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物價指數與居民感受不一樣
㈠ 物價指數和消費物價指數有什麼不同
不同如下(最核心的):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指剔除了糧食和能源後的消費者價格指數;
消費者物價指數是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衡量一般家庭(不含共同事業戶)實際購買各項消費性商品及勞務價格變動情形、所得稅、購置土地、住宅及人壽保險等支出不屬查價范圍。供參考。
㈡ 利用經濟生活的有關只是說明為什麼不同的居民對CPI的感受不同
①收入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居民收入水平是影響居民消費水平的主要因素.甲乙丙三家由於當前收入水平的差異,必然對CPI的感受是不同的.(3分)
②居民消費水平要受居民收入預期的影響.由於甲乙丙三家對未來收入預期的態度不同,必然對CPI的感受是不同的.(3分)
③居民消費水平還要受物價水平的影響.物價上漲,紙幣的實際購買力就會下降.因此,甲乙丙三家面對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就會產生不同的感受.(2分)
㈢ CPI指數為什麼與老百姓感覺不一樣
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09年全年CPI比上年下降0.7%,今年第一季度CPI上漲2.2%。而很多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是實際物價比公布的CPI高。是不是又是「統計水分」作怪?其實不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指數與老百姓感覺不一樣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與老百姓生活水平相關的消費品有成千上萬,但為了便於計算,國家統計局只選擇了一些與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代表性消費品,而不是全部消費品。這些代表性消費品主要劃分為八大類,包括食品、煙酒和用品、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居住、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和維修服務、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和服務。 第二,測算CPI時採取加權平均法,這八大類消費品在計算CPI時權重不一樣,依次分別為34%、4%、10%、13%、9%、6%、10%、14%。由於權重不一樣,不同商品價格上漲對CPI的影響不一樣。由於食品類權重比較大,其對CPI的影響比其他商品更大。今年第一季度CPI上漲2.2%,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影響CPI總水平上漲1.64個百分點,即在上漲的2.2個百分點中,有74.5%的因素是食品價格上漲拉動的。 第三,八大類消費品價格有漲有落,但人們一般對物價的下降並不敏感,比如手機、彩電等家電產品一直在下降,可人們很少反映。對價格的上漲人們往往格外敏感,近幾年人們反映比較強烈的包括豬肉、雞蛋、醫療服務、教育費用的上漲等。在計算CPI時,因為一部分消費品價格的下降抵消了一部分消費品價格的上漲,所以公布的CPI上漲沒有人們感受的那麼強烈。 第四,人們感受強烈的房價沒有被計入CPI。通行的國際標准,如聯合國統計局向各個成員國推薦的方法,一般把住房列入固定資本形成范疇,即投資產品,不計入CPI中。另外房屋屬於一次購買、多年使用的商品,與當年的消費價格指數計算也不能同步。不過,雖然CPI指數不包括房價,但八大類消費品包括居住類商品,如住房維護修理、建房和裝修材料、房租等商品和服務價格的變動。因此,房價的上漲在CPI中有一定程度的體現。國家統計局有關人士透露,在2010年CPI統計權重調整中,可能會加大居住類價格的比重,以使CPI統計更能反映居民實際生活狀況。 第五,由於目前社會人群的收入、財富兩極分化嚴重,人們對物價的感受並不一致。在統計抽樣中,高收入群體只佔6.2%,而低收入群體佔23%。
㈣ 消費價格指數與居民對價格的感受不一致的原因是什麼
消費價格指數為何與居民對價格感受不一致原因有四:
首先,消費價格指數是指兩個不同時期(報告期與基期)商品及服務價格相比較的相對數,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復雜的指數系統,調查內容包括食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263個基本分類,約600個規格品種的商品和服務項目。物價指數反映的是兩個不同時期價格變動的相對水平,其編制原則是「同質可比」。「同質可比」是物價指數編制的金科玉律,絕對不能違背。比如將彩電價格與液晶電視價格相比,得出的價格差就不是真正的價格變動。
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地區的消費價格指數,不是某一個人的消費價格指數;是全國、全省消費價格水平的平均數,不是某一個地區的消費價格指數。如同哲學里所說「一般」與「特殊」的區別,消費價格指數是「一般」,百姓個人切身感受是「個別」。所以消費價格指數這一宏觀平均數據,與百姓微觀感受之間存在差距是必然的。
其次,在使用總的消費價格指數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具體消費價格指數的功能。除了一個綜合的總的消費價格指數外,還有食品、居住等八大類價格指數,這些指數構成一個指數鏈。總的消費價格指數並不能准確地反映某一種商品或服務價格的變動情況。觀察某一種商品或服務價格變動的情況,不應該簡單地與總的消費價格指數進行比較,而是應該具體看與其相對應的類的消費價格指數。比如觀察大米、麵粉及肉的價格,就應該看食品類的價格指數。如果觀察商品房價格的情況,就應該看房地產價格指數中的商品房價格指數,現在人們只是看總的消費價格指數,而沒有學會看分類消費價格指數,所以產生「不一致」的感覺。
第三,人們有種誤區,一看到某類商品價格高了,就覺得消費價格指數也應該高。其實,消費價格指數與價格無關。它只是反映不同時期商品或服務價格變動的相對情況,與價格高低本身沒有關系,也不能解決價格高的問題。
第四,生活壓力的增加很大部分是物價指數之外的原因造成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價格不變,所消費商品和服務質的提高和量的增加,都會使支出增加,從而導致生活壓力的增大。
教育支出方面,如果學雜費、課本費等價格不變,則對物價指數就沒有影響。
目前,義務教育方面的這些支出價格受到政府的嚴格控制,然而動輒數萬元、十幾萬元的「擇校費」,名目繁多的鋼琴班、芭蕾班、奧賽班、英語口語班,肯定會給普通家庭帶來巨大的支出壓力。而這些名目是非正常的、不合法的,不能通過正常采價渠道取得價格,不能同質可比,因此不能納入物價指數的計算。
醫療方面,當前物價指數反映出的葯品價格是下降的,特別是西葯,因為政府一直在降低葯品的價格。但如果增加了用葯種類,提高了用葯檔次,或開大處方、用進口設施診斷和治療,特別是有些降價葯品從醫生處方上消失等等因素,都會給患者帶來巨大的、不斷上升的醫療支出,這些都是物價指數統計之外的問題,在物價統計中是看不出來的。
㈤ 為什麼居民感覺我國物價再漲,但統計局發布的指數卻很低
因為居民的感覺 是 CPI/工資漲速,統計局出的僅僅是CPI。假設CPI/工資漲速=P,這個P值是一直在漲,從來沒跌過。 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苦,將來會更苦。只到P值趨近於社會的最大容忍限度的時候,政府才會出手治理。
㈥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消費者物價指數是一回事嗎
是一回事,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商品和服務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度量一組代表性消費商品及服務項目的價格水平隨時間而變動的相對數,是用來反映居民家庭購買消費商品及服務的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
居民消費價格統計調查的是社會產品和服務項目的最終價格,一方面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在整個國民經濟價格體系中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經濟分析和決策、價格總水平監測和調控及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指標。其變動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貨膨脹或緊縮的程度。一般來講,物價全面地、持續地上漲就被認為發生了通貨膨脹。
2015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1.5%。其中,城市上漲1.6%,農村上漲1.3%;食品價格上漲2.7%,非食品價格上漲0.9%;消費品價格上漲1.3%,服務價格上漲2.1%。1-4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漲1.3%。
基本功能:
1、度量通貨膨脹(通貨緊縮)。CPI是度量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指標。通貨膨脹是物價水平普遍而持續的上升。CPI的高低可以在一定水平上說明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
2、國民經濟核算。在國民經濟核算中,需要各種價格指數。如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以及GDP平減指數,對GDP進行核算,從而剔除價格因素的影響;
3、契約指數化調整。例如在薪資報酬談判中,因為雇員希望薪資(名義)增長能相等或高於CPI,希望名義薪資會隨CPI的升高自動調整等。其調整之時機通常於通貨膨脹發生之後,幅度較實際通貨膨脹率為低;
4、反映貨幣購買力變動 :貨幣購買力是指單位貨幣能夠購買到的消費品和服務的數量。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貨幣購買力則下降;反之則上升。消費者物價指數的倒數就是貨幣購買力指數。
5、反映對職工實際工資的影響 :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提高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減少,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下降意味著實際工資的提高。因此,可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將名義工資轉化為實際工資。
6、CPI對股市的影響:一般情況下,物價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價也下跌。
主要影響:
CPI是一個滯後性的數據,但它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不過,從中國的現實情況來看,CPI的穩定及其重要性並不像發達國家所認為的那樣「有一定的權威性,市場的經濟活動會根據CPI的變化來調整」。
對匯率的影響:
通貨膨脹對美元的影響不太明確。通常情況在一個健康的經濟擴張中,提高美元的利率能使美元更具吸引力。如果利率的上升主要來自通貨膨脹的上升,它將損害美元。更高的通貨膨脹率損害了外國人持有的美元投資的價值,因此CPI的持續上升對美元有負面影響。貨幣交易者對其他細微差別也十分敏感。例如,外匯市場的交易者認為美聯儲已經迅速行動並靈活控制了通貨膨脹的壓力,美元可能將保持它的價值甚至升值。
㈦ 為什麼CPI中上海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中交通通訊那塊很低,和真實感覺完全相反呢
CPI是指數,與數值高低沒有太大的關系,而是相對比例。比如一個地方1月和2月的數據分別為10和11塊錢,令一個地方的是20和21塊錢,明顯前一個地方的CPI上漲的10%要大於後一個地方的上漲的5%。它描述的是物價上漲和下跌的幅度。
㈧ 為什麼cpi指數只有幾個點而居民物價上漲卻很高
CPI我記得是這么算的,一組固定商品按當期價格計算的價值/一組固定商品按基期價格計算的價值
若1995年某國普通家庭每個月購買一組商品的費用為800元,而2000年購買這一組商品的費用為1000元,那麼該國2000年的消費價格指數為(以1995年為基期)CPI= 1000/800×100=125,也就是說上漲了(125-100)%=25%。
這個數,挺大哈~因為這是跟五年比~當然大了~
計算CPI是另外經常出現的兩個詞是,同比就是今年第n月與去年第n月比。環比就是今年第n月與第n-1月或第n+1月比。
就是說,如果你看的是環比,那麼這個月油價才漲幾分,你妹的幾分能漲幾個百分點。
現在應該是用新基線了,也就是2010年,所以,時間不是特別特別久,算出來應該不大。而且~你知道,這種東西,有水分的。……
其實吧,超過百分之三就是通脹了,百分之五就嚴重了~
㈨ 為什麼有時候統計部門計算出來的物價指數與人們的實際感覺不一致
常常有人提出疑問,認為一年中物價上污曰氏多,為什麼公布的物價指數這么低了價格指數與居民的直覺有差距,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價格總指數是說明某一時期市場物價的變化程度和總的趨勢,是一種綜合性的指標,它既包括價格上漲的商品,也包括價格不變或價格下降的商品,而一般情況居民對價格上漲的商品感受很深,而對價格不變或價格下降的商品印象比較淡薄,這是造成指數與居民直覺有差距的原因之一。 2、物價指數是用兩期的價格對比來計算的。一般講是用本年和去年同期相比而得。但是居民在觀察物價變化時,往往不象計算指數時那樣,有明確的基期『山么一下同期)概念,有的用漲價前後的價格比較,有的用上一次購買商品時的價格比較,還有的用50年代,60年代的價格進行比較,由於基期不同,得出的結果也必然不同。
㈩ 為什麼統計局的數據和老百姓的實際感受不同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簡稱CPI)是反映居民購買並用於消費的商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趨勢和變動幅度的相對數。該指標既包括城鄉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各類消費品價格,也包括多種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項目價格,如水、電、交通、教育、醫療等費用,可以全面反映多種市場價格變動因素及其對居民實際生活的影響程度。 該價格指數為分析和制定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居民消費政策、社會保障政策、工資政策以及進行國民經濟核算提供科學依據,也是四大宏觀調控指標之一。國際上通常將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作為反映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程度的重要指標。因此,CPI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於人們對CPI的統計方法和制度認識不一樣,有時也引起過一些爭論和分歧。 一、CPI衡量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消費價格情況的總體趨勢,往往與人們實際感受不一致。 有人說,我國政府公布CPI數據,往往與人們對物價的實際感受很不一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事實上,首先,CPI是一個總量指標,它反映的是全國居民消費品和居民服務項目的價格總水平,與各個地區甚至每個居民的感受可能不一樣;其次,CPI是度量一組有代表性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的價格變化情況,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查內容分為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醫療保健及個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等八大類。根據我國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消費習慣,並參照抽樣調查原理選中的近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的消費支出數據,並結合其它相關資料,選取了251個基本分類、約700個規格品種,作為經常性調查項目。但是這些住戶和調查項目無論怎麼有代表性,也不可能是每個人消費的全部真實反映,也就是說,每個人的消費商品和服務的品種和權重不可能與國家統計局統計調查的商品和服務的品種和權重一致,如農村居民食品消費佔比大一些,城市居民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和居住類項目消費佔比大一些,因此,個人對價格的感受與CPI指數肯定有一定差異;第三,每個人的收入水平不一樣,對物價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樣,這也造成了居民對價格的變化感受不一樣。一樣的東西,有人覺得貴,也有人覺得很便宜。因此,CPI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消費價格情況,是一種總體趨勢。 二、為便於指標的可比性,當前我國統計制度沒有將商品房價格列於CPI范圍,這是合理的。 當前,對CPI爭議最大的恐怕就是商品房價格是否應統計在CPI之內。從統計制度上來說,由於商品房購買在統計分組上歸於投資范疇,不包含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查范圍內,但反映居住價格變動的房租、建築材料、房屋貸款利率和物業費等則包括在內。不少專家對這種分組持有疑義,由於近年來商品房價格上漲較快,從工資房價比看,超出了普通工薪階層的承受能力,對居民生活和消費形成了較大壓力,但這種商品房價格又沒有統計在CPI之中,因此,不少人認為低估了CPI的上漲幅度。眾所周知,商品房是一種一次投資,多年消費的商品,從國際上看,商品房一般也不包含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調查范圍內,為便於指標的可比性,當前我國統計制度也沒有商品房價格列於CPI范圍,這是合理的。投資房產與投資股票一樣,我們不能把股價波動也統計在CPI之內吧?當然,我們也要承認,我國的情況與國外還是有很大差異的,我國過去長期把住房歸於職工福利范疇,扭曲了住房價格,後來主張「居者有其屋」,千方百計讓每個人都擁有住房,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擁有一套住房都是居民終生奮斗的目標,不少人少吃省用一輩子,就是為了獲得一套住房,這導致了商品房買賣市場很發達,而商品房租賃市場不景氣。另外,由於戶籍等多種原因,我國人口流動性還是不大,也影響了房屋租賃市場的發展。所以,在我國,房屋租賃和房屋買賣對居民居住類商品消費的影響應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還有人認為,購買商品房究竟是消費還是投資,主要看購買商品房的用途,是消費就是消費,是投資就是投資,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確實需要認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