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老師上課不好
Ⅰ 為什麼有的老師講課聽不懂
為什麼老師講過的課,孩子們聽不懂怎麼辦?聽課的效率往往直接影響孩子的成績、和對知識的記憶,所以,父母還是得優先解決孩子聽不懂老師講課的問題。孩子上課聽不懂老師講的可能有兩種情況:
一,對上一個課程的內容沒有充分理解。 新的學習內容是建立在對已學內容理解的基礎上,如果之前學的沒有理解、鞏固,就會導致新的知識無法理解。所以要及時幫助孩子查漏補缺,當天學習的內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及時向老師、同學請教,理解的透徹。
二,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 老師講課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同學,都能及時聽懂,假如稍微走神幾分鍾,再回過神來就可能跟不上了。建議孩子首先要提高上課的注意力,不要走神,再者要養成預習功課的好習慣,提前了解第二天老師要講課的內容,把疑點標注出來,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就能更快的進入狀態,跟著老師的節奏學習知識。
其次,如果孩子聽完課後,還是不懂,那父母要提醒孩子及時將自己不懂得問題寫下來,去問老師或同學。
如果孩子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哪裡不懂,那父母不妨讓他先做課後練習,或者將作業里相關的題目拿出來,說說他自己怎樣理解的,父母再順著他的思路去輔導。
我希望以上建議能給你帶來幫助。
謝謝
聽不懂老師講的課可能存在兩個方面面的原因。
一是老師方面的。有的老師講課跳躍性很強,智力一般的學生是跟不上趟的,所以聽不懂;有的老師對所講的內容本是昏昏,學生就難免昭昭 ,聽不懂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是學生方面的。有的學生在接受新知識時非得老師舉一反三不可,或者是還沒有找到老師講課的方法,就難免聽不懂;最怕的是有的學生根本沒有學習興趣,課堂聽課如聽天書,聽不懂也是情理之中了。
無論是哪個方面,如果能做好師生溝通,聽不懂就能迎刃而解。
我是一名有著二十七年教齡的小學教師,教過語文也教過數學。回憶起自己的學習歷程,有的老師上課確實難懂,而有的老師上課卻特別好懂!結合我的教學經驗,一堂課學生能否聽懂,取決於以下五個因素:
一、課堂紀律是否正常。
1.喧鬧的課堂,學生靜不下心聽老師講解,固然聽不懂。
2、安靜的課堂,學生才能對老師的講解入耳進心。
因此,教師上好課的前提是維持好課堂紀律,能讓學生耳到、眼到、心到。
二、教學准備是否充分。
1.教師課前通讀教材,把握了教材的編排目的,圖文用意,才能結合教材進行有效教學。
2.教師課前對學生的認知偏差有預見性,有充分的「方向回正」准備措施。例如二年級學生在書寫「燒」字時,容易誤加一個點。我的方向回正措施是形象直觀的口訣「燒掉一點」,學生就會牢記住燒字沒有右上角一點。
三、教學過程中知識重點是否把握准確。
1.一堂課必有一個或幾個學生必須掌握的學習重點:重點字、詞、句,重點公式,以及考點,這部份知識必須重點講解,重點練,讓學生吃准、吃透。
2、非重點部份略講,不能佔用重點時間。每個人的記憶能力是有限的,老師輕重不分的講解,會讓學生記憶雜亂膚淺,全是過眼「浮雲」。
三、講解方法是否靈活多變。
I.用某一分析途徑學生若理解不了,就要換用其它途徑,不可重復硬灌。
2.講解中要留有餘地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去發現,去總結出他能理解的正確結論。
四、講解方法是否結合學生認知規律。
1.學生的認知能力不同於老師,不能用老師的思維方式去「趕學生上架」。
2.講解方法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能讓學生自主發現和感悟。
五、教師的教學是否幽默風趣、生動激情。
1,幽默風趣的講解能把學生置於輕鬆快樂的氣氛中進行學習,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2.生動激情的講解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角色,整個心身完全溶於情境體驗之中。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師是導演,學生是主演,如果教師能駕馭好以上五個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動耳、動眼、動手、動腦、動情,哪么學生會期盼下課鈴聲慢點響起,這堂課學生肯定很懂!反之,老師照本宣科、枯燥無味、死板生硬的講解學生則會期盼下課鈴聲快點響起,這堂課聽不懂,那是必然的!
筆者認為不能全怪老師,可能老師與學生都存在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
老師講課可能存在的問題:
1、老師可能上課前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了解不夠。 老師可能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估計過高,在講課時,就忽略了基礎知識的復習,起點高。因而造成老師講課學生聽不懂。
2、老師講課速度可能有點快。 老師講課可能妙語連珠,語速過快,學生還沒反應過來,老師又講下面的知識了,從而使學生聽不懂。
3、老師沒把抽象的知識直觀化。 在學習理科時,有很多知識,非常抽象,看不見,摸不著。老師在講課時沒有把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知識,微觀知識沒有宏觀化。因而使學生難以理解,導致學生上課聽不懂。
4、老師講課沒將復雜的知識簡單化。 有的知識看起來很復雜,若按部就班去講,學生聽課雲里霧里,不易聽懂。若老師抓住了知識的主線,核心,關鍵。老師一講,學生一聽自然就弄清楚了。
學生自身可能存在的問題:
1、學習新課前,沒有預習。 聽課前預習很重要。若沒有去預習,就不能帶著問題去聽課,聽課時處於被動地位。所以學習新課就聽不懂。
2、學生聽課注意力不集中。 因老師上課所講知識是一環扣一環,若聽課不專心,分神,聽著聽著就去想其它問題了,前後知識自然缺乏連貫性,因此越到後面就越聽不懂。
那麼,現在怎麼辦呢?
只有老師改進教學方法,在講課前摸清學生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由淺入深,講課時,要善於用打比方的教學方式,邊講邊舉學生易懂的實例,有利於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知識,讓學生便於接受。
學生本人應該在老師上新課前,花上幾分鍾,自學一下老師要講的內容,聽課時,全神貫注,不開小差,跟著老師的思路走,邊聽邊筆記。
記上本堂知識重點,沒有聽懂的知識,也應記下,下課後及時搞懂。只要長期堅持,習慣了,以後聽課就應該能聽懂了。
老師講課聽不懂懂,如果是老師的問題,倒霉的就是學生了。
你既然說「有的老師講課聽不懂」,那麼就是說,另外的老師講課你還是能聽懂的。
下面拋開學生這方面的因素不論,單單說說為什麼有的老師講課讓人聽不懂?我想有如下原因:
1、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差。優秀的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最起碼必備條件。沒有這個條件是不合格的教師。
【1】語言表達能力很差,表現在,說話用詞不準確,不恰當,導致詞不達意,句不達意,不能把本來想表達的意思准確的表達出來。
【2】語言表達能力差,還表現在說話不會運用語言邏輯重音,不會利用邏輯重音來強調表達的重點意思,做更也就分不清老師表達的重點,理解的重點,提示的重點,強調的重點,因此,學生很難聽懂。 2、講課主次不分,重點與非重點不分。講授教學內容,不分主次,不分重點與非重點,鬍子眉毛一把抓,瞎子拉鍋蓋——一起抿。由於老師在一堂課中,對教學內容,不分主次,平均分配時間,平均分配精力,該重點講的一帶而過,該略講的,卻啰嗦起來,同學們能聽懂才怪呢?
3、教師講課沒有巧妙地突破教學的難點問題。講課不但要抓住重點,還要突破難點。教學難點是學生學習的難點,解決難點問題,老師必須精心備課,設計 恰當、科學、有效的方法,化難為易,這樣學生才能把難點問題聽明白。難點問題解決不好,整堂課學生是聽不明白的。
必須強調的是:如果全班大部分學生聽不懂,可能是老師的問題,如果少部分學生聽不懂,可能是學生本身的問題。必須從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來分析。
為什麼有的老師講課聽不懂?這個問題,這里挑重點的說說。
主要原因:
1、老師的原因 ①不了解學生的知識范疇。有的老師(新教師居多)自以為是,說些學生沒學過的語言,之乎者也的,學生是聽不懂的。
像初中化學的氧化還原反應,只能解釋為得氧叫氧化和失氧叫還原。可是,你老師非要說高中的:得到電子教氧化,失去電子叫還原。學生也是很難聽得懂的。
再如,在教小學解方程時,遵循的是:
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 一個因數=積÷另一個因數 被減數 = 差+減數 被除數 = 商×除數 減數=被減數-差 除數=被除數÷商可是,教師用中學的方法講解方程,小學生怎麼能聽懂呢?
所以,老師備課,要背學生。
②老師方法水平差。老師講的數學題:
這道題,作為老師,關鍵要做出線段圖,講明白「乙數比甲少數2/3」的意思是:①乙數比甲數少。②少多少呢?乙數比甲數少的那部分是甲數的2/3。
這樣學生才能根據數量關系,列出算式:324÷(1-2/3)=972.
當然了,有些學習好的學生,就是老師講錯了,都能聽出來。
2、學生的原因。學生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是聽不懂老師講課的主要原因。
比如:高中老師講韋達定理(一元n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
可是,有的學生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系數的關系:「
」都不了解,是很難聽懂的。
當然了,學生上課思想溜號,也是聽不懂的。
所以,要讓學生做好預習,或者給予補課,認真聽講。
不然,老師講課是無法更好地面向全體學生。
這才是:教師講課認真聽,
面相全體不放鬆。
有的學生聽不懂,
過深不細學生懵。
為什麼同樣的移動信號,不同的手機在不同的地點,信號強度會不一樣呢?不同品牌的電腦反應處理的速度為什麼不同呢?
我一直把老師的講課比喻成信號發射塔,把學生比喻成不同品牌的手機。把學生不同智力水平和大腦處理反應速度比成電腦的CPU。
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同樣的老師講課,有的學生能聽懂,有的學生聽不懂。有的學生理解的快,有的學生理解的慢。
手機信號的強弱,與發射塔的信號強度有關。也與手機的接收能力相關性。 所以,同樣的老師講課不同接受能力的學生,他的反應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同樣,這個老師也有可能講課的速度和內容難度有點大。所以學生和老師之間是一種彼此磨合與適應的過程。要從兩個方面去改進,一個是老師講課的速度和難度,要適應學生的接受程度。
這也就是所謂的因材施教,老師講課要考慮學生的學情。
其次,與老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否清楚清晰,也有相關性。語言表達准確,簡潔到位的老師讓學生容易聽懂。這也是作為一名老師要具備的表達能力的基本要求。
綜上所述,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老師講課,有的老師講課容易懂,有的老師講課就是聽不懂。與老師有關系,與我們自己的接受能力也有關系。
兩個方面來回答您的問題:
老師方面:同樣一件事,為什麼有的人一說你就懂,有的人說了半天你還是一頭霧水。原因是表達方式不一樣。將復雜的知識內容講的通俗易懂,簡明扼要,這就是每個老師的基本功了。
在講課過程中,應用各種教學工具、舉例說明等方式,會讓孩子對知識的了解更有立體感,明白的更透徹。
老師上課的節奏也很重要,畢竟每一個學生知識掌握情況不同,老師講課節奏快,很多掌握不熟練的學生就會聽不懂的。
是否適應老師的授課方式很重要,跟得上節奏,會影響上課的學習情況。
除了聰明的孩子以外,普通孩子對知識的提前預習很重要,會讓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消化知識點,不至於課堂上現理解,以至於聽不懂。
上課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專注力,都會幫助孩子學習的。三心二意,只會聽得不全面,這樣必然會聽不懂。
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要看是哪些學生聽不懂,是偶爾聽不懂,還是一直聽不懂?
如果是所有的學生都一直聽不懂,那就是老師的教法不適合學生,對知識點的講解不透徹,學生沒有理解接受。
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方法方面,好好下番功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採用更通俗易懂的講解方法。
如果是學生偶爾聽不懂,可能是知識點比較難,所授知識可能是全書的難點,需要反復講解練習來突破難點。
如果是班級少數人聽懂了,多數人沒聽懂,那就說明老師的教法比較適合尖子生,講解時知識點一帶而過,跳躍性比較大,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就會反應不過來。
如果大多數人都聽懂了,只有個別學生聽不懂,那就是這些學生的基礎差,對前面知識沒有掌握,影響了新知識的學習。這就需要學生鞏固基礎知識,方能溫故知新。
如果發生這樣問題,一方面可能是這老師語言表達不夠通俗易懂,深入淺出,思維不夠連貫,跳躍性太大,導致部分學生無法跟上節拍,最終導致聽不懂。
另一方面可能是學生自身基礎較差,導致對課堂講解一知半解,無法融會貫通,建議可以先預習,梳理課本知識點不理解處,可以在課堂上或課後詢問請教同學或老師,這樣就能扎實掌握課本知識。
Ⅱ 現在很多教師在校上課不好好講課,下班之後高額補課,你如何看
引言:有家長說發現了這樣的情況,就是老師在課堂上面不好好講課,但是下課之後會讓學生來告我的補課,這樣的情況應該是存在的,但是應該是個例,而不是把老師的問題無限的放大,甚至擴展到了整個教師行業當中。
Ⅲ 現在的語文課,為什麼有的語文老師感覺不好教了
一些中小學校的老師尤其是小學老師覺得語文課沒有數學課好教,為什麼?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語文學科是一門相對特殊的學科。
我就拿語文學科和數學學科做個比較。比如小學五年級數學,一節課就教學生一個公式,一個定理,學生只要做做相關的練習題,理解掌握就行了。所以數學學科教學相對簡單,相對集中。
語文學科就不同了。首先要貫穿「人文主題」,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熏陶。其次要貫穿「語文要素」,裡麵包括的內容就很多了,生字詞多音字近反義詞,作者寫作背景,文體知識,課文內容,思想感情,表現手法等等語文知識。此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等各種語文能力。和數學學科相比的話,語文學科要教學的知識點多面廣,復雜多了。
Ⅳ 大學老師講課水平為什麼大多很差
第一,知識體系在不斷更新,但是很多教授知識體系已經不適應學術要求。
比如一些研究生導師教授他們在指導學生的時候經常引起一些學生吐槽,因為這些研究生導師已經對專業領域內的學術成果不再鑽研,對一些研究問題已經很陌生了。相反這些剛畢業的博士具有最新的知識結構和體系,對專業領域知識都比較熟悉,因此給鉛晌滑學生上課讓學生感覺到要比教授水平高。
第二,教授只是一個職稱,評上教授職稱意味著只能上不能下。
因此很多大學老師在評上教授職稱之後就沒有再發表論文,也不去積極學習,造成了自身素質和水平的下降。但是博士由於剛剛畢業,需要評職稱,因此會更加努力的講課和發論文,二者對比反而讓學生認為教授上課水平還不如剛剛畢業的博士。
第三,過去評教授職稱的門檻比較低,一些本身水平比較低的大學老師也評上了教授職稱。
但是現在大學評職稱要求已經提高,所以這些剛剛畢業的博士需要努力發論文,努力提高自己代課水平,而一些大學教授因為自己水平本身就低的原因,已經難以適應這些大學上課要求。這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大學教授愛上水課,大學教授講課水平還不如剛畢業的博士的原因既有知識體系更新的問題,也有大學職稱只能上不能下的問題,更有過去職稱評審要求比較低的問題。而如何提高大學教授上課質量,這些背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這樣才能讓大學教育水平上新台階。
性格和體制缺陷
很多學富五車的牛人教授性格木訥、寡言少語,話日常交流可能都不擅長何況講課呢。
教授在學校的待遇和地位跟他每年爭取的項目經謹哪費和發表論槐臘文的檔次直接掛鉤鉤兒的,課講得越好越受歡迎可能被分配的授課任務越重,越沒時間搞科學研究或者去外面搞外塊,所以能講好也不敢講太好。這是高校對老師評價體制的缺陷。
Ⅳ 為什麼有的老師平時上課很差,賽課又上得好
平時上課,是隨便應付。老師會有這樣子的心態也也跟自己的學生願不願意聽有關系。學生態度好,就稍微講好點,不願意聽,自己又花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感覺是不值得。其次也是彎信感覺能聽懂就好了。
而賽課是精心准備,是門面工作,跟自己的前途自己掛鉤。賽課的時候,下面或許還坐著某些人,或者關注的人很多。上的不好,誰願意給他點贊,誰會認可他的教學質量,配首那麼他的職位,職業能力又怎麼提升呢?
所以在賽課的時候肯定是花了很多的心思准備,也下了苦功夫。稍微留心點就會發現,一個老師突然改變了教學質量,就是因為有很多眼睛看著他,而平時培鬧數是隨意的。
Ⅵ 老師上課經常不好好講課,老是講題外話和吹牛,浪費了很多時間,還是物理科,都是靠自己在學
我仔細的閱讀了你提出的問題及描述,我的觀點與建議如下:
首先,你所描述的這種現象,非常普遍,現在有些老師,上課愛講與所授學科內容無關的內容,還美其名曰:活躍課堂氣氛。
遇到這樣的老師,僅憑你個人的一己之力,向學校舉報他是沒有用的。因為,他的這種輕松活躍的授課方式,在你們班還是有同學或者絕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只要你們意見不能達成一致,聯名上書教務處,舉報該老師。那麼,學校教務處是不會受理單個學生或者單個家長的舉報的。
所以,你可以結合輔導書,認真學習,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課下多向該老師提問。通過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的建議,僅供參考。
願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讓你滿意。
最後,祝你生活愉快,學習進步。
Ⅶ 為什麼有些拿到高級職稱的老師就不好好上課了
因為一些年齡的原因,還有職業倦怠都會讓老師在拿到高級職稱攔頌以後就不想再好好上課了,因為沒有壓力了枯衡返,也沒飢就沒有動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