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開始用大楷毛筆總寫不好

為什麼開始用大楷毛筆總寫不好

發布時間: 2023-04-06 08:01:04

❶ 怎樣寫好毛筆大楷

中國書法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猶如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長江,生機勃勃,奔流不息。歷代書法名家好象春夏清朗夜空的群星,爭相輝映,把祖國的藝術天地裝點得燦爛輝煌。書法藝術是中國最早出現,西方國家所沒有的一門帶有獨特民族特色的藝術,是以我國漢字為書寫對象,以毛筆為書寫工具,以線條為表現形式的一種造型藝術。它與漢字的產生和發展密切相關,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世界文化的一顆耀眼明珠。和其它藝術相比,書法的地位一向是很高的。在祖國的藝苑裡乃至世界藝壇上,書法藝術理直氣壯、毫無愧色地佔有一席之地。書法,是指漢字書寫的法則。學習書法首先由練字開始,要熟練掌握寫字的方法、規律和技巧。漢字的書體種類繁多,練字的方法異彩紛呈,為了基礎,不仿先從楷書練起。所謂楷書即書法楷模之意(亦稱真書和正書),楷書字形規范、筆畫完美,結構端莊而富有法度,有利於書法入門,為以後的書法藝術創作奠定基礎。古人雲:「學書宜先工楷,次作行草。」楷書分為微楷、小楷、中楷、大楷、榜書巨楷等。楷書的形成經過了一段曲折而又漫長的歷史,對於學習書法的人們來說,怎樣更便捷有效地掌握書寫技能也同樣經過了若干代書家的探索、研究與實踐。有的開始選擇寫小字,有的選擇寫大字,有的愛碑文,有的喜墨跡。先學那一種好呢?人們在學書實踐中終於體驗到:從大楷入手效果最好,臨寫墨跡文字比臨寫碑文刻字更直觀、更現實。鋒跡因其墨韻靈動、墨跡清晰、容易模仿而受到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因此,前人總結出了「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字過小筆畫難以舒展,筆力不易擴張,一般從大楷入手比較合適。有書家說:「寫大字方知其功力不足。」大楷筆勢穩健、點畫清秀,氣象壯觀、懸落得意,易培養灑脫大氣、自然豪放的書風山雹,練熟後可小可大、易逗渣帆於全面發展。寫大楷首先要練好基本點畫,點畫是構成書法作品優劣的基礎條件。練成之後,進而研究組合結字,以達到自然大氣和靈動秀美的要求。無自然大氣不上品味,無靈動秀美不稱其為藝術。自然大氣和靈動秀美是書法藝術創作中的一種最高境界,這種境界是人的智慧、激情、文化底蘊、創作靈感、工具與材料、藝術功底和自然環境默契和諧、融匯貫通的結果。在順應自然規律中實現道法自然,達到有意中創作,無意中書寫的境界。在書法訓練時,既要熱情奔放、暢懷豁達、松靜自然、富有休閑玩耍之梁彎意;又要凝神靜思、精力集中、全神貫注、認真對待,天長日久自出心得。不要把練書法看得高不可攀、深不可測,在心理上自設障礙。只要抓住重點和方法,認真思考,會心領悟,遵序漸進,持之以恆,定能練出一手形神兼備的書法。這里的重點和方法主要是執筆、用筆、用墨、臨帖等,在寫好書法基本點畫的基礎上精研間架結構,熟練掌握書寫方法和結字規律。 一、正確執筆 寫字必先學會執筆。重視執筆是為了掌握指實腕活之法。自古以來有「執筆無定法」之說,這可以理解為,怎樣執筆輕松自然,順手又方便,能達到理想的創作目的,就可以怎樣執筆。執筆要松緊適度,過松則運筆無力,過緊則運轉不靈。執筆的要領在於使全身之力,始於足、發於腹,經於肩,垂於肘,凝於腕,達於指,傾注於筆穎。字寫得好壞與執筆和運腕的方法有一定關系,但關鍵的因素是人,人的天資、悟性、勤奮和智慧是練好書法的基本條件。有不少古今名家,執筆並不統一,個人條件也不相同,但在書法藝術領域卻達到了高深的藝術境界,證實了不同的執筆方法可達到相同的藝術效果。不過也有些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因執筆方法不正確,影響了書法的進步。對初學書法的人來說,掌握正確的執筆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國書法史上,歷代書法名家輩出,前人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傳統執筆方法,大多採用四指觸管、五指用力之法。即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指肚前部捏住筆管,無名指背面頂住筆管,小指緊靠無名指助力,使筆管垂直。寫字時便於捻轉變化,達到指緊、掌虛、腕活,運轉自如。如果是立姿書寫,要兩腳踏實、直腰拔背,肘高於腕,頭略前俯。執筆對手的定位有不同的說法,東晉女書家衛夫人談到執筆時說:「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也有「真書去毫端二寸、行三寸、草四寸」之說,前人的習慣執筆方法,都是從書寫實踐中得來的,可以效仿其一,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書寫習慣來選擇執筆方法。執筆的高低體驗一下,就會各得其法。常見的執筆方法還有「撥燈執筆法」、「三指執筆法」等。總之,執筆在指,用筆在腕,筆要執得穩,腕要用得活,無論怎樣執筆,都要從書寫效果出發。 二、熟練用筆 筆、墨、紙張用筆為上。縱觀古今,凡有作為的書法家都十分重視用筆,而在用筆方面又各有其法。因其形式、風格、情感、個性不同,在用筆上各具特色。毛筆是用獸毫製成的一種柔軟而具彈性的書寫工具,使用它要順其性、合其勢。以中鋒運筆為主、側鋒、逆鋒運筆交替轉換互補。紙墨滲透至妙,提按頓挫、順逆轉折、輕重緩急混然一體方能筆到書成。寫字必須能夠駕馭手中的毛筆,熟練掌握筆鋒的運行規律和漢字點畫的完美寫法。學會用筆目的是為了通過毛筆表達出欲寫點畫的理想形狀。基本點畫寫的是否規范,直接影響到漢字的面貌和結構變化。用筆不同,寫出的點畫形態就不同,用筆時的輕重、曲直、方圓、轉折、提按、連斷等運用不同,寫出的字結構特點就截然不同,這些因素會引起書法作品風格上的差異。就歷代名家書法作品看,他們之間都有著鮮明的書法個性,這都是由於他們用筆不同所至。 另外,由於筆毫的質地、長短、大小、製做方式不同,性能就不一樣,毛筆在書寫中,萬毫齊力,出現的跡象就千變萬化。這正是其它書寫工具而不能的地方。一支好的毛筆,筆毫有主副之分,主毫顯立骨抱筋之勢,副毫得肌膚之麗。充分利用毛筆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八面鋪毫,時而柔潤含蓄,時而鋒芒畢露,時而曲而復直,時而卧而復立,運之精熟便可揮灑自如,獲得「凜之以風神,溫之以妍潤、鼓之以枯勁,和之以閑雅」的效果。中鋒如錐,曲直挺勁,秀美含神,如俠女舞劍,剛柔嬌健,遲則沉氣力集,速則風馳電掣,震則驚天動地。古人雲「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也須用工,蓋結字因時而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的一般規律是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提、按、轉、折、頓、挫、疾、緩互變,找出感覺,因需要而為之。這樣就可以出現提則輕、按則重、頓挫轉折出造形,疾而浮、緩而刻、轉而圓、折而方的效果。用筆的關鍵是調鋒,做到時而逆入平出,回鋒轉向,時而方圓兼施,明折暗轉,順其毫鋒,有效運作。有不少人學習書法只重視字的間架結構,不注意用筆調鋒,結果走了彎路。正確的做法是:苦練基本點畫,精研間架結構,巧妙運用筆墨,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 三、巧妙用墨 毛筆書法是通過筆墨紙張表現的一種線條藝術,要使三者結合恰到好處。在具備了合適的書寫工具和紙張之後,調墨和用墨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調墨要依宣紙性能而定。一般在較厚而吸水性強的宣紙上書寫時,墨可以適當調稀一些,用較薄而吸水性差或不吸水的宣紙時,墨汁中可少量加水或直接使用。如果墨汁中膠性大,較為粘稠,可兌適量溫水,調勻後使用。在特定環境中無調墨條件時,書寫時要注意調整書寫速度。如紙張吸水性強,而墨又比較稀,除少許蘸墨外,書寫速度要適當加快。如墨較濃而又無水稀釋,書寫速度應放慢,行筆要先快後慢。在正常情況下用焦墨寫字,點畫濃重蒼健、飽滿厚實。用淡墨寫字,點畫活潑秀潤,灑脫靜雅。用焦墨易生躁氣,欠流暢,用淡墨易淺薄飄浮,傷神采。墨藉助於水方有變化,用墨時注意適當出些飛白更有韻味,這就是枯潤交溶,剛柔相濟,陰陽合一的道理。再者,字體的變化、筆畫的多少,也與用墨相關,寫楷書調墨稠些,寫行草書調墨稀些,書寫筆畫少的字著墨可以重一些。總之用墨不可死板硬套,要根據筆墨紙張的質量和創作者的個人經驗而定。字寫千遍,其理自見,時間長了,寫的多了,用墨自有規律,只要留心體驗與不斷總結,總會達到得心應手和隨心所欲的境界。 四、精心臨帖在掌握了以上執筆、用筆、用墨之後,既可在老師行家的指導下進行臨帖。通過臨帖來學習他人的點畫、筆法和結構;臨帖是為了藉助他人的成果來提高自己。一本好的字帖不僅能正確引導我們學習書法、激發學習熱情和靈感。而且對今後的發展和深造能起到重要影響。開始要選定一種字帖,集中精力臨寫,長期堅持,掌握規律,抓住特點,吃透精神,打下基礎,也就順理成章了。臨帖是學習書法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臨帖前要養成讀帖習慣,讀帖是為了練眼,重點領會字內的藝術韻味,把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經歷、情操、修養和認識等綜合運用到書法創作中,賦予書法以時代意義。讀帖要「精悟細出」,反復觀察和分析帖中漢字的筆意,仔細揣摩帖中漢字的筆畫特徵、布白關系和結字規律。把帖讀懂,領會其中的奧妙,才能臨的形象。臨帖要先取其形似,後得其神似。在讀帖和臨帖的基礎上進行背帖訓練。背帖是對字帖仔細揣摩,全神在目,離開範本後能逐字追憶,邊憶邊寫,寫完再認真對照糾正失形之筆。總之,背帖是將讀帖和臨帖過程中理解了的東西存於眼、記於心、達於手的練習過程。把體察到的筆意、墨韻、風格、面貌、氣勢、神態等直接寫出來,然後再將自己寫的字和字帖進行比較,從細微之處著眼,認真糾正相悖之處,使自己達到一動筆則能入帖的能力。各種字帖,其中都能分出好、中、差三種字,要選好的字去臨寫,有了功底之後,再將其中較差的字寫好。臨帖重在入帖,入帖的目的是為了出帖,臨帖是入帖的開始,而出帖是臨帖的結束,是書法創作階段的起步。臨帖時要重視研究漢字的基本點畫和間架結構,如果忽視了這方面,就會使作品步入粗俗、淺薄、低劣之流。特別是寫大楷,強化寫好基本點畫尤為重要。往往有不少人寫字多年,始終沒有解決好基本功問題。看一幅作品,首先要從整體章法布局著眼,然後轉入字里行間,直至每個字、每一筆畫,如果發現這幾個方面都存在問題,就算不上精品。其實臨帖是為將來創作打基礎,要在字內留意,字外用功,先與古人合,後與古人離,難在能合,貴在能離。書寫時要意在筆先,意到筆隨,順其筆性,明其法理,悟其形神、廣采眾家之長、博學變通,豐富自己的創作。 五、把握結構 書法中的結構是研究漢字點畫之間科學組合、合理搭配的方法,是研究書法藝術形式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精通用筆用墨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大楷書法結體的平正、疏密、勻稱、大小、粗細、高低、開合、主次、避讓、布白、參差、錯落的方法。漢字的造型種類雖然很多,只要認真分析便可掌握其結字規律。中國的漢字從結構上看,大體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獨體字,一類是合體字。獨體字可細分為:正方形體如:田、玄等;長方形體如:月、目等;扁方形體如:一、皿等;三角形體如:上、下等;菱形體如:十、卡等。合體字可細分為:上下結構的如:志、芝等;左右結構的如:改、祥等;上中下結構的如:藍、冀等;左中右結構的如:榭、游等;包圍結構的(分全包圍、半包圍)字如:「因、國、同、幽、巨、建、廈、司、尾」等;品字結構的(分為正品字、倒品字)如「品、森、壁、努」等。簡化字如「書、飛、識、繹」等。 練字時可用「意現法」讀帖、畫格、寫字。所謂「意現法」,即在讀帖時將帖中的範字用意念把字的形貌和特點浮現在腦海里,儲存在記憶中,寫字的時候再用意念將字浮現在紙面上,如果配合於筆墨,既可把帖中漢字的形貌、特點、間架結構和精氣神全部表達出來,達到以假亂真、如出自一人之手的程度。練大楷最好在方格中練習,時間一長,同樣用「意現法」將理想中的田字格、米字格、井字格、三方格等和要寫的字用意念浮現在紙面上,具備一種意到形到,形到手到、手到筆到的能力。根據所創作的內容和字的大小多少用意念在紙上畫好格子、進行排版布局,然後再揮毫書之,這就是書家們常談的意在筆先之理。中國的漢字筆畫繁簡異同,間架結構復雜多變,要注意把握重心平正、橫平豎直、疏密勻稱、點畫規范、比例適中、粗細變化、長短參差、內緊外松、平行等距、大小相間、虛實過度、輕重枯潤等要素。把大楷寫得端莊穩健、配置洽當,才能給人以書法藝術美的感覺,反之就無從藝術可言了。漢字的間架結構形式很多,只要掌握了筆畫的長短、收放、寬窄、均勻、疏密規律,靈活安排、合理布白,隨機應變,在寫字前分析、構思欲寫漢字的間架結構,做到心中有數,「意現」於紙,就能夠不斷得到提高與升華。此外,在掌握了以上執筆、用筆、用墨、臨帖和漢字的間架結構等書寫方法之後,要根據個人情況安排時間勤習多練。因為漢字點畫的組合是千變萬化的,而毛筆又不如硬筆容易駕馭,就非得下苦功多實踐不可。只有勤習多練方可嫻熟,而後熟中生巧。蘇軾曾說過:「作字要手熟,熟則神氣完實而有餘韻。」否則技法生疏,亦就不可能把自己內心對藝術美的微妙感受傾注於筆端。只要做到了勤習多練,既使沒有師授,也能妙合古人,翰墨出神,功到自然成。

❷ 毛筆書法怎麼寫都寫不好怎麼辦寫的很難看怎麼辦

這種事 ,不用急於求成的,你要是剛剛開始學的話,那很正常 ,很多人都是通過多年的努力才取得成功 ,毛筆字要慢慢的練想每天用心去練 ,著名書法家王羲之毛筆字寫的那麼好,還不是用了十缸的水,水到渠成,功夫到了,自然你的字寫的就好了,你要學會思考,多看多,觀察,多練,這離不開你每天辛勤的付出 有付出就會有收獲 ,不要太心急。慢慢來,一切都會好的。

❸ 練習毛筆書法有什麼要注意的,為什麼老是寫不好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為了能夠讓自己傳承最傳統的文學而讓自己去練習毛筆書法,當然在練習毛筆書法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會發現非常困難,但是也想要知道怎樣的技巧才能夠讓自己的毛筆書法練習起來更加順利。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寫作的關鍵點不一樣,手腕的力道對於毛筆書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能夠掌控好力道以及字體本身的結構才能夠讓毛筆書法在練習的過程當中更加順利。

越來越多的人練習毛筆書法,都是為了能夠了解自己國家最傳統的文化,所以很多時候在練習的過程當中也都抱有著一定情懷,在練習的過程當中也都會更加努力,更加認真。

❹ 為什麼毛筆字總寫不好

很多朋友看見書法家寫的字筆畫蒼勁、結構俊秀、線條流暢、氣勢開張,就羨慕不已;再看自己的字,不少人自慚形穢:「像狗爬似的,越瞅越難看。」死的心都有!因此很多人意識到字關乎臉面,也想把字寫好,並曾閃過練字的念頭。但真要把事情擺上日程,往往又心存顧慮:

四、我工作忙,哪來時間練字?

「為了生活人們四處奔波」(歌詞),這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此沒有一點業余時間,身心健康肯定沒有保障。作為打工者,他應該盡早跳槽;作為領導,他的工作方式務必改進。事必親躬者,必然效率低下,得不償失。

總體上看,工作小有成就者,生活略微順心者,都抽得出時間打牌、上網、看電視,甚至有人整天逍遙快活,想盡辦法打發時光。如果真想練字,平均每天擠半小時不應為難。這半小時集中用來臨摹字帖,無論硬筆與毛筆,每天至少寫60個字。

練字的本質就是改變書寫的隨意性,使所寫的字越來越貼近字帖,趨向於規范和美觀。因此讀帖十分重要,須狠下功夫強記字帖,要讓讀帖的時間遠遠多於臨摹的時間。由於成年人工作、生活負擔重,我建議見縫插針:第一,多買幾本字帖,床頭櫃、衛生間、駕駛室、辦公室等處均可擺放,只要有空就拿出來,哪怕一次只翻三五分鍾,長年累積起來則功夫。第二,鋼筆(或其它硬筆)隨身帶,看見廢棄的香煙盒、材料紙,哪怕只有一點空白,都可以拿來練字,做到就地取材,隨處可行。第三,如果沒有紙筆,在路邊等車的時候,還可以撿樹枝、瓦礫在地上寫;即使什麼工具也沒有,仍能展左手掌當紙,伸右手指當筆,入睡前、擠在公交車上、坐在抽水馬桶上……均可以在掌心裡劃,追憶(背臨)帖上的字形。堅持下去,何愁沒有時間、練不好字呢?

總而言之,練字的理由只有一條:讓自己和別人看了舒服。不練字的理由,除了上述四個「顧慮」,還能找出若干條。其實,舊習慣、年齡大、沒時間……都構不成練字的障礙,關鍵是要下得了決心、拿得出恆心,讓浮躁的心靈每天能夠安靜一會兒。

❺ 為什麼感覺自:寫的毛筆字越來越不好

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用的方法不對,導致練的效果不好。另一種情況是練的過程中本來就會出現這種先降再升的狀況豎如。


  1. 先臨摹。臨摹的時候要臨摹古帖,可以從自己喜歡的字體練。有的人拘於開始必須練楷書,可是就書法發展是來說,行書出現的要比楷書早。
  2. 再臨寫。臨寫的時候要先記住字形再臨寫,擬字於心,再提筆,不能生搬硬套,要學結構和風骨。
  3. 最後發展自己的風格。總要有一個先模仿再創造的過程。先模仿好別人才能創造自己的風格。不要一開始就急於把自己的風格融入進去神纖核。先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字體風格,先學人家學好了之後才能發展自己的。

毛筆毛氈字帖包括墨水。都要選質量稍微好一游掘些的。否則就練不出來感覺了。你像蘇軾啊,王羲之,歐陽詢他們不是同一個風格。看你喜歡哪一種就朝著哪一種練習。

❻ 毛筆字怎麼也寫不好,應該怎麼辦

自學書法當然要靠練,但要有好的方法。
1、你最好先到書店買一本大學用的實用書法教程,認真讀完,對書法首先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掌握比較全面的基礎知識。這對你在書法方面的發展,堅持正確的方向和路子是十分必要的,
2、選一本名家的並且是自己喜歡的字帖,認真臨摹。一般說來,應該按楷行草的順序學習。達到自己覺得比較滿意的程度時,(如果你天天堅持練習,這段時間估計要半年至一年半),你就可以拿著自己的習作去拜師了,這時拜師求教才能領會老師的指導,因為你有實際體會,效果就好。這就是我為什麼不一開始就讓你拜師的原因。這是對成年人自學而言的,幼兒另當別論。
3、書法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和學問,要想搞好,必須刻苦練習,持之以恆,堅持一生。除了有決心有信心以外,就要隨著水平的不斷增長,不斷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和修養,這對學好書法都是有作用的。至於該學點什麼,你在實踐中慢慢體會吧,現在也不必一下說得太多。
4、如何練字?有人以為,每天寫得越多越好,其實,寫得多並不一定效果好。要有好的方法。你買本自己喜歡的字帖,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被譽為天下行書第一)或《聖教序》。你應該首先用心去看看字帖的每一個字是怎麼寫出來的,反復看,反復想,開始不要貪多,每天一兩個字,把這一兩個字寫得覺得可以了,再逐漸增多,每天三五個字, 七八個字,十幾個字,總之,不求多,不求快,只求好。看什麼,想什麼?一看筆畫形狀,點橫豎撇捺是什麼形狀的。二看字型,字是什麼形狀的,就是組成字的那些筆畫是怎麼安排組合在一起的,哪筆長,哪筆短,哪大,哪小。三看字和字之間怎麼過度的,就是上下字之間怎麼聯系的。四看行與行之間是怎麼聯系的。看清楚了還要想明白,就是想明白人家是怎麼寫出來的,筆是怎麼動的,就是寫字的筆路,筆順。只有看清楚了,並且想明白了,再去下功夫苦練,才能把字寫好。你有寫好字的願望,再有好的方法,再加上你的持之以恆的毅力,可以肯定,十天見初效,一個月會有大變化,三個月會令人刮目相看,不到半年,你的一手好字就練出來了。試試看。

❼ 如何練好毛筆楷書

我幼年極惡寫字,只寫就狗爬字。至青年時代方自慚形穢,竟然開始愛上寫硬察碰筆字,常邊聽歌邊寫歌詞片段以自娛樂。後開始寫毛筆字。因見田蘊章先生講座而習歐楷,至今也愛寫字,多日不寫手癢。然幼年惡底子至今仍難抹掉。練字艱難啊。但已經不懼日常書寫,竟可瞞人眼目。楷書練就五成水平,行書就可以寫的飛快順暢了。 心從所欲不逾矩是升沒歷也 。楷書最難的就是筆吵搜畫 筆畫 筆畫。筆畫不過關一切免談。尤其是歐楷。我是千百遍的練習基本筆畫。 筆畫過關,即使你行書飛快,也會習慣性的該慢就慢,該收斂就自然會收斂。條件反射。就像騎車,滑冰運力那一個巧字。

❽ 為什麼我寫的大楷毛筆字有齒痕,請高手,指點一下。

首先,病在執筆不正;其次是運筆時力度不勻,從而導致筆鋒頓挫不暢,邊齒因此而出。糾正方法首在執筆姿態,使筆桿盡量保持垂直,而後再練力度的控制(這需要下點功夫),均勻控制筆鋒附著紙面晌兄的壓力,運筆時,盡宴滑襲量使其保持勻速運動,一筆之中無使讓數停頓。

❾ 我練楷有半年了,可以說比較勤奮,為什麼橫多的字還是寫不好

練楷有半年了,可以說比較勤奮,為什麼橫多的字還是寫不好

總體上講:

一、態度要端正,有些人不重視寫字,認為字寫得好不好無所謂,只要答案正確,考試就能得滿分,其實不然,把字寫好,終身受益。

二、寫字的姿勢要端正,姿勢不正,寫出的字也不會端正;眼睛離作業本太近,容易造成近視眼;做作業時彎腰駝背,寫出的字歪歪扭扭,大大小小。

三、要勤練,只有通過勤奮的練習。

詳細說來:

怎 樣 寫 好 鋼 筆 字

(楷行書問答二十一則)

□ 吳文環

一、寫字的字體已經成形,能不能改,怎樣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認為:寫字已經成形,年齡已經漸大了,不能改了……,這種看法不對。要知道,寫好字並不是什麼難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極其好學,只要你方法對頭,改正舊的寫字習慣。具體地說,在你練寫的時候,必須端正寫字的姿勢和執筆方法,這是首要條件。

現在列舉先人練字二例,現結合本身體會,談談這個問題。

大家知道,中國書聖王羲之,他先從衛鑠學書,之後又多見先代名家鍾繇等名著,遂改變初學。正是他,繼往開來,把古樸的書體變成嬌美流暢的今體,對楷、行、草書均有創造性的貢獻,這就是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歷史功績。

再說顏真卿,他初學褚遂良,後從張旭得法。他參用了篆書筆意,寫出了端莊雄偉的楷書。是他開創了二王以外的新風格。

我本身先從鍾紹京的楷書摹法,後又從歐陽詢、黃自元的楷書得法,在行書上追學黃若舟的筆法,自感距離尚遠,自己仍須努力。但不論你寫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寫鋼筆字摹仿毛筆字帖行嗎?實踐證明,可以,其效果一樣。

寫好鋼筆字和毛筆字,不論年齡大小,不論你寫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當頭,下定決心,認識到對工作對前途有著相關的重要性,經過一番努力,是能寫好的。

起步雖晚猶可追,古往今來,有許多三十而立後學成才的名師。宋朝的梁顥,八十二歲才考上進士,他詠道:「也知少年登科好,爭奪龍頭屬老成。」明朝李贄,棄官就學,立志著書的時候已是五十四歲了,他的名著《焚書》,《藏書》先後在六十四歲和七十三歲時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於年齡大小,關鍵在於志向和恆心。

二、寫字應當從何學起?

答:先要選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慮是否近似你所寫的字形,選好了,先看上幾遍,分析其中字形要點和結構的規律。這叫「意在字先」,然後用透明白紙先描摹,後臨摹,熟記每個字中的關鍵部位。具體步驟分述如下:

寫字的姿勢和執筆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頭部不能歪,更不要低;兩眼距桌面約一尺,前胸距桌沿約三寸。

(2)執筆要正,筆尖應直向前,切忌內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筆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筆尖約一寸。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就寫不好捺,寫不好橫,寫不好鉤,很難順手,甚至每寫一筆,就得挪動一下右手。同時,寫出的線條一無骨氣,二無韻律,字形也就談不到舒展大方。

(3)筆桿的斜度,寫大字拿筆往上些,筆桿斜度要稍大,寫小字往下些,筆桿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應傾斜在食指關節處,超過這個部位,寫出的筆畫,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筆桿斜度不適當,筆速要受到局限的,並且不可能寫出飄然、神韻的字形來,因此不應傾斜「虎口」處。

(4)握筆要輕松,運筆才自如;握筆太緊,寫出的字,不能開闊大方。據在中學講課所見,一個有五十人的班級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筆不正或筆尖向內斜,大學里也是這樣,正是這個緣故,這些同學寫出的字,鉤不象鉤,捺不象捺,筆畫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說過,寫字好壞,在姿勢和執筆上有絕對關系。如同木工鋸木一樣,如果姿勢和拿鋸不正,即便「線條」畫得再直,你也要鋸歪的。這和寫好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三、學書法的步驟應當怎樣安排?

答:先從楷書基本筆畫學起,即點、橫、豎、撇、捺、提、鉤、折八種。

一個字好比一台機器,基本筆畫練好,等於把「零件」加工好;練好偏旁部首,就好比開始「組裝」;練整個字形,就等於進入「總裝」。就是說,先學「分解」,後學「連貫」。所以說,楷書是基礎,而基本筆畫則是基礎的基礎。

在練寫基本筆畫時,要分類去練。如練寫「丶」時,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別練好,然後後再寫「連貫」,進行組合。

一般的規律:練楷書先練基本筆畫;再練筆畫順序;三練偏旁部首;四練字形結構;五練分行布局。

漢字的「點」畫寫時要加重,如石墜地。什麼樣的部位需要什麼樣的點,要做到「意在筆先」。如「宀」上頭的點按鍾紹京、歐陽詢的寫法,用短小豎勢書寫是比較有力的。

四、為什麼說學字必先練楷書?

答:大家知道,幼兒開始走路時,必先學站立,站穩了才能學邁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後跑起來。

這和練字的三部曲一樣,先練楷;再練行;三練草。歷代書家一致主張,只有練好楷書,基礎牢了,再寫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練好楷書,寫出的字,才能筆不浮滑,體不支離。

五、先學楷書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選好字帖,每天堅持寫兩頁,持之以恆,兩個月就可以收效。至於練寫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後臨摹,然後對照找差距。對難寫的字,要分別記下來,專門突破。

當你練有成效的時候,你就自然產生了興趣:越寫越愛寫,越看越高興!這就是你成功的開始。

六、寫行書已經習慣,再練楷書能成嗎?

答:沒問題,而且還快呢。因為你對字形的結構已有一定的印象,在書寫上也有一定的基礎,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養,只要方法改變一下,糾正你原來拿筆和運筆姿勢,按著楷書的基本體系,堅持練下去,那麼,在半年的時間就可收效。

七、要想寫好每個字,其重點應當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筆力,這里指的是該用力的筆畫就要用力;不該用力的就要輕筆過渡。例如寫國、紅、真、鋼等字,輕重分得清,看起來就會給人以美感。

一般來說,寫「丶、一、丨、丶(捺)」等筆畫著筆應用力,其它稍輕些。但一個字中的個個筆畫不能都用力。比如,寫「人、大、天」等字的撇畫應當輕,捺畫應當重。相反,撇畫寫成重,捺畫寫成輕也可以,總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說,基本筆畫好練,間架結構難寫,是這樣嗎?

答:說起來好象很難,實際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練好了基本筆畫之後,就有基礎功底了。所說方法找准,路子對頭,指的是在結構上分清是獨體字,還是合體字。

如果是獨體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獨體字,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橫畫稍長,豎畫稍短,而豎畫必須居中而下(楷書)。

如果是合體字,則要分清是左右結構;還是上下結構;是左中右結構,還是上中下結構,是半包結構,還是全包結構。

弄清這六個區別,再按字的定義和組織規律去掌握。這樣,就可寫出一個完美而秀麗的字形來。

例如:「好」「媽」屬於左右結構;「幸」「素」屬於上下結構;「常」「掌」屬於上中下結構;「匠」「醫」屬於半包結構;區別這些不同的結構定義,就好辦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兩豎,注意居中對齊;常掌二字是個長形體勢,不要寫太長,稍加緊縮;好媽二字是個左右結構,左邊稍小,右邊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當,參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嗎?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當,一寬一窄,線條輕重不分,那就難看了。

九、有人說,要想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

毛筆字才行,是這樣嗎?

答:不是。實踐證明,那樣要多走彎路。為什麼?道理很清楚:因為漢字的結構規律完全一樣,只是字形大小書寫工具及手法不同,兩先學哪一種都行。

繼承和臨摹古人作品,應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丟開個人的風格。

有些人對怎樣寫好字過於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寫好字說成是天生的……。事實上,不論寫毛筆字還是寫鋼筆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氣地說,毛筆字我只練了兩年。當我把兩年後寫的字聯拿給一位書法編輯看時,所得到第一句評語是:「你的字起碼有十年的功夫」。這位編輯問我:「你都跟誰學過?」我說:「沒跟誰學過」。事過三個月之後,我寫的字聯在一本雜志上選登了。

此事使我聯想到,多少人和書法資料都一再聲稱:要想寫好字,沒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頭是練不成的……。又說,寫好字是天才等等。這些論斷是不符合實際的。事實上,只要字帖選好,方法對頭,下定恆心,用不上一年的時間就可取得成效,請同學們試試看。

有的人提倡寫好鋼筆字必先練好毛筆字,實際不必要,因為你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同時掌握兩種筆法。

十、怎樣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國漢字有大有小,形狀各異,不論用毛筆或鋼筆,寫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樣,我們管它叫「參差有序」。

具體要求:筆畫多的寫細稍收縮,筆畫少的寫粗稍擴散。要寫得大小勻稱,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騰」字同「小」字;「口」字同「國」字;「工」字同「騫」字。

十一、寫字講究呼應,這指什麼說的?

答:要想把字寫得生動活潑,就得注意線條的往來和筆勢的呼應。筆畫相間有呼應,句間的開頭和末尾也講究呼應,這樣的寫法是為了避免機械式和堆砌現象。我們經常提到的「筆斷而意連」,使點畫互相間的聲勢具有連貫性,這種聲勢好比幼兒伸手喊媽媽,媽媽伸手接幼兒的那種動作。

《書筏》中說:起筆為呼,收筆為承。反之,如果寫完一筆再考慮下一筆,中斷筆間勢能,那就是《續書譜》所批評的:「圖寫其形,末能涵容,皆支離而不貫,其結果多成珠子,字形當然活不起來」。

所以要使字寫得生動活潑,情趣誘人,呼應二字是不能忽視的。

十二、據說橫豎有原則寫法,是這樣嗎?

答:是的,這是當代書法家鄧散木說的,鄧老講得有道理。寫「橫」要稍斜,左邊低,右邊高,其斜度約在5-7度上下。不要低於5度。不要高於7度。這是因為人的兩眼視覺並不平衡,如果把「橫」畫寫成平直,那麼,由於兩眼的錯覺,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漢字的「豎」畫比較重要,在一字當中起著棟梁作用。虞世南在《筆隨論釋行》(引王羲之語)說:「為豎必弩,貴戰而雄。」故寫豎畫要剛勁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練字用什麼樣紙好?應注意些什麼?

答:用方格本較好,因為它有一定的方格,對你練寫的字形在規范上有一定的約束。在練寫時要按行按序進行,每寫完一頁,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寫完一本,也要留存起來,以鑒別對照,衡量進步的程度。在練寫時,切不能無規律地東寫一個,西寫兩個,這樣的練字會影響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著次序練寫,一能練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會幫你養成寫好行序的好習慣。如果任意亂寫一通,那你在正式寫作時,雖然字形本身寫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規整,這是個大事。

十四、寫字在快慢上有關系嗎?

答:關系很大。寫字在行筆快慢上有極大關系,字形的優美,線條的神韻,大部在快速行筆中體現出來。呼應的連貫筆勢也是在快速運筆中體現。慢筆寫出的字是沒有神韻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筆的人寫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氣勢!這就是他們運用了「一氣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筆,達到滿意的效果,除了要對字形本身結構具有素養之外,更重要的是執筆要正,並盡量往上些。

書寫每個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義去構思,信指而書,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飾。「筆勁洞達美而韻,書貴瘦硬方有神」。這就是寫字在快慢上應當體現的一面。

十五、書寫基本筆畫時,應注意哪些?

答:(1)寫「點」重如石,形斷而意連;
(2)寫「橫」要稍斜。一字有兩「橫」上「橫」要仰勢,下「橫」寫俯勢;
(3)「豎」畫粗而壯,寫直不要歪;
(4)「撇」之發筆利,「捺」之發筆揚;
(5)「折」的發筆緩,「鉤」之發筆沖。

初練稍慢,循序漸進。要知道,書體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書的基本筆畫練好,它是寫好一切書體的立足點。

十六、學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體嗎?

答:是的,這是一個繼承傳統的問題。但是時代在前進,事物在發展,各種藝術總是要不斷創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應當取其精華。

明代的陳洪綬說:「謂學者,竟言鍾王,顧古人何師?擷諸家法意,自創一體」。蘇軾在「畫論」中也提到:「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王羲之變隸法為行楷後稱「書聖」;張旭變二王草法為今草稱「草聖」。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體,千字一面,那就說談不上書法藝術的發展。脫其窠臼,創出新貌,沒有個性創新,就等於失去其生命力了。這是兩種書法在發展上的必然趨勢。

十七、怎樣選擇字帖?

答:這要看你對哪種字體感興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種,然後就可定下來。如果選不到理想的鋼筆字帖,也可選毛筆的字帖。如「靈飛經小楷字帖」,歐陽詢的「三十六法」,黃自元的「九十二法」,這些秀麗端莊,遒媚勁健的楷書雖屬毛筆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學習鋼筆字的範本。

十八、衡量一個字、一篇文章應從哪些方面來評價?

答:第一要看字的「筆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間架結構規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筆力」分布怎樣,結構相間的疏密程度是否適當,字間、行間、開頭、結尾等,條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書法功底還要注重在挺拔雄勁的楷書上面。

十九、 怎樣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答:書寫文章時,不能看一個字寫一個字,應當看準一句,接連不停地寫下去。這樣的寫法,能使字序整齊,氣韻豐滿。如果看一個寫一個會產生字間、行間以致整個篇幅的不規則現象,這雖然是個小事,但對衡量作品的整個格調是很主要的。

鋼筆字橫寫居多,要邊寫邊向左方看齊,豎寫時邊寫邊向上部看齊。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寬高度,字間的距離應佔一個字的一半,行間距離應佔一個字的寬度。

字形寫得雖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當,是要降價三分的。因此必須重視對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寫作時養成好的習慣。

二十、怎樣體現書法藝術美感?這種美感從何而來?

答:書法藝術是運用聯想來喚起人們內心情感的萌發,其中包括「形、神」兩方面。

書法「形」的美主要運用點線、結構、疏密、輕重、行筆的緩急組成形象的「字形」,以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結構的美喚起人們的情趣和美感!

書法「神」的美,指的是線條組合後總體的外貌。它不是象幾何學里那樣機械式的配合,而是書家以唯物的、運動著的氣勢和本能,發自熱愛生活的審美理想。「壯則雄健以嵑嶫,麗則綺靡以清遒」。這就是書法「神」美的應有體現。

古人說,情之喜、怒、哀、樂各有分數,它體現在書者的廣闊胸懷中。喜則氣和而字舒;怒則氣憤而字險;哀則氣郁而字斂;樂則氣平而字麗。書者內心蘊含著生命激發的意念,洋溢於字里行間震撼著欣賞者的心靈,從而引起共鳴。

我國書法藝術「形神」兼備,氣勢生動!正是這種美,中國的書法藝術價值已被世界所重視。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國耶魯大學舉辦的首屆國際書學史討論會上,就有《中國書法對現代畫家的影響》的論文。

具有典型東方美並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中國書法藝術,其影響之大,可窺一斑了。

二十一、今後在寫字上應注意哪些?

答:要注意「識、簡、連、美」四個方面,這是原副省長,遼寧書法家協會名譽會長朱川同志提倡的,這四個字,對今後硬筆書法規范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識」指的是寫出的字要准確,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無聲語言的符號,表達一個人的心意和行動,那麼,這個符號寫出來就得叫人認識。如果寫得七扭八歪,誰也不認識,日子久了,連自己也不認識了,這種字還有什麼用處呢?

「簡」指的是按國家規定的簡化字去寫。要知道,漢字由繁向簡發展、不斷輾轉演變已不是現在的事。從秦始皇統一文字並做了規范以後,小篆變隸書,草書變楷書,漢末的草書又變成楷書的草體。字體的不斷簡化是漢字發展的規律。

今天,我們正在建設物資文明和精神文明,人們對漢字書寫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簡寫漢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寫簡化漢字,不是亂來的。

「連」指的是用連寫的筆勢寫出的字,簡單地說,就是快寫的連筆字。

不論行書或草書,都必須有規范性的約束,不是無規律地亂來。重復地說,寫出的字,必須叫人看得懂,領會其意,不給別人為難才行。

「美」是指一個字寫出後的最高要求。書法美的表現形式是以線條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寫個「魚」字,欣賞者如果根據這個「魚」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魚」而判斷它美不美,這就混淆了美的含義。

評價字形美不美,應摒棄漢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線條造型所體現的「形、神」為依據。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漢字象形性的古老寫法已不被人們所重視。如果有人認為象形性強的甲骨文是美的,那麼,沒有象形性的楷書就不美了,這顯然不符合中國書法史的實際情況。

線條本身的美,來源於造型。毛筆字表現在「筋、骨、血、肉、神、氣、韻、味」(朱川語)上,鋼筆亦如此。

這種美不是牽絲拖沓或牽強做作,而是線條整體自然美,它通過「形、神」的具體化所表現出來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我的淘寶不能換綁手機號 發布:2025-04-25 00:00:21 瀏覽:275
為什麼白天總是晚上尿多 發布:2025-04-24 23:54:32 瀏覽:416
淘寶寶貝價格填了為什麼不對 發布:2025-04-24 23:54:23 瀏覽:259
火影為什麼只有一隻眼睛 發布:2025-04-24 23:47:30 瀏覽:454
為什麼一隻眼睛眼皮鬆弛 發布:2025-04-24 23:42:31 瀏覽:827
微信為什麼佔了4個多g 發布:2025-04-24 23:39:29 瀏覽:645
冰箱為什麼運作時間長 發布:2025-04-24 23:34:25 瀏覽:672
為什麼電腦裡面的文件總是不見 發布:2025-04-24 23:27:44 瀏覽:285
皮膚病為什麼老是不好 發布:2025-04-24 23:27:40 瀏覽:58
工作不好為什麼不開除他 發布:2025-04-24 23:27:40 瀏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