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

為什麼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2-05 04:25:57

㈠ 各地方不同風俗

白族:初一起得最早的是白族小孩,起床開自己的「財門」;然後找還沒有開門的人家幫忙開「財門」。在小孩開「財門」的時候,各家主人爭打第一桶井水;回家後燒泡米花茶喝。

藏族:藏族喜歡在春節邀約親朋好友郊遊野餐,彈唱祝福歌。

瑤族:瑤族在春節總要表演《耕作戲》舞蹈。

僳僳族:僳僳族最喜歡在這時舉行賽詩會,唱名調名詩

阿昌族:男女老少則在這期間打甩秋(千)轉秋(千)。

苗族:苗族的主要活動是鬥牛、賽馬、跳蘆笙、打年鼓。

蒙古族:酒肉不盡。北方的蒙古族過春節卻是另一番景象,節前家家戶戶都備下了當年生長的公羊和各種奶製品以及幾壇美酒。除夕之夜,人們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午夜開始飲酒進餐,按常規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徵著新的一年酒肉不盡,吃喝不愁。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裝的男女,跨上駿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鎮),挨個地串蒙古包。串包時,先要給長輩叩頭祝願,接著主人家的女婿為前來串包的客人敬酒,人們邊歌邊舞。

布依族:姑娘搶挑第一擔水。居住在西南邊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達旦地守歲。天一亮,姑娘們爭著到屋外去挑水,誰先挑回第一擔水,誰就被大家認為是最勤勞的姑娘。

景頗族:射荷包。姑娘們是這項活動的組織者和裁判員。她們把綉好的荷包用線吊在竹桿上,在樹尖中左右搖擺,請小夥子射擊。誰先射落荷包,姑娘們就把酒作為獎品送給誰。荷包里一般裝有一枚硬幣、幾粒穀子和幾顆裝飾用的珠子,作為幸福的象徵。

滿族:掛旗過年。掛旗圖案優美,色彩鮮艷,象徵著一年的吉祥開端。節日期間,男孩成幫結伙地放鞭炮,或乘坐自製的各式各樣的木爬犁,在山崗上、冰面上嗖嗖飛馳。少女和年輕的媳婦們穿著新做的花衣服,三五成群,分家合夥地玩嘎拉哈(豬或牛的膝關節骨)。
侗族:蘆笙會。貴州、湖南一帶的侗族同胞,春節期間盛行一種「打侗年」(又叫蘆笙會)的群眾活動。類似漢族的「團拜」,只不過比「團拜」顯得更加歡樂、熱烈。兩隊在廣場上正式舉行蘆笙歌舞比賽,伴隨著樂曲,翩翩起舞,盡情地歡樂。
彝族:跳虎。彝族人過年時有著「跳虎節」的特殊風俗,全村上下男女老幼都沉浸在迎虎、送虎、觀虎跳躍和驅趕邪惡鬼怪的一派歡樂氣氛中。
撒尼族:食湯圓。撒尼語中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湯圓」和「過新年」是同一個詞,叫「闊期瑪」,過春節必食湯圓。

布依族:布依族在初一,各家要扎彩燈,晚上一起點燃。
朝鮮族:朝鮮族要舉行慶祝集會,被推選出來的幾位老人,登上木製的「望月架」
,伴著長鼓、筒簫、嗩吶載歌載舞。

拉祜族:正月初一至初四過大年,在正月初九至十一過小年。臘月三十晚上要殺豬、舂糯米粑,每家要做一對大的粑粑,象徵星星,表示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拉祜族亦有大家聚集一起守歲的習俗

仡佬族:農歷臘月三十過年。年節要祭祖,從臘月三十到正月初三都用糯米做成一個大糯米粑,放在簸箕或木盤中作為供品。

水族:在水歷每年4月(農歷12月) 的第1個丑日過年,水語稱蘇念喜。節日這天男女老少打扮一新,歡歌笑語,還給孩子煮紅雞蛋,蒸紅糯米飯吃,祝孩子健康成長,人們都沉浸在一片歡樂的節日氣氛中

㈡ 為什麼不同的地方的民居習俗會大不同

1·民居的不同是因為自然地理的不同啊。
以中國為例,中國的最南方是熱帶氣候,最北方是嚴寒帶氣候,當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時候,南方還是溫暖如春。因為北方自然生存條件比較惡劣,所以民風就相對彪悍一些。而南方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細膩纏綿,這個在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也能看出來,比如北方就是天蒼蒼夜芒芒風吹草地見牛羊;南方就是小橋流水人家。
草原上住蒙古包,北京的四合院,陝西的窯洞,福建的土樓,詳細的吊腳樓,都是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地形、···是有關系的。
2·至於習俗,因為是不用的地方所以習俗肯定不一樣,這跟民族、自然地理、歷史文化等原因都有關系。

㈢ 為什麼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習俗

因為水土不同,使各個方面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生活習俗不同例如;在西方,他們過聖誕節就過好幾個月。

㈣ 我發現中國不同的地方,文化風俗不一樣的

你說得這么好,還問什麼問題呢?
我在廣東和東北都生活過一陣子,上海也呆過幾天
東北人講話真的很豪爽,貌似都不經過考慮。有時候我覺得他們說了很得罪人的話都一點也感覺不出來,對方也根本不計較。吃飯經常吃生的菜,像什麼黃瓜沾大醬。我覺得挺好吃的。
廣東人就是不吃生東西。。。。
上海人自私,我最討厭了!

㈤ 風俗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每個地方風俗不一樣

風俗就是習慣

㈥ 過年,為什麼每個地方的風俗不一樣

中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個有個的風俗,個有個的千秋,不象其它的國家只是單一的民族,所以過年的風俗就不大一樣了,但性質還是一樣的了!

㈦ 地方的不同習俗

北京過年有段諺語:「(農歷十二月,即臘月)廿三(日)糖瓜兒粘;廿四(日)掃房日;廿五(日)糊窗戶;廿六(日)燉大肉;廿七(日)殺公雞;廿八(日)把面發;廿九(日)蒸饅頭;三十(日)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農歷正月初五這一天叫「破五」,不到「破五」不能用生米做飯。正月初七日稱「人日」、「人勝節」,或曰「七元」。春節期間,北京人愛逛廟會,大鍾寺廟可以敲永樂大鍾,白雲觀廟會可以摸石猴、打金錢眼,廠甸廟會可飽覽古玩、字畫、字帖、珠寶、翡翠等稀奇玩意兒和高蹺、太平鼓、小車會、五虎棍等花會表演。 上海 臘月廿四為「灶神」上天奏事之日,故廿三之夜,家家戶戶要「送灶」、「祭灶」,慶新年由此拉開序幕。臘月廿五為諸神下界之日。 按傳統,各家各戶里里外外撣塵掃除。廿六至廿九,家家戶戶開始磨粉、包湯圓、制年糕,准備新的衣帽鞋,並且買春聯、年畫和「門神」。除夕之夜,各家長幼齊集戶內,在燈火下團坐一起同吃年夜飯,故名「合家歡」。年夜飯後,圍爐守歲。至天微明,男女老少皆穿上新衣新帽新鞋,在堂上拜天祭祖。然後少幼齊向家長拜年,家長向小孩散給年前已准備好的壓歲錢。 台灣 稱除夕為「二九暝」、「三十暝」,依農歷十二月的大小而別。「暝」即歲暮之意。 天色未晚之前,家家准備供品,像甜橘、甜米果(年糕)、「春飯(盛得尖尖的米飯上插上剪紙的春字)」、「壓歲錢」等。還在大門後面豎放兩根連須帶葉的甘蔗,叫「長年蔗」。吃年夜飯「圍爐」時,八仙桌下安放新炭爐和一把新葵扇,扇上和爐上貼有紅紙書寫的「春」和「福」字。年夜飯過後便是守歲。進入初一,人們就集合老少,用紅白米糕來敬祀神明,祭拜公媽(即祖公祖婆),然後燃放鞭炮,以迎春接福。 香港 除夕,家家戶戶在一起吃團年飯。團年飯的多數菜名都含有吉利的意思。 吃過團年飯後,人們通常會到年宵市場去逛花市。大年初一,人們開始正式慶祝新年,貼春聯(揮春)、年畫,舞龍,舞獅等,還會走親友拜年。 澳門年俗別有風情。 「謝灶」是澳門保存下來最傳統的中國年俗之一。 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神,澳門人謂之「謝灶」。澳門人過年從臘月二十八開始。除夕夜,守歲和逛花市是澳門人辭舊迎新的兩件大事。守歲是打麻將,看電視,敘舊聊天;澳門在年宵興辦花市,多是桃花,水仙、盆竹、盆橘,花開富貴,兆示著新年的美好前程。春節(大年初一)這天,澳門人講究「利市」,以示吉利。「利市」就是紅包,這天老闆見到員工,長輩見到晚輩,甚至已婚人見到未婚人都得「利市」。澳門人把大年初二叫作「開年」,要吃「開年」飯,必備發菜、生菜、鯉魚,意在取其生財利路。

㈧ 為什麼各地區民俗禁忌不同

個人覺得是因為各個地區生活環境不同
禁忌這東西,是來源於恐懼,是人們生活中總結出的危險的、一定不能做的事,是祖輩們因此遭過什麼難,或者是總結出的生活經驗,雖然一般禁忌都被說的神乎其神,彷彿做了後果就十分嚴重,這應該是為了防範後人重蹈覆轍,所以即使看著禁忌有點懸乎,不過應該還是有些依據的。
現在說,為什麼各地區的禁忌不同,因為各地區的人們生存環境不同,遇到的災難也不同,所以禁忌不同,例如,可能住在海邊的老一輩,有遇到什麼情況就不讓靠近大海的禁忌,在內陸的人就不會有這種禁忌。不過有些還是有相同的情況的。

熱點內容
蘋果人臉識別為什麼看不見 發布:2024-09-29 17:07:20 瀏覽:642
12歲以後為什麼弱視治不好 發布:2024-09-29 17:04:44 瀏覽:268
歐洲女人的體型為什麼硬朗 發布:2024-09-29 17:00:59 瀏覽:560
吃東西的時候左邊為什麼會苦 發布:2024-09-29 16:56:15 瀏覽:795
為什麼現在女生都很喜歡做美甲 發布:2024-09-29 16:01:36 瀏覽:57
為什麼星星用手機拍 發布:2024-09-29 15:33:09 瀏覽:811
為什麼好友微信背景變成黑色了 發布:2024-09-29 15:28:38 瀏覽:239
小孩子為什麼吃不了干飯 發布:2024-09-29 15:24:29 瀏覽:742
為什麼對手機依賴那麼多 發布:2024-09-29 15:15:48 瀏覽:674
為什麼同樣的作息時間我會這么困 發布:2024-09-29 14:49:19 瀏覽: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