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泥鰍顏色發白
A. 為什麼泥鰍養著養著就變白了
汗,我捉的泥鰍都是放在濕泥巴里養的。。 泥鰍多在晚上出來捕食浮游生物、水生昆蟲、甲殼動物、水生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有時亦攝取水底腐植質或泥渣。
這得和泥鰍的食物有關,泥鰍,顧名思義,是喜歡在泥里生長的.它的黑色正是因為長期攝食泥渣所致.
因為你養了幾天,它攝食不到保持黑色體色的食物,所以就會退色變黃,如果你再養一段時間,它會完全褪色變白.
B. 為什麼泥鰍會變色
很正常。
因為泥鰍變色是為了保護自己,它會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而變色的,這樣是為了不被敵人發現的
C. 用家裡的缸養了一隻泥鰍,現在變白色了,也沒死是什麼原因呢
顏色變談了吧?那是生存環境的水改變了,如果你用河水,再用點河泥,顏色就會又重一點了。 我以前自己在家裡冬天捉的幾條,放到清水中,過兩天顏色就變了。變色只是它的生存環境改變了,體色也隨著改變了。
D. 泥鰍體色發白
可能是正常現象因為泥鰍會有季節性的皮膚變色 因為季節的關系
無需擔心,不久會好
洋洋寵物醫院:回醫生
E. 黃金泥鰍顏色怎麼變淺沒有那麼黃了
你放涼水裡別加溫,顏色就黃了
F. 為什麼熏泥鰍冷凍完在解凍上面會有一層白色
泥鰍顏色之所以主要還是同它表皮細胞當中的色素變換有關。而這些變化同光照、食物鏈等自然環境因素都有關系。譬如長期生長在池塘、泥河之中,
浮游的生物或者藻類等遮擋了陽光,所以我們常能看到青黑色的泥鰍,而若將泥鰍飼養在日光充沛的清澈見底的浴缸中,泥鰍的顏色會很快變化。
(6)為什麼泥鰍顏色發白擴展閱讀:
泥鰍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層淤泥中活動,且喜晝伏夜出,長期在黑暗環境使其視力退化。但觸須、側線等卻十分敏感,在避敵和覓食活動中起到關鍵作用。
泥鰍除了用鰓呼吸外,還能進行腸呼吸,所以它對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強。在缺水的環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濕潤,泥鰍仍可存活很長時間。泥鰍對環境的適應性很強,因而在鰍科100餘種魚類中,唯獨泥鰍數量最多,分布最廣。
G. 泥鰍肚子漲魚體發白是什麼原因
你可能說錯了吧,應該是泥鰍水腫,不可能是漲喲。如果是泥鰍水腫的話就①
內服:四黃常泰+保肝靈+VC+免疫多糖拌餌投喂,一天2~3次,連喂3~5天。
外潑:第一天用福碘潔全池潑灑,第二天用殺菌紅全池潑灑,連用2~4天。
如果真是肚子漲的話,那就適當喂點三黃粉
H. 養的泥鰍一夜之間為什麼泛白肚有的死了
泥鰍翻白肚有以下幾個原因:
1、可能是水質偏鹼性,泥鰍不喜歡水質偏鹼性的水,這種水會讓它失去平衡。
2、水中缺氧,這個是最常見的情況。
3、患病,泥鰍容易感染水霉病,伴隨的症狀是不喜歡動。
I. 野生泥鰍在家吐泥十天顏色變了是什麼原因
這是正常現象,不用擔心。泥鰍的體色是會隨其所生活的處環境而改變的。
如果是在野外的池塘里生活,因為光線較暗的話,泥鰍為了能更好的保護自己,會逐漸的改變體色至較深色。
如是生活在陽光充足的地方,光線明亮的話,那麼反過來泥鰍的體色就會漸變得較淺的體色了。動物間的體色主要都是為了能適應周圍的環境,以便能更好的融入到周圍的景色中,這是自然界一種自我保護的演變過程,就好比是那變色龍一樣,換了個環境馬上就會改變自己的體色以達到與周圍的景色一致或相似的。
你還可以做一個實驗,例如你將泥鰍放置在家中廚房或衛生間等光線較為陰暗一點的角落一段時間,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泥鰍顏色會發生變化了,會比你養在正常的光照的環境下的體色要深很多。這就是一種自然的躲避天敵現象了。
不但是泥鰍會這樣,例如跟泥鰍生活環境差不多的甲魚、或者別的其他魚類,在其生活的環境中均會出現類似的變色現象。
J. 養殖的泥鰍為什麼是白灰色
養殖前進行清塘、消毒,並培育鉺料及種植部分水草,然後再放入泥鰍苗種,池中水位保持在10至20厘米,隨著泥鰍生長再加水。飼料投喂以新鮮的為佳,投喂後及時清除殘鉺,並做好病害防治。
1、鰍池選擇:鰍池宜選擇在地勢較為平坦、通風向陽、進水和排水都比較方便、便於管理的地方,形狀可多種多樣,一般來說以長方形、東西走向較好。鰍池面積因養殖方式及養殖水平不同而異,一般來說,庭院養殖使用的鰍池面積為50~80平方米,池深1~1.5米。
2、鰍池建設:鰍池可用磚、石等材料砌成,壁頂設壓口,壓口向池內延伸出5~6厘米。池底中央設有排水口,水管直徑1.5厘米左右,同時在池邊設有溢水口1個,以便控制水位。出水口與溢水口應用鐵絲網罩住,以防逃苗。鰍池內可種植一些水草,如水花生、水葫蘆等,以改善水環境,降低水溫。另外,還可在鰍池周圍種植一些葡萄或絲瓜等攀援植物,夏季可以為泥鰍提供遮陽納涼的場所。
3、苗種放養:鰍種放養前7~10天,用生石灰0.2千克/平方米徹底清塘。5~7天後,蓄水10~20厘米,施用10~15千克/畝的有機肥與無機肥混合物培育水體中的基礎餌料生物。放養的鰍種要求規格整齊、體質健壯、肌肉豐富、無病無傷、體色鮮亮,放養密度應根據池塘條件、飼料來源、管理水平而定,一般情況下,規格為體長5~7厘米的鰍種的放養密度為80~100尾/平方米,同時可在鰍池中搭配放養5~8尾/平方米的鯽魚。
4、飼料選擇:泥鰍為雜食性小型魚類,飼料來源很廣,水蚤、蚯蚓、蠅蛆等是泥鰍天然的餌料生物,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可投喂米糠、豆餅、豆渣、血粉、麥麩等。泥鰍的攝食量與水溫密切相關,3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4月~6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4%,7月~8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1%,9月~10月的日投喂量為泥鰍總體重的4%。
5、飼料投喂:飼料投喂方法是在鰍池中搭建飼料台,將飼料投放在飼料台上,飼料要求新鮮、無污染、無腐爛、無變質,投喂時間一般在上午9時左右,投喂量以泥鰍在3~4小時內吃完為准。成鰍期,飼料投喂量應根據天氣情況和泥鰍生長、攝食情況等作出適當調整。殘餌要及時清除。
6、水質調控:鰍種剛入池時,池水水深保持在10~20厘米,以後隨著鰍種的生長,逐漸加深水位到應有的深度,平時淺一些,炎熱高溫時可加深一些,並經常注入新水,保持良好的水環境。天氣悶熱時,池水易缺氧,如發現泥鰍游到水面吐食空氣,應及時添注新水或採取增氧措施。
7、日常管理:要做到「二防、二勤、三早、四看」,即防逃、防病,勤巡塘、勤作日記,早清塘、早開食、早放養(延長泥鰍生長期),看泥鰍活動和攝食情況、看天氣變化情況、看水質變化情況、看季節變化情況等決定飼料投喂量。
8、病害防治:力爭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潑灑,可以改善水質和預防魚病的發生。要及時清除鰍池中的水蛇、水老鼠等敵害生物。
9、適時捕撈:秋末冬初,水溫降至10~15℃,泥鰍攝食量降低,即可進行捕撈。一般多採用排乾池水進行人工下池捕捉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