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時長不一樣

荊軻刺秦王為什麼時長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3-04-11 07:38:08

1. 荊軻刺秦

荊軻(? - 前227)

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游說,不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衛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作為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為秦的附庸。荊軻於是到四方游歷,結識了許多豪傑志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奕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啟孫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了朋友。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田光也與荊軻成為至交,知道他並非等閑之輩。
田光決定以自己的生命來激勵荊軻為太子丹效力,對荊軻講了將他推薦給太子丹的事,希望他能很快到太子宮去,說完就自殺而亡。荊軻見太子丹,告訴他田光已死。太子丹再三跪拜,淚流滿面,後悔不迭。太子丹對荊軻說:「秦王要兼並天下之地,臣服海內之人,貪婪至極。現在,秦國已經滅了韓國,又南伐楚,北討趙。趙國支持不住,肯定要降秦,接下來就是燕國了。燕國力弱民少,根本不是秦國的對手。而各諸侯國害怕秦王,又不敢合縱。我私下以為,如果有一位勇士出使秦國,以重利相誘,劫持秦王,迫使他全部歸還諸侯的土地,那當然最好不過了。如若不行,乾脆殺了他,然後乘其內亂,諸侯合縱,一定能打敗秦人。只是我至今還不知道派誰合適,請荊軻幫我留意。」荊軻思忖再三,回答道:「這是國家大事,我才幹鴛駑下,恐怕不能勝任。」太子丹急忙叩頭,再三請求他不要推辭。荊軻終於答應了,太子丹馬上尊荊軻為上卿,安排他住在最好的房舍里,每天去問安,供給他三牲具備的飲食,送給他各種珍寶,車騎美女由他隨意享受。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秦將王翦率兵破邯鄲,俘趙王遷,隨即北進,兵臨易水,作攻燕的准備。太子丹見情況已萬分危急,就催促荊軻上路。荊軻說:「要到秦國去,必須有信物,否則秦王不會相信。秦國以金千斤和邑萬家懸賞緝拿樊將軍,希望給我樊將軍的首級與燕國督亢的地圖,拿去進獻,秦王一定會高興地接見我,我這才能實現計劃。」太子丹說:「樊將軍在危難之際來投奔,我不忍心殺他,請你另想辦法。」荊軻見此,就自己去見樊於期,說:「秦國也太狠毒了,把將軍的父母宗族都戮沒,又以重金大邑求購將軍的首級,將軍怎麼辦?」樊於期仰天長嘆,流著淚說:「我恨透了秦王,只是不知怎麼辦。」荊軻就說:「我有辦法既能為將軍報仇,又能解燕國的憂患。」「什麼辦法?」「希望能得到將軍的頭顱,拿去獻給秦王,在秦王見臣時,臣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刀刺進他的胸膛。將軍覺得如何?」樊於期知道自己的仇能報了,毅然自刎。太子丹聽到消息,急忙趕來,伏屍痛哭,然後將樊於期的頭顱裝進一隻匣子里。

荊軻帶了一把塗滿劇毒葯物的匕首,以十三歲就殺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陽作為副使,從薊都(今北京)出發。太子丹和賓客都穿了白衣服為他送行。到了易水邊上,祭了道路之神,就要上道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築聲唱起了變征之歌,人們無不涕淚交加,痛切異常。荊軻唱道:「風蕭蕭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復還!」樂調由凄厲變為悲壯,送行的人都怒發沖冠、熱血沸騰。荊軻毅然登車西去。

到秦以後,荊軻給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迭了千金的厚禮,請其向秦王稟報燕使前來進獻樊於期頭和督亢地圖的消息。秦王政大喜,穿了朝服,設九賓的隆重禮節,在咸陽宮接見燕使者。荊軻捧著裝有樊於期頭的匣子,秦舞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走了進來。到了宮殿台階前,秦舞陽突然嚇得變了臉色,大臣們都感到奇怪。荊軻笑著看了秦舞陽一眼,說道:「北方蠻夷小人,從來沒有見過天子,所以害怕了。請大王原諒。」秦王對荊軻說:「把秦舞陽捧的地圖拿來。」荊軻送上地圖,秦王打開地圖,一把匕首露了出來。荊慎含軻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胸部悄孝鏈刺去。秦王一驚,站了起來,掙斷了衣袖。秦王想拔劍,劍太長,又硬,一下子拔不出來。荊軻追刺秦王,秦王繞著柱子跑。大臣們一時都驚愕得不知所措,而帶有武器的侍衛郎中又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情況太突然,來不及召郎中上殿,所以荊軻還在追逐秦王。侍醫夏無且首先清醒過來,提起手上的葯袋就向荊軻砸去,其它人叫喊道:「大王背劍!」秦王猛地將劍轉到背後,拔出劍就將荊軻的左腿砍斷。荊軻跪在地上,將匕首用力投向秦王。秦王一閃,匕首嵌在了銅柱上。秦王將荊軻連砍八劍。荊軻倚著柱子大笑,說:「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想生擒你,以迫使你將諸侯的土地退還。」郎中們沖上殿,將荊軻殺死。

秦王政憤怒地下詔,增兵遣將,由王翦統帥伐燕。二十一年(前226),攻克燕都薊,燕王和太子丹退保遼東,秦將李信緊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說道:「秦軍之所以追得這么緊,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殺了太子丹獻給秦王,燕國就能保住。」太子丹逃到衍水(今遼寧太子河)上,燕王派人斬了太子丹的頭顱獻給秦,但秦軍並沒有停止進攻。二十五年(前222),秦將王賁攻取遼東,俘燕王喜,燕國滅亡。

2. 簡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這個原因《史記》刺客列傳里有介紹,戰國策里也有記錄,簡單地說荊軻是燕太子丹雇的殺手。 具體情況如下:

3. 荊柯刺秦王的時間比唐雎不辱使命時間晚還是早

荊柯刺秦王型含慶公元前227年唐雎不辱使命故卜握事發生在公元前225—公元前221年間荊柯老春刺秦王的時間比唐雎不辱使命時間早

4.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荊軻刺秦:

荊軻刺秦指的是公元前227年嘩緩,荊軻受燕太子丹派遣,攜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事敗亂御模被殺。

5.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劍,真是因為劍太長了嗎

荊軻刺秦是還不是秦始皇,應該是秦王政。

秦王嬴政出生在趙國,和其父嬴異人一同在趙國為質,而燕國太子丹也曾在趙國為質,兩人年紀相仿,曾相識。

嬴異人即位後為秦莊襄王,將嬴政接回秦國,秦莊襄王即位僅僅3年多,就去世,嬴政在呂不韋等輔佐下登基為秦王,但是大權歸於呂不韋、嫪毐等人手中。秦王政九年,嬴政剪除嫪毐、呂不韋等人的實力,完全掌握了秦國大權,而在秦王政十五年的時候,燕太子丹被燕王送往秦國為質。嬴政屬於睚眥必報且心狠手辣、刻薄寡恩之人,當時除掉嫪毐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不予母親相見,在攻克邯鄲,滅掉趙國後,又將邯鄲成當年欺負過他們母子的趙國人悉數坑殺。所以可以想見到燕太子丹在秦國的境遇不會太好。

燕太子丹從秦國逃回燕國後,對於早乎差秦國掃平六合,一統天下都意圖有著清醒認識,也對燕國的處境有著深深地憂慮,特別是趙國、韓國相繼被滅亡後,燕太子丹有感於秦、燕之間的巨大差異,決定孤注一擲,利用秦國逃將樊於期的人頭和割讓給秦國的土地地圖為餌,讓刺客荊軻有能夠與秦王嬴政接觸的機會,然後借機刺殺嬴政來緩解秦國危機。

荊軻刺秦

於是「風蕭蕭兮易水寒」在秦王政20年,公元前227年,荊軻拜別燕太子丹踏上了刺秦之路。

荊軻帶領著助手秦舞陽到達咸陽後,受到了秦王的接見,荊軻將燕國要割讓的督亢的地圖和樊於期的人頭當面遞交給秦王嬴政,而此時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已經被森嚴的秦軍護衛和秦王政強大的氣場,和自己做賊心虛的內心等交合作用嚇得是屁滾尿流,荊軻卻鎮定自若,展示了樊於期的人頭後,將藏有匕首的地圖卷軸呈現給嬴政,在嬴政即將完全打開地圖卷軸,卷內藏有的匕首即將出現之際,也就是在圖窮匕見之際,荊軻一把抓起匕首,嬴政見識不好轉身逃走,荊軻順勢追趕,嬴政頃神只好圍繞大殿內的柱子躲避荊軻的刺殺,要知道當時秦國是做了一定的安保措施的,比如大殿內除了嬴政和護衛任務的秦軍之外其他人員是不能帶有武器的,而護衛又遠水解不了近渴,於是在逃避的過程中,秦王嬴政多次試圖拔出腰中的佩劍,對荊軻予以還擊,可是由於正面的荊軻正在狠狠的撲過來,兩人的距離很短,腰中的長劍一時間拔不出來。

秦始皇陵尚未挖掘,我們不知道嬴政的佩劍到底多長,但是可以參照已經出土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全長55厘米左右,可以想見嬴政的劍應該也在半米左右的長度,在與荊軻激烈的搏殺中,情急之下,嬴政正面還要躲避荊軻的刺殺,真的拔不出劍來。

越王勾踐劍

這時候,秦王身邊的眼尖的大臣看出的端倪,高喊「王負劍!王負劍」於是秦王嬴政將寶劍轉移到身後,果然距離夠用,於是真的拔出劍來,手握長劍的嬴政面對荊軻有了兵器上的優勢,於是猛砍荊軻的大腿,荊軻傷重之下,已經無力追趕嬴政,最後拚死向嬴政擲出匕首,不過沒有擊中秦王。這時候一擁而上的武士亂刀砍向荊軻。

荊軻最後的話是說,「其實我是能刺死你的,只是想將你生擒,脅迫你退回所侵佔的他國領土,只是沒能抓住你而已。」

荊軻刺秦的失敗的直接結果是,秦軍大舉進攻燕國,燕王喜講太子丹殺死,將人頭送給秦王,仍未能平息秦王的怒火,最終秦軍一直追擊到遼東,將燕王生擒,滅亡掉燕國。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劍,真是因為劍太長了嗎?

很顯然,劍太長確實是一個方面的因素,但絕不是唯一一個因素。

秦始皇的佩劍長度。

關於秦始皇的佩劍是哪把,歷來有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可能的就是太阿劍,因為李斯《諫逐客書》中曾寫道: 今陛下致崑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 。

當然還有另外的說法認為秦始皇的佩劍是鹿盧劍,不過如果按實際推論,秦始皇陸皮的寶劍必不是一把,很有可能會有很多把,畢竟古代的寶劍不是用來砍人的,而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那麼,荊軻刺秦時,秦始皇究竟是佩戴的哪把?很有可能是太阿,荊軻是代表燕國獻土地的,這是屬於高規格的外交,秦始皇當然會比較重視,那麼作為身份象徵的寶劍,自然是越威風越好,而太阿正是這樣一把劍。

根據西漢的史料記載,秦始皇的佩劍約長7尺,換算下來大概有162厘米,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嘛,即使耍威風也不可能用那麼長的劍嘛,根據西安兵馬俑士兵的佩劍可推論,秦始皇的佩劍大概在81-94.8厘米左右,不過即使這個長度也影響到了危機時刻的拔劍。

秦王嬴政佩劍的方法。

古代的佩劍方法有三種,抱劍,按劍和負劍。

抱劍是彰顯身份的一種姿態,就是端坐著左手握住劍身,劍柄一直到前胸部位,按劍則是左手握劍,右手握住劍柄,這種姿態一般是表示自己態度的不滿。

而負劍則是把寶劍甩到屁股後面,其實前面兩種都是不實用的佩戴方式,因為是根本拔不出劍的,想要拔出劍,只能採取負劍的方式,因為這樣才能甩開右手拔出劍來。

荊軻行刺時,秦王定是坐著無疑,那麼他的佩劍方式應該是抱劍,這樣才能顯示出秦王的威嚴嘛,既然是這種方式,那麼嬴政拔不出劍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後來,嬴政和荊軻繞住而跑的時候,嬴政來不及或者乾脆就沒想起來把劍轉為負劍,直到嬴政的御醫高喊:大王負劍,大王負劍,秦王政才如夢初醒,改為負劍,然後順利拔出寶劍,一個回身橫掃,直接砍斷了荊軻的一條腿。

飛魚說:

荊軻刺秦時,秦王嬴政三次拔不出劍,劍長只是一個原因,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王佩劍的方式,再說了,古代佩劍並不是為了砍殺敵人,能腰間佩劍的非富即貴,周圍保鏢一大堆,也用不著自己親自動手嘛,而真正上陣殺敵的士兵也不會拿劍,而是長戟。

寶劍在古代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就像現在有錢人開跑車一樣,那些跑車一般都是坐兩個人,論拉貨和載人,一個五菱能頂得上多少輛豪車,我都不敢想。

不過話說回來,嬴政能在荊軻想要生擒自己,而掙斷袖子,脫離荊軻的控制,這種應急反應能力還是很強的,盡管情急之下沒有拔出佩劍,但也沒有讓荊軻追上,不得不說,當人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爆發出來的能力,都是超乎想像的。

秦始皇拔不出劍,還真是因為劍太長了,另外,刺殺突發,情況非常緊急,難免慌亂,動作更容易變形。《史記》描寫荊軻刺秦這一段的場面簡直堪比電影,如在眼前,最精彩的部分應該是荊軻刺秦失敗之後,秦王沒有怒,荊軻也未怕。


「軻既取圖奏之,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這么近的距離,如果真是一手扯住了秦王的袖子,另一隻手的匕首就刺過來了,按理說秦王應該是難以逃脫,荊軻必定是一擊即中。

但是秦王嬴政既然能開創偉業就絕非庸材,他的反應也非常敏捷,「 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秦王躲開了,荊軻當然不會放棄,於是兩個人開始你追我跑,「秦王環柱而跑」,「荊軻乃逐秦王」。就在秦國宮廷的大殿之上,兩個人展開追逐戰。只看文字已經讓人覺得摒住呼吸靜待接下來的發展。


秦王有劍抽不出來,因為劍太長,著急了以手搏之。最精彩的是秦王抽劍而擊,荊軻被八創之後的表現。荊軻被八創之後,左股已斷,因為腿斷了喪失行動力,基本等於俎上肉了,於是「荊軻廢」。用徐夫人匕首最後孤注一擲,這是抱著必死的絕心,不給自己留一點後路也不肯放過最後的機會。

看到自己事敗,知道自己必死,荊軻的表現是「倚柱而笑,箕踞而罵」,這個人物的光彩奪目在這兩句話的描寫中立刻煥發出來。事敗的荊軻給人的感覺反倒是輕松的,反正給我的感覺是這樣。有種睥睨天下,誰能令我青眼有加的意思。易水送別的感覺很沉重,秦廷事敗反倒輕松。大事已定,反正我已經做了我該做的事,感覺荊軻真是提得起放得下。


整篇里荊軻給人的感覺就是做事決絕,從無悔意。易水送別頭也不回,奉圖上殿臨危不懼,倒不一定是因為荊軻過於自信,認為自己一定會成功。正相反,荊軻是因為無所思,無所欲。刺秦就是刺秦,專注於此,不憂於前,不慮於後。


荊軻和秦王都是孤注一擲的人。最後被大罵的秦王沒大怒,只是「不怡良久」,誰也不知道他心裡想的是什麼。最後秦王左右殺死荊軻,也許並不是因為荊軻本人,是因為要一統天下的雄心不可更改。

近身攻擊,當然是以死搏命。

秦王配劍很長。而且最重要的是,荊軻撲過來的時候,秦王還是跪坐著的(此時可沒有後世的椅子,那是胡式椅)。倉促起身,寬大的袖子被荊軻一刀刺中。秦王跳起來,袖子掙斷了才暫時脫離對方,又得繞柱子躲避荊軻的兇猛攻擊。那一刻,嬴政是憋屈的、憤怒的,更是無助的。當然沒有時間用嘴巴發布命令,要求武士進來幫助自己。

議政大殿上不得有兵器,門口持有武器的武士沒有君主命令不能跨入殿前的門檻,這肯定是鐵律。文武大臣們手無寸鐵,又事發突然,無法上去幫助(也不敢上去幫助,萬一秦王認為你是准備上前幫助荊軻呢)。所以,眾人才提示說,王負劍。就是把劍背在背後,自然就可以拔出來。

荊軻刺殺秦始皇的時候,秦始皇急切之間拔不出劍來。司馬遷在《史記》中描述得很詳細,我們曾經按照他的描述做過這方面的實驗。

當時參與這個實驗的大約有十幾個人,都是我們武館里的師兄弟們。我們使用的刀劍有漢劍、唐刀、武士刀,還有一把太極大劍。那把太極大劍是雙手劍,長度比一般的刀劍要長出不少。

為了防止刀劍從鞘里脫出,刀劍一般都有個部件和鞘卡的很緊。只要不是事先有所准備,在近距離有人突然沖過來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夠拔出劍來。

先把刀劍從鞘中推出,事先做好了准備。在這個時候,在有人沖到面前的時候,較短的刀劍基本上都能拔出來。

較長的刀劍則是有人能夠拔出來,有人沒能夠拔出來。有弧度的武士刀拔出的速度要快於筆直的唐刀。

而那把太極大劍,則是沒有一個人能夠拔出來。的確是太長了。

以上是把刀劍系掛在腰上的情況。後面我們換成把刀劍拿在手中。

先是在沒有任何准備的情況下,還是沒有能夠把刀劍拔出來。不過呢,有些人用沒有拔出的刀劍格擋,功夫好的還能用沒有拔出的刀劍攻擊。除了幾個人人被匕首刺中之外,大多都能保證自己不被匕首刺中。

事先准備好之後,除了那把太極大劍,其它刀劍都能拔出來。這裡面有弧度的武士刀拔出的速度最快。有個學過居合道的師兄,拔刀速度更是奇快,可以反殺手持匕首的那位。

拔劍速度慢的幾位師兄弟,在格擋幾下之後,也能把刀劍拔出來。只有那把太極大劍,始終無法拔出。只有一個師兄好象是甩掉了劍鞘,就算是拔出來的吧。

最後我們把刀劍系掛在腰上,手持匕首的那個在後面追,我們一邊躲避一邊拔刀劍。除了較短的刀劍之外,就沒有幾個人能夠拔出來。

在這個時候,就連把刀劍從腰上解下來也做不到,當然也就別提把刀劍放到背後了。

從以上的實驗來看,秦始皇之所以拔不出劍來也是合理的。

第一,秦始皇事先沒有把劍推出,由於劍簇或者吞口與劍鞘太緊,導致急切劍拔不出劍來。

第二,秦始皇的劍是系掛在腰間。如果劍是在手中,拔不拔出劍來,都能與手持匕首的人搏鬥。秦始皇的劍很長,即使不拔出劍來,用來對付匕首威力也是很大的,不會被追得到處亂跑。

第三,秦始皇不停地躲避荊軻,在極速地跑動過程中很難拔出劍來。

從司馬遷的描述中來看,荊軻已經抓住了秦始皇的衣袖,突然襲擊都沒能刺中秦始皇。這種情況除了荊軻的確太菜之外,那就只能證明荊軻所說他想生擒秦始皇的話兒是真的。

司馬遷記載的「負劍」,不知道是不是把劍放到背後。如果「負劍」是放到背後的意思,那麼這段記載就有點兒問題了。

秦始皇把劍系掛在腰上,急切間劍都拔不出來,就更不可能把劍從腰上解下來了。既然從腰上解不下來,又怎麼能把劍放到背後呢?

就算是把劍從腰上解了下來,那時直接拔劍更方便。那麼長的劍放到背後去拔,就更加拔不出來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 歷史 上的節點。】

謝友邀答。

確實主要是天子劍太長了!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荊軻刺秦王(還末稱帝),這個凄美傳奇的故事,至今仍獨具魅力。

俠士荊軻受燕子丹重託,抱必死決心,圖窮現匕欲手刃嬴政,秦王驚俱之下,下意識本能地逃開躲避,荊軻持匕緊追不舍。秦王三次拔劍都末撥出,原因嘛,主要是這柄天子劍太長了,平時很少練習,另外事出意外心情緊張焦慮,越急越見鬼。也許是老天爺暗中護持,終於嬴政拔出了劍,砍翻了荊軻,逃過一劫。

荊軻匕首太短,不是天子劍的對手,臨死之際,荊軻聚畢身功力奮力一擲,可惜沒射正。呵呵大笑聲中,荊軻悲壯遺憾地死去!嚇尿攤瘓的荊軻副手秦舞陽,被秦王下令跺成了肉泥!

荊軻丶專諸是中國武俠的鼻祖。

秦王嬴政拔劍不出,除了劍太長,還有佩劍姿勢以及時間的因素。

(一)先說秦代青銅劍:

劍,最早出現在青銅器冶煉十分發達的商周時代,初期的長度僅僅相當於一支匕首的長度,大約在10餘厘米到20餘厘米,初期只是用於防身。直到以戰車為主的春秋戰國時代,北方戰場使用最多的都是帶有長柄的戈、矛、鉞、鈹等長度較長的武器。的確,僅僅是用桿長3米的鈹在戰場縱橫,也強於匕首般的青銅劍。

漸漸地,戰車的劣勢越加明顯,快捷靈便的騎兵戰興起。同時,步兵的比例亦顯著增加。於是,僅僅有匕首長度的青銅劍已經不能跟隨時代腳步。遂即,在河網縱橫,歷來不是戰車用武之地的吳越地帶,青銅長劍首先應運而生。由於青銅質地脆,增加劍長在工藝上十分困難。首先他們要解決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就是如何搭配青銅劍的銅錫比例,使之在增加長度的情況下兼得柔韌性與殺傷性。(錫多,劍鋒利,但易折斷;錫少,柔韌性增加,攻擊性降低)

在以歐冶子、干將、莫邪為首的工匠鑽研下,青銅劍的巔峰作品,復合劍應運而生。

復合劍:為了確保韌性,會使青銅劍的中脊錫含量降低;為了確保殺傷力,會使劍的刃部和鋒尖錫的含量升高。 一般青銅劍的鑄造工藝步驟最少是兩個:先澆注劍體,在再劍體基礎上鑄接劍格、劍柄和劍首。

而復合劍需要的步驟最少要三到四次:鑄造劍身之時中部需要留有凹槽單獨澆注,然後和其他部位進行鑲嵌融合。

戰國晚期,諸侯國戰士所使用的青銅劍大多長度在50、70厘米。唯有秦國一家獨特,在吳越青銅劍鑄造技術上加以改良,使之長度超過八十厘米,兵馬俑出土的最長記錄者竟然長達95厘米。

秦國的青銅劍相對中原地帶最大的區別在於,劍身加長且變窄。增加了30厘米的秦劍,無疑需要雙手緊握才能發揮其最大力度,刺殺劈砍也會率先擊中對手。

如此長度的秦劍,即使秦始皇臂展1.8米也很難在倉促之間拔出。

(二)秦劍佩戴方式

東周末年,雖然當時處於禮崩樂壞的時代,但是上層 社會 的達官貴族以及有身份的士人,他們的佩劍方式都會遵循《周禮》的相關規定,這種情況即使延續到了兩漢時代也未有改變!

他們的配劍方式都是腰纏專門佩掛寶劍的腰帶,貫穿附著在劍鞘上面呈方孔狀的劍璏。

此種方法可以使劍鞘左右滑動(就是因為左右沒有固定,秦王才能免死),同時避免了劍鞘的上下位移。

所以秦王嬴政危急時刻的「王負劍」方法,是戰國時代已有的配劍拔劍方式。只不過因為秦劍太長,秦王被荊軻追趕的急,沒有時間拔劍而已!

當那位神補刀的太醫夏無且用葯囊三分投籃命中荊軻,秦王趁機拔劍出鞘,「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荊軻廢」。

秦王拔劍順序,先將劍從左腰側面順腰帶向後滑動,推至足夠距離。然後,左手握劍鞘,右手握劍柄,向上向下拔出。



從秦始皇兵馬俑坑出土的秦王劍來看,估計當時秦王嬴政的佩劍長度應該在80~95厘米之間,對於一個成年男人來說,拔出這樣長度的劍不是什麼難事,所以劍長根本不是主要原因。

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 秦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荊軻逐秦王,秦王環柱而走。 這段記載說的很清楚, 「時惶急,劍堅」 才是秦王拔不出劍的主要原因。



當時事發突然,舉座皆驚,秦王情急之下拔不出劍實在情理之中。我認為在驚心動魄的一幕當中,秦王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荊軻當時手執見血封喉的徐夫人匕首,只要劃破一點皮膚,秦王便難逃一死,又如此出其不意,秦王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迅速做出逃生的反應,足見其絕非池中之物。

另一個原因就是「 劍堅」 了,這里指的不是秦王的佩劍很堅固,而是說佩劍的劍身和劍鞘之間套的太緊。所以秦王在極度緊張恐慌之下,手腳發麻,使不上力量,拔不出劍,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



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在車站候車,偏偏車馬上要開了,突然尿急,急忙跑到廁所,卻怎麼也解不開褲帶,褲帶卡住了,越急越解不開,差一點尿了褲子。秦王當時的狀況比我危急千倍萬倍,所以他越急越拔不出劍,平時看似一個不費吹灰之力的簡單動作,在千鈞一發的時刻,往往變得難上加難。

《史記·七十列傳·刺客列傳》中對這一段的描述是這樣的:

「 ...秦王驚,自引而起,袖絕。拔劍,劍長,操其室。時惶急,劍堅,故不可立拔......左右乃曰:『王負劍!』負劍,遂拔以擊荊軻,斷其左股。... 」

可見,秦始皇拔不出劍的原因有二:

其一,劍長遠超臂長,從側面不可拔出,只能將劍推到身後,方可拔出;

其二,劍身和劍鞘契合緊密牢固,倉促間不容易拔出。

春秋戰國時期,中原青銅劍的劍身一直在不斷地加長。

西周末年,青銅劍長只有二三十厘米;至春秋戰國之際,長度普遍達到50 60厘米左右;戰國晚期,一些劍超出了70厘米,最長達75、76厘米,秦劍的長度更是普遍在80厘米~95厘米。

我覺得應該有幾個原因:

一是劍確實也不短,但應該還在正常劍的范圍內。一把好劍不僅僅考慮劍本身的性能,使用性能也是考量好劍的標准之一,所以秦始皇的佩劍必然是符合老秦的使用范疇的,至少正常拔劍肯定沒有問題。

二是情形太緊張,拔劍動作不流暢。在當時荊軻刺秦王的關鍵時刻,老秦內心肯定也非常緊張,在這種時刻,平時正常可以做的動作都會出現變形,導致無法正常拔劍。

三是荊軻刺秦王的時候,老秦要繞著柱子到處躲,拔劍所需的空間就可能不足了。

6. 荊軻刺秦王的篇幅長的原因

荊軻刺秦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故事之一,也是《史記》中的一篇傳記。這篇傳記之所以篇幅較長,有以下幾個原因:
1、歷史背景復雜:荊軻刺秦王發生在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殊的時期,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為了更好地理解荊軻刺秦王的背景和意義,需要對當時的歷史背景進行詳細的介紹。
2、棗讓人物眾多:荊軻刺秦王涉及到很多歷史人物,包括荊軻、秦王、趙高、呂不韋等等。為了更好地展現這些人物的形象和性格,需要對他配源們的生平、經歷、思想等方面進凳賣局行詳細的描述。
3、事件復雜:荊軻刺秦王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件,涉及到政治、軍事、情感等多個方面。為了更好地展現這個事件的經過和影響,需要對事件的各個方面進行詳細的敘述。

7. 荊軻刺秦王的時間是公元前227年,百科上說此時秦國已經滅掉了韓國和趙國,,但在王立群讀秦始皇中,王教授卻說

目前,普通高中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歷史》必修1在全國有多個版本,其中對於秦滅六國的順序問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說法很不統一。如人教版認為:「秦王嬴政從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後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國,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人民版認為:「公元前230年,秦軍攻破韓國,俘虜了韓王安。此後十年間,秦國連年用兵,先後攻滅趙、燕、魏、楚、齊等國,於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完成了兼並六國、統一天下的大業。」而嶽麓版則認為:「經過100多年的奮斗,它先後消滅韓、趙、魏、燕、楚、齊等國。」三種版本三個說法,這給很多中學歷史教師造成了困惑。然而事實上,關於秦滅六國的順序在說法上還不止這些,如果加上楊寬先生在其所著《戰國史》中認為的秦滅六國的順序是韓、魏慧悉、楚、燕、趙、齊的意見,那麼關於這個問題至少有四種不同的說法。面對如此眾多的意見,如何判斷其優劣是非呢?筆者以為,這還要從諸家所採用的六國滅亡標准上去找原因。
根據史實:
公元前230年,秦派內史騰攻韓,俘虜韓王安,建立為潁川郡。
公元前228年,秦大破趙軍,在東陽俘虜趙王遷。趙公子嘉出奔代,自立為王。
公元前226年,秦攻下燕都薊,燕王喜遷都遼東。
公元前225年,秦將王賁圍攻魏都大梁,決河和大溝水灌大梁,大梁城壞,魏王假降。
公元前224年,秦將王翦、蒙武大破楚軍,楚將項燕自殺。秦設上谷郡、廣陽郡。
公元前223年,秦軍攻入楚都壽春,俘虜楚王負芻,秦設置楚郡。
公元前222年,秦平定楚江南地,設會稽郡。
秦將王賁攻取燕的遼東,俘虜燕王喜。
又攻取代,俘虜代王嘉。
公元前221年,秦派王賁從燕南攻齊,俘虜齊王建。
可以看出,人教版是以六國國君被俘或者投降秦國作為滅國的標准,人民版是以六國的國都被攻陷作為滅國的標准,而楊寬先生則是以六國的殘余勢力被全部剿滅作為六國破滅的標准。至於嶽麓版,其滅國標准則劃分得不是很清楚,因為韓、趙、魏、燕、楚、齊的滅國順序無論從哪個標准去看都存在矛盾,都有解釋不通的地方,所以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最缺乏合理性,可以最先將其排除。
對於剩下的三種觀點,雖然它們都有一套自己的判斷六國滅亡時間的標准,但筆者認為,這三種標准中還是應當以六國的殘余勢力全部被秦國剿滅、也就是楊寬先生的說法最為合理,理由如下:
首先,一個國家如果只是國君被俘虜或者投降,其實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必然滅亡,因為其剩餘的力量還可以重新選立首腦、組織政府,換一個國君重新立國。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很多見,其中以晉、宋兩朝為最典型。公元316年,匈奴族劉曜的軍隊圍困長安,「(晉愍帝)使侍中宋敞送牋於曜,帝乘羊車,肉袒銜璧,輿櫬出降。」 [①]晉愍帝雖然拱手投降了,但此時說晉朝已經滅亡顯然為時過早,因為琅琊王司馬睿次年便在建康稱帝,重建了晉政權,又將晉朝的統治延續了一百多年。同樣的還有宋朝,公元1127年,金軍攻陷北宋都城汴梁,虜走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但宋朝也並沒有因此而立即滅亡,康王趙構在宗澤等大臣的支持下,又在南京稱帝,重建了宋政權,將宋朝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279年,左丞相陸秀夫「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宋遂亡。」 [②]
其次,一個國家如果只是國都被攻破,那也並不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即刻滅亡,因為被攻陷的一方卷土重來的例子也不少見磨檔,以唐朝為例,這樣的情形就發生過兩次。公元756年,安祿山叛軍攻破潼關,「己亥,(安)祿山陷京師。」 [③]但安史叛軍對於長安的佔領並不長久,唐軍在大將郭子儀、李光弼的率領之下很快收復了長安,並於763年平定了安史之亂,唐的統治得以繼續。公元880年,黃巢瞎碧亂領導的農民軍再次攻入長安,並建立大齊政權,唐僖宗倉皇逃往成都,但黃巢軍隊對於長安的佔領也不過只有三年,唐僖宗很快集結軍隊和藩鎮進行反撲,黃巢兵敗自殺,唐朝的統治又維持了若干年,直到公元907年朱溫篡位,唐朝才算真正滅亡。
由此可見,如果用上面的兩條標准去判別一個國家的滅亡,那麼就都有可能被反例推翻,而反例的存在正說明這樣的標準是存在問題的。而如果以這樣的標准去判斷六國的滅亡,那麼也就不會有《史記•燕召公世家》 所講的「三十三年,秦拔遼東,虜燕王喜,卒滅燕」 [④]以及《史記•趙世家》所講的「秦進兵破嘉,遂滅趙以為郡」 [⑤]了,因為當人教版認為趙王遷被俘虜、趙國已經滅亡時,趙太子嘉正在代地稱王,於趙國大夫的支持下組建政府、准備反攻;而當人民版認為燕國的薊都被攻破、燕國已經滅亡時,燕王喜正在遼東召集舊部力量准備復國。
所以,判斷一個國家的滅亡與否,還是應當以這個國家的有生力量是否都被消滅為標准,當殘余勢力都被肅清,其自然不再有翻身之力,說它徹底覆滅也就順理成章了,具體到秦滅六國的問題,當然是楊寬先生的說法最科學也最合理了

熱點內容
小葉紫檀淘寶為什麼有賣 發布:2025-04-24 15:11:24 瀏覽:276
西安金地玖峯匯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4-24 14:58:08 瀏覽:61
為什麼晚上腰疼老是想小便 發布:2025-04-24 14:58:00 瀏覽:764
土鯪為什麼一到晚上就停口 發布:2025-04-24 14:53:05 瀏覽:57
戴沐白的眼睛為什麼會是紅色的 發布:2025-04-24 14:46:34 瀏覽:870
抗鋸齒為什麼不好 發布:2025-04-24 14:41:38 瀏覽:693
找關繫上的小學為什麼要晚上幾天 發布:2025-04-24 14:40:32 瀏覽:153
為什麼人們總是拿手機刷微博 發布:2025-04-24 14:20:29 瀏覽:975
小孩子表情很難受哭不出來為什麼 發布:2025-04-24 14:05:06 瀏覽:35
電腦沒有幾個軟體為什麼就滿盤了 發布:2025-04-24 13:53:25 瀏覽: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