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為什麼關系不好
Ⅰ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為什麼一直不太好
由於中印兩國在藏南地區的邊界問題還未解決,所以說,兩國關系始終保持一種不冷不熱的狀態。
Ⅱ 中印關系為什麼一直裹足不前
邊境爭端太大。
中國阻止印度成為世界大國。
中國海軍滲透入印度洋。
一帶路相關的海外設施,對印度構成了包圍
Ⅲ 中印的關系怎麼樣會惡化嗎
中印關系有點像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說關系好吧,又不可能,畢竟印度受美國挑撥總是把中國崛起當做是一種威脅,況且還有藏南問題一直阻礙兩國發展。
說中印關系不好吧又不太實際,畢竟兩國身為發展中國家有很多共同利益,在應對西方霸權,氣候變化等等問題兩國都是很好的夥伴,而且從地緣政治來講,中印關系不可能徹底惡化,這不符合根本利益,地緣政治決定了兩國的友好合作基調。
中印兩國都是悠久歷史的國家,都受到過殖民,所以兩國內心都有著特別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都強烈希望復興,都希望現有的西方國際秩序重新洗牌朝著有利於自己的方向發展。但是兩國間的阻礙也多。
Ⅳ 中印關系類似中美,中印關系為什麼好不起來
中印邊界領土爭端問題,指中國與印度的邊界問題,主要包括東段、錫金段、中段和西段。中國與印度兩國邊界全長約2000公里,分西、中、東3段。西段約600公里,中段約450公里,東段約650公里。1962年兩國因邊界爭端爆發了一場邊界戰爭。幾十年來,雖然中印政府一直在尋找公平、合理解決邊界爭端的方式方法,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印邊界問題特別代表會晤是為推動中印邊界問題解決而專門成立的高級別會談機制,自2003年成立以來已先後舉行過十七輪。正是在這一會談機制的作用下,中印雙方於2005年達成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政治指導原則」,邁出了解決邊界問題的第一步。
Ⅳ 中印關系問題
大國關系是當今世界國際關系格局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中國的對外政策中,大國關系同樣被放在關鍵性的位置上。以「大國關系」、「周邊關系」和「發展中國家關系」對中國的對外關系進行簡約表述,反映出中國對世界格局的基本判斷,是把握中國外交戰略布局的關鍵所在。
在論述大國關系時,中國學術界一般有兩個維度,即中國與大國的關系,以及大國與大國的關系。而在大國名單中,通常只有兩類,其一是超級大國美國以及冷戰期間的蘇聯,其二是德、英、法、日等經濟強國。
20世紀後期,中國、印度、巴西等國的迅速發展成為世界關注的一個焦點。許多國際戰略研究者認為,盡管這三個國家的發展水平不完全同步,但是其對世界格局產生的現實影響以及潛在影響將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將這幾個國家的發展稱為「崛起」,中、印、巴也由此而成為「新興的大國」。
20年前,當中國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大國引起世人注目時,美國的印度問題專家科亨在其著作中指出人們對印度的看法還存在分歧:「世界對印度的看法分為兩類。第一類分析家認為印度會是(或已是)一個『大國』,……另一類分析家的看法則完全不同。」[1]然而到21世紀初,對印度發展持懷疑態度的人已經大大減少,越來越多的人不僅把印度看作是IT產業的佼佼者,而且從整體上將其列入新興大國的行列。科亨以「印度正在崛起」為名撰文指出,「印度看來已經准備好在世界領導性國家(theworld's leadingnations)中佔有一席之地。」「印度需要像一個大國(major power)那樣行事,美國也需要認識印度已經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2]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2005年1月的一份報告中指出:「到2020年,中國和印度將成為美國在全球經濟霸主(global economic supremacy)位置上的競爭者。」不僅如此,中國與印度還抱有「在多極化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雄心」[3]。中國學者馬加力則指出:「從目前情況看,印度的崛起是個不爭的事實,至少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4]此外,日本、法國、德國以及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學者和政治家也對印度的快速發展予以充分的肯定。有趣的是,印度學者也幾乎在同一時期開始對中國的發展持正面的評價,並認為印度可以從中國發展的實踐中得到許多啟示。
顯然,隨著中國與印度這兩個國家進入大國的行列,兩國間的關系也必然會相應發生變化,成為大國關系的一個組成部分。
與一般意義上的大國關系相比,中印兩國關系具有許多一致的特點:
首先,中印都已經具備了相當的綜合實力,兩國交往帶有巨人對話的特點。按通行的觀點,資源力、經濟力、科技力、軍事力以及國際影響力等共同構成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中印兩國現在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國土廣闊、資源總量巨大、人口眾多等優勢,近年來又一直保持了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從而成為當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發展潛力的國家,就以最能反映國家總體國力的幾項指標為例:國土面積,中國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國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中國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軍事力量,中印兩國在常規武器數量、技術裝備以及軍隊規模等方面居亞洲前列,而且都擁有核武器;國際影響力,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印度則在積極爭取成為常任理事國;中印還在某些科技領域領先的同時不斷提高整體水平,力爭邁進科技大國的行列。這一切表明,中印已經在迅速改變長期以來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兩國都將對方看作與本國戰略利益關系重大的國家,從而將其放置在大國的位置上。1998年,時任印度國務部長的昆瓦·辛格就認為印度與中國的關系並不是一個領土邊界的問題,與處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緊密相關。在印度主要政黨的執政綱領中,也將與中國的關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這與中國對印度的態度完全相同,中國政府首腦在許多場合都高度評價對印關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兩國政府首腦互訪時發表的聯合聲明中,也都把這種雙邊關系提升到戰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關系的影響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雙邊關系影響,對周邊地區乃至世界都產生了一定影響,有美國學者撰文指出:「部分觀察家相信,中國和印度能夠成為合作夥伴以抗衡美國的霸權。」[6]日本學者則認為隨著中印兩國在2050年成為世界經濟大國,日本將難以避免出現「小國化」的趨勢,因此「現在日本應該改變只追隨美國的思路,建立包括亞洲在內的整個世界的共存關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觀點中都透露出一種強烈的信息,即人們愈來愈多地關注中印這兩個新興國家關系對世界格局的影響。
Ⅵ 中印關系惡化的主要原因
邊境問題,印度在美國的指使下認為自己是世界軍事強國,自不量力,經常在邊境製造事端。
Ⅶ 與印度軍事實力對比差距 中印關系緊張的原因為什麼
其實是印度在和我們對比,印度媒體咗不斷宣揚自己的軍事成功,希望能夠吸引中國注意,令到中國認為她其實是一個堪比米俄的超級對手。
很明顯,我軍雖然也有觀察印度的軍事力量,評價他對中國的威脅,但很明顯根本就沒有米國這么高級,於是印度就不爽了,接下來發生什麼你也明白了吧
Ⅷ 中印的主要矛盾是什麼
現在主要矛盾就是1962年爆發的中印邊境戰爭,這一事件一直影響到現在的中印關系,最核心的基點就是藏南歸屬問題,這一問題是英國長期對印度殖民遺留下的。藏南原本是我國的,但由於英國在印度期間長期對藏南和西藏進行騷擾侵襲,所以英軍撤走後這一帶就出現了中印邊境上爭議。藏南不同於西藏,藏南的溫度比較溫和能生長許多熱帶動植物,自然資源豐富;而且又是我國西藏的門戶,如果控制了藏南那麼換句話說就是掌握了進入西藏的大門,所以戰略意義十分重要!這也就成了印度與中國爭奪的原因。62年中印戰爭的起因印度先下達了開戰命令(及印度士兵遇到中國士兵後可自由射擊),在印度軍的緊逼下解放軍被迫展開反擊,因為高原反應等特殊原因解放軍採用了速戰速決的戰略,歷時幾個月就擊敗印軍還全殲當年八國聯軍中代表英國的「捷克連隊」,在戰勝後因為當時的補給和國情等眾多因素,我國選擇了撤軍,一方面不想與印度的關系僵化,還有自身的補給供應還有國情(60年中國與蘇聯關系惡化,在一段時間內影響了中國發展);另一方面我國還是想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來解決邊境問題。如今印度在不通知中國的情況下又悄悄的對藏南駐軍,並在當地實行同化政策而且還使大量印度人移民與此,進一步的把事態升級。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在藏南問題上印度始終沒有顧及中國的感受也不尊重中國國家的核心利益,所以事端是印度先挑起的。 目前看主要是邊境問題引發的矛盾,未來可能是為了爭奪水源,不過這就有點遠了。
Ⅸ 中國和印度兩國外交關系不好的根本原因
國家間關系好壞親疏,從根本上來說都是因為國家利益。尤其是冷戰結束後,國際關系中意識形態的因素大幅減少,國家利益更加凸顯。
印度曾經長期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統治期間,印度的政策是向南擴張以控制印度洋,向北則控制喜馬拉雅山區諸國,防範俄國的擴張。英國殖民勢力撤出後,這樣的戰略方針仍然在印度占據著主導地位,只不過「北防俄國」變成了「北防中國」而已。同時印度繼承了英國所劃定的所謂「麥克馬洪線」,非法侵佔中國領土,甚至長期不承認西藏是我國領土,對我國提出了無端的領土要求,並試圖通過武力來鞏固其非法所得領土。1962年的對印自衛反擊戰就是這樣打響的。此外,印度一直希望能夠成為世界性大國,爭奪在南亞乃至整個亞洲范圍內的主導權,而中國悠久的歷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在世界上尤其是亞洲范圍內的巨大影響,一直讓印度很是羨慕和嫉妒。再有一點,就是中國一直對巴基斯坦提供各類援助,而巴基斯坦與印度因為「克什米爾」問題一直關系緊張。
不過近來中印關系還是有了不錯的發展。2003年印度總理訪華時明確承認了中國對西藏地區的主權,中國則支持印度「入常」,兩國之間找到了共同的利益所在。因此,中印關系裡,合作和競爭兩方面的因素會長期並存,但隨著印度逐漸以務實態度來處理對華關系,加上中國不斷提升的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中印關系中合作將日漸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