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為什麼是帶顏色的
㈠ 土星上為什麼有光環
北京時間7月24日15時消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公布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拍攝的土星光環近距離彩照。這些照片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土星光環的迷人風采。
圖中靠右邊最亮的部分為B環。構成B環的諸多環帶具有明顯的砂質顏色。此外,照片還清楚地顯示了其它一些彩色色調。總體來講,土星光環的基本顏色早在「哈勃」拍攝的照片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地面天文望遠鏡也能觀測到土星光環的大致色彩。但是,「卡西尼」號拍攝的土星光環照片可讓我們更清楚地分辨出不同顏色之間的交替和過渡。
土星光環基本是由冰構成的,但由於純凈的冰呈白色,所以天文學們認為,土星光環之所呈現出各種繽紛的色彩,是因為其中混合了許多其它物質,如岩石或碳化物,而且隨著這些物質在光環中聚集密度的不同土星光環才會顯現七彩的顏色。
今後,利用這些照片和「卡西尼」號所攜帶的其它儀器所獲取的資料,科學家們將逐步判定土星光環系統中各個部分的構成成份。
㈡ 土星的光環有幾種顏色
土星它的光環經過太陽的照射變成了土黃色。科學家們拍的其實是木星的紫外光譜。
土星環系的主體含有A、B、C、D、E、F和G七個環以及環與環之間稱為環縫的一些暗區。環編號的次序是根據發現時的先後,而不是按它們離土星本體的遠近來確定的。環縫則通常以發現者的名字來命名,它們是一些質點密度相對很小的區域。最裡面的是D環,內側幾乎觸及土星表面,寬約為12000公里,與C環內緣隔開一個1200公里寬的蓋林縫。C環很暗,寬約19000公里。C環外是既寬又亮的B環,它與C環相隔一條寬1800公里的法蘭西縫,寬度約為25000公里,可以並排放上兩個地球。再往外就是A環,亮度僅次於B環,寬約15500公里。A、B兩環間是寬度為5000公里的卡西尼環縫,由著名天文學家卡西尼於1675年發現。卡西尼縫是永久性的環縫,另一條永久性環縫為A環中的恩刻環縫,寬度只有876公里。其他環縫既不完整又具有暫時性。A環向外依次為F、G和E環。其中F環很窄,寬度僅為30公里,它與A環間寬約3600公里的空缺區取名為"先鋒縫"。F環和G環都是空間飛船發現的。E環的情況比較復雜,物質分布呈現某種結構,寬度超過8萬公里,一直延綿到離土星表面20萬公里以遠的空間中。
㈢ 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這7個星球分別是什麼顏色的簡單講解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顏色是暖白色(黃白色)。
月亮在望遠鏡下是灰白色,肉眼直視就是白色。
水星距離太陽最近,向陽面受太陽光渲染,是接近金黃色的,背光面和月亮差不多是灰白色的,人類肉眼基本上看不到水星,都是通過望遠鏡或者衛星拍照之類的手段看到的。
金星是地球視角最亮的星,也叫太白星,肉眼觀察就是亮白色,望遠鏡下顏色有點偏黃,也許是因為受太陽光的渲染的原因(我不太確定這一點)。
火星也叫熒惑星,是呈很明顯的紅色。
木星也叫歲星(這個名字不太常聽說,至少沒有太白星和熒惑星那麼出名),望遠鏡下觀察是非常明顯的條紋狀,總體顏色接近土黃色。
土星是比較明顯的土黃色,顏色比木星更深一些,也更暖一些,土星最明顯的就是帶著一個光環。
㈣ 太陽系中的行星都有哪些不同為什麼它們是不同的顏色
眾所周知,太陽系中有著八個行星,這八個行星當中除了最遠的天王星和海王星之外,其他六個行星都可以在地球上觀測得到。隨著我們的科技的進步,使得我們可以更直觀地觀測得到行星,因此我們能夠很容易地辨別行星的形狀和真實的顏色。太陽系的行星由於組成成分的不同,導致它們都擁有各自的特點,並且表面所呈現的顏色也不一樣。
最後,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顏色,組成了現在這個美麗又富有活力的太陽系。
㈤ 土星介紹
土星是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是第六顆;按體積和質量都排在第二位,僅次於木星。它和木星在很多方面都很相似,也是一顆「巨行星」。從望遠鏡里看去,土星好象是一頂漂亮的遮陽帽飄行在茫茫宇宙中。它那淡黃色的、橘子形狀的星體四周飄拂著絢爛多姿的彩雲,腰部纏繞著光彩奪目的光環,可算是太陽系中最美麗的行星了。
古時候,我們稱土星為「鎮星」或「填星」,而西方則稱之為克洛諾斯。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把這顆星與人類密切相關的農業聯系在一起。
土星是扁球形的,它的赤道直徑有12萬公里,是地球的9.5倍, 兩極半徑與赤道半徑之比為0.912,赤道半徑與兩極半徑相差的部分幾乎等於地球半徑。土星質量是地球的95.18倍,體積是地球的730倍。雖然體積龐大,但密度卻很小,每立方厘米只有0.7克。
土星內部也與木星相似,有一個岩石構成的核心。核的外面是5000公里厚的冰層和8000公里的金屬氫組成的殼層,最外面被色彩斑斕的雲帶包圍著。土星的大氣運動比較平靜,表面溫度很低,約為零下140攝氏度。
土星以平均每秒9.64公里的速度斜著身子繞太陽公轉,其軌道半徑約為14億公里,公轉速度較慢,繞太陽一周需29.5年,可是它的自轉很快,赤道上的自轉周期是10小時14分鍾。
土星的美麗光環是由無數個小塊物體組成的,它們在土星赤道面上繞土星旋轉。土星還是太陽系中衛星數目最多的一顆行星,周圍有許多大大小小的衛星緊緊圍繞著它旋轉,就象一個小家族。到目前為止,總共發現了23顆。土星衛星的形態各種各樣,五花八門,使天文學家們對它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最著名的「土衛六」上有大氣,是目前發現的太陽系衛星中,唯一有大氣存在的天體
土星,太陽系九大行星之一,按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為第六顆。中國古代稱填星或鎮星。1871年發現天王星之前,土星一直被認為是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土星有較多的衛星,截止1990年已發現了23顆,它還有易見的光環。土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離心率為0.055的橢圓,軌道半長徑為9.576天文單位,即約為14億公里,它同太陽的距離在近日點時和在遠日點時相差約1天文單位。公轉軌道面與黃道面的交角為2.5°。公轉周期為10759.2天,即約29.5年。平均軌道速度為每秒9.64公里,自轉很快,自轉角速度隨緯度變化,赤道上自轉周期是10小時14分,緯度60°處為10小時40分,高速的自轉使土星呈明顯的扁球形,極半徑只有赤道半徑的91.2%,土星的赤道面與軌道面的交角為26°44′。土星的赤道半徑為60000公里,是地球的9.41倍,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為5.688×1029克,是地球的95.18倍。在九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僅次於木星,居第二位。平均密度只有0.70克/厘米3,比水還低。由於土星的大半徑和低密度,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與地球表面相近。土星的大氣以氫、氦為主,並含有甲烷和其他氣體。大氣中飄浮著由稠密的氨晶體組成的雲,有彩色的亮帶和暗紋,但比木星大氣中的雲帶規則。土星表面溫度約為-140℃,雲頂溫度為-170℃。行星探測器「先驅者」11號發現土星上有一個由電離氫構成的電離層,電離層溫度約為977℃。
參考資料:《神秘的宇宙》
㈥ 土星是什麼顏色
最美麗的行星——土星
土星古稱鎮星或填星,因為土星公轉周期大約為29.5年,我國古代有28宿,土星幾乎是每年在一個宿中,有鎮住或填滿該宿的意味,所以稱為鎮星或填星,直徑119300公里(為地球的9.5倍),是太陽系第二大行星。它與鄰居木星十分相像,表面也是液態氫和氦的海洋,上方同樣覆蓋著厚厚的雲層。土星上狂風肆虐,沿東西方向的風速可超過每小時1600公里。土星上空的雲層就是這些狂風造成的,雲層中含有大量的結晶氨。
土星是中國古代人根據五行學說結合肉眼觀測到的土星的顏色(黃色)來命名的(按照五行學說即木青、金白、火赤、水黑、土黃)。而其他語言中土星的名稱基本上來自神話傳說,例如在歐美各主要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葡萄牙語、德語、義大利語等)中土星的名稱來自於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說其在羅馬神話中即薩圖爾努斯)、巴比倫神話中的尼努爾塔和印度神話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學符號是代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鐮刀。
土星:半徑60268km、質量5.69*10^26kg
土星[2](Saturn)
軌道距太陽142,940萬千米,土星自轉周期是10小時39分。
公轉周期為10759.5天,相當於29.5個地球年,視星等為0.67等。
在太陽系的行星中,土星的光環最惹人注目,它使土星看上去就像戴著一頂漂亮的大草帽。觀測表明構成光環的物質是碎冰塊、岩石塊、塵埃、顆粒等,它們排列成一系列的圓圈,繞著土星旋轉。
土星符號及克洛諾斯土星運動遲緩,人們便將它看做掌握時間和命運的象徵。羅馬神話中稱之為第二代天神克洛諾斯,它是在推翻父親之後登上天神寶座的。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把土星與人類密切相關的農業聯系在一起,在天文學中表示的符號,像是一把主宰著農業的大鐮刀。
在1781年發現天王星之前,人們曾認為土星是離太陽最遠的行星。在望遠鏡中可以看到土星被一條美麗的光環圍繞。土星還有較多的衛星,到1978年為止,已發現並證實的有10個,以後又陸續有人提出新的發現。
土星在很多方面像木星,如它與木星同屬於巨行星,它的體積是地球的745倍,質量是地球的95.18倍。在太陽系八大行星中,土星的大小和質量僅次於木星,占第二位。它像木星一樣被色彩斑斕的雲帶所繚繞,並被較多的衛星所拱衛。它由於快速自轉而呈扁球形。赤道半徑約為60,000公里。土星的平均密度只有0.70克/立方厘米,是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如果把它放在水中,它會浮在水面上。土星的大半徑和低密度使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相近。土星在沖日時的亮度可與天空中最亮的恆星相比。由於光環的平面與土星軌道面不重合,而且光環平面在繞日運動中方向保持不變,所以從地球上看,光環的視面積便不固定,從而使土星的視亮度也發生變化。當土星光環有最大視面積時,土星顯得亮一些;當視線正好與光環平面重合時,光環便呈現為一條直線,土星就顯得暗些。二者之間的亮度大約相差3倍。
土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半徑約為14億公里,它的軌道是橢圓的。它同太陽的距離在近日點時和在遠日點時相差約1 .5億公里。土星繞太陽公轉的平均速度約為每秒9.64公里,公轉一周約29.5年。土星也有四季,只是每一季的時間要長達7年多,因為離太陽遙遠,即使是夏季也十極其寒冷。土星自轉很快,但不同緯度自轉的速度卻不一樣,這種差別比木星還大。赤道上自轉周期是10小時14分,緯度60度處則變成10小時40分。這就是說在土星赤道上,一個晝夜只有10小時零14分。
土星大氣以氫、氦為主,並含有甲烷和其他氣體,大氣中飄浮著由稠密的氨晶體組成的雲。從望遠鏡中看去,這些雲像木星的雲一樣形成相互平行的條紋,但不如木星雲帶那樣鮮艷,只是比木星雲帶規則得多。土星雲帶以金黃色為主,其餘是橘黃色、淡黃色等。土星的表面同木星一樣,也是流體的。它赤道附近的氣流與自轉方向相同,速度可達每秒500米,比木星上的風力要大得多。
土星與地球的軌道關系土星極地附近呈綠色,是整個表面最暗的區域。根據紅外觀測得知,雲頂溫度為-170℃,比木星低50℃。土星表面的溫度約為-140℃。土星表面有時會出現白斑,最著名的白斑是1933年8月發現的,這塊白斑出現在赤道區,呈蛋形,長度達到土星直徑的1/5.以後這個白斑不斷地擴大,幾乎蔓延到整個土星表面。
由於這顆行星表面溫度較低而逃逸速度又大(35.6公里/秒),使土星保留著幾十億年前它形成時所擁有的全部氫和氦。因此,科學家認為,研究土星目前的成分就等於研究太陽系形成初期的原始成分,這對於了解太陽內部活動及其演化有很大幫助。一般認為土星的化學組成像木星,不過氫的含量較少。土星上的甲烷含量比木星多,而氨的含量則比木星少。
1973年4月美國發射的行星際探測器「先驅者」11號發現土星有一個由電離氫構成的廣延電離層,其高層溫度約為977℃。觀測結果表明,土星極區有極光。
目前認為,土星形成時,起先是土物質和冰物質吸積,繼之是氣體積聚。因此,土星有一個直徑20,000公里的岩石核心。這個核占土星質量的10%到20%,核外包圍著5,000公里厚的冰殼,再外面是8,000公里厚的金屬氫層,金屬氫之外是一個廣延的分子氫層。
1969年,一架飛機在地球大氣高層對土星的熱輻射作了紅外觀測,發現土星和木星一樣,它輻射出的能量是它從太陽接收到的能量的兩倍。這表明土星和木星一樣有內在能源。後來「先驅者」11號的紅外探測證實了這一點,測得土星發出的能量是從太陽吸收到的2.5倍。
㈦ 土星是什麼顏色的
土星是黃色的,有時顯金黃色有時顯淡黃色,上面有橘黃色的條紋
㈧ 土星為什麼是紅色的
事實上土星是黃色的(這個名字是按五行起的,土當然是黃色了)。主要因為土星大氣的主要物質對光的吸收反射就是這樣的,它大量反射黃光,說白了就是它上面的大氣就是黃色的,至於是什麼物質..........我也不知道(網路上說它的大氣中含有稠密的氨晶體,我覺得有可能是氨晶體。至於紅色,我想是因為照照片的時候沒有調好伽馬值而顯紅色)
㈨ 土星是什麼顏色的
土星不僅擁有美麗的星環,而且還擁有60多個衛星,其中有6個衛星和巨大的主星環相連。這些衛星的形狀和顏色頗具特色,例如阿特拉斯(土衛十五)和潘(土衛十八)看起來就像飛碟一樣,而且這些衛星的顏色差異也很大,從紅色到藍色。
根據美國卡西尼號探測器收集到的數據,科學家們發現,這些「環月」的外觀取決於它們與星環的相對位置,衛星潘距土星環最近,顏色最紅,衛星厄毗米修斯(土衛十一)距離最遠,顏色也最藍。土星衛星的顏色取決於兩個因素,主環中的紅色物質污染(可能是鐵和有機化合物的混合物)和土衛二火山噴發柱帶來的冰粒和水汽。另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衛星可能本來就形成於土星環之中,星環中的顆粒積聚成了環內衛星,衛星會繼續積聚小粒子,導致衛星赤道周圍有奇怪的裙狀特徵,這大概就是潘和阿特拉斯呈飛碟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