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臨時工不好招聘
① 建築工地臨時工一天200卻招不到人,難道是工資太低
有關農民工的話題一直都是比較受大眾關注的,他們一直默默付出,為自己所在的城市添磚加瓦。而有一些比較細心的人就會發現如今很多工地上農民工的身影似乎是在呈現出一個減少的趨勢。尤其是工地上每天工資在200左右的臨時工更是少的可憐,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的出現呢?
工地臨時工人的減少對農村地區來說其實是一個好現象。時代在發展,農村的經濟也在發展,未來也一定會發展的越來越好。
② 為什麼招聘臨時工這么費勁 好多說好了過來面試,到時間不回信息,還把微信刪了,什麼意思嘛。
很正常啊,應聘臨時工的基本游禪都是著急找工作,所以肯定不會只應聘你們一家,肯絕磨塵定會多家聯系,所以當你初次聯系他們時,他們可能還沒有其他去處,並禪但等你過幾天決定聘用他們時,可能他們已經找到了工作,所以才導致這種結果。
③ 為什麼現在的企業都不招臨時工呢僅僅是為了應付勞動局檢查嗎
不是的。
臨時工,隨時可能會走,而且責任心相對來說,也沒合同工強。
④ 勞務派遣公司招工很難,是為什麼
傻逼才會通過勞務派遣做臨時工,通過勞務派遣進工廠做臨時工沒有醫保沒有社保沒有住房公積金,什麼福利都沒有,就是為開派遣工的老闆賺了錢,就好像去買菜,經過了菜菜販子的菜肯定要比自己去菜批發市場買要貴一樣的道理,工廠老闆把工廠要給正式工的工資年終獎加班費社保費等等的算上給勞務派遣公司,勞務派遣公司賺的就是那些加班費社保費等等的費,三十五歲以下還可以做臨時工這里做做走別處做做,一旦到了四十歲再想固定下來已經再沒有工廠再要了又只通繼續做臨時工了,再到四十二歲最多四十五歲就是做臨時工都沒工廠要了,而那時候就後悔當初做臨時工沒社保了,女的到五十男的六十就只能眼睜睜看著當初別人選擇做正式工人領退休金了。
首先,衷心祝願你表弟的勞務公司關門大吉。
再說說勞務派遣公司的問題。很多人一聽到勞務派遣就像聽到瘟疫一樣。躲都來不及,為什麼?
我接觸的環境很單純,但是也聽到了各種各樣關於勞務派遣公司御敏彎的種種吐槽。
第一:勞務派遣等於販賣人口
很多勞務派遣都是輸送到國外,尤其是馬來西亞、泰國、越南、柬埔寨等國家,輸送的地方要麼治安環境不好,要麼各種黑各種坑,別說賺錢了,能活命都算不錯了。
我認識一個朋友,本來是外派到韓國的,出發前告訴他一個月保底工資1萬,結果,在海上幹了三個月,最後被暴打一頓,能活著已拿碧經算他命大了。
第二:勞務派遣公司就是黑中介
外甥開勞務派遣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賺工廠和工人的介紹費,或者和工廠合作,工廠直接把錢給你表弟,由你表弟發工資,但是呢,一般鎮悶的黑中介比烏鴉還黑。各種理由各種扣,到工人手上的人很少了,而且工人維權難。
第三:勞務派遣等於組織婦女從事性工作
現在人心都比較黑,為了錢什麼事都能做出來,有的勞務公司為了賺錢,專門招攬婦女,通過利益誘惑輸送到國外。到國外後,一般有三種結果:1、被迫賣淫,2、組織販賣毒品,3、代孕。即便如此還拿不到錢,基本沒有好下場。
我記得十年前我們豫北的勞務派遣公司是非常有誘惑力的,那時候,農村的大牆上到處貼的都是「招工啟示」的海報,有出國的、下海的、電子廠的、搞武裝押運的等等,多得很,沒有工作想找工作的年輕人也特別多,包括一些技術院校,只要給勞務公司這個「媒婆」和「包工頭」交一筆中介費,就可以通過這個途徑的「傳媒」介紹,確實能掙到比較滿意的錢。
現在勞務派遣公司出現招工難的現象,我是這樣分析的,任何行業的出現都有其興盛和衰敗。勞務公司畢竟只是一個「媒婆」和「包工頭」,當年通過勞務公司找到工作安頓下來的,已熟悉了用工單位的情況,合適的話,本人也會替用工單位找人,再不用勞務公司出頭了,也免去了多花的冤枉錢;不合適的話,自然早就「拜拜」了。
這是其一。其二,現在待業的年輕人確實少多了,新生代人員少之又少,行業卻增多了,從事的職業五花八門,掙錢的門路多的是,再也不用通過勞務派遣公司了。
勞務派遣公司經歷到現在,出現招工難,也是很正常的,就像淘汰下來的農機具,一點也不稀罕。
不妥之處,敬請指正。
我是具有18年工作經驗的HR總監,請關注我,為你解答職場困惑。謝謝!
1、採取勞務派遣的用工單位主要是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建築行業和國企或事業單位的輔助崗位。派遣員工從事的工作主要流水線工作和輔助性的工作。
2、現在許多的家庭情況不錯,而且許多年輕人都是獨生子女,家裡並不缺錢。勞務派遣公司多數是把人員派遣到工廠工作,而工廠的工作環境,他們並不願去適應,父母也不支持。其次許多工廠大多數在郊區,需要吃住在廠區,這也是問題。工廠的工作時間兩班倒的比較多,需要加班熬夜,許多人不願上夜班。工資雖然比較高,但工作時間和環境的不適應造成不願意到工廠上班。
3、互聯網的發展造成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較大的改變,年輕人可以通過網路擇業、就業和創業。收入也比較可觀。現在經濟發展,年輕人的背後有父母和家庭經濟做支撐。他們喜歡安逸的生活,不求工資很高,差不多就行。
給大家普一下常識,很多人不知道勞動派遣公司是怎麼賺錢的。有的人只知道勞務派遣公司很黑,但是不知道是怎麼個黑法。接下來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一些貓膩。勞務派遣公司,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中介公司。由於現在很多公司招人很難,所以說就誕生了很多中介公司,以這些企業進行合作。這些中介公司專門負責招人,然後輸送到這些企業。基本上是以大廠為主,小產,基本上中介公司不與他合作。然後再說說,中介公司是怎麼賺錢的。比如說今天某個中介公司招了10個人。然後把他推薦到A廠裡面去上班。然後a廠給到這10個員工的。待遇是底薪比如說是3200。加班費是每個小時20塊。每個月按加班60個小時來算。總加班費就是20×60等於1200。所以正常來講,一場實際給員工支付的工資等於4400元。然而實際上員工並不能拿到這么多。員工所能拿到的工資。約等於。底薪3000元左右加加班費每個小時18塊錢左右。所以這個員工這個月可以拿到4080塊錢左右。也就是說,這個中介公司每周一個人每個月大約可以給中介公司創造三百二十塊錢左右的利潤。乘以10個人也就是3200塊。這種中介公司還算是比較正規的。下面介紹一下a公司與中介公司的工資結算流程。首先中介公司會要求a公司把這10個員工的工資全部打入中介公司的賬戶。然後由中介公司再發放給這10個員工。這里就說到重點了。正規的中介公司可能會把這個工資發給員工,不正規的這時候就可能攜款逃跑了。這里只舉了10個員工,其實實際上每一家中介公司都不止10個,至少有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的都有。所以可以看到這里可以算一下,一年下來平均每個員工可以給中介公司創造多少利潤,如果把所有的加起來,可以算一下這個蛋糕有多大,裡面有多少油水。
愛上職場很高興為您回答這一問題!
當前招工難、招聘難的現實情況,不單單局限於勞務派遣行業這塊,其它大部分行業同樣遇到這一難點問題,這是當今 社會 的一個共性問題!當今的 社會 發展太快了,讓人眼花繚亂!變得也太快了,讓人目不暇接。在這里我就簡單的分享一下,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分享交流的朋友關注下哦!
1、網路信息的高速發展——工作方式變化。
1)十幾年前信息閉塞,需要勞務派遣公司做為中介上下溝通傳遞
2)網路發達:年輕一代待業減少,職業五花八門掙錢路子廣,網路溝通便捷,大部分不用中介介紹
2、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
1)十幾年前,人多活少,年輕人只能背井離鄉通過勞務派遣公司去國外打工,從事粗笨的行業。
2)當前老齡化嚴重,獨生子女增多,年輕人可選擇性變大,不願從事密集型體力工作。
3、對勞務派遣行業——信任度缺失。
1)部分勞務派遣公司職業操守缺失:將人利誘出國後,組織販毒、賣淫、走私等,讓人談虎色變。
2)勞務派遣缺乏保障---販賣人口:多年來時有勞工被販賣情況發生,使得大部分人不敢以身犯險。
3)勞務派遣公司等同黑中介:以訛傳訛讓人失去信任,怕被黑,不敢去派遣公司應聘。
1、 外派工作主要是粗放型、密集型加工、建築企業為主
2、 現在年輕人都喜歡網路擇業、創業等,很少選擇密集型的加工建築等行業,又成為勞動派遣公司招聘難的主要因素。
1、 勞動派遣公司中間提成費用過高
2、 勞動派遣公司招聘要求鬆散,招聘人員濫竽充數、良莠不齊,時間一長,沒有好企業接收,形成惡性循環。
3、 無正規合同,保險、福利等無保障,出現問題血本無歸。
4、 勞動派遣公司派遣的勞務人員地位低,沒晉升空間。
1、80後以前的幾代年輕人:法律意識淡泊,有百分之一的希望都想試-試、闖一闖。
2、現今年輕人,風險意識增強,網路信息靈通,無端冒險的事情不想去做、不願去做,又成為了勞動派遣公司招工難的主要因素。
環境在變化、 社會 在崛起、一切都在進步,一個行業的衰敗就會有一個行業崛起,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踏實做事,就一定會收獲成功,希望我的分享能幫助到大家!
勞務派遣工,最初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出現的,當時是國家政府出於安全考慮派往各駐華領使館的工作人員。
改革開放後,很多外企陸續來華辦廠,於是很多人才中介便順勢開啟了勞務派遣工的服務模式。剛開始興起時,確實受到過用工單位和求職人士的青睞,特別是一些企業因訂單有淡季和旺季之分時,會依賴中介公司的派遣工,主要是方便快捷,隨叫隨到,不要時,聯系退回,只是多支付一部分管理費而已,卻避免了勞務糾紛。而一些技能學校可提供大批有素質的學生工,因此,供需雙贏!
不過,隨著形式發展,很多90後和00後不願意進工廠,中介公司只能在 社會 上招聘,良莠不齊,濫竽充數,一股腦兒的丟給企業,甚至犯罪人員也夾雜其中,所以企業很頭疼,一些好的知名外企,像佳能等直接去一些技工學校去招了,這樣一來,好的企業進不去,更加讓勞務派遣難招工了,名聲不好了!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由於計生原因,年輕人員本來就減少了很多,又加上第三產業,物流快遞,大型超市及 娛樂 中心的興起,年青人選擇空間大了,所以人員就難招了!
最後一條,也是最關鍵的原因,勞務派遣管理混亂,沒有與時俱進,且賺取大量黑心錢,所以沒有人願意去做勞務派遣工。
豈止是勞務派遣公司招工比較難,現在哪個企業招工不難呢?
這其中有個供需矛盾的問題,年輕人不願意做那些重復性體力勞動,覺得沒有價值;而公司需要的就是這種人,想找也找不到。
勞務派遣公司的出現本來是為了緩解這種情況,但是目前看來緩解的並不好。
核心還在於,企業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人是當中最不穩定的因素。減少不穩定因素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說乾脆不擴大規模或者用機器取代人,或者乾脆關門總值,現在沒有招聘起來比較容易的公司,無論是派遣公司還是用人公司。
看一下富士康就知道了。
招工難,今年尤其難,這和勞務派遣公司的盈利模式、招聘年齡限制、、人口紅利的消失、快遞行業和外賣行業的發展都有很大關系。
什麼是勞務派遣?勞務派遣就是A公司招聘大量的人員並與其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就形成了僱傭關系,但是並不發生事實的勞動關系。
這時B公司正好需要大量的人員,於是就與A公司達成協議,把A公司的人員派遣到B公司,B公司全面負責人員的管理工作。這就是整個派遣的過程。
那它是怎樣盈利的呢?A公司收取管理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頭費。比如B公司是按照每人每小時18元發放工資的,等工資到了A公司時,A公司就會按照每人每小時13到15元的標准發放工資的,中間的3到5元就是它們收取的管理費。
鑒於這樣的盈利模式,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勞動者的薪資待遇,這也是很多人不願意通過勞務派遣公司找工作的原因。
勞務派遣公司主要對接的是電子廠、服裝廠、 汽車 零部件生產廠等工廠,由於這些工廠都基本是12小時工作制,年齡太大的身體承受不了如此強度的工作,所以很多工廠招聘都把年齡限制在40歲之前,這就導致了很多四五十歲想進工廠打工的進不去。
而現實是我國老齡化嚴重,老年人口不斷增多,現在獨生子女有多,所以年輕人現在又不願意進廠工作了。所以招不到人很正常的。
春節過後大量媒體報道快遞員和送外賣月薪過萬不成問題,甚至報道出送外賣送快遞的都買車買房了,這對躁動的年輕人刺激很大。
大家看到新聞後大批量的求職人員選擇了送外賣送快遞,想想我們也是可以理解的。
在工廠每天都加班,每月工資也不過五六千塊錢,而且每天都是車間、食堂、宿舍三點一線的生活,完全不合符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了。
再加上工廠管理方式比較粗放,現在的年輕人那能受得了這樣的委屈啊。
相比工廠,送外賣送快遞就完全不一樣了,管理比較鬆懈,自由度也比較大,每天都可以碰到不同的人,發生不同的故事,依然生活也就豐富多彩了些。
關鍵是自己每月掙五六千塊錢不用十幾個小時了,每天只需要八九個小時自己就能掙到五六千塊錢,而且自己就算加班辛苦,但是自己掙錢了,每天工作十二個小時每月就可以掙到七八千啦,為什麼還去工廠啊。
所以,自己有機會打破三點一線的生活,錢掙得又多,幹嘛要回去啊。
總之,隨著年輕人需求的不同,新行業的出現或發展,正在擠壓勞務派遣公司的生存空間,唯一的出路就是和對接的工廠一起做出改變。
⑤ 為什麼現在很多工廠招不到工人
工廠的薪水太低
工人平常能夠拿到的薪水太低,這在當下的製造行業中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問題,而且也是有待解決的一個重要難題。如今行業之所以非常的缺人,和薪水有很大的關系。並且招聘一些固定的員工,這些企業其實更願意招聘一些臨時工,這也就導致了這些企業為員工提供的職位並不穩定。
按道理來說,工廠給小時工開的工資往往都要比正式員工更高,為什麼他們不願意招正式員工?主要就是工廠必須要為這些正式員工負責,幫他們交五險一金。而很多人選擇來工廠上班,也正是為了這些福利項目,如果說這些工廠連最基本的一點都做不到的話,自然沒有人願意來這里上班。
工作強度太高
工資比較低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畢竟對於社會上的一部分人來說,他們並不需要高額的工資,只要每個月能夠拿到固定的薪水,工作不算太累就已經足夠,然而這一點工廠依舊還是無法滿足,普通員工的工作都是在高強度的情況下進行的,每天最少也需要干8個小時,甚至還有一些人的工作時間超過了10個小時。每天做的也都是一些機械化的工作,既無聊又枯燥,時間長了還可能對身體造成一定的影響。最無奈的是,有人辛辛苦苦的幹了三五年,好不容易上升到了管理層,最後工資卻要按量來計算。這也就造成了工廠薪資分配極不合理,有一些能力比較強的工人,他們拿到的薪水並不會比普通工人高多少,在拿不到多少錢的情況下,他們還必須得一個人做幾份工作,像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就是沒有多少人能夠忍受的,更不符合年輕人的擇業要求。
與中介公司有關
工廠之所以招不到人,和中介公司也有關系。對於一些生產企業來說,他們的利潤並不算太高,以工廠的經濟情況來看,很難給工人繼續上漲工資,但是如果在這個基礎上還想解決用工的問題,他們就必須要尋找一些中介機構。這些機構或許能夠幫助他們提供一系列的勞動力,但是這些勞動力並不穩定。很多人在工廠干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發現,這些工廠就是在不斷壓榨員工的工資。
⑥ 為什麼工廠天天在叫招工難,還不願意提高員工的工資呢
工人雖然帶個人字,但在老闆心裡工人並不算人,工人只是成本要素里的一環,在老闆眼裡 是工人求著喊著要少發工資多幹活,工人也沒權利建立任何維護權益的工會組織,並且要在制度設計層面把工人吃的死死的。
所以工人只能拿出最後的王炸,辭職。
很多工廠面臨「用工荒」的困境,即使訂單堆積成山也不敢接,因為不夠工人,開不了工。為什麼現在工廠招不到人呢?原因竟是如此……
工廠上班時間過長工廠上班時間一般都在10小時以上,基本每天都要求加班,少則三小時,多則通宵趕工;白班夜班兩班倒,沒有固定的作息,基本上是主管說要工作就要工作;一個月頂多有2天或3天假,請假很難,遲到更要倒扣工資;有時還要求一直上夜班,每天12小時的工作制,誰又受得了?
工廠收入過低一線城市的工人一個月能有3000-4000元,二三線城市的工人工資可能剛達到最低工資標准。而如今物價高漲,既要養活自己,又要養活家人,這點薪水根本杯水車薪。另一方面,不同地方的收入差距大,人們相互比較後難免有落差,那些待遇太差的工廠自然沒人願意去。
工廠條件太苛刻工廠基本是流水線作業,因此對於工人的要求非常嚴格,每個動作都有具體規定,每個部件都有品告信質要求,每天都是來來回回的重復,每個人一上班就板著臉……一旦出現問題或事故,負責任的領導不常見,倒是工人被推出來,打上「臨時工」的標簽。
工廠環境太壓抑現在工廠的主力,大部分都是90後。和70後、80後要掙生活的不同,他們的受教育程度更高一些,家庭生活環境也好一些,因此對於工作環境的要求也就更高。然而,大部分工廠都是封閉空間,上班無聊,工作枯燥,嚴重地壓抑了90後個性。有一些工人辭職並不是因為待遇問題,只是覺得工作太無聊。
當然,現在很多廠都不好招人,另外一個因素就是:
人口結構的改變,年輕人少了,而且國家鼓勵創業,大部分人都自主創業。
1、任何企業都需要完善自身的制度,提高福利待遇。將心比心,以人為本,這樣才能留住人才。
2、人口結構的改變,以後肯定勞動力越少
3、要改變思維,考慮機器換人。
像富士康原來一條生產線本來要幾十人,用機器後,立刻只要2-3個人了。這節省了多少成本,而且機器人可以全年無休,不生氣,不怠工,不跳樓,好管理,一年也就保養一次,花費不到原來的十分之一。
製造業已經不是十幾年前那樣繁榮昌盛,暴利行業,目前利潤已經所剩無幾,再加上用工成本不斷增加,資金周轉困難導致很多工廠倒閉。所以就導致工廠不漲工資招不到人,如果漲工資了老闆就會虧損。
根據這幾年在工廠的情況,目前珠三角地區工廠確實存在招工難的情況;
我之前在的公司,人事小妹天天出去招人,但就是招不到人,即使人招進來後,過幾天就走了,留不住,生產天天叫缺人,做不出貨來;
即使招不到人工廠也不願意提高員工的工資來留住老員工和吸引新員工;
這是為什麼呢? 一、工廠為啥招工難?
1、 現在工廠的主力軍基本都是90年後,在工廠工作的朋友都知道,在工廠都是車間,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每天面對都是流水線;基本每天晚上都要加班,只有到了星期天才能有點時間出去逛逛街,改善一下伙食,甚至有時候星期天都要上班,一個月就休息2天。這樣的生活對於崇尚自由,多彩的90後年輕人來說,太過於單調。長期下去,會讓自己變成「機器人」式的工作。
2、 在工廠上班一天到晚對著最久襪正輪的就是機器,無聲的產品。每天工作時間長,導致自己沒有多餘的時間出去交際,擴展自己的人脈,部分工廠基本都是80年後清脊或者男性,看不到一個年輕的女孩子,90年後想找一個女朋友都難,因此部分90年後進廠看到這種情況根本無法呆下去。
3、 在工廠,每條線,每個車間,主管級以上的基本都是做了多年的老員工。年輕人進去基本上都是做普工,漲工資的幅度太小,有的廠一年只漲100到200元。唯一能夠提高工資的方法就是加班,用大量 時間來換取少量的鈔票。
4、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願意出去送快遞,也不進工廠,也是因為他意識到了交際對自己的重要性。想要以後自己創業就要積累自己的人脈資源,行業經驗和資金。
5、 現在互聯網這么發達,很多有顏值的90年後都去做互聯網,每天發發視頻,做做直播,每個月賺的錢一點也不比工廠少,時間又自由,賺的錢比工廠還高;
二、工廠為啥不願意提高工資?
1、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稍有不慎,就可能面臨工廠關門的危險;走在珠三角的工業區,從以前的人來人往到現在的荒無人煙,可以看出很多工廠都在市場的激烈競爭中倒下了;
2、商品市場也由原來的供方市場變為買方市場,產品的價格基本透明化,要想在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必須在價格、質量方面超越競爭對手;
3、產品的材料成本是一定的,剩下的就是加工成本,要想獲得更多的利潤,必須降低加工成本。如果提高工人的工資,就面臨著產品的加工成本增加,加工成本的增加,自然導致了公司經營利潤的下滑;一旦經營利潤的下滑,將面臨各種問題;如周轉資金不足,沒有更多的資金去研發新項目,新產品,開拓新的市場;慢慢的就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4、因此現在很多工廠寧願在趕貨時請臨時工,也不願意提高工人的工資;工廠貨趕完後就把臨時工解散,這其中還不用為臨時工交各種福利。
因此現在工廠確實臨時招工難的情況,但面臨成本問題又不願意提高工人的工資。
現在有的工廠確實招工難,有的工廠也不用外招,就內部介紹就夠了,待遇好的廠人家干著不願意走,待遇不好的廠想留也留不住人
現在年輕人不願意去工廠干,嫌累工資不高又不自由,他們情願玩,也不會去流水線上干,現在的年輕人不像以前,有活干就行只要賺得到錢
年齡大的廠里又不招,嫌人家手腳慢,眼睛不好史,幹活拖拖拉拉,所以才導致了招工難
至於提高員工工資的問,站在老闆的立場,老闆就算招不到人他也不會加工資
我們廠從原來6000多人,到現在就剩下3000多一點,很多人不滿意薪資問題都走了,留下的都是些做了好幾年的老員工,和行政人員,其實在流水線也就2000.人,大多數都是行政人員多
站在老闆的立場,利益就最大化,能給企業帶來利益的都是人材,反之那些沒學歷沒枝術的普工,不怕招不到,正所謂普工好招,行政人員難請
普工招不到就招臨時工,臨時工招不到就請派遣公司,再有技校的實習生,他們的門路廣泛的得,淡季的時候求之不得你走,別說加工資
並不是什麼招工難,而是很多廠老闆不願為員工著想,明面上,總抱怨招不到人,生意難做,暗地裡卻天天加班,連假都沒得放。
雖然說老闆讓加班給了錢,員工幹活也是應該的,但是大多數招不到人的原因,無非就是「付出與收入不合理」這幾個字,天天加班,到頭來工資一看卻打臉了,一個月三千來塊,當然誰都不願意做。
加上現在工作的選擇也多了,回老家發展,除去開銷,也一樣是掙錢,相比之下,還沒有太大的壓力,這也是許多人顧慮的問題。
事實上,來到大城市裡打工,無非就是「掙錢」二字,作為廠老闆,在抱怨招工難之外,也要懂得去照顧基層員工的問題,真正做到站在員工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了,也就沒有招工難的情況了。
原因很簡單:還沉迷於人口紅利的舊模式里 ,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 社會 福利變化和趨勢。在這些年暴利學和厚黑學的影響下,老闆變得貪婪與奸詐,在法律空白區與間隙區學會了太極拳。不得意而為之的老闆,為了生存把原本的利潤變成了競標訂單的籌碼,為了還能賺錢不得意只能降低成本,那麼工人工價優先成為犧牲品,利潤如同一根彈力疲勞的彈簧,早已失去了伸縮空間,惡性循環越賺不到錢越壓榨工人,最終等待著企業死亡的那一刻。
不是招工難!是招不到無保險、無福利、低薪水的便宜員工了!
有人說,國內工廠在提高經濟效益方面之一,已經從解決了現有員工與企業高管巨額差異大方面,進入到後一階段,那就是從勞動力市場挖掘潛力,如今,許多企業主,不惜花費大量人力和資源,去外部勞動力市場降成本,有位老闆曾經告許我,他每年360天派人招聘。這自然與勞動力市場化有關,但有不乏降低人才成本之嫌!可以說,體制內外的企業人才待遇差異已經越來越接近。
因為工廠說的招工難,是指招聘便宜的工人難,別誤會了。
企業管理的本事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率,任何管理的行為都為這三個目標服務。當有的企業引入管理咨詢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是達成這三個目標,當企業引進新的設備技術的時候也是達成這個目標,當企業高薪招聘高管進來的時候,還是為了達成這些目標。
2015年的時候富士康引進機器人替代人工進行流水線操作,那些機器人比較知名的比如ABB的,其實早在近二十年前就有了,並且在國內整車 汽車 廠裡面做焊接、塗裝已經很普遍了,為何沒有在富士康們被引進,因為很貴。以前一台機器人操作臂便宜的幾百萬,加上程序植入、安裝維護差不多要千萬,進口頭部的更貴,那時候人工多便宜,我們的競爭力就是人口紅利,所以那時候一般的生產企業不需要機器人,這是成本問題。當人工成本持續上升到一定程度時候,並且再考慮其背後的管理成本、管理風險時,到達一定水平權衡下來就是值得換位機器人的時候了,所以2015年起富士康就大批量的用機器人替代工人。這是效率問題及成本問題。
當然後續富士康產業轉移到印度等國家也是這個問題。
現在的企業招聘工人還在喊著招工難,不是因為工人難招而是因為還在用以前的工資來招聘現在的工人就難招了,還在把人工成本持續壓縮作為人口紅利收入的考慮關鍵點當然就覺得難招了。
一是每年都會有通脹、都有有消費成本提高,工人客觀上對物質的需求再持續提高。
二來70後、80後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擴招後高等教育覆蓋人群越來越廣,進入人才市場的學歷層次越來越高,對工作收入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這就導致在成本、效率與用人方面產生的矛盾。所以現在也是越來多的跨國生產企業進行產業轉移到一些人工成本更低的國家。
而企業方不是不願意不提高,而是由於本身現在低附加值的產品本身利潤空間有限,其能夠靈活支出的成本部分有限,相反看看現在國內大熱的互聯網、 科技 行業,本身人工成本佔比很低、其產品附加更多是智慧原因,單純的勞動力附加佔比很少,所以產品溢價很高,也就帶來這類行業薪酬百萬也不新鮮。
再者,本身傳統製造行業,在國內產業上已經逐漸下坡、還要面臨其他人口密集成本低廉國家的同類產品進入國內的競爭,這類公司本身就是以成本優勢在市場立足的,這下多面夾擊情形下,人工成本更是沒有成長調控空間了。
所以,現在國內都在搞工業4.0、製造2025,就是產業升級。
【發哥觀點】
工資永遠是看得見的成本,而且是最直接的成本,作為任何一個老闆,還是管理者,這是繞不過去的坎。
1:工資就是現金經營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利潤,網上不是有這么一句話嗎?「不為盈利的公司,都是耍流氓」。
工資現金是最直接的,而且是能夠有效控制的,生產運營要有好多環節,才能夠得到現金,相比工資現金來講,工資現金太直觀了,現金就是結果啊!
2:漲工資容易,降工資非常難很多時候漲工資不是那麼簡單,商品可以隨時調整價格,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漲價或降價。而對於工資來說,漲工資是可以的,但降工資就非常難。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社會 是在向發展的,時間是一直朝前的,漲工資就是正常的,降工資就非正常了。這是事實,不管是不是真理,還是有沒有道理,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的。
3:只要工廠在,就會有人去工作每個人的需求不同,每個人都想法也不同,再好的公司有人離開,再差的公司也有人入職。
開工廠的老闆也有自己的計劃,他相信一定會找到適合員工。因為,每個人都是是需要工作的,總會有人願意做的。
總結
⑦ 建築工地臨時工一天200卻招不到人,難道是工資太低
其實現在大家的工資,如果說在工地上一天200的話你卻找不到人,可能是因為好多人都嫌棄工資談低,再一個就是離家太遠,因為好多時候人們現在都是在自己的家鄉進行創業打工的,好多人現在都已經不願意出去了,也就是說他們在自己的家鄉能夠找到這樣的一份工作,也不願意去外地去接觸這樣的一個條件。
如果說你這個工地距離一些個人比較遠,或者說就是外地的一些工地,那麼我相信他們也可能就是說去的人比較少吧,除非是那種在待家裡真的是沒有事情做,然後就不得不找一份工作的人,那麼他們可以去做這樣的一份工地上的工作,但鬧仿是如果說面對一些個其他人來說,我覺得就有點夠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