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和水華的顏色為什麼不同
Ⅰ 水華和赤潮有區別嗎
有,區別如下:
一、發生環境。
(1)水華:淡水。
(2)赤潮:鹹水。
二、誘發因素。
(1)水華:水體的富營養化、水溫、洋流、水體的pH值、光照強度等。
(2)赤潮:浮游生物、人類活動、人類活動、海水溫度、海水養殖。
三、預防措施。
(1)水華。
①打撈。
在夏季高溫季節,可將水面或港灣中大量堆積的水華通過人工或機械的方式打撈出來,進行處置上。現在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打撈船,集打撈、脫水、儲運於一體。如何對打撈的藍藻進行資源化也是一大難題。
②絮凝除藻。
可通過黏土絮凝來控制有害藻華。近年通過對黏土表面進行改性的方法,制備出了高效的改性黏土,使對有害藻華的控制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粘土將藍藻沉澱下去後,也有引發二次污染的風險,在飲用水源地附件的使用需格外謹慎。
③生物控藻。
可以通過放養濾食性(filter-feeding)魚類——鰱、鱅來控制藍藻水華,也稱之為非經典生物操縱技術(non-traditional biomanipulation)。
每個水體都需尋找一個合適的能有效控制藻類水華的鰱、鱅生物量的臨界閥值,鰱、鱅對藻類的攝食利用率與藻類的種類組成和生理狀況、其他可利用食物(如浮游動物)的相對豐度、水溫等有密切關系,而藻類的增殖速率與光照、水溫及水體的營養水平等有密切關系。
(2)赤潮。
1.控制海域的富營養化。
①應重視對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的處理,提高污水凈化率。
②合理開發海水養殖業。
為了減緩由海水養殖帶來的水體富營養化問題,要採取以下措施:
a、根據水域的環境條件選擇一些對水質有凈化作用的養殖品種,並合理確定養殖密度,控制養殖面積。
b、進行多品種混養、輪養、立體養殖,尤其是魚、蝦、貝、藻混養,建立生態養殖系統。
c、提高養殖技術,改進餌料成分及投餌技術,使其有利於養殖生物的攝食,減少殘餌,減輕水質和底質的污染。
d、不能將池塘養殖的污水和廢物直接排入海水,應採取逐步過濾等辦法加以處理。
2.人工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如在水體富營養化的內海或淺海,有選擇地養殖海帶、裙帶菜、羊棲菜、紅毛菜、紫菜、江籬等大型經濟海藻,既可凈化水體,又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利。
用自然潮汐的能量提高水體交換能力;可利用挖泥船、吸泥船清除受污染底泥,或翻耕海底,或以粘土礦物、石灰勻漿及沙等覆蓋受污染底泥,來改善水體和底質環境。
3.控制有毒赤潮生物外來種類的引入。
要制定完善的法規和措施,防止有毒赤潮生物經船隻和養殖品種的移植帶入養殖區。
(1)赤潮和水華的顏色為什麼不同擴展閱讀:
赤潮的危害:
一、大量赤潮生物集聚於魚類的鰓部,使魚類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二、赤潮生物死亡後,藻體在分解過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導致魚類及其它海洋生物因缺氧死亡,使海洋的正常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
三、魚類吞食大量有毒藻類,可致魚類死亡;
四、有些藻類可分泌毒素,毒素通過食物鏈嚴重威脅消費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赤潮發生後,除海水變成紅色外,同時海水的pH值也會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類的浮游生物會死亡、衰減;赤潮藻也因爆發性增殖、過度聚集而大量死亡。造成以下危害:
①破壞生態平衡。
海洋是一種生物與環境、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復雜生態系統。系統中的物質循環、能量流動都是處於相對穩定,動態平衡的。當赤潮發生時這種平衡遭到干擾和破壞。
在植物性赤潮發生初期,由於植物的光合作用,水體會出現高葉綠素a、高溶解氧、高化學耗氧量。這種環境因素的改變,致使一些海洋生物不能正常生長、發育、繁殖,導致一些生物逃避甚至死亡,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
②破壞漁業。
赤潮破壞魚、蝦、貝類等資源的主要原因是:
1.破壞漁場的餌料基礎,造成漁業減產。
2.赤潮生物的異常發展繁殖,可引起魚、蝦、貝等經濟生物瓣機械堵塞,造成這些生物窒息而死。
3.赤潮後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在細菌分解作用下,可造成環境嚴重缺氧或者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使海洋生物缺氧或中毒死亡。
4.有些赤潮的體內或代謝產物中含有生物毒素,能直接毒死魚、蝦、貝類等生物。
③影響健康。
有些赤潮生物分泌赤潮毒素,當魚、貝類處於有毒赤潮區域內,攝食這些有毒生物,雖不能被毒死,但生物毒素可在體內積累,其含量大大超過食用時人體可接受的水平。這些魚蝦、貝類如果不慎被人食用,就引起人體中毒,嚴重時可導致死亡。
由赤潮引發的赤潮毒素統稱貝毒,暫時確定有10餘種貝毒其毒素比眼鏡蛇毒素高80倍,比一般的麻醉劑,如普魯卡因、可卡因還強10萬多倍。常見的赤潮毒素有:麻痹性貝毒、腹瀉性貝毒、神經性貝毒、記憶喪失性貝毒、西加魚毒等,其中麻痹性貝毒是世界范圍內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的一類毒素。
貝毒中毒症狀為:初期唇舌麻木,發展到四肢麻木,並伴有頭暈、惡心、胸悶、站立不穩、腹痛、嘔吐等,嚴重者出現昏迷,呼吸困難。赤潮毒素引起人體中毒事件在世界沿海地區時有發生。據統計,全世界因赤潮毒素的貝類中毒事件約300多起,死亡300多人。
赤潮是在特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相關因素很多,但其中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是海洋污染。大量含有各種含氮有機物的廢棄污水排入海水中,促使海水富營養化,這是赤潮藻類能夠大量繁殖的重要物質基礎。
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種海洋浮游微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他們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的食物中毒。
至2008年為止,世界上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同程度地受到過赤潮的危害,日本是受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十幾年來,由於海洋污染日益加劇,中國赤潮災害也有加重的趨勢,由分散的少數海域,發展到成片海域,一些重要的養殖基地受害尤重。
對赤潮的發生、危害予以研究和防治,涉及到生物海洋學、化學海洋學、物理海洋學和環境海洋學等多種學科,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
Ⅱ 赤潮和水華有什麼區別
一、發生環境不同。
1、水華:指淡水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
2、赤潮:是海洋生態系統中的一種異常現象。
二、誘發因素不同。
1、水華: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主要由於生活及工農業生產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污水進入水體後,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藻類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群,大量繁殖後使水體呈現藍色或綠色的一種現象。也有部分的水華現象是由浮游動物——腰鞭毛蟲引起的。
2、赤潮: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
三、預防措施不同。
1、水華:
①打撈。
在夏季高溫季節,可將水面或港灣中大量堆積的水華通過人工或機械的方式打撈出來,進行處置上。
②絮凝除藻。
可通過黏土絮凝來控制有害藻華。
③生物控藻。
可以通過放養濾食性魚類——鰱、鱅來控制藍藻水華,也稱之為非經典生物操縱技術。
2、赤潮:
①應重視對城市污水和工業污水的處理,提高污水凈化率。
②合理開發海水養殖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赤潮
Ⅲ 水華和赤潮現象發生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都是由於水體富營養化導致藻類爆發性繁殖形成的,不同的是在淡水中的一般為綠色的叫水華,在海中的叫赤潮一般是紅色。
Ⅳ 為什麼在淡水發生水華而不會發生赤潮
因為淡水中和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種類不一樣;
引起淡水富營養化的主要是藍藻、綠藻、硅藻;
引起海水富營養化的主要是海藻中的赤潮藻;
由於這些藻類的顏色不一樣,所以一般淡水富營養化呈綠色,稱為水華,海水富營養化呈紅色,稱為赤潮;
所以,水華和赤潮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由於水體環境的差異而略有不同.
Ⅳ 水華和赤潮
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更小的細菌,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爆發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
"水華"(water blooms)是一種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態現象,只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兩種在自然界就有的赤潮和"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並沒有給水產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②發展為災害:由於人類經濟的發展,對大自然造成了許多干擾,最主要的是N、P營養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營養化,為水中這些微小生物的爆發性生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盡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惡臭難聞,嚴重威脅海洋養殖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同樣地,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Ⅵ 為什麼在淡水發生水華而不會發生赤潮
因為淡水中和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種類不一樣;
引起淡水富營養化的主要是藍藻、綠藻、硅藻;
引起海水富營養化的主要是海藻中的赤潮藻;
由於這些藻類的顏色不一樣,所以一般淡水富營養化呈綠色,稱為水華,海水富營養化呈紅色,稱為赤潮;
所以,水華和赤潮本質上是一個東西,都是水體富營養化,由於水體環境的差異而略有不同。
Ⅶ 「水華」現象與赤潮的區別與相似點
水華現象一般發生在淡水水域。由於水體中含氮、磷有機物質過多,造成水體污染,藻類過度生長繁殖,水體中氧含量降低,魚類等生物死亡。
赤潮是發生在沿海海域,由於石油泄漏等等造成的水體污染,海水中的藻類,原生生物過度繁殖,早成海水顏色變色。
Ⅷ 產生"赤潮"和"水華"的原因是什麼
「赤潮」,被喻為「紅色幽靈」,國際上也稱其為「有害藻華」,它是海洋中某一種或某幾種浮游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爆發性繁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海水變色,影響和危害其它海洋生物正常生存的災害性海洋生態異常現象.赤潮爆發時,因赤潮生物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海水可呈現紅、黃、綠等不同顏色.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海洋浮游藻是引發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全世界4000多種海洋浮游藻中有260多種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種能產生毒素.他們分泌的毒素有些可直接導致海洋生物大量死亡,有些甚至可以通過食物鏈傳遞,造成人類食物中毒.
赤潮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有害生態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它並不一定都是紅色,實際上是許多赤潮的統稱.赤潮發生的原因、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有紅顏色或磚紅顏色、綠色、黃色、棕色等.值得指出的是,某些赤潮生物(如膝溝藻、裸甲藻、梨甲藻等)引起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呈現任何特別的顏色.
「水華」(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只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也就是水的富營養化.「水華」發生時,水一股呈藍色或綠色.這種在自然界就有的「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並沒有給水產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所謂「水華」,就是水體中藻類大量繁殖的一種現象,水體呈藍、綠或暗褐色,是水體富營養化的一種特徵.主要由於生活及工農業生產中含有大量氮、磷的廢污水進入水體後,藻類大量繁殖,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群,「水華」現象便隨之出現.
「水華」主要發生在的靜態水體,尤其以魚塘、流動不暢的內河涌等較常出現.「水華」現象的出現對魚類的影響很大,往往使魚產量逐漸減少,更甚者會使魚類出現大批死亡.對飲水安全造成威脅,長期飲用這種水,對人體健康不利.
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來水廠的過濾裝置被藻類「水華」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華」影響景觀,並有難聞的臭昧.
Ⅸ 赤潮和水華的區別
現象一樣,但是發生的地點不一樣!水華發生在淡水中,赤潮一般在海洋中
①本為自然現象:
赤潮(red tide)是海洋中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更小的細菌,在滿足一定的條件下爆發性繁殖或突然性聚集,引起水體變色的一種自然生態現象.
"水華"(water blooms)是一種在淡水中的自然生態現象,只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等。"水華"發生時,水一般呈藍色或綠色。 這兩種在自然界就有的赤潮和"水華"現象,在我國古代歷史上就有記載。在自然界中它們很快消失,並沒有給水產動物和人類帶來危害。
②發展為災害:由於人類經濟的發展,對大自然造成了許多干擾,最主要的是N、P營養成分的增加,造成淡水、海水的富營養化,為水中這些微小生物的爆發性生長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在赤潮消失期,赤潮生物大量死亡和分解,耗盡了水中的溶解氧,分解物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惡臭難聞,嚴重威脅海洋養殖業和旅遊業的發展。同樣地,淡水中富營養化後,"水華"頻繁出現,面積逐年擴散,持續時間逐年延長。太湖、滇池、巢湖、洪澤湖都有"水華",就連流動的河流,如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下游漢口江段中也出現"水華"。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由此可見,一個是海洋中,另一個是淡水中;一種是某些微小(2-20微米)的浮游藻類、原生動物或更小的細菌引起水體變色,另一種是僅由藻類引起的,如藍藻(嚴格意義上應稱為藍細菌)、綠藻、硅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