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車為什麼不好
❶ 為什麼說日系車好
日系重經濟耐用,再者就是近乎變態的質量控制把關,只採用成熟可靠的技術,即使有些落後,所以故障率極低。 一般車都是家用,所以對家家用車而言日系車比較實用。
❷ 日系的車是真的不好嗎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
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
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 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
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
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
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 「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 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
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
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 能過關)。
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 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不信可以去修理廠看看,日本車的外殼是多麼的「脆」,而德國車即使在地上打幾個滾,也不見得壞的哪裡去。(我父親一位同事開車走國道回家,路上下雨太滑,結果就打了個滾,居然人沒事,還開到了修理廠——帕薩特)
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
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死活的!!!
有位網友說:「德國在中國賣的車也減了配置」。還有的網友說:「日這本車賣給中國的質量次,在歐美的品質還是不錯的。」這些朋友說的都有一定道理,這次我就試著分析一下「品質」與「質量」的區別。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說:「在國外美女最多的是韓國,大街上到處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基本都是假的。再舉個例子是香港電影。好萊塢越來越重視香港電影,但並不意味著香港電影就有資格與好萊塢相提並論。為什麼,因為凡大賣的香港電影6 0%以上都能從好萊塢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說沒有香港電影並不會影響世界電影的發展,而沒有好萊塢將引起世界電影的倒退。舉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就是想說質量和品質的差別。什麼是質量好,韓國的美女就可以說是質量好!質量的好壞是外界的評價是一些客觀標準的達標。什麼品質好,品質好就是好萊塢的電影!香港電影可以拍的比好萊塢更花哨(只限武打場面)、更血腥、更緊張。但沒有了好萊塢,我們將直接失去的是想像力(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萊塢想像力的亞洲演繹版)。品質是內在的,是內在的對想像力、原創力、生命力的追求!韓國人以他認為美的標准不斷的整下去的結果並不會使韓國的母親們生出更多符合標準的美女來,只能使他們的美容業病態的發達。而最後的結果是整個民族的自卑!
走了這么遠回到汽車上來,同樣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質量好,但他還沒有能力做到品質好。日本人做汽車的初衷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的賺錢的產業。他現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為第一代的企業已經在前赴後繼的沖擊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傷亡殆盡了。(當時日本沒有什麼汽車消費市場,他做車就是為了出口)當時的美國甚至出過專門針對日本車的笑話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懂得了質量的概念。並且它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圍內挑不出毛病。而這一切是源於他對歐洲人對汽車品質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現在日本車在歐洲仍然是沒有什麼作為的)
再舉個相對專業店的例子,歐洲車的功率響應峰值是在一定轉速范圍內的一個平台,而日本車則只是一個尖點。同樣的道理兩種車都宣稱有ABS系統,德國車通常是連帶著EBD的。而日本車在更貴一些的車型上會標著A BS+EBD!
就是同樣的ABS在極限狀態下的表現也是相差很大的。但這並不影響日本車的質量—— 因為絕大多數使用者並不能察覺。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遇到極限情況。而一旦遇倒這種極限情況將是致命的!!!
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同樣體現在德國車和日本車的區別對中國銷售的車型減配置上。日本人在對中國銷售 的汽車減配置上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有一種病態心理。(具體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下一次試著分析一下)德國人減配置是因為中國人病態的喜歡日本車的心理造成德國車必須降低成本和他拼價格。我說過在國際市場同檔車德國比日本要高1/4——1/3的價格雙方銷量持平。
最後再舉個例子。德國人和日本人同時賣羽絨服200元一件。日本人把羽絨掏出來一半賣180。德國人為了和他拼價格想辦法決定少做倆口袋也賣180。中國買主比較以後說:「德國人的又重又笨還少倆口袋。日本人的又輕又漂亮,多這倆口袋多有用!」本人決不是危言聳聽,准備買車的朋友仔細對照一下他們的減配置明細就可以發現我說的絕對是真實的。這就是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只有當你在三九天的午夜露宿街頭時才會體會到。而此時再明白已經太晚了。
對品質的追求不是什麼民族都具備的,它需要一個民族有在文化層面的原創性、獨立性、傳承性和開放性。從這一點來看日本和韓國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從韓式美女和日式汽車就能充分體現出來。當然我不是一個盲目的民族主義者。我認為我們如果不努力的話,我們將失去我們這個優秀民族對品質追求的能力。到了2008年,中國汽車的產能為1800萬輛,當年的國內市場預測是6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將面臨著必須走向世界的局面。如果到時我們沒有體現出我們對品質追求的能力而只是模仿日韓車路又等而下之的話,等待中國汽車工業的將是一場災難!所有與之相關的人們都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包括你我在內的消費者。
而且,日本的車是真的不好,安全系數太低.要是對一些自主品牌沒信心.建議考慮"標致".標致是同等價位的車里安全系數最高的!還有,大眾的速騰也不錯,雪弗蘭的景成也在這個價格範圍之內,其實你有很多選擇的.
樓上的說大家說日本的車不好是帶有民族情結的?其實不是的,就算有也是太小的部分!那怎麼沒有人說日本的相機不好呢?日系相機還不是在中國橫行,甚至把很多的德國傳統品牌擠了出去.大家為什麼說日本的車就不好了呢,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的確,在國內選擇日本車的還是很多,但是也只是低中端,選好車的又有幾個買日本的車呢?
❸ 為什麼很多人說日本車不好 但買的人還是很多呢
很大一個原因是省油,而且日本車耐開,在美國,一個豐田車,經常開30多萬公里不會有什麼毛病,但是美國車開不了10萬公里,毛病一大堆的出,德國車開不到20萬公里就開始出毛病,而且德國車只要一出毛病,那不是隨便幾百就可以搞的定的,再者就是日本車都是機械偏多,好修,對於那種德系的全電子設備的車來說,你連個設備都沒有,談何修理?
❹ 為什麼這么多人說日系車不安全不好,還是這么多人買
恭喜又多了一個被洗腦的。。。
日系安全性一直很不錯,只是在網路上被車托水軍黑慘了,現在的車企間惡意公關很猖獗,認真你就輸了。。。
除了沃爾沃安全性口碑好,德日美韓法系車的安全性都差不多的。
天下烏鴉一般黑,大眾也沒有防撞梁,波羅、新桑、新捷達、寶來……,還有別克系列,從凱越到君威。還有幾個雪佛蘭品牌,都沒有的。主要還是中國的安全政策法規不健全,讓車企鑽了空子。只是沒人宣傳罷了。。。
日本車跟德國車的鈑金厚度差不多。。。開門時候的手感主要是鉸鏈的松緊,跟鈑金厚薄無關。
看多了網上黑日系的事故圖片,其實德國車也有很多碰不過自行車電動車拖拉機的, 就看你想不想炒作了(我這就有圖片,想要可留郵箱,網路知道發圖片容易被屏蔽)
關於汽車的安全性評級,目前唯一的可信標準是碰撞測試。除了歐洲的沃爾沃安全口碑好,其他的都差不多,日系的安全性跟德系美系半斤八兩。
至於網路上所說的日系車的車輕皮薄,現在的汽車都往輕量化發展,賓士都以減重為目標。車皮厚薄對安全性的影響極小,關鍵是車身結構,學車輛工程的都懂。發生事故時A柱和駕駛艙的形變才是最重要的!
最近的最權威的北美的IIHS碰撞測試優秀車型,日系佔7成,德系都墊底了。有人說中美標准不一樣,難道德國人把最爛的車賣給了美國,把最好的車賣給了中國?哈哈~
不懂繼續問,望採納。。。
點擊圖片可放大
❺ 為什麼日本車那麼不好,日本車還那麼熱銷
沒錯,日本車鐵皮薄,用錘仔敲敲都會凹。可是日本車就省油,而且設計符合國人標准口味,因為大家都是亞洲人,所以種種方面都會很投鍥。還有就是經銷商做得好,優惠多,吸引顧客,4s服務好,好像凱美瑞,雅閣,馬自達等這些。
❻ 為什麼說日產車不好
日本車為什麼省油 因為他把能省的重量都省了 同價位的車日本車最不不頂撞 但是最省油 有錢還是買德國車 要不就買國產名牌 在高級交際場所有錢人都是開德國和美國車 日本車根本沒檔次
❼ 日本車真的不好嗎
是的,真的不好~~~不知道婚禮門么??
日本都是把最好的留在國內,二等的賣到歐美,三等的才會到中國,所以核心配件並不好~~~~還是307好一點,而且也好看一些,性價比也不會比
卡羅拉
低~~~~
❽ 為何說日系車的可靠性不行了
如果您問普通消費者,在購買汽車時最重要的是什麼,我相信「低故障率」必是首選。在可靠性方面,人們常常首先想到日本的「兩個領域和一個產品」,但是最近美國機構《消費者報告》的2020年汽車質量報告,結果確實出乎意料,因為一些日本品牌更可靠,但它並不出色,但是一些歐美品牌正在崛起。
因此,如果僅查看美國《消費者報告》的排名,日本品牌的整體可靠性就會下降。僅豐田,雷克薩斯和馬自達等品牌支持此功能。並不是所有的日本汽車都像想像中的那樣可靠和耐用。
❾ 日系車真的不好嗎
關於汽車的概念,歐洲人想的是我用它橫貫歐洲不能有問題。美國人想的是我從美國的東海岸開到西海岸它得好使。而日本人在回答中國人責問為什麼使兩年以後哪哪都是毛病時,是這么說的:「在日本,你就是天天住在車上,一年也就跑一萬公里。誰能想到你一年就跑五萬公里!日本人開3年就換車了,你非得開15年,你怨誰?」歐美人發明汽車是從人的需要出發,從無到有的想像、鑽研。日本人學做汽車是為了賺錢。所以他把別人有的拿過來琢磨怎麼做的更便宜!日本車打入美洲市場是能源緊張,油價上漲的70年代。——他最省油。大家知道車怎麼能省油么?——車輕!(風阻系數並不是最根本的因素,因為風阻系數的作用是與速度有關的。)為什麼在日本車迅速佔領市場的時候,歐美人(特別是德國人!)卻不生產同樣省油的廉價車與其競爭呢?是因為他 們作汽車的目的不一樣!!!德國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想的是把鋼板換成鋁合金,這一下成本高得嚇人!日本人在想讓汽車輕的時候直接把2個厚的鋼板換成0.8的。結果是既降低了成本又省了油!!!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嗎?真個這么笨嗎?德國人真的沒想過這么做!但卻絕不是笨蛋!前面說了,因為生活的地理環境不同,造成了二者對汽車概念的理解不同,又說了二者造汽車的目的不同。結果造成什麼直接的結果呢?舉個例子:兩個人各自開著日本車和德國車以同樣的速度撞牆,50公里的時候,日本解說員對駕駛員說: 「你看,這是最新科技:發動機下陷技術,保證不會進入駕駛室造成對駕駛員的傷害;這是利用塌縮吸能原理製造的三級吸能結構,確保其通過充分變形來吸碰撞能量以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車已經報廢了)。德國的解說員只對駕駛員說了一句話:「看,沒問題。」然後是時速100公里,撞完之後德國解說員不好意思地對駕駛員說:「 對不起,您的車報廢了!」日本解說員大聲對駕駛員罵道:「活該你死,開這么快,你還敢撞牆?」德國人想的是要把發動機室做堅固,以確保在可能出現的事故中盡量把車的損失減少到最小。而為了人的安全要把駕駛室造的更堅固,以確保在車的損壞不可避免的情況下,還能保證人的安全。日本人想的是為了節約成本把駕駛室做的越薄越好,只要能保證發動機室比駕駛室更不結實就行——這樣就不至於直接把人撞死(安全碰撞試驗 能過關)。而這兩輛車帶給人的直接區別是:日本車每百公里省 1-2個油,每開出一萬公里,日本車少花幾百塊油錢——前提是別有事故,因為一有事故,日本車用於修車甚至換車的綜合費用要比德國車高很多。(不要只看到德國車的一個保險杠是日本車的幾倍,德國車需要換保險杠的時候,換成是日本車可能已經報廢了!)不信可以去修理廠看看,日本車的外殼是多麼的「脆」,而德國車即使在地上打幾個滾,也不見得壞的哪裡去。(我父親一位同事開車走國道回家,路上下雨太滑,結果就打了個滾,居然人沒事,還開到了修理廠——帕薩特)想一想你買車花了多少錢,你每年能開多少萬公里,你就知道省這點油錢對你有沒有意義!而多花這點油錢對你有多大的好處!人要學會自愛,要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就像日本人為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一定要從中國進口一次性筷子一樣。日本人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是尤其不會在乎你中國人的死活的!!!有位網友說:「德國在中國賣的車也減了配置」。還有的網友說:「日這本車賣給中國的質量次,在歐美的品質還是不錯的。」這些朋友說的都有一定道理,這次我就試著分析一下「品質」與「質量」的區別。舉一個例子,有位朋友說:「在國外美女最多的是韓國,大街上到處都是。」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為基本都是假的。再舉個例子是香港電影。好萊塢越來越重視香港電影,但並不意味著香港電影就有資格與好萊塢相提並論。為什麼,因為凡大賣的香港電影6 0%以上都能從好萊塢身上找到影子。可以說沒有香港電影並不會影響世界電影的發展,而沒有好萊塢將引起世界電影的倒退。舉這兩個例子想說明什麼呢?就是想說質量和品質的差別。什麼是質量好,韓國的美女就可以說是質量好!質量的好壞是外界的評價是一些客觀標準的達標。什麼品質好,品質好就是好萊塢的電影!香港電影可以拍的比好萊塢更花哨(只限武打場面)、更血腥、更緊張。但沒有了好萊塢,我們將直接失去的是想像力(香港電影很大程度上只是好萊塢想像力的亞洲演繹版)。品質是內在的,是內在的對想像力、原創力、生命力的追求!韓國人以他認為美的標准不斷的整下去的結果並不會使韓國的母親們生出更多符合標準的美女來,只能使他們的美容業病態的發達。而最後的結果是整個民族的自卑!走了這么遠回到汽車上來,同樣的道理,日本人可以做到質量好,但他還沒有能力做到品質好。日本人做汽車的初衷是因為這是一個大的賺錢的產業。他現存的大家都知道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上是第二三代的,因為第一代的企業已經在前赴後繼的沖擊美國市場的過程中傷亡殆盡了。(當時日本沒有什麼汽車消費市場,他做車就是為了出口)當時的美國甚至出過專門針對日本車的笑話集。在這個過程中日本懂得了質量的概念。並且它也做到了這一點——它可以讓使用者在一定的范圍內挑不出毛病。而這一切是源於他對歐洲人對汽車品質的追求的模仿上。(到現在日本車在歐洲仍然是沒有什麼作為的)再舉個相對專業店的例子,歐洲車的功率響應峰值是在一定轉速范圍內的一個平台,而日本車則只是一個尖點。同樣的道理兩種車都宣稱有ABS系統,德國車通常是連帶著EBD的。而日本車在更貴一些的車型上會標著A BS+EBD!就是同樣的ABS在極限狀態下的表現也是相差很大的。但這並不影響日本車的質量—— 因為絕大多數使用者並不能察覺。畢竟只有極少數人才能遇到極限情況。而一旦遇倒這種極限情況將是致命的!!!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同樣體現在德國車和日本車的區別對中國銷售的車型減配置上。日本人在對中國銷售 的汽車減配置上不僅是為了賺更多的錢還有一種病態心理。(具體為什麼有這種病態心理如果大家有興趣我在下一次試著分析一下)德國人減配置是因為中國人病態的喜歡日本車的心理造成德國車必須降低成本和他拼價格。我說過在國際市場同檔車德國比日本要高1/4——1/3的價格雙方銷量持平。最後再舉個例子。德國人和日本人同時賣羽絨服200元一件。日本人把羽絨掏出來一半賣180。德國人為了和他拼價格想辦法決定少做倆口袋也賣180。中國買主比較以後說:「德國人的又重又笨還少倆口袋。日本人的又輕又漂亮,多這倆口袋多有用!」本人決不是危言聳聽,准備買車的朋友仔細對照一下他們的減配置明細就可以發現我說的絕對是真實的。這就是品質和質量的差別,只有當你在三九天的午夜露宿街頭時才會體會到。而此時再明白已經太晚了。對品質的追求不是什麼民族都具備的,它需要一個民族有在文化層面的原創性、獨立性、傳承性和開放性。從這一點來看日本和韓國還不具備這個能力~~從韓式美女和日式汽車就能充分體現出來。當然我不是一個盲目的民族主義者。我認為我們如果不努力的話,我們將失去我們這個優秀民族對品質追求的能力。到了2008年,中國汽車的產能為1800萬輛,當年的國內市場預測是600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將面臨著必須走向世界的局面。如果到時我們沒有體現出我們對品質追求的能力而只是模仿日韓車路又等而下之的話,等待中國汽車工業的將是一場災難!所有與之相關的人們都要意識到自己身上的責任重大!包括你我在內的消費者。而且,日本的車是真的不好,安全系數太低.要是對一些自主品牌沒信心.建議考慮";標致";.標致是同等價位的車里安全系數最高的!還有,大眾的速騰也不錯,雪弗蘭的景成也在這個價格範圍之內,其實你有很多選擇的.樓上的說大家說日本的車不好是帶有民族情結的?其實不是的,就算有也是太小的部分!那怎麼沒有人說日本的相機不好呢?日系相機還不是在中國橫行,甚至把很多的德國傳統品牌擠了出去.大家為什麼說日本的車就不好了呢,因為它是客觀存在的.的確,在國內選擇日本車的還是很多,但是也只是低中端,選好車的又有幾個買日本的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