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拍攝現場想像不一樣
Ⅰ 同樣的場景同樣的相機攝影家與普通人拍出來的效果就是不一樣,原因在哪
你只看到同樣的場景和同樣的相機,沒看到不同的地方。這種就是典型的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不一樣的地方包括:
相機設置不同,相機可設置的拍攝參數包括光圈、快門、ISO、測光方式、曝光補償、對焦、是否使用閃光燈、文件格式(RAW or JPG)等,這些不同的組合可以達到不同的景深、畫質以及其他很多細微的不同的效果。攝影家可以根據場景和他的經驗、他想表達的東西來做最好的設置,而普通人通常連光圈快門是什麼都不知道,通常只知道用P檔等傻瓜模式拍攝;
攝影家和普通人對光線的把握不同。攝影家會觀察拍攝現場的光線條件並加以利用,如果現場光線不理想,攝影師會考慮用閃光燈或反光板之類的東西對現場光進行修飾。而普通人一般不管順光、逆光、測光,只知道按快門;
攝影家的拍攝角度多變。攝影家根據表現力的需要,會選擇低機位、高機位或一般機位,而且會考慮不同的拍攝角度。而普通人一般就是站在哪裡就在哪裡拍,只知道按快門
攝影師更會構圖。攝影師可以根據拍攝現場的特點進行靈活的構圖,會考慮主體放在照片的哪個地方更能夠得到突出和強調。而一般人通常認為把拍的東西框在畫面中間就ok了
攝影家的後期製作更專業。不管是膠片時代還是數碼時代,對照片進行一些後期的修飾通常都是必要的。但是一般人不但往往忽視這一塊,還為自己的圖片從不ps而感到驕傲,真的很可笑。
攝影師對畫面的要求更高。在普通人對一個漂亮的場面連續拍攝時,可能攝影家還不滿意,還不願意按下快門。他還在等待一些高潮的發生,比如一朵白雲、一群飛鳥或者一個形單影只的人走過。攝影師知道什麼樣的照片才不是普通的,才是精彩的
以上都是技術方面的范疇,其實攝影師還會在心理和習慣的層面對拍攝畫面進行各種有風格的表達,這些就是要通過長期的攝影學習和實踐,大量的閱讀才能達到的一種境界。
Ⅱ 為什麼拍攝照片跟預覽視頻里的不一樣
首先呢,單獨一張照片是要比視頻里的一幀更清晰。因為拍照在手動調整的情況下可以最高0.5s的曝光時長,而視頻按照每秒30幀算,每幀的曝光時長只有約0.033秒,每秒60幀的更要減半,所以視頻的成像效果遠不如拍照。
其次,視頻沒拍照那麼多花里胡哨的東西,完全是原相機,而拍照呢自帶AI演算法,還有HDR、濾鏡等一系列東西加成,自然打不過咯。
Ⅲ 為什麼手機錄像機不同角度不同地方拍出來的樣子效果不一樣有人說錄像真實,可在這里錄,和另一個地方錄
你已經注意到了光線對攝像影響很大,一是手機拍攝的距離很重要,近一點和遠一點,效果都要相差很大,其次是角度決定了感光的效果,各個角度來光的方向是不同的,所以手機攝像要近不能遠,盡量靠近光線的明亮角度,你可以隨時調節亮度看畫面的清晰度,選擇最清楚的來拍攝。
Ⅳ 為什麼手機拍攝後的視頻和照鏡子樣子不一樣,難道視頻里的才是真的自己么
不不不,視頻里的不是真正的自己,而鏡子里的才是真正的自己。我們的手機或者是攝像機都是數碼的,原理我雖然不是很懂,但是簡單知道一些。它屬於數字成像,也就是說攝像機採集到的影像,是用無數個不同顏色的點組合起來,然後再表現出來的,也因此有了像素和解析度之說。攝像機的像素越高,成像就越真;解析度越高,畫質就更清晰。所以說,數碼相機表現出來的是數據,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准確。
不過,解析度和像素很高的相機也有一個小小的弊端。就拿我們最喜歡的自拍照來說吧,無論是去旅遊,還是和朋友聚會,大家都喜歡自拍照片在朋友圈裡曬一曬。一旦臉上有一顆黑痣,或者是斑點之類的東西,很可能會被手機攝像機放大,這么一來,自拍照會難看。你一定會有種疑惑,我真的這么丑嗎?然後再拿出鏡子照照,還好呀!比較之後心想:算了,還是用美顏功能比較合適!
所以,越來越多的人,在拍照之前都會打開美顏功能,以保證朋友圈的自己美美的。否則,醜化的照片會傷到自尊。
而鏡子就簡單多了,它可是直接把你的樣子,反射到你的眼睛裡,所以鏡子里才是真正的自己。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的鏡子,都能反映出自己真實的模樣。比如說哈哈鏡:這種鏡子利用玻璃的凹凸原理,反射出來的人像或者很胖;或者很瘦;或者很高;或者很矮。當然,這個是用來搞笑的,沒有實用性。
老公看完我的回答,說沒有深意。那我就感嘆一下好了!
我們從鏡子里,可以看到我們的外形是否得體,卻看不到我們的內心。而社會則是一面大鏡子,通過這面大鏡子,我們可以看到人間百態:善良、丑惡、陽光、黑暗等等。當我們從這面大鏡子上,看到自己也曾有過的美好和善良,我們就要堅持下去。當然,如果看到自己也有過的不足,就要及時改正!
Ⅳ 為什麼視頻上面得樣子和鏡子里的不一樣呢感覺不是同一個人!
攝像機等視頻拍攝設備的鏡頭受光線的影響比較大,而且拍攝過程中CCD、光圈、焦距等都會影響到拍攝的效果。而鏡子沒有這么多制約,如實地反映現場的光線情況,所以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