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河南人名聲不好
A. 河南為啥名聲這么差
主要人多,人窮,到了外面幹些臟活,比如收廢品什麼的,還有就是講義氣打架什麼的,還有就是順手牽羊這些,沒有南方人精明,含蓄,做一些事情沒有別人會美化,別人要美化自己就只好打擊你,主要人窮沒有話語權,比如西方還不是罵中國人,沒有素質,中國人就罵河南這些人多比較窮的,提高人口素質是關鍵呀,河南人任重道遠。加油中原人。我南陽人,我也討厭周口駐馬店的那疙瘩的,整體比較差。
B. 河南人的名聲什麼時候開始不好的
近代吧,其實也沒有什麼好不好,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河南怎麼也是祖宗的發源地。說河南不好主要就是人多,又愛受災,然後就大量的遷移。沒錢了自然難免干點小偷小摸的,騙騙人什麼的。這樣的也就一小部分,但是還是影響了河南人咱人民心中的地位。總之一句話都是窮害的。。
只要你以誠待人,嚴格要求自己,誰管你是哪裡人啊。不要想那些有的沒有的,不可能因為是哪裡人就混不好,哪裡都有好樣的。
C. 河南人為什麼名聲臭
不要一棒子打死所有人好嗎,那隻是有些人,只是以前,不要把所有人都想的那麼辣雞好嗎,每個地方都有素質差的人,鄙視樓主
D. 河南人的名聲為什麼這么差請客觀的回答
河南人口太多了,而且大部分跟受教育程度有關,素質稍低,導致河南農村人口較多,貧富差距加大,糧食產雖在全國第一,但人均佔有率太低,外人看來河南人窮。
E. 誰能告訴我,為什麼我們河南人在外面名聲這么差
因為以前個別河南人鬧過事 再加上一些人把事情擴大化了 所以就會出現河南人在外的名聲不好
F. 河南名聲為什麼壞
證法。我們都知道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道理。河南如今的面貌也是源於此 首先,河南作為一個典型的中部大省,是華北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上其優越的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 造就了河南是中國的糧食大省,每年都會向國家上交上億斤的糧食,為保證國家的經濟建設墊足了底氣。 也正是這個原因,讓河南開始成了眾矢之的。農業大省,必以農業為重,而中國的經濟實力還遠不如發達 國家,農業的機械化程度不高,這就大量的勞動力來填補這個空白。因而,河南又成了一個人口大省。而 河南的地域面積卻實在算不上遼闊。俗話說:豬多沒好食,人多沒好飯。這樣在一個廟小和尚多的環境里 ,其文化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素質低,成了河南的代名字。 其次,河南屬於東部暖溫帶季風性氣候,一年兩熟的作物制度,讓眾多的務農人員每年都有很長的的農閑 期,而河南人民向來以勤勞勇敢,勤儉持家著稱,那麼當漫長的農閑季節來臨時,家中多數男性都會外出 務工,以補貼家用。他們務工不論好壞,也不說危險與否,只要給錢就行,所以才出現了河南民工遍布全 國的局面。而恰恰很多地方的用人單位看到河南老實可欺,便隨意剋扣他們的血汗錢,甚至是用生命換來 的錢。狗急了還要跳牆呢。而我國有沒有健全的法律保障,加之務工人員也大多沒有受過高等教育,更不 用說斯文的討回公道了,那也不符合中原大汗的性格。為了維護自己群體的內部利益,在這種嚴酷的形勢 下,他們不得不團結力量,一致對外。這樣便有了河南人在外打架不要命的局面。 再者,就是孤立的地理條件和國家政策的疏漏。也許你會問,像河南這樣產業結構單一,人口眾多的局面 在全國是普遍現象。是的,是確實不假,但也要看具體情況。比山東也是一個人口大省,但山東卻有著漫 長的海岸線,加之國家的對東部的政策傾斜和資金技術的支持,便利的海陸條件便於接受鄰國的暖風,從 而吸納了眾多的勞動力。其他的人口大省如湖北,四川等省,它們或借長江水運與上海直接溝通,或乘西 部大開發的春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勞動力過剩的問題。而河南呢?是有一條大河穿過,可那河別說行船 了,連魚見了都發愁,黃河每年的泥沙有越演越烈之勢,只能提防。而另一條貫穿南部的淮河,那更是歷 史上都出了名的害河,而且污染嚴重。而國家東部搞科研,西部搞開發,唯獨遺忘了中部。河南便首當其 沖的成了塌陷的塌陷,雖說有了中部崛起,很大程度上那是在揭傷疤。 最後就是確實有一小部分人敗壞了河南人的名聲,加劇了這一狀況。
G. 河南人的名聲差,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因為總是見什麼拐賣人口,什麼其他的 可能就是壞人破壞了整體河南人的聲譽
H. 為什麼河南人的名聲那麼壞
河南不拒絕批評,河南需要理智;河南不庇護己短,河南渴望輝煌……
河南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有少林寺有恐龍蛋有甲骨文有《滿江紅》,她也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可是到今天為止,包括所有活著的河南人在內,有多少人知道五千年前的炎黃二帝生於何處?河南新鄭。河南是中華民族的搖籃,我們都是炎黃子孫。不管是從良心上,還是從歷史上對待「河南」,我們都應該用清醒的頭腦,站在一定的高度去透過現象看本質:【答案還有很多,但我不能說,我只有說。河南,加油!】
I. 河南人為什麼名聲
一,河南人「把人丟在外面了」
河南人口眾多,經濟落後,這就造成了出外打工的河南人多。人都是有自我保護意識的,背井離鄉,出門在外,防人之心不可無,在這種意識驅動下,難免會出現一些「防衛過當」的事例,我想這就是河南人被歧視的根源。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排外心理,這種排外來自於「我是本地人」這樣一種無端的心理優勢,在這些「本地人」被河南人算計或欺騙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心理失衡,從而蔓延到對全河南人的仇視。平心而論,本不應以地域劃分人的類別。全世界的農民大多忠厚老實,惟獨中國古文化發祥地河南「農民狡黠」?恐怕有些說不過去。正是由於河南人在外打工的人口基數大,所以和一些負面的新聞牽扯上關系的機會也就比較多了。可以說,河南人屬於「把人丟在外面了」。中原地區的人應該是本分厚道的,但這種好的一面很難被人察覺,原因就是有些人已經給河南人抹了黑,並且在不斷地抹下去,給別人造成了「河南人都不能招惹」的假象。試想,在這種意識控制下,誰還敢去深挖你內心的美好?恐怕避之而不及吧。要想轉變形象,這或許是河南人應該自我反省的一個方面。
二,河南人愛抱團兒
我在很多地方,都聽說過類似「河南幫」這樣的小集團。我想這性質應屬於「同鄉會」之類的組織。之所以抱團,初衷應該是大家出門在外,作為同鄉相互有個照應,飲食,文化都比較適應,還能以鄉音解鄉愁,本無可厚非。但這個團抱的太緊,就會產生一些連鎖反應。人到了一個新的環境,要想更好地生存,就是盡快地適應,融入這個新環境,包括語言,飲食,文化。這個時候,同鄉之間過於緊密的抱團很容易被人視為對新環境的一種排斥。排斥都是相互的,你排斥別人,別人自然也就排斥你,久而久之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其實人本性都是好的,如果你以一顆真誠的心去和別人交往,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機會還是相對比較少的。也只有你首先寬容地,真誠地對待別人,才能要求別人如此對待你。但很多河南人不這樣想,這又回到了那個「防衛過當」的話題上,過度的謹慎讓很多人先去算計別人,所謂「以攻為守」。像刺蝟一樣把刺豎起來,難怪別人不敢接近。
三,人們熱衷於以訛傳訛
本來是很小很平常的一件事,傳來傳去就大了,變味兒了。這樣的事恐怕很多人都有親身經歷和體會吧。你誇大一點兒,他加一點調料,事情慢慢就變神奇了,變不可思議了。所以通常我們聽到的一些事,大多非事情的本來面貌,都是經過加工和包裝的。
四,河南人已經成了反面典型
中國人善於總結。比如像我這樣在這里總結「為什麼河南人成為全民公敵」這樣一個話題。總結需要論點,論點需要典型,於是河南人就很不幸地成為了這樣一個反面典型。凡事只要一成了典型,那就完了,即使你有一千張嘴也說不清了。集中表現在什麼壞事都往河南人身上貼。比如這里出了一個什麼什麼事兒,貌似有些稀鬆平常,說出來沒什麼效應,那麼,就往河南人身上貼,一旦給他貼上河南人的標簽,這就有文章可做了。這就是典型的力量,這道理等同於你說一千句不如名人放個屁。類似的例子還有韓喬生,因為口誤的名聲傳出去了,所以很多口誤並非出自他口,也得往他身上貼。冤枉?誰信哪。
在這個典型的樹立過程中,相信很多非河南的出外打工者出了不少力。反正河南人的壞名聲已經傳出去了,那就讓它更差,如此一來反襯出其他省份的人的厚道,也算是河南人的貢獻吧。
忽然想起最近熱播的一句廣告詞兒:「重復很容易,改變很難。」要想扭轉這種反面的形象,在這個大環境下短時間內確實是難上加難。辯駁是沒有用的,只有踏踏實實地從自身做起,讓一個又一個正面事跡逐漸取代那些污點,才是甩掉「全民公敵」這頂帽子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