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尾水鴝顏色為什麼不深
Ⅰ 紅尾水鴝的介紹
紅尾水鴝(學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是鶇科水鴝屬的小型鳥類,雄鳥通體大都暗灰藍色;翅黑褐色;尾羽和尾的上、下覆羽均栗紅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翅褐色,具兩道白色點狀斑;尾羽白色、端部及羽緣褐色;尾的上、下覆羽純白;下體灰色,雜以不規則的白色細斑。活動於山泉溪澗中或山區溪流、河谷、平原河川岸邊的岩石間、溪流附近的建築物四周或池塘堤岸間。主要以昆蟲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果實和種子。分布於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孟加拉國、緬甸、越南、泰國等地。
Ⅱ 紅尾水鴝的形態特徵
紅尾水鴝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兩翅黑褐色,尾紅色。雌鳥上體暗藍灰褐色,頭頂較多褐色,翅上覆羽和飛羽黑褐色或褐色,內側次級飛羽和覆羽具淡棕色羽緣、尖端具白色或黃白色斑點,在翅上形成兩排白色或黃白色斑點。大覆羽、初級飛羽和外側次級飛羽具褐色或淡色羽緣。尾上覆羽和尾下覆羽白色,尾羽暗褐色,基部白色,並由內向外基部白色范圍逐漸擴大,到最外側一對尾羽幾全為白色。下體白色具淡藍灰色『V』形斑,向後逐漸轉為波狀橫斑,頦沾黃褐色並延伸至頰、眼先和額基等處。
虹膜褐色,嘴黑色,腳雄鳥黑色、雌鳥暗褐色。
大小量度:體重♂17-28g,♀15-24g;體長♂117-140mm,♀110-137mm;嘴峰♂9-12mm,♀9-12mm;翅♂70-80mm,♀66-78mm;尾♂47-62mm,♀40-56mm;跗蹠♂21-26mm,♀21-25mm。(註:雄性——♂;雌性——♀)
Ⅲ 賀蘭山紅尾鴝和北紅尾鴝的區別
北紅尾鴝雄鳥同黑喉紅尾鴝雄鳥,都有翼斑,需要仔細區別。
北紅尾鴝雄鳥:具有明顯的白色翼斑;頭灰色,背深褐色,兩者對比明顯;中央尾羽深褐色。
黑喉紅尾鴝雄鳥:翼斑較小而不明顯;頭灰色,背灰色,兩者顏色相似;中央尾羽紅棕色。
兩者區別:翼斑大小不同,頭背顏色不同,中央尾羽顏色不同。
賀蘭山紅尾鴝:紅尾鴝(音:渠)是一類色彩鮮艷的小鳥,顧名思義,它們有紅色的尾羽(其實有例外);共同的特點是身體的不同顏色呈大塊分布且對比強烈。比如中國南方北方都能見到的北紅尾鴝,紅黑白是基本色調,非常搶眼,非常漂亮。
賀蘭山裡有好幾種紅尾鴝,如很多地區都常見的北紅尾鴝、赭紅尾鴝、白喉紅尾鴝,賀蘭山裡數量不少。而有一種紅尾鴝是以賀蘭山命名的,不去賀蘭山難能見到,這就是備受鳥學界關注的賀蘭山紅尾鴝。而實際上,到了賀蘭山,你也不容易見到這種鳥。
Ⅳ 請問這是什麼鳥它的尾巴是紅色的
紅尾水鴝PlumbeousWater-Redstart
鳥種描述:描述:體小(14厘米)的雄雌異色水鴝。棲於溪流旁。雄鳥:腰、臀及尾栗褐,其餘部位深青石藍色。與多數紅尾鴝的區別在無深色的中央尾羽。雌鳥:上體灰,眼圈色淺;下體白,灰色羽緣成鱗狀斑紋,臀、腰及外側尾羽基部白色;尾余部黑色;兩翼黑色,覆羽及三級飛羽羽端具狹窄白色。與小燕尾的區別在於尾端槽口,頭頂無白色,翼上無橫紋。雄雌兩性均具明顯的不停彈尾動作。幼鳥灰色上體具白色點斑。亞種affinis的雄鳥尾上覆羽棕色,雌鳥尾部白色較少,下體鱗狀斑紋僅限於腹中心。虹膜-深褐;嘴-黑色;腳-褐色。叫聲:尖哨音ziet,ziet;占域時發出威脅性的kree聲。鳴聲為快捷短促的金屬般碰撞聲streee-treee-tree-treeeh,棲於岩上或於飛行時發出。分布范圍:巴基斯坦、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包括海南島和台灣)及印度支那北部。分布狀況:常見的垂直性遷移候鳥,於海拔1000~4300米的湍急溪流及清澈河流。亞種fuliginosus於西藏南部、海南島及華南大部,北至青海、甘肅、陝西、山西、河南及山東。亞種affinis於台灣,見於海拔600~2000米。習性:單獨或成對。幾乎總是在多礫石的溪流及河流兩旁,或停棲於水中礫石。尾常擺動。在岩石間快速移動。炫耀時停在空中振翼,尾扇開,作螺旋形飛回棲處。領域性強,但常與河烏、溪鴝或燕尾混群。
Ⅳ 這是紅尾水鴝么如果不是,是啥鳥呢
白頂溪鴝(學名:Chaimarrornis leucocephalus)是雀形目鶇科的鳥類,體長約19厘米,是黑色及栗色溪鴝。頭頂及頸背白色,腰、尾基部及腹部栗色。雄雌同色。亞成鳥色暗而近褐,頭頂具黑色鱗狀斑紋。叫聲為甚哀怨的尖亮上升音「tseeit tseeit」。鳴聲為細弱的高低起伏哨音。
特徵為常立於水中或於近水的突出岩石上,降落時不停地點頭且具黑色羽梢的尾不停抽動。求偶時作奇特的擺晃頭部的炫耀。分布於中亞、喜馬拉雅山脈、中國;越冬至印度及印度支那。常見於中國多數地區和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間溪流及河流。
Ⅵ 請問這是什麼鳥
紅尾水鴝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BA%EC%CE%B2%CB%AE%F0%B6&in=24752&cl=2&lm=-1&pn=4&rn=1&di=19829977908&ln=1&fr=&ic=&s=&se=&sme=0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tn=imagedetail&word=%BA%EC%CE%B2%CB%AE%F0%B6&in=24752&cl=2&lm=-1&pn=4&rn=1&di=19829977908&ln=1&fr=&ic=&s=&se=&sme=0#pn8
http://ke..com/view/51580.htm?fr=ala0_1_1
紅尾水鴝(學名:Rhyacornis fuliginosus)是鶇科水鴝屬的小型鳥類,尾短。雄鳥通體暗藍灰色,兩翅黑褐色,尾紅色。雌鳥上體暗灰褐色,尾基部白色,翅褐色具兩道白色點狀斑,下體灰色具白色斑。特徵均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別。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多站立在水邊或水中石頭上、公路旁岩壁上或電線上,有時也落在村邊房頂上,停立時尾常不斷地上下擺動,間或還將尾散成扇狀,並左右來回擺動。主要以昆蟲為食。
Ⅶ 石燕 紅尾水鴝
很簡單.
如果是公的,身體是藍黑色,尾是鮮紅色;
如果是母的,周身棕黑色,並綴滿白色小點。腰部(尾和背相連處)是白色。
絕對可靠
Ⅷ 紅尾水鴝問題
俗名:藍石青兒、溪紅尾鴝、石燕
分類:雀形目、鶲科、水鴝屬
動物簡介:全長約13cm。雄性通體暗藍色,翼黑褐色,尾及其上、下覆羽均栗紅色。雌鳥上體灰褐色,翼褐色並有兩道白色點斑,臀、腰及外側尾羽基部白色,尾余部黑色,下體灰色,布以由灰色羽緣形成的鱗狀斑。虹膜深褐。
習性:單獨或成對。幾乎總是在多礫石的溪流及河流兩旁,或停棲於水中礫石。尾常擺動。在岩石間快速移動。炫耀時停在空中振翼,尾扇開,作螺旋形飛回棲處。領域性強,但常與河烏、溪鴝或燕尾混群。
叫聲:尖哨音ziet, ziet;占域時發出威脅性的kree聲。鳴聲為快捷短促的金屬般碰撞聲streee-treee-tree-treeeh,棲於岩上或於飛行時發出。
一、鳥食:
我看不少地方這么說 用小雞飼料拌黃鱔的肚腸、骨頭喂,雛鳥就灌麵包蟲 或者是麵包蟲和泡軟後捏成小團的雞飼料。
還有這么說的:雛鳥用小雞飼料,加瘦肉末,加雞蛋黃,蒸好,混水灌
成鳥的食用紅燈的食夠了.換毛時多喂蟲子.小魚.小蝦.貝殼粉.有助於換毛.蝦肉裹枸杞粉是一個好方法.多洗澡.
二、喂法:
對付剛會飛的雛鳥,抓的沒有母鳥
要先每個鳥灌2、3條麵包蟲,隔1、2個小時後再灌,然後靜養,等它們過了今晚後,可能會開口,不行的話,明天還要灌,灌的料可以是麵包蟲和泡軟後捏成小團的雞飼料。估計2、3天後會開口。
如果怕生 撲籠:
是因為受到驚嚇了!最好的半法是先用深色籠罩先把籠子遮上放在安靜處,人先不要去干擾它們,等其慢慢適應後可先掀開籠布的一角,並嘗試用細長的竹簽挑一點濕料放它們嘴邊,一般情況下會吃的,其實它們也很餓.
三、籠具:
用水駒籠.我的籠子是自己定做的.25*40到45的圓籠.中間25到30厘米處設一台.我用核桃的.兩邊有兩根短的杠大概5厘米一段.左右各一個缸.!
四、鳴叫和調教的方法:
雛鳥的的叫口多.而且可以學叫口.成鳥的話就一串鈴鐺聲(不過也可以的).上台的問題,一般都會上台的因為高嘛:).如果不肯上的話用蟲子引誘.
五、雛鳥的選優.
1.區分: 雄的幼鳥大翅邊緣有蘭色(雌鳥此處是沒有彩的)
2.選體型大的.眼睛飽滿的.那樣的鳥先天好.雛鳥用鱔魚40%(帶骨),大皮蟲漿30%一般的綉眼粉料30%.灌到尾巴長出3分之1就可進籠.
注意事項:
雛鳥小心蚊叮,不到萬不得已千萬別灌食,否則會惡性循環!還有,會吃了就是一個好的信號:基本沒事了!還有就是這鳥即使會自己吃了也別讓它們吃,要堅持手喂,這樣會養的壯些而且長大後互動性強些!
Ⅸ 北紅尾鴝、紅腹紅尾鴝 北紅尾鴝和紅腹紅尾鴝如何區分
雄鳥:北紅尾鴝的頭部為灰色,而紅腹紅尾鴝的頭為白色;北紅尾鴝的覆羽上的白色斑塊小,紅腹紅尾鴝的覆羽上的白色斑塊大。
雌鳥:與紅腹紅尾鴝差別明顯,北紅尾鴝顏色更深。
北紅尾鴝比紅腹紅尾鴝體型較小(北:15cm,紅腹:18cm)
Ⅹ 請教下關於紅尾水鴝(石燕)的問題
看看翅膀邊緣,有沒有藍色的羽毛,有就是公的。如果是略帶黃色的就是母的。而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