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姚啟聖為什麼不好評

姚啟聖為什麼不好評

發布時間: 2023-04-26 12:07:15

Ⅰ 怎樣評價《康熙王朝》中姚啟聖這個人物

周培公在推薦姚啟聖的時候,眾人都感到奇怪。是啊,在那個年代,康熙和他的臣工們是對姚啟聖能從一品封疆大吏做到九品芝麻官感到驚訝,而我在沒見到姚啟聖出場時就感覺這人實在是不簡單,在我們這個年代,別說是封疆大吏被鬧消免職,就是那些市級領導調動到同級別的政協,都氣的罵娘,至於丟官丟命的也大有人在。從姚啟聖能坦然面對官場得失,就說明此人有大氣、大志。 如果說周培公屬於實戰派的領導,那麼姚啟聖則是大學教授下海--應屬於書院派領導,此人不甘寂寞卻又自甘下流,做個九品馬廄也還敢擺譜?此人剛正不阿卻也會諂媚逢迎,姚啟聖諂媚不像索額圖、明珠之流,他諂媚的直叫康熙心癢癢,用康熙的話說,真是錐子鑽進褲襠里--既扎人還想出頭。 這樣的大臣肆並康熙不是不喜歡,只不過表面不說罷了,因為有能耐的人才都是有很多毛病,經常犯有小毛病的人才才好管理,不像索額圖、明珠之類,他們表面沒多大毛病康熙也不好整治他們,等他們有了大毛病,那時卻尾大不掉了,即使整治他們,也傷及自身。索額圖明珠經常拍馬屁,康熙習以為常,縱觀全劇,姚啟聖只拍一次馬屁,卻是大屁,姚啟聖說,生在康熙之年,乃啟聖之幸!是啊,只有康熙,才能啟用姚啟聖,啟用了姚啟聖,才有了他平台之功,論功勞,魏東亭、周培公等人功勞更多、更大,但人生結局卻都沒姚啟聖的完美,這與大屁之功不是沒有關系。 當然,姚啟聖退休以後,能住皇上行宮、得萬卷秘籍,其結局如此完美,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本人臆斷,大概有以下幾點:一、周培公厥功甚偉,卻沒有得到朝廷厚恩、康熙的報答,康熙甚為遺憾。作為周培公的推薦人,康熙厚待姚啟聖,也算彌補了對周培公的不公。二、功成名就後,姚啟聖已近七旬,一個快死的老頭,對康熙來說是沒多大的威脅的,因為後來還要對葛爾丹開戰,厚待功臣,也能激發將來的將士奮死報國。三、姚啟聖嗜書如命,很迎合康熙的脾氣,姚裂彎跡啟聖當年在南方講學,桃李半天下,所以他也是漢人士子的代表,厚待姚啟聖,取得漢人士子之心,對鞏固清廷極為有利。四、姚啟聖人雖剛正不阿,但是嘴實在是壞,他要是想損誰,其言語必定惡毒。如果康熙待他不公,他還不知道能用什麼言語損人呢,但事實是康熙對他待遇很高,劇中雖然沒說,但也能想到,姚啟聖的大馬屁一定不少。皇帝不怕惡人,但也怕難纏的人,康熙要做萬世聖君,只靠那幾個會說好話的奴才是不行的,必定要有姚啟聖這樣能寫能說的人筆墨伺候,他才能青史留名。

Ⅱ 康熙皇帝為何不喜歡姚啟聖

因為未從內心歸順朝廷的姚啟聖,代表的是一種知識者的清醒,是一種對滿族皇權的輕篾和對專官場陋習的厭惡。屬這種「從道不從君」的清介之氣,對於專制統治者來說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啟聖之巧舌如簧,冷嘲熱諷,擅議朝政,在康熙看來便是妖言惑眾,有動搖朝綱之害,他怎能不覺著如芒在背?

康熙為何重用養馬的姚啟聖?

對於曾經統治天下幾千年老衡的漢族來說,這是一個莫大的恥辱。同時,更不贊同對於民族之間劃分階級這樣一個制度。姚啟聖就曾經因為此事直接和康熙帝表達了他的不滿之情,但也許是因為姚啟聖這個人太過於直來直往,於是,在言語間得罪了康熙帝。

不僅如此,你與一個滿人的最高統治者討論滿漢之間階級問題,無疑就是在指責他的這項政治制度有問題,也是在變相的打臉。所以說,康熙帝怎麼可能會對姚啟聖有好感。

另外一方面,他對姚啟聖恨之入骨,是因侍拆做為他的透徹和視野的開闊,給了康熙帝十足的壓力。讓他感覺無論做什麼事情,使用什麼樣的計謀都能被姚啟聖看透,像看一個小丑跳舞一般。

結語

因為康熙帝知道姚啟聖這種人為官清廉,他雖表明順應朝廷實際上內心對滿足皇權卻充滿了蔑視,給了康熙一種「從道不從軍」的感覺,所以對於姚啟聖的巧舌如簧康熙帝更是想要將他殺之。康熙帝知道自己無法駕馭的住這種內心從道的人,這才是他為什麼這么恨姚啟聖的原因。

Ⅲ 明明姚啟聖在收復台灣中,貢獻大於施琅,為何康熙卻只獎施琅而不獎賞姚啟聖呢

姚啟聖雖未招降過施琅,但卻保薦過施琅。康熙十七年四月,姚任布政使時向在福建的康親王傑書推薦施琅,姚任總督後,又於十八年六月正式向康熙帝保薦施琅。由於姚啟聖和閩籍大學士李光地的保薦,康熙終於下決心任命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 施琅到任以後,姚啟聖在後勤裝備方面給予了鼎力支持。但是二人在出兵季節和打擊地點上發生分歧。施琅主張在六月乘南風進攻澎湖,然後進攻台灣;而姚啟聖主張在十月乘北風分兵進攻澎湖、台灣(二人意見前後也各自略有修正)。由於二人爭執不下,所以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夏平台水軍未能出師。當年十月清廷同意了施琅的請求,令施琅專征,留姚啟聖駐廈門供餉,否決了姚一同出征的請求。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施琅率艦隊由銅山(今福建東山島)出發,十六日進攻澎湖,至二十二日攻克澎湖,守將劉國軒逃往台灣。八月,劉國軒、鄭克?(鄭經病死後大將馮錫范殺經長子立次子克?)等降清。施琅入台不殺不掠,後又請求在台灣留兵駐守。施琅因平台之功被康熙帝封為靖海侯。 姚啟聖在統一台灣過程中也有很大功勞,主要表現是:招降用間,主張武力統一台灣,推薦施琅並為之提供後勤保障,厚賞征台軍士並鼓舞士氣,平台後主張不放棄台灣(與施琅不謀而合)。他曾捐資製造大小戰船100餘艘,給施琅補充平台士兵一萬餘人,其中有數千人由他自籌銀兩供給軍餉。他在大臣中較早提出了進悔則剿台灣的建議(康熙十八年九月提出,當然比施琅要晚)。康熙二十年,他密報鄭經死去,台灣主少島亂,請求康熙乘機剿平台灣,對康熙決心出兵起了促動作用。康熙二十一年,姚啟聖一度傾向於剿撫兼用,但並未徹底放棄進剿。二十一年五月,康熙命令姚啟聖相機剿撫。當台灣使者提出仿高麗等外國例稱臣納貢時,姚代為轉奏,但認為台灣的請求不妥,請求皇帝決斷。二十二年正月,姚提出以海上襲擾、設計用間等配合剿撫台灣。二十二年閏六月十七日,提出佔領澎湖後應及早進攻台灣,不要中了敵人緩兵之計。三天後又自請統兵前往澎湖、台灣等,相機進剿。七月二十日與巡撫派讓亮遣使者招撫台灣,並上奏皇帝。八月十七日他統兵出海處理澎、台善後事宜,並於船上就福建利弊連章上本,提出了展界開禁、端正風俗、裁減冗官、保留台灣、蠲免錢糧等建議,見解頗為深刻。這些建議難以一下子實行,姚啟聖又有自詡高明之嫌,兼之康熙這時已不大需要不善海戰的大臣(以前福建沿海陸戰未平之時,對姚的十四策優容有加),因而對姚產生了反感,故意不予批准。 在此前後,施琅對姚啟聖遣使直接赴台招撫(沒有就近到澎湖知會於施)耿耿於懷,因而於康熙二十二年七月和八月兩次狀告姚啟聖。一次指責姚的使者在台灣招撫不當;一次指責姚在後勤等方面支持不力,又在澎湖之戰後遙控部分征台官兵(可能姚也想通過遙控其征台的嫡系部隊以自重,藉此得以親赴澎、台)。施琅對姚啟聖的態度,以康熙二十二年六月為界可分為兩個時期來評價。前一時期,施琅請求獨自統兵出海,留姚啟聖於廈門,這是必要的,因為可以避免號令不一。康熙二十二年碧滑棚六月,施琅在向皇帝奏報澎湖大捷時也強調了姚啟聖的功勞。所以,前一時期施琅對姚的態度是無可非議的。但後一時期施琅卻明顯地和姚爭功,對姚的推薦之恩以德抱怨。施琅頗具城府,出征台灣前,請求以御前護衛吳啟爵同往,目的是避免猜忌,關鍵時候也好請吳在皇帝面前替自己說話。其含有詆毀姚啟聖內容的一道題本便是派吳啟爵上呈的。 在平台敘功一事上,姚啟聖也是言多有失。本來康熙帝於二十二年閏六月二十九日已經下旨:澎湖取得大捷,施琅深為可嘉,姚啟聖也非常可嘉。這實際上已經把姚列入平定澎、台的第二功臣。但是姚啟聖於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六上本推辭,一方面指出自己推薦施琅,設謀用間,最終數年努力由施琅一戰成功;另一方面又向皇帝表示不敢言功。盡管他一再表示自己的功勞不如施琅,甚至要將自己的功勞讓予施琅,但他內心裡對施琅是不服氣的。他的自相矛盾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滿,康熙於二十二十月十一日下令停敘其功,將他在統一台灣過程中的功勞一筆抹殺。由於施琅的詆毀和他本人"多言"之失,平台有功的姚啟聖不但未得封賞,反而受到冷落,致使瘡疾加重,至年底抱憾而終。 來源:歷史教學

Ⅳ 康熙皇帝為何不喜歡姚啟聖

康熙皇帝說最恨姚啟聖這種人,在心裡已把他殺一千次了。即使對鄭經和噶爾丹,康熙也沒有如此深仇大恨。為什麼呢?因為未從內心歸順朝廷的姚啟聖,代表的是一種知識者的清醒,是一種對滿族皇權的輕篾和對官場陋習的厭惡。這種「從道不從君」的清介之氣,對於專制統治者來說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啟聖之巧舌如簧,冷嘲熱諷,擅議朝政,在康熙看來便是妖言惑眾,有動搖朝綱之害,他怎能不覺著如芒在背? 很長時間以來,中國社會對知識分子(所謂「士」)的看法就呈矛盾糾葛狀態。知識者經常被賦予重大的社會責任,被稱為「社會的良心」。同時,社會各界對「士」又偏見極深,知識者被認為是「會說不會做」的眼高手低之人,是木訥迂腐的書獃子,知識者的潔身自好、持重守節被看作是「故作清高」。 歷史經驗表明,中國知識者在經濟-政治-文化結構中的尷尬位置,決定了他們多數人的復雜人格及其命運。專制統治者懂得,欲坐穩江山,先要聚攏人心,「人心之中,最重要的又是士子之心」,朱元璋說的簡潔:「治天下以人銷談才為本」。這是因為知識者有思想、有見解,在民間具有影響力,執政者要鞏固政權,使政權獲得人民的認可,取得合法性,必須先爭取「士」的認可與支持。同時,「士」的才智和能量又讓統治者感到恐懼。為了保證君主虧散碰的權威和君權的永恆性,統治者不惜動用暴力鎮壓「士」的理性精神和反抗慾望。 中國歷代知識分子中,總有一些不甘於沉淪,勇於擔當道義和責任的人,他們「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們敢於對不合「正道」的社會政治,做不屈不撓的反思批判,而且,社會越黑暗,統治者越殘暴,知識者的這種反抗和批判越頑強,越堅韌。孟子曰:「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從司馬遷、嵇康,到柳宗元、辛棄疾、文天祥,再到李贄、黃宗羲、王夫之、龔自珍,這樣的「士」代不乏人。中國古代思想之精華,智慧之結晶,於今日仍有其重要價值者,恰恰是在這些具有堅韌意志和高貴品格的「士」的手中產生的。 看電視劇《康熙王朝》,多處令我深思且產生共鳴,最讓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的是姚啟聖。康熙皇帝想要煞一煞「當世奇才」姚啟聖的傲氣,將他獨自一人關在牢里,擬將他關上三個月,傳令下去:任何人皆不可與姚啟聖交談,違者重罰。獄卒都被震懾住了,誰都不敢造次。只是依舊好酒好菜相等姚啟聖。一日姚啟聖無聊之至,看見別人依舊不動聲色的送上酒菜,他再也忍不住了,痛徹入骨地大喊 「你們別老是酒呀菜呀,得拿些書呀!就是拿本老皇歷來也好呀!」隨即啜泣起來。長達3個月的幽禁,回京途中康熙召見姚啟聖在行轅中談話,之後姚啟聖藏起了一本書。康熙知道後對他說,朕平生兩樣東西不送人,一是嬪妃,二是朕讀掘宴過的書。這本《仕林佚語》朕還沒讀過,你拿去讀吧!姚啟聖感動得淚都出來了。

熱點內容
在餐廳團購為什麼要便宜 發布:2025-04-23 17:18:26 瀏覽:643
為什麼便宜的火車票到達時間慢 發布:2025-04-23 17:11:21 瀏覽:82
小米為什麼搜不到oppo熱點 發布:2025-04-23 17:02:43 瀏覽:568
為什麼海南晚上天空會有閃電 發布:2025-04-23 16:57:04 瀏覽:593
貓咪為什麼喜歡睡在電腦前 發布:2025-04-23 16:52:39 瀏覽:632
為什麼淘寶主頁麵灰了 發布:2025-04-23 16:48:17 瀏覽:539
白天睡覺為什麼要睜開眼睛 發布:2025-04-23 16:48:11 瀏覽:643
女生6月沒來月經是為什麼 發布:2025-04-23 16:42:59 瀏覽:264
為什麼早上一起來眼睛特別特別腫 發布:2025-04-23 16:42:47 瀏覽:827
為什麼掛脖耳機那麼便宜 發布:2025-04-23 16:37:31 瀏覽: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