,各種資源也比較有限,人口稠密導致土地更是尤為緊張。雖然我沒有養過羊,但是也知道有些羊吃草可是連根拔的,所以大量飼養羊群對於生態環境是有很大威脅的。如果說在很久以前養牛還能耕種的話,那相比之下羊的綜合飼養價值確實要低很多,所以出於各種條件的限制,日本地區自古就沒多少羊,人們也就少有機會吃羊肉,自然也就沒有這個飲食習慣、烹飪技術。我們很多不方便飼養羊的地方,一樣也有不少人不太適應吃羊肉,這都是一樣的邏輯。
一個地區的人們喜歡吃什麼、口味偏好什麼,很大程度是由這個地區的自然環境、地理環境和物產來決定的。 從以往的整個飲食文化的形成來說,絕大多數情況下人們都是先吃習慣了,才會覺得一個東西好吃,並不是因為一個東西好吃,才學著去適應吃它 。當然現在我們這個信息和物質交流極其便利的時代是不一樣的,我們沒有了以前的那麼多禁錮,全球的飲食文化也在急速交融。
其實日本人吃牛肉也不是很多,他們的主要蛋白質來源還是各種魚類、海鮮之類的,畢竟這算是海島國家的一個天然優勢。其次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吃肉的時間也還不足300年,比如日本的天武天皇、德川綱吉等都推行了很嚴格的「禁肉令」,在長達千年的時間里最初還可以吃魚,後來連魚都不讓吃了。有推測這也是到了江戶川時代,日本男人平均身高只有1.55米的一個主要原因,直到明治維新之後才得以改善,但是也是花了很長的時間才讓民眾接受吃肉。
所以綜上所述,日本人並非不吃羊肉,只不過自古代起是沒有這個條件吃,相應的也就沒有這個飲食習慣和烹飪技巧,那麼自然後輩的人慢慢的也就從「沒條件吃」變為「吃不習慣」了。
這個問題,還是讓我們愛羊人士來回答吧!
首先,羊是靈性動物,智商相當於的人三、四歲。
古話說,羊有跪乳之恩。羊,它代表著孝順;吃羊,則有違孝道。我們知道,儒家重孝,日本是一個受傳統儒家文化影響的國家,所以他們就不吃羊了!
其次,羊對人類做出了很多貢獻。
羊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在所有動物的奶中,羊奶最接近人類的母乳,它挽救了很多孩子的生命。世界上第一個克隆出來的動物,就是多利羊,它對現代基因科學做出了重要貢獻……
羊對人類 社會 貢獻很大,吃羊就是忘恩負義,日本人是一個懂感恩的民族,他們不吃羊很正常。
第三:寵物羊是伴侶動物。
雖然現在養羊做寵物的還不多,可養羊的很多優點,比如長得呆萌可愛、飼養成本低、溫順不愛叫、不會咬人,也沒有狂犬病……在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人把它當寵物養的!
日本人愛護動物,從不傷害羊,他們是有愛心的民族!
第四:不只是日本人不吃羊,其他文明國家也不吃!
你聽說過西方國家裡的人吃牛排的,聽到過他們國家吃羊的嗎?很少聽到吧!
他們認為羊對於人類,只有服從,從不傷害,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對他們來說,吃羊是一種很野蠻、很血腥的行為……
……
羊羊那麼可愛,日本人為什麼有人要吃它呢?
保護羊羊,人人有責!
吃羊有罪,人人聲討!
壽司、關東煮、日式炸豬排、生魚片、天婦羅、壽喜燒、唐揚雞,日本的 美食 真是豐富多彩。作為一隻無肉不歡的老饕,如此 美食 定會大快朵頤,但與中華 美食 的涮羊肉、羊肉泡饃、烤羊肉串相比,在日本似乎不大能找到吃羊肉的機會。日本人確實不怎麼吃羊肉,而他們吃豬肉、牛肉也不過150年的 歷史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竟然有長達1200年的「禁肉」 歷史 !日本人不吃羊肉與此有離不開的關系。
日本經典 美食 ——生魚片
愛吃肉的原始人
在繩文時代(15000-2300年前)日本 社會 還處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以採集、打獵為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時候的人能填飽肚子就很不錯了,自然抓到什麼飛禽走獸就吃什麼。據考古發掘,當時日本人主要的肉食是麋鹿和野豬,也有少量的熊、猴、狐狸等60多種哺乳動物;這么看來繩紋人的肉食食譜還是蠻豐富的,只不過開始時是生吃,很後來才有了烤炙燒煮的做法。到了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來自朝鮮半島的農耕技術傳入列島,日本進入了以稻米為主要食材的時代。
隨著鐵器牛耕技術傳入的還有畜牧技術,馬牛羊等牲畜在這一時期來到日本,但畜牧業發展地極為不好,牛因耕田使用馬能夠充當馱力都有飼養,但羊則始終沒有飼養起來;雖然在後來與大陸的交流中也有羊流入日本,但絕大多數日本人都沒有見過羊,甚至認為十二生肖中羊和龍一樣都是虛構的動物。
在彌生與古墳時代(250年-538年)定居起來的日本人雖然改吃大米了,但各種肉類仍然以輔食的形式走上餐桌;在古墳時代的遺址中還發現過豬骨頭,並沒有一點點不吃肉的跡象。
壽喜燒(すき焼き)
放下屠刀,不許吃肉
日本人開始不吃肉與佛教的傳入有著密切的關系。佛教於6世紀中葉傳入日本,雖然開始時受到抵制,但在聖德太子的支持下迅速傳播開來。早期傳入的佛教以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和律宗為主,它們的戒律都較為嚴格,以律宗為甚。律宗要求「五戒」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修行的人都要嚴格遵守。當時的僧人要求恪守「五戒」,因而不可食肉不可飲酒已成為共識。日本原有的神道教也認為血是污穢的,殺生是不潔的,且萬物有靈眾生同質,這與佛教慈悲守戒的思想正相契合;兩者共同奠定日本人禁肉的思想基礎。
天武天皇於676年下達《殺生禁斷令》禁止殺生食肉:「詔諸國曰,自今以後,制諸漁獵者,莫造欄阱,及施機槍等之類。亦四月朔以後,九月卅日以前,莫置隙遮、梁。且莫食牛馬犬轅雞之肉。以外不在禁例。若有違者最之。」由此開啟了日本1200年的禁肉時代。當然開始時禁肉的效果不佳,篤信佛教的菊花家族又在聖武天皇時於737年、743兩次頒詔禁止殺生;又經歷了幾位天皇的努力,肉類基本在 社會 中上層的公卿貴族們的餐桌上消失了,食肉也被認為是粗野殘暴的行為。民間仍然有偷偷食肉的行為,但多是零星打獵的動物,肉畜的飼養幾近於無。
到了鐮倉時代(1185年-1333年)日本的禁肉甚至走向了極端,「肉食禁斷」擴展到了魚類。真言律宗的創始人睿尊(1201-1290)極力宣傳禁止殺生,1281年太政官下令在寺院周圍禁止殺生並燒毀30張漁網,12處竹柵欄,放生30尾鯉魚。佛教徒紛紛向漁民購買活魚放生,吃魚一時間成為一樁罪事。僧人們企圖通過朝廷的力量推廣禁令,但已牢牢控制政權的鐮倉幕府對此並不感興趣,日本人對魚類的喜愛也難以改變,因而禁令的擴展也就不了了之。
在平安時代(806年-1185年)晚期武士階層崛起,武士階層並沒有公卿貴族們那麼多繁文縟節,對「肉食禁斷」的命令也沒有那麼遵守,雖然沒有家畜可以食用,但是他們經常打獵享受野味。不過當武士階層登上統治者的寶座後,早期勇武豪放的氣質逐漸被公卿們的精緻文化所滲入。公家文化與大陸傳來的禪宗文化慢慢成為武家文化的主流,武士們也學著公卿不去吃肉,到了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肉類也基本淡出了武家的食譜。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7年)資深愛狗人士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因為愛心泛濫頒布了臭名昭著《生類憐憫令》;下令建造狗舍,請人保護狗給狗看病,食貓狗、殺狗乃至最後殺死蚊子都要判刑,搞得民間怨聲載道,德川綱吉落得個「犬公方」(狗將軍)的名號。
「犬公方」——五代將軍德川綱吉
喜牛而不喜羊
「肉食禁斷」的禁令嚴重影響了日本人的身高,有考古發現,禁肉前古墳時代成年男子的平均身高是1.63米,而一千多年後的江戶時代反而降為1.55米。明治政府受歐風美雨的影響,認為西洋人高大就是因為吃牛肉喝牛奶,日本再這樣下去不吃肉,國民的身體怎麼能強壯?國民不強國家怎麼近代化?於是廢除肉食禁止令,開始鼓勵民眾吃肉特別是牛肉。由於長期不食肉一開始民眾對於肉的腥臭頗為反感,1872年明治天皇親自試吃牛肉並向全國報道,舉國為之一震,同時天皇每天要喝兩次牛奶;政府鼓勵開辟畜牧場和奶牛場,牛肉也被定為軍隊的營養飲食;牛肉火鍋——壽喜燒(すき焼き)開始出現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神戶牛肉至今都是頂級牛肉的代名詞。
羊肉卻沒有和牛肉一樣風靡開來,山羊和綿羊雖然很早就進入日本,但日本的禁肉令嚴重阻礙了家畜業的發展,且日本本土的氣候不適與狹小的草場環境等因素都不適宜大規模放牧。明治後羊肉濃重的膻味讓剛剛開始吃肉的日本人避而遠之;雖然日本古代也有羊羹,但它傳入後很快改變了大陸使用羊肉的做法,轉而用紅豆和麵粉混制而成,變為果凍狀的甜點。
霸氣的羊肉燒——成吉思汗
日本唯有一個地區尚食羊肉,那就是北海道,日本每年區區幾萬噸的羊肉消耗量(豬肉、牛肉都有數百萬噸)一半以上是在北海道。北海道名字頗為霸氣的鄉土料理——成吉思汗(ジンギスカン),就是鐵鍋烤羊肉;相傳是蒙古人入侵日本時留下的,但按照做法應該是二戰後才出現。說到北海道的「羊」史還要提到日本的侵略擴張。
北海道的鄉土料理——成吉思汗
1556年葡萄牙人將最早的羊毛織物傳入日本九州地區,後來的江戶時期日荷貿易中也有少量羊毛紡織品,少數武士使用呢絨製作掛袋、旗幟,但它沒有成為服飾材料。到明治之後羊毛織物才普及開來,成為軍用被服的原材料,羊毛也變為重要的軍需物資。那時日本由於本國沒有牧羊業,所需的羊毛全靠進口。日本政府意識到必須發展自己的牧羊業,1872年北海道開拓使設立札幌牧羊場,引進約1000餘只綿羊,但氣候風土等原因無論在數量還是羊毛質量上飼養都不成功,乃至有人感嘆「在我國飼養綿羊不可能取得成功。」日俄戰爭後羊毛需求量急劇上漲,1908年農商省又在北海道的月寒設立種羊牧場再次開始了羊毛自給的實驗,但牧野面積狹窄,飼料供給等問題依然沒有解決。
1916年英國對澳洲羊毛禁止自由出口的禁令使日本的羊毛工業陷入絕境,日本政府決定再試一次,1918年農商省設立綿羊課開展100萬只綿羊計劃,北海道開始大規模養羊,養殖終於取得成功,牧羊業在政府支持下全面推進。「九一八事變」後日本的牧羊業從北海道轉移至偽滿洲國。村上春樹的小說《尋羊冒險記》中的十二瀑鎮就因北海道的牧羊業而一度繁榮,村上由此展開了羊與軍國主義體制的關系的探討與批判,他還親自到北海道的牧場去看綿羊的模樣。
羊毛供給給軍方,而賣不出去的羊肉卻成為了北海道的 美食 。戰後羊毛的需求量急劇減少,曾經輝煌的北海道牧業羊也衰落下來,但北海道人的「成吉思汗」鄉土料理卻成為日本飲食文化的一道獨特風景線。
你讀過「雞毛信」這個故事嗎?故事裡的日本鬼子把海娃放的一群羊都吃的剩不多了這說明日本人並非不吃羊肉,如果說現在的日本人羊肉吃的少那可能是日本國草場面積小羊養的少的緣故。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日本多島嶼,海產品不用成本養殖,捕撈業發達,食用海產品那是千年來的習慣了。地理環境上少草原,飼養羊不太現實。
就是貴!吃不起!日本屬於一個島國,周圍都是海洋,那麼日本的海鮮是比較便宜的,日本放羊的地方是比較少的,導致羊肉本身的價格就會貴了許多,既然羊肉的價格比較貴了,那麼對於想吃羊肉的人來說,並不是想吃就能吃的。所以愛吃的人吃不起!
日本戰敗後食品缺乏。盟軍從澳洲調來羊肉供給日本市場。澳洲那時把退役羊送給日本。肉老且膻味重。所以後來日本人不喜歡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