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血常規檢查不一樣
Ⅰ 一周內兩次血常規檢查結果不一致,請問為什麼
血液中的細胞每天都在死去,又有新的細胞生成,這樣才能保持血液系統的活力啊。這個新陳代謝的過程每時每刻都在進行中,不要說一周內查兩次結果會有差異了,就連早上查的和晚上查的也會有很大的不同。那個正常范圍就是這些細胞數目的正常變動范圍。只要正常就沒什麼好顧慮的。
血常規檢查又不是查DNA又怎麼會有鑒別身份的功能呢?如果有的話那一個血常規就不止十幾塊錢了。如果正常的住院過程,醫生開單,護士抽血,檢驗科化驗然後發報告,都要三查七對的,正常過程是不會搞錯的,除非別有用心的人故意搞錯,那也不是醫生能考慮的問題啊,醫生就是負責看這一個檢查結果是不是正常的,不是來偵查有沒有人做手腳的。
Ⅱ 每個醫院做血常規檢查都是一樣的嗎,有沒有技術差距的,
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有可能存在明顯的差別嗎?答案是肯定的!
我出門診或者急診的時候,經常有患者來就診,同時也會帶來其他醫院的檢查和化驗結果,特別是外地趕來的患者,有時候會帶過來很多的檢測結果。患者常常會問,我在當地做了很多檢查,還需要重新檢查嗎?結果會不會有差別?我先來舉一個例子:
我曾經碰到這樣一個患者,在當地醫院體檢,做甲狀腺檢查,發現甲狀腺有一個結節,1厘米大小,彩超報告為4級腫物,考慮是癌症,醫生強烈建議他直接做手術切掉。患者的兒子在北京工作,想著來北京做手術,就帶著彩超結果來了。
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會存在差別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我給患者檢查了一下甲狀腺,又仔細看了一下超聲檢查的圖片和描述,感覺不像是癌症,建議她在我們醫院重新復查一個彩超。我們醫院的檢查結果出來了,考慮是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我告訴患者,你這種情況,癌症的可能性很小,我建議你定期觀察,不用穿刺活檢,更不需要手術治療。
可能是我給他看病的時候很認真,詳細地解釋了病情,這位患者很相信我,沒有選擇手術治療,也沒有穿刺活檢。已經三年多過去了,她的甲狀腺結節沒有增大,沒有惡變的跡象,什麼問題都沒有。
如果患者聽從當地醫院的建議,草率地做了手術切除,有可能出現手術並發症。而且,白挨一刀,脖子上還有留下一道長長的疤痕。
所以,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是有可能存在差別的,甚至是天壤之別。
我來具體談一談,哪些檢查可能存在差別,僅供參考:
(1)抽血化驗結果
一般來說,小醫院和大醫院,化驗結果沒有什麼差異,因為現在都是使用機器檢測,查的血常規、血型、肝腎功能、血糖、血脂、腫瘤標志物、尿常規、大便常規等化驗,二甲醫院和三甲醫院,不會有太大的差距,無論是哪個醫院,化驗結果應該都是很一致的。但是,病情是不斷變化的,這些化驗指標會發生改變,來了新的醫院之後,可能需要復查血常規、生化電解質等指標,了解病情的變化。
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會存在差別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所以,抽血化驗、尿常規、大便常規等化驗檢查,不同醫院差別不大。
(2)彩超檢查
超聲檢查是超聲科醫生用來診斷疾病的手段,由於是超聲科醫生來檢查病人,診斷准確性與超聲科醫生的水平有很大的關系,不同醫院的超聲科醫生,甚至一個醫院的超聲科醫生,診斷水平差距有可能是比較大的。所以,超聲檢查診斷的誤差相對來說是比較大的,誤診率也會高一些。
如果彩超檢查的結果,與患者的病情不符合,還是建議再做其他檢查,或者去其他醫院復查一下。
(3)CT或者核磁共振等影像學檢查
影像學檢查也是機器掃描,不同醫院的機器,有可能存在一些差別,解析度會有一些差距,大家肯定都聽說過多少排的CT,例如16排、64排、128排CT。排數其實指的就是CT探測器在Z軸方向的物理排列數目,即有多少排探測器。
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會存在差別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排數越高,掃描的時間越快,層與層之間越薄,解析度越高,可以發現一些微小的病變,不容易漏診,還可以更清晰地顯示血管。所以,不同醫院的機器不一樣,有可能得出的結果會不一樣。
還有一點,檢查報告是由影像科醫生出,不同的影像科醫生,讀片水平是存在一些差距的,這樣也有可能造成誤差。去其他醫院看病的時候,需要把影像學片子和報道都帶過去。如果醫生覺得影像學的片子質量很高,就不需要再做。如果醫生覺得外院的報告有問題,可以請醫院的影像科醫生會診檢查片子,重新出一個報告。
(4)病理學檢查結果
病理學檢查是病理科醫生取材,染色,製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有沒有病變,是何種病變,例如是炎症,還是腫瘤,是哪一種腫瘤,腫瘤侵犯的深度等等。病理診斷是最終診斷,是診斷大多數疾病的金標准,有了病理診斷就可以確診。所以,病理診斷一定要非常慎重,如果診斷錯誤,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
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會存在差別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常規的,很常見的疾病,大部分醫院應該不會有明顯的差別。但是,對於一些比較復雜的病情,比較少見的病變,或者取材比較少,病理診斷可能會有困難,還是建議去大醫院會診一下。病理切片都可以外借,可以拿去其他醫院會診。
在不久的將來,所有的診斷可能會集中起來,醫院會取消相關科室
在不久的將來,不同醫院的檢驗科、影像科和病理科等輔助檢查的科室,可能會統一起來,國家會建立一些專門的檢查中心。每個醫院都會取消影像科、病理科和檢驗科,在同一個地區的所有醫院,輔助檢查都會送到附近的檢查中心去查。這樣可以避免不同醫院的檢查存在差別,可以避免重復檢查和化驗。這樣既可以減少誤診率和漏診率,還可以為患者節約費用。
不同醫院的檢查結果,會存在差別嗎?醫生告訴你真相
人工智慧在輔助檢查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快速的進步,以後閱片的可能不是醫生,而是機器人,機器人可以盡可能的避免人為誤差,提高診斷的准確率和客觀性。
總而言之,只要是有人參與,由醫生來操作或者出報告的檢查,都可能存在誤差,可能存在水平層次不齊,但是,大部分情況下,診斷是一致的。
Ⅲ 為什麼不同醫院血常規檢查項目不完全相同
一般血常規項目都是相同的,如果存在差別那就是醫院自己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微調
Ⅳ 為什麼在新加坡做的血常規檢查的標准值和國內的標准值不一樣
標准值當然不一樣了,主要是在新加坡健康人口和患病趨勢,天氣,很多因素都和國內不一樣,所以標准也不一樣
Ⅳ 請教醫生:為什麼不同醫院的血常規報告單上的參考范圍不一樣
因為醫院採用的檢查儀器不同,檢查的試劑不同,檢查環境、氣溫等都不相同。
所以參考值也是不一樣的,不同醫院的檢查值不具備通用判斷的依據。
Ⅵ 為什麼兩次血常規檢測不一樣
您好!血常規的結果每次的檢查都不會是一樣的,不要說你不是同一天檢查的,就是你一天內檢查的也可能不一樣,因為,人體是活的,你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活動,而你的血常規只能體現你現在的情況,最多是一天的狀況,如果你的情緒激動,悲傷,遇到突發的事故等,都回出現變化的,所以你的兩次血常規都是准確的,血常規只能體現你檢查當時當日的情況。如果你要參考,一般都是看你最近一次的檢查結果。祝您健康
Ⅶ 近期做了2次血常規檢查,為什麼2次檢查結果都不同
血常規檢測不準確,應該用正規的血常規檢測儀器進行檢測,還是需要去正規的醫院,看看有沒有參加質控。血常規檢測樣本一般都是採取靜脈血來做檢測,抽血的過程中要注意衛生,還有血液樣本的保存。 另外 運動,飲食,過度空腹,飲酒,吸煙,葯物等都是影響血細胞檢查結果的直接因素。針對堵孔的問題,康宇醫療的血細胞分析儀具有自動和手動排堵方式,採用智能高溫灼燒、浸泡和正反沖壓力排堵,有效避免堵孔的現象。康宇醫療血細胞分析儀儀器採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配合高速數據採集和強大的數據處理系統。自動檢測、價格適中、利潤空間大、檢測費用低、重復性好,當然更重要的是檢測結果快速准確。
Ⅷ 血常規檢查指標幾項不正常怎麼回事
化驗單主要看關鍵項目
拿到自己的「血常規」化驗單,看著上面密密麻麻排列的18項檢驗結果時,徐女士懵了——有些指標在參考范圍內,而有些指標卻標著「↑」 、「↓」 ,意思是指標偏高或偏低。問醫生,說「血常規」檢查,只要是主要指標正常,其他次要指標高點低點沒有關系。但她總不放心,如果是正常的,為什麼這些指標會偏高或偏低呢?
像徐女士這種情況到「醫生信箱」來咨詢的人很多。最近,一些人到醫院體檢,因他們看不懂體檢表,於是咨詢自己到底是有病還是沒病?病情是不是很嚴重,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對於如何看體檢表,記者咨詢了金華廣福醫院全科主任醫師鮑德國。
極少數人在「參考值」外
當你拿到檢驗報告單,在單子上都寫有一個「參考值」。那麼這個「參考值」到底意味著什麼?檢驗結果一旦超過了「參考值」就等於健康出現問題了嗎?鮑德國說,「參考值」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用於參考、指導判斷的數值,它實際上是正常人群中絕大多數人的平均數值,參考值只是一個統計學上的概念。鮑德國舉例說,像心跳,一個人的心跳每分鍾60~100次是參考值范圍,如果你體檢時心跳是50次,就是不正常了,這就不對了,因為絕大多數人的心跳是每分鍾60~100次,但少數人可以不在這個范圍;還有血常規中的白細胞總數,參考值是4.0~10.0,意思就是說正常人群中絕大多數人每單位(×109/L)的白細胞總數是在4.0~10.0之間。少數人可以不在這個范圍。不過,他們的檢驗結果數值雖然不在參考值的范圍內,但卻不代表他們的健康有異常。
化驗結果是判斷疾病的一方面
鮑德國說,化驗結果低於或高於「參考值」不一定是病理狀態或患了某種疾病。化驗結果也受很多因素的影響,不能單憑參考值就判斷有沒有疾病。比如你劇烈活動、發熱、受寒或精神緊張會在尿中出現蛋白,並且大於蛋白尿的參考范圍上限150毫克/24小時,但這種尿蛋白的出現是人體的正常現象,被稱為生理性蛋白尿。如葡萄糖,就是血糖,參考范圍是:3.89~6.11,稍高或者低一點沒有關系,身體自身很快就會調節回來,如果葡萄糖偏低,食物吃下去,血糖很快就上來了;如果血糖偏高點,你少吃一點,血糖就降下來了。但如果葡萄糖低於2.00,出現了心跳很快,出大汗,甚至神志不清,這就是低血糖,如果低血糖反復發作,就要查一下胰腺有沒有腫瘤。如果葡萄糖超過了7.00,那就是患有糖尿病了。
鮑德國說,一個病人有了化驗結果,再結合症狀、體征、其他輔助檢查等綜合分析,最終才會得出患有什麼疾病的正確判斷。因此,人們在拿到化驗單時即使看到自己的檢查結果不在「參考值」范圍內也不必太緊張,而應請教醫生,對自己的情況作出客觀的評估。
化驗單要看關鍵項目
拿到化驗單,很多人會被名目繁多的項目搞糊塗,到底該看哪一項才好?鮑德國指出,化驗單上有許多項目確實非常專業,其作用是幫助醫生判斷病人的病情,或者查找病因。至於普通人,很難也沒必要把化驗單完全看懂,拿到化驗單後只要學會看最關鍵的項目就能掌握最重要的信息了。例如血常規化驗單,人們關鍵要看的數值有四項:白細胞總數、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這四個項目其中一項出現異常都應該引起重視。如以發熱為例,醫生會讓病人做個血常規檢查,目的就是為了分辨病人的發熱是由細菌感染引起還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如果患者的白細胞高於參考值上限,表示可能是細菌性感染;但如果是低於參考值下限,則可能是病毒性感染。
而對於尿常規的化驗單,鮑德國認為關鍵要看尿糖、尿蛋白、尿白細胞、鏡檢紅細胞四項,這四項其中一項異常都有患病的可能,應該盡快請教醫生或復查或進一步檢查。
鮑德國提醒,血常規(白細胞總數、紅細胞總數、血紅蛋白和血小板),尿常規(尿糖、尿蛋白、尿白細胞、鏡檢紅細胞),這幾項主要指標非常重要,而其他一些次要指標正常的情況下出現高或低,不在參考值范圍內,不能說明有疾病;而當主要指標出現不正常時,這些次要指標全部發揮作用,可作為判斷你有可能得什麼疾病的重要依據。
鮑德國說,除血常規、尿常規檢查外,其他如血生化、乙肝兩對半和血糖等體檢指標每項都非常重要,任何一項異常都預示著健康出現了問題,不能掉以輕心,應主動去醫院隨訪;體檢醫院的醫師有責任和義務對此作出詳細的解釋。
主要指標不正常很可能有疾病
鮑德國說,如果在體檢中發現一些主要指標不正常,表明有疾病。
如血常規檢查,*白細胞:高,很可能是細菌感染;如果白細胞超過5萬、6萬,並且形態有異常,就有可能是患了白血病;低於2000或以下,說明抵抗力低,經常容易傷風感冒,應進一步查原因。*紅細胞:高,可能由於長期缺氧;低,可能營養不良或骨髓性貧血。*血小板:血小板是凝血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血小板低,有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高,說明血液濃縮;血小板極高,就有可能是患有血小板性白血病。
像尿常規檢查,*尿糖:高,同時血糖也高,就是糖尿病;如果血糖不高,但小便里有糖,可能是腎性糖尿病;*尿蛋白:腎臟疾病、腫瘤等全身性疾病都可以使它升高,這項指標不正常一定要作進一步的檢查。*尿白細胞:高,說明尿路感染。以上這些例子只是說明,當化驗項目中主要指標明顯不正常時,一定要去醫院隨診進一步檢查,以防漏診或延誤疾病的診斷。
樓主,應該是wbo!
Ⅸ 血常規為什麼和前段時間檢查結果不一樣
目前的血常規主要採用機檢,很容易受采血、操作、抗凝劑等因素影響,同一份血液樣品兩次檢測都可以得出不同結果,何況你是兩個時間段的檢查結果?它還受睡眠、感染等因素影響。
Ⅹ 血培養和血常規檢查有什麼不一樣
血液培養是檢查血液中是否有細菌或真菌等微生物感染。血常規是檢查血液中各類細胞是否有異常,用於判斷是否貧血、感染、血液系統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