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雍正胤禵為什麼關系不好

雍正胤禵為什麼關系不好

發布時間: 2023-05-01 09:55:40

Ⅰ 為什麼雍正和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關系不好

帝王家的所謂兄弟,本質上就是“友商”,即使檯面上一團和氣,沒准背後就是刀槍劍棍。皇室的情義自古以來就是奢侈品,怨恨才是常態,原因無他:皇子不止一人,但金鑾殿的位置只能坐一人。因此才會有“玄武門之變”、“九龍奪嫡”等事件。

雍正與胤禵的關系,是雍正兄弟關系中,最為特殊的一對。特殊之一,雍正與其他兄弟都是同父異母,只有胤禵是他同父同母的手足;特殊之二,胤禵在康熙晚年的突然崛起,讓他與雍正變得水火難容。

秋媚說:對雍正而言,支持他可算作一時之恩,與他競爭是一生之怨,反對他就是一世之仇。雍正與胤禵的恩怨,說到底是一場奪嫡之爭,失敗者面對勝利者清算很符合歷史慣性。

Ⅱ 雍正皇帝為什麼討厭十四阿哥胤禵兄弟倆有什麼恩怨

四皇子胤禛(後來的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都是德妃烏雅氏,按說兩人較其他皇子應該關系更親厚些,然而這兩兄弟卻並非如此。康熙十七年,烏雅氏生下了四皇子胤禛。由於位份低微,再加上康熙最寵愛的孝懿仁皇後佟佳氏正經受喪子之痛,康熙便將胤禛交給佟佳氏撫養,以慰其心。

胤禵有胤禟做內應,胤禛也在胤禵那兒設了年羹堯這枚棋子,本來年羹堯是輔佐胤禵平叛的大將軍,在軍中頗有威望,但他的妹妹年氏也是胤禛的側福晉,因此胤禛很快爭取到了他的支持。這也為雍正後來繼位時,防止胤禵叛亂打下了基礎。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病逝,臨終前遺詔胤禛繼位,雖然事發突然,但胤禛不愧是政治高手,他命九門提督隆科多全城戒嚴,繼位大典完成後,他才宣告康熙病逝,並主持國喪。胤禵的消息這次來得比較晚,等他知道的時候,胤禛已經成了新君了。

還不等他有所行動,胤禛便卸了他的兵權,被召回京城,對他嚴密監視並軟禁於景陵,此後又削爵停職,將他永遠囚禁於景山壽皇殿內。由於胤禛對胤禵不盡人情的打壓,讓他的生母烏雅氏倍覺氣惱,對他多有指責,連皇太後的尊位也要拒絕。也正是因為如此,雍正一直背負「謀父、逼母、弒兄、殺弟」的名聲,以至於他不得不專門編寫了一本《大義覺迷錄》為自己洗白,可惜的是他用力過猛,反而越描越黑。

Ⅲ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系不好

自古都說「無情最是帝王家」。在封建王朝時代,胡亥為了皇位,不僅殺害扶蘇,而且所有兄弟姐妹幾乎被屠戮殆盡;隋煬帝楊廣不僅屠戮兄弟楊勇,而且弒父隋文帝楊堅;在康熙帝晚年,也發生了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九子奪嫡。在康熙帝晚年,皇位最有利的兩位爭奪者雍正帝與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雖然是親兄弟,可以關系一直十分不好。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可是作為皇位爭奪者對手,自然關系不可能好到哪裡,除了皇位爭奪外,還有其他原因導致這對親兄弟關系十分不好。

首先,政敵上,皇位的爭奪者。

上面我們已經提及到,在康熙晚年,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九子奪嫡」事件,然在在皇位的爭奪戰中,其他諸位參與爭奪皇位的幾位皇子不是被康熙帝幽禁、被廢除,或者就是被康熙帝下旨給否定了皇位繼承人資格,最後就剩下雍正帝與皇十四子胤禵,這兩位雖然是親兄弟,在康熙最後幾年,是皇位繼位最熱門人選,雙方自然都想繼承皇位。

再次,這對親兄弟從小就不生活在一起,自然感情十分陌生。

雍正帝生母德妃在生育雍正帝的時候,自己的後宮位份還比較低,按照清朝宮廷規矩,後宮妃嬪位份必須達到一定級別才能親自撫育皇子。

雍正帝從小就被其他妃嬪撫養,等到胤禵出生的時候,德妃在後宮位份已經不低,可以親自撫養胤禵,自然雍正帝不僅與胤禵十分淡,與德妃親情也十分淡薄。

無情最是帝王家,即使雍正與老十四為親生兄弟,可是,作為康熙晚年最有利兩位皇位競選人,自然決定了他們成為政敵的命運。更不用提關系與親情了。

Ⅳ 雍正和允禵是親兄弟,為何關系不好

在康熙枝拍晚年的九子奪嫡中,胤禛和胤禵為同母所生,比起另外幾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算是至親骨肉。但是不要忘了,即便在平民百姓家中,兄弟反目的情況也絕非稀奇,而身在帝王世家,又怎會都是一番和氣呢?胤禛與胤禵關系不好,甚至在胤禛繼位後,還將自己的親兄弟圈進起來,無外乎是為了利益和權力罷了。

(佟貴妃)

當然了,沒能從小一起長大,也不代表就非得感情不和,但這總能算作一個重要原因吧!而更為重要的是,皇十四子胤禵,也是胤禛奪取皇位過程中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兩人自然不會有太深的感情,甚至還在日後徹底反目。胤禛登基後,將胤禵派去守皇陵,又於雍正四年(公元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繼位,才將其釋放,使之重獲自由。

Ⅳ 雍正與十四弟胤禵為何水火不容兩人之間有什麼恩怨嗎

雍正和十四弟允禵是一奶同胞,但又是奪嫡大戰的勁敵,兩個人水火不容主要是都想當皇帝。

允禵盤里的菜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身體不好,大臣們擔心皇帝突然駕崩沒有接班人,影響大清穩定,紛紛上書要求立儲,康熙答應盡快選定,然後告訴大家。可是,幾天後康熙又反悔了,衡旁卜說自己身體恢復得很好,不急於確定接班人,他還說,過早公布繼承人會造成皇子之間的爭斗。不過他還是向大臣表示,他會為大清選一個合適的接班人。

雍正收拾完老八允禩,回頭問允禵,你當年不是起誓和允禩同生死嗎?想死的話,可以隨允禩去,想好了回個信。雍正這是向允禵示威。你允禵不承認我這個皇帝沒關系,我可以把你允禵的東西全拿走,連你的小命也拿走,讓你感受一下我這個皇帝的存在。

這就是雍正和允禵之間,水火不容,恩怨不斷的根源。

Ⅵ 為什麼雍正和自己的親兄弟十四阿哥關系不好

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本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按理說同在朝廷處事,於康熙末年皇子奪嫡相互頃扎的局勢中,應該相互提攜照應才對。

而此時的胤禛已慢慢長大,母親的偏愛對少年造成的傷害使似懂非懂的胤禛難免對自己母親有看法,對自己的親弟弟有怨恨,當然少年胤禛還不清楚這是皇家的規矩和必然,大家其實都是受害者。

康熙也異常喜歡胤禵,胤禵17歲成婚後康熙仍然特意讓胤禵和福晉住在宮里,按規矩皇子成婚後是要搬離皇宮,四阿哥胤禛可是一成年就到宮外居住的。胤禵是個集父愛和母愛於一身的孩子,而胤禛卻平平淡淡沒有特別的恩寵。

Ⅶ 雍正和老十四胤禎是同父同母,為何他們雙方走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

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後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為圈禁。直至乾隆帝弘歷即位後,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就在西征戰事在談判議和進程中,胤禵即將班師回朝之際,康熙突然病逝,留給後世一個千古之謎,究竟他是打算傳位於十四阿哥胤禵,還是四阿哥胤禛,還是去世突然,未能留下傳位憑據,被四阿哥勾結隆科多搶佔先機,但史學界還沒有統一意見。由於現存的康熙遺詔是康熙身故後由雍正和隆科多擬出,再由翰林院修改而成,並非康熙真跡,所以並不能說明任何問題,而支持雍正篡位說的學者認為:
第一,康熙任用胤禵做為西征統帥,掌握軍權,並在密折上囑咐他要獲取人心,是為了讓他樹立威信服眾和對他的加意培養和考驗,是屬意他為儲君(或者說是候選人之一)的表現,而胤禵西征中的表現從奏摺中來看,綜合上是十分令康熙滿意的,也就是說他是通過了考驗的。
第二,雍正朝早年一直流傳的是隆科多一人承詔的說法,在雍正七年,雍正的所有政敵整治完畢之後,才首次官方提出當年是七個皇子和隆科多一起聆聽康熙遺言,這八人中三人已經被整死,二人終身圈禁,二人被連連整治(當年的中立派皇七子和皇十二子),噤若寒蟬,且大局已定,不可能再公然表示什麼。一人是雍正寵臣皇十三子。這樣的話,不能不讓人質疑「八人面諭說」。
第三,康熙宮廷里有不少傳教士,這些傳教士在信件和著作里提及過不少康熙去世,雍正登基的或正確或錯誤的細節,但也沒有一個人提過「八人面諭說」,反倒是有人提起隆科多一人承詔。雍正元年七月傳教士嚴嘉樂的信件(收錄在《中國來信》一書)中寫道:胤禛登基後,皇十四子奉召進京後,提出要看先帝遺囑,企圖剝奪皇四子的統治權。他對九門提督言詞訓斥,因為他是先帝遺詔「唯一的、可疑的見證人」,同樣,朝鮮的史料中也沒有「八人面諭」說法,而是把隆科多弄錯成馬齊,說是馬齊承遺詔。
第四,雍正朝的官方史料上關於康熙逝世的描述前後矛盾,不合情理,比如說官方記載宣稱康熙病危前,召眾皇子及隆科多速至宣布遺詔,卻只將傳位遺詔告知允祉等七位皇子及隆科多,對要繼位的胤禛僅告以「病勢日臻之故」;康熙逝世後,胤禛方得知由自己繼位。在康熙死前十個小時內,胤禛曾三次入寢宮問安,康熙為何不將傳位詔書告訴他呢?須知,要使胤禛繼位名正言順,在皇位繼承問題爭奪異常激烈時,讓繼位人心中有數,預作準備,避免臨時出現異常乃至流血是十分必要的;若胤禛不知自己將繼位,就很可能出現對他十分不利的情況。
第五,在《大義覺迷錄》中,雍正自己也說過一些與「八人受諭」相矛盾的話。雍正說:允禩、允搪都親承康熙遺詔,方才「肯貼無一語,俯首臣服於朕之前」。但雍正又說:「皇考升遐之日,朕在哀痛之時,塞思黑(允搪)突至朕前,箕踞對坐,傲慢無禮,其意大不可測。若非朕鎮定隱忍,必至激成事端」;「聖祖仁皇帝賓天時,阿其那(允禩)並不哀戚,乃於院外倚柱,獨立凝思,派辦事務,全然不理,亦不回答,其怨憤可知」。胤禩、胤搪的舉止不像在十個時辰前就已知道傳位的遺詔,倒像是剛剛聽到雍正要即位的消息而胸懷激憤的神情。按《大義覺迷錄》的說法,「八人受諭」的現場有皇十七子允禮等人在寢宮外伺候,而留存的隆科多密折上卻說:「聖祖皇帝賓天之日,臣先回京城,果親王(允禮)在內值班,聞大事出,與臣遇於西直門大銜,告以皇上紹登大位之言。果親王神色乖張,有類瘋狂,聞其奔回邸,並未在宮迎駕伺候。」所以,允禮根本不在寢宮外伺候,也不知道傳位雍正的遺詔。
第六,胤禵回京奔喪時,雍正曾密令在路上攔截收繳他與康熙往來的所有奏摺密信,嚴防他帶任何奏摺信件到京城。雍正如此心急的收繳胤禵與康熙的奏摺,嚴防他帶任何奏摺信件到京城,可能是為了銷毀康熙有可能傳位於胤禵的證據,(雍正下令統一收繳百官奏摺是在一段時間後)。
第七,康熙常常親手書寫諭旨,而史料也記載康熙去世前曾在兩處地方留下關於身後妃嬪去向安排的諭旨,康熙去世後諭旨被雍正找到,並按照安排執行,既然連妃嬪康熙都如此細心的書寫了諭旨放於不同地方,那麼更為重大的皇位繼承人問題,康熙為什麼沒留下任何書面諭?
第八,雍正生母德妃的表現有悖常理,雍正即位後,她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實非吾夢想所期」,而且要以身殉康熙帝,被雍正阻止。接著又拒絕受封為皇太後,拒絕移居到太後應住的宮殿慈寧宮。而幾個月後,她便暴病而亡。
第九,雍正即位時是45歲,且體質偏弱,相比之下,胤禵35歲,不僅年紀合適,他長期奔波在青藏高原上,也說明身體相當健康。

Ⅷ 雍正為何與胤禵關系不好,反而與胤祥關系十分「鐵」

親兄弟關系不好,主要是因為從小沒在一起生活,還有利益紛爭,雍正當皇帝需要有人輔佐,而與胤祥關系鐵是因為十三爺忠心耿耿一直輔佐雍正。

雍正芹脊和胤祥除了個人關系親密外,志趣還很相投,在櫻首談政見上也是高度的一致。後來在雍正爭奪皇位的過程中,胤祥全力相助。因此,雍正脊碰成為皇帝後,自然對其投桃報李。雍正與胤祥都不是親生母親所養,從小就懂得怎樣察言觀色,如何與人相處。小時候兩人一起陪太子讀書,因為有共同的經歷,有相同的價值觀,因此走得非常近。

Ⅸ 雍正的四阿哥與十四阿哥是同母所生的,怎麼兩人關系不好呢

這個得從清朝皇族的制度說起,大清的皇子們,一生下來不是由自己的親生母親撫養,而是送進阿哥所,交給專門的奶媽和宮女來撫養。兒子想要見一下老媽,必須要先經過皇帝老爹的同意。當然,也有例外,如果哪個妃嬪特別受寵,或者哪個阿哥身體特別不好,會准許留在身邊撫養。

其中,有一些皇子會被過繼給別的妃嬪撫養,於是還造成了另外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皇子和自己的親生母親不親,而是和名義上的母親很親密。像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這兩個親兄弟,本來都是一個媽生的,但他們兩個並不是從小在一起長大,而是分別由不同的人撫養。所以,他倆自小便沒有多少感情。

甚至!在雍正已經登基後,即便親媽出面調和,情況也沒有得到緩和。老十四堅決不幫助自己的親四哥胤禛,你就是把我砍了我也不服你。看來,生在帝王家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

「九子奪嫡」中的九個阿哥,最終得善終的,寥寥無幾,死的死,亡的亡,幾乎沒有一個長壽的。

Ⅹ 胤禛與胤禵是親兄弟,卻為何兩人關系勢同水火

康熙十七年,胤禛出生,是為康熙帝的第四子,也就是後來的雍正帝,生母乃是德妃烏雅氏。康熙二十七年,烏雅氏又為康熙帝誕下十四子胤禵。也就是說胤禵和胤禛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但是就是這樣有著如此親密血緣關系的兄弟二人,卻在康熙末期的九子奪嫡之中關系卻勢同水火,而在胤禛登基之後更是先將他幽禁派守皇陵,後又將他圈禁,這又是為何呢?



而就在康熙五十七年,面對准噶爾部的反叛進攻西藏,胤禵被命為撫遠大將軍王,以天子親征的規格出征,"用正搜型寬黃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樣"。似乎胤禵已經成為皇位的不二人選,但是由於遠在青海、甘州,當康熙帝龍御歸天之時,消息傳來卻是四阿哥胤禛登基稱帝,是為雍正帝。

對於此番結局,胤禵自然心有不悅,更在拜謁康熙靈柩之時,見到雍正拒不跪拜。而面對這種情況,雍正帝也展現了他冷酷的一面。先是將他幽禁,命他為康熙帝守陵;雍正三年十二月,直接革去他的王爵之位,雍正四年直接囚禁於壽皇殿。這種囚禁生涯,也直到乾隆帝上位之後才被解除,乾隆帝先後為他擢升爵位,乾隆十三年時已經為多羅恂郡王,1755年,胤禵去世。

熱點內容
睡前哭泣為什麼會導致眼睛腫 發布:2025-04-23 10:05:31 瀏覽:138
為什麼最近眼睛好痛 發布:2025-04-23 10:04:50 瀏覽:325
蘋果為什麼關閉自動亮度還會開啟 發布:2025-04-23 09:56:11 瀏覽:969
為什麼微信更新後打不開鏈接 發布:2025-04-23 09:56:10 瀏覽:897
為什麼熱帶人眼睛大 發布:2025-04-23 09:54:42 瀏覽:346
為什麼狗狗鼻子掉顏色 發布:2025-04-23 09:25:14 瀏覽:223
為什麼微信無法收款 發布:2025-04-23 09:24:39 瀏覽:273
感覺越丑的女人越自信為什麼 發布:2025-04-23 09:14:31 瀏覽:574
男生會濕是為什麼 發布:2025-04-23 09:03:18 瀏覽:493
電腦椅底盤塑料為什麼會開裂 發布:2025-04-23 09:01:56 瀏覽: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