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為什麼出生時辰不一樣
1. 出生時辰與屬相,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
提起出生時辰與屬相,大家都知道,有人問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另外,還有人想問屬相與出生時間有何秘密,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屬相和生肖是指出生年還是生日時辰?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出生時辰與屬相
1、出生時辰與屬相: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
古人是根據十二生肖動物的習性來對應十二生肖的分配。
一,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鼠在這時間最活躍。屬相和出生時辰相合。
二,牛:凌晨1-3時(即「丑時」)。雞鳴,又名荒雞,牛在這時候咀嚼白天沒消化的食物。
三,虎:凌晨3-5時(即「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老虎在此時最猛。出生時辰和生肖一樣。
四,兔:清晨5-7(即「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五,龍:早晨7-9時(即「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月亮又稱玉兔,在這段時間還在天上。相傳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
六,蛇:上午9-11時(即「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蛇在這時候隱蔽在草叢中。
七,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這時候太陽最猛烈,陽氣達到極限,將會產生,而馬類動物。
八,羊:下午1-3時(即「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羊在這段時間吃草。十二生肖時辰屬相。
九,猴:下午3-5時(即「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猴子喜歡在這時候啼叫。十二生肖出生月份時辰表。
十,雞:下午5-7時(即「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雞於傍晚開始歸巢。
屬相和生肖是指出生年還是生日時辰?
十一,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狗開始守門口。
十二,豬:晚上9-11時(即「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夜深時分豬正在熟睡。與生肖對應同一出生時辰的好不好。
關於十二時辰的別稱
一,夜半子時
「夜半」所指的時間是前日夜11時~當日凌晨1時。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子時。
二,雞鳴丑時
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一時段,即深夜過後的1~3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丑時。
三,平旦寅時
太陽地平線之前,天剛蒙蒙亮的一段時候稱「平旦」,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說的黎明之時。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寅時,即每天清晨的3~5時。
四,日出卯時
「日出」是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用地支命名,為卯時。這個時段指每天清早的5~7時。此時,旭日,光耀大地,給人以勃勃生機之感。
五,食時辰時出生時辰沖自己生肖會怎麼樣。
食時就是古李螞代漢族「朝食」(吃早飯)之時,即每天的7~9時。以地支命名,稱之為辰時。
六,隅中巳時
臨近中午的時候為隅中,即上午的9~11時,用地支表示為巳時。
七,日中正午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即為正午的時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時。這一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午時。
八,日昳未纖擾伏時時辰對照表。
日昳」的意義是,太陽過了中天偏斜向西邊。以中天為界,這時的太陽與隅中之日相對。「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時,指每日的13~15時。出生時辰與屬相沖怎麼辦。
九,晡時申時
古代漢族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義即「第二次進餐之時」。這一毀攜時段以地支命名為申時,它指每天的15~17時。
十,日入酉時出生時辰屬相生肖。
顧名思義,「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古代漢族用地支稱這一時段為酉時。它指每日的17~19時。雞在此時歸巢。屬相和時辰哪個重要。
十—,黃昏戌時十二生肖出生時辰論。
指太陽落去,天黑而未黑之時,即19~21時。用地支表示為戌時。「黃,地之色也。」又說:「昏,日冥也。」夕陽沉沒,萬物朦朧,天地昏黃,「黃昏」一詞形象地反映出了這一時段典型的自然特色。
十二,人定亥時
這是一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一個時辰,它指當夜的21~23時,地支命名是亥時。「人定」的意思為: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安歇睡眠的時候。出生時辰看未來老公。
以上就是與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相關內容,是關於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的分享。看完出生時辰與屬相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2. 十二時辰出生不同的命運和屬相,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是什麼
提起十二時辰出生不同的命運和屬相,大家都知道,有人問關於十二生肖,另外,還有人想問古代12個時辰,每個時辰出生的命運都不一樣,分別…,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其實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是什麼?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十二時辰出生不同的命運和屬相
子時(鼠)23~1點;
丑時(牛)1~3點;
寅時(虎)3~5點;
卯時(兔)5~7點;
辰時(龍)7~9點;
巳時(蛇)9~11點;
午時(馬)11~;
未時(羊)13~15點;
申時(猴)15~17點;
酉時(雞)17~19點;
戌時(狗)19~21點;
亥時(豬)21~23點。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對應於今天的二十四小時。所以,當鍾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鍾點叫做「小時」。隨著鍾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合現代2小時),一時辰有八刻(一刻合現代15分鍾),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合現代5分鍾),一盞茶有兩炷香(一炷香合現代2分30秒),一炷香有五分(一分合現代30秒),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合現代5秒),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合現代0.5秒)。
十二時辰出生不同的命運和屬相:關於十二生肖
1、生肖的由來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事象,有關十二生肖的起源,歷代學者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肖與地支同源,可以追溯到史前的時代,《史記》中所載黃帝「建造甲子以命歲」,「大撓作甲子」就是這類說法的反映,學者們認為這里所說的甲子就是指的十二生肖。清代學者趙翼則認為生肖最早源於我國北方的游牧,他在《陔余叢考》中說:「蓋北俗初無所謂子丑寅之十二辰,但以鼠牛虎兔之類分紀歲時,浸尋流傳於中國,遂相沿不廢耳。」(參見清·趙翼《陔余叢考》)。有的學者甚至持生肖外來說的觀點,認為十二生肖是由古巴比倫傳入中國的,持這種觀點的代表有郭沫若,他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講「十二肖象於巴比倫、埃及、均有之,然均不甚古,無出於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始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認為生肖為中東地區居民模仿巴比倫黃道十二宮而制定,其傳入中國的時間,當在漢武帝通西域之時。以上觀點見仁見智,作者不敢主觀判斷是非,但通過大量的文獻資料證明,生肖的確起源於中國,是先民動物崇拜、圖騰崇拜以及早期天文學的結晶。
關於十二生肖的記載,現有文獻資料中,以《詩經》為最早。《詩經·小雅·吉日》里有:「吉日庚午,即差我馬」八個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時辰好,是躍馬出獵的好日子,這是將午與馬相對應的例子。可見在春秋前後,地支與十二種動物的對應關系已經確立並流傳。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墓出土的竹簡,進一檔頃步證明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後已存在。出土竹簡的《日書》甲種有一章標題為《盜者》,其內容為占卜盜者相貌特徵,其中記載有:「子,鼠也,盜者兌口希須,……丑帶帶,牛也,盜者大鼻長頸,……寅,虎也,盜者狀,希須,面有黑焉。卯,兔也,盜者大面頭。辰,〔原文脫漏〕盜者男子,青赤色……已,蟲也,盜者長而黑蛇目。午,鹿也,盜者長頸小哘,其身不全。……未,馬也,盜者長須耳。申,環也,盜者圓面……」
《日書》中所記十二生肖大體近似於現在流行說法。據考證行行陸,睡虎地十一號墓下葬於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年),因此十二生肖的產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時期。學者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在我國發現的關於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較系統的記載。
和今天流行的十二生肖說法完全一致的是東漢王充的記載,王充《論衡·物勢》載:
「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丑,牛也。……已,蛇也。申,猴也。」
以上文字中,十二生肖動物談到了十一種,唯獨缺了辰龍。該書《言篇》說:
「辰為龍,已為蛇。辰、已之位在東南。」
如此,十二生肖便齊了,且與現今流行的十二生肖配屬完全相同,這的確算是古文獻中關於生肖的較早的最完備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生肖已普遍使用,南朝《南齊書·五行志》中已經有具體的按人的出生年份稱屬某種動物的記載。南朝·陳·詩人沈炯,曾創作了一首十二屬相詩,其言曰:
「鼠跡生塵案,牛羊暮下來。
虎哺坐空谷,兔月向窗開。
龍隰遠青翠,蛇柳近徘徊。
馬蘭方遠摘,羊負始春栽。
猴栗羞芳果,雞砧引清杯。
狗其懷物外,豬蠡窅悠哉。」
這首十二屬相詩明顯是按十二地支所配動物的順序寫成的,說明當時十二生肖已為人們所十分熟悉。
從以上文獻記載可以明確生肖文化的源頭在中國。依據生肖外來說的觀點,生肖是漢代由中東傳入中國,與傳入時間差不多,我們從以上文獻中已證明早在春秋時期我國便有有關生肖的記載(《日書》、《詩經》),說明生肖的產生以及生肖與地支的相配是早在漢以前就產生了的,因此可以肯定生肖是產生於我國本土的一種古老文化。那麼生肖的由來究竟是怎樣的呢?古人為什麼選擇了這十二種動物呢?這個問題歷來受到學者的關注,做出了種種解釋。
部分學者認為生肖起源於原始時代的動物崇拜,中國科技大學張秉倫先生便持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原始生產力低下、認識自然能力極其有限的情況下,對與自已生活息息相關的動物產生一種依賴感(如馬、羊、牛、雞、犬等),對危害自身安全的動物產生一種恐懼感(如虎、蛇),對一些超過人類的動物功能產生崇敬感(如狗的嗅覺等),導致產生對動物的崇拜。十二種生肖動物便是人們在動物崇拜的原始影響下產生的用來紀年、紀月的獸歷。
原始人的動物崇拜還表現在儺舞等原始舞蹈上,儺大約產生於周代前後,大儺儀式中的主角是方相氏和十二神獸。驅儺舞蹈選中十二獸,是原始人對動物崇敬心理的表現。大儺儀式上選中的十二獸(或十二神)是為照應一年十二個月份,以求月月平安,驅除四方疫,照應十二個方位的。對十二個方位的照應當然牽涉到十二支,於是與十二生肖掛鉤,在驅儺儀式中的十二屬相被派上逢凶化吉的用場。由此可以看出十二神獸、十二生肖是一脈相承的,他們共同的來源都是原始動物崇拜。
學家劉堯漢先生認為十二生肖與彝族「十二獸」紀日及「十月歷」法有關。居住於四川大涼山地區的彝族,有以十二獸紀日的歷法,他們以十二種動物紀日,今日為鼠日,明日為牛日,以此類推三輪為一個月,計三十六天,一個月三十六天,一年便為十個月,這就是後來的「十月歷」法。劉堯漢先生認為以十二屬相紀日的十月歷法產生於夏禹時代,(參見劉堯漢著《彝族歷史調查研究文集》)與原始的圖騰崇拜有關,漢族十二生肖是受「十月歷法」的影響,彝族十二獸歷後來發展為十二生肖。
講生肖的淵源,必然要將生肖與天乾地支聯系在一起。近代在安陽殷墟出土的我國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干支表,說明在殷商時代干支紀日已嫻熟自如。之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干支的功能逐漸多樣化,它作為充當時間單位的標號,一方面擴大了,用於紀年;一方面縮小了,用於紀時(一日的十二個時辰)。根據歷史記載及研究證明,生肖是繼「干支紀年法」創立後才出現的,十二種動物是對十二地支的一一對應,以動物作地支標志。哪年出生的人就有哪年的地支所配屬的動物,由此以十二種動物用來紀年、紀日和計算每一個人的屬相。從中可以看出,十二生肖與十二地支是密不可分的。很久以來有學者發現十二支的古字里隱生肖的信息,他們將十二支與十二生肖古字相比較,發現十二支的古字形與十二種動物有一些聯系。細致觀察可以發現其中確有大同小異之處。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即講到「已」字為蛇的象形,同樣的還有「亥」、「豕」。近人還考證甲骨文、金文中地支字與生肖字有相近之處,令人猜想,十二支是否就是十二生肖動物的象形字,由於十二支子丑寅卯容易記混,便用十二種動物代替,以動物來借代序數號,與地支相配,成為紀年號系統。雖然以上猜想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細想一下便可以作出判斷,十二支不可能是十二種動物的象形字,因為前面已經講到十二支在殷商時已嫻熟使用,而生肖是春秋時期才產生的,二者是不同源的。倘若在造字之時,地支便與生肖有關的話,生肖豈不是與地支同時產生了嗎?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生肖的產生晚於十二地支,但與十二地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生肖是對十二地支的附會,至於選擇了十二種動物作為代替十二地支號,又源於古人的動物崇拜心理。
2、生肖的選擇與排列
漢族生肖中的十二種動物的選擇並不復雜,它與漢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生活相接近的,是可以猜測的。在十二種生肖動物,大致可將其分為三類:一類是已被馴化的「六畜」,即牛、羊、馬、豬、狗、雞,它們是人類為了經濟或其它目的而馴養的,佔十二種動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國的農業文化中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有著悠久的歷史,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六畜興旺」代表著家族人丁興旺、吉祥美好。春節時人們一般都會提「六畜興旺」,因此這六畜成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是野生動物中為人們所熟知的,與人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動物,它們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為人們所敬畏的介入人類生活的,如虎、蛇;也有為人們所厭惡、忌諱,卻依賴人類生存的鼠類;更有人們所喜愛的,如兔、猴。第三類是中國人傳統的象徵性的吉祥物——龍,龍是中華的象徵,是集許多動物的特性於一體的「人造物」,是人們想像中的「靈物」。龍代表富貴吉祥,是最具象徵色彩的吉祥動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龍的位置。
十二生肖和十二時辰是什麼關系?
從以上可以看出生肖動物的選擇並不是隨意的,而是有一定的涵義,人們所選擇的動物都是出於不同的角度,並帶有一定意義。
那麼這十二種動物又是按照什麼順序排列的呢?前面說到,生肖產生於遠古動物崇拜,圖騰崇拜的氛圍之中,人們僅是用動物來借代序數號與地支相配,為什麼選擇這十二種動物,誰先誰後,按照什麼樣的順序排列並沒有定論,由於生肖是產生於遠古的古老文化,因時間的久遠人們已將排列的初衷丟失了,今人的故事等只是對它的附會,只能依賴於和想像。關於生肖排列問題大致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解釋。
一是故事中的生肖排列。漢族故事說:當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任宮廷衛士,貓托老鼠報名,老鼠給忘了,結果貓沒有選上,從此與鼠結下冤家。大象也來參賽,被老鼠鑽進鼻子,給趕跑了,其餘的動物,原本推牛為首,老鼠卻竄到牛背上,豬也跟著起鬨,於是老鼠排第一,豬排最後。虎和龍不服,被封為山中之王和海中之王,排在鼠和牛的後面。兔子又不服,和龍賽跑,結果排在了龍的前面。狗又不平,一氣之下咬了兔子,為此被罰在了倒數第二。蛇、馬、羊、猴、雞也經過一番較量,一一排定了位置,最後形成了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的順序。故事雖不是對問題的科學解釋,但它卻體現了人們希望對十二生肖的選擇做出解釋的願望。
二是中國古代學者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系。黑天苟地,一片,鼠,時近夜半之際出來活動,將天地間的狀態咬出縫隙,「鼠咬天開」,所以子屬鼠。天開之後,接著要闢地,「地辟於丑」,牛耕田,該是闢地之物,所以以丑屬牛。寅時是人出生之時,有生必有死,置人於死地莫過於猛虎,寅,又有敬畏之義,所以寅屬虎。卯時,為日出之象,太陽本應離卦,離卦象火,內中所含陰爻,為太陽即月亮之精玉兔,這樣,卯便屬兔了。辰,三月的卦象,此時正值群龍行雨的時節。辰自然就屬了龍。已,四月的卦象,值此之時,春草,正是蛇的好日子,如魚兒得水一般。另外,已時為上午,這時候蛇正歸洞,因此,已屬蛇。午,下午之時,陽氣達到極端,正在萌生。馬這種動物,馳騁奔跑,四蹄騰空,但又不時踏地。騰空為陽,踏地為陰,馬在之間躍進,所以成了午的屬相。羊,午後吃草為最佳時辰,容易上膘,此時為未時,故未屬羊。未之後申時,是日近西山猿猴啼的時辰,並且猴子喜歡在此時伸臂跳躍,故而猴配申。酉為月亮出現之時,月亮屬水,應著坎卦。坎卦,其上爻,而中間的陽爻代表太陽金烏之精。因此,酉屬雞。夜幕降臨,是為戌時。狗正是守夜的家畜,也就與之結為戌狗。接著亥時到,天地間又浸入一片的狀態,如同果實包果核那樣,亥時夜裡覆蓋著世間萬物。豬是只知道吃的混沌的生物,故此豬成了亥的屬相。宋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持此觀點。
三是按中國人信的觀念,將十二種動物分為兩類,動物的陰與陽是按動物足趾的奇偶參差排定的。動物的前後左右足趾數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獨是前足四,後足五,奇偶同體,物以稀為貴,當然排在第一,其後是牛,四趾(偶);虎,五趾(奇);兔,四趾(偶);龍,五趾(奇);蛇,無趾(同偶);馬,一趾(奇);羊,四趾(偶);猴,五趾(奇);雞,四趾(偶);狗,五趾(奇);豬,四趾(偶)。持這種說法的是宋人洪巽,明代學者郎瑛在其基礎上進行了歸類,在其所著的《七修類稿·十二生肖》中提出「地支在下」,因此別當看足趾數目。鼠前是四爪,偶數為陰,後足五爪,奇數為陽。子時的前半部分為昨夜之陰,後半部分為今日之陽,正好用鼠來象徵子。牛、羊、豬蹄分,雞四爪,再加上兔缺唇且四爪,蛇舌分,六者均應合偶數,屬陰,佔了六項地支。虎五爪,猴、狗也五爪,馬蹄圓而不分,六者均為奇數,屬陽,連同屬陽的鼠,佔了另外六項地支。郎瑛的歸類法,是借洪巽的分類法,二者大同小異。
以上三種解釋分別從不同角度來解釋生肖的排列,有關生肖動物排列的故事非常豐富,這些故事的流傳一方面豐富了生肖的內容,另一方面又促進了生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將十二種生肖動物分為兩類,將其納入中國人五行的觀中,目的是將屬相與人生儀禮相關連,將、五行與生肖對應起來,從而解釋其它有關的人生文化現象。
3、中國人的生肖
生肖本是用於紀年的一套號,是古代天文歷法的一部分,後來成為了普遍被人們認同的生肖歷法。中國古代哲學觀是「天人合一」、「五行為宇宙之本」,認為五行決定了世間萬物的生存與發展,他們認為,日月陽之源,金、木、水、火、土五行是萬物之本,合為七曜〖ZW(〗日、月、星稱為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五星合稱七曜,舊時分別用來稱一個星期的七天,日曜日是星期日,月曜日為星期一,其餘依次類推。主宰一切,而十二生肖分置於天,以紀十二辰,以七曜統之,因此十二生肖便被五行觀念所浸染,成為的一部分。
自生肖觀念在出現以後,它隨著算命術的盛行在流傳不衰,認為,五行中的每一種要素都是相互制約的,對人的一生會產生重大影響。人們可以利用不同的五行要素來協調,使自已的生活及所從事的工作能順心如意。把生肖動物列為兩類,與五行相對應,從而生成一套生肖決定命運的算命術。同時還認為生肖屬相與人的性格也有著某種關系,即使同一屬相的人,由於出生的時辰不同,性格、命運也會各異。
以上就是與十二時辰對應的生肖是什麼?相關內容,是關於關於十二生肖的分享。看完十二時辰出生不同的命運和屬相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