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色素呈現不同顏色
『壹』 為什麼植物會五顏六色
花兒的五顏六色與植物體內的色素種類有著密切關系。因為:
1、地球上唯一的自然光源是太陽,太陽光到達地球表面時有一個很廣泛的光譜,其寬度在290納米到1100納米之間,我們人類的肉眼只能看到其中的一部分,我們把它稱為可見光。
2、植物體內含有葉綠素(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 、類胡蘿卜素(包括胡蘿卜素和葉黃素),還有花青素等等。
3、不同色素吸收不同波長的太陽可見光,不被吸收的光(即被反射出來的光),就是人們肉眼能看見的植物的顏色。
4、如果植物色素把太陽所有波長的可見光全吸收了,那植物就呈現黑色,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看不到黑色的植物。
5、如果植物色素不吸收任何波長的太陽可見光,就是說把所有的光全反射出來,我們看到的就是白色,自然界白色的花還挺多。
6、如果植物只吸收一部分光,而反射另外一部分光線,我們就能看到反射出來光的顏色,也就是說我們看到植物的各種顏色,就是被植物反射出來的那部分太陽可見光的顏色。
7、自然界中到處都能看到綠色植物,主要是葉綠素在起作用。葉綠素a反射出來的光是黃綠色,如春天嫩葉子的顏色。葉綠素b反射出來的光是藍綠色,如夏天的成長葉子的顏色。秋天由於氣溫下降,葉綠素破壞了,類胡蘿卜素相對多了,反射出來的光是黃色(如,銀杏的黃葉)或者是紅色(如,楓樹的紅葉)。
8.五顏六色的花和果實,它們的著色是因為含量豐富的類胡蘿卜素、花青素和類黃酮等色素。這些色素以不同的比例組合,以及與復雜的環境條件相互影響的結果。
9.花青素的顯色還與植物體內的PH值有關。如花青素主要存在於花瓣中,由於晚上沒有光照,植物缺少光合作用,所以體內CO2居多,細胞液顯酸性,則喇叭花為紅色,有了光合作用,酸性減少,細胞液顯鹼性,喇叭花則逐漸顯紫色,這就是同一種花卉會變顏色的原因。
10、玉米穗子剛剛吐出來的雌蕊花柱(俗稱「須」)是淡淡的黃白色,受精以後就會變成紫紅色,也是花青素PH變化的結果。
我們走進大自然,可以看到各種顏色的植物——紅色的楓葉,綠色的荷葉,藍色的牽牛花,白色的百合花,粉紅的桃花、黃色的銀杏葉……還有許許多多說不出來的顏色。 是誰使大自然如此奼紫嫣紅,五彩繽紛?是誰將大自然裝扮得如此美麗?原來是太陽可見光、植物色素和植物界的色彩三者之間的關系所造成!
『貳』 人的皮膚在顏色上會出現不同的原因是如何造成的
不同地域的地理條件,陽光的光照,溫度,當地風俗習慣,生物遺傳因素,黑色素的多少等等.人的膚色不同是由於黑色素的分泌量多寡和分布狀態的不一致所形成的.黑色素是一種不含鐵質的褐色顆粒,多半與蛋白質結合,存在於皮膚表皮生發層的細胞內,或一部分存在於細胞間.當黑色素的量較多,並以顆粒狀集中分布於生發層時,皮膚的顏色為黑色.如果黑色素的量多,且其分布延伸到顆粒層,則皮膚為深黑色.相反,如果生發層所含的黑色素量少,並呈分散狀態分布,則皮膚為淺顏色.白種人皮膚的黑色素量最少,又是散狀分布於生發層,所以膚色最淺,以至皮下微血管的顏色透出,而往往呈現「肉色」.早期不同膚色的形成與環境影響有著密切的關系.人類學家認為,人類是在非洲和亞洲南郊地區進化而來的.這里陽光充沛、紫外線強烈,人的皮膚多為黑色,以抵擋強烈陽光的損害.隨著古人類的遷移,人的膚色就從深色變成淺色,或從淺色變成深色.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地理環境對人體的作用也就不斷減弱.不同人種的膚色,還與遺傳有一定的關系.比如,非洲人的皮膚呈黑色,這個特徵可以保持在他們的後代中,雖然他們移居到美洲或歐洲,但黑色的皮膚仍然被遺傳下來.此外,血統的混合,也可以產生新的種族類型.烏拉爾人就是黃種人與白種人混合而成的.深膚色對人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特別在熱帶地區,可使人們更好地忍受紫外線的強烈照射,保護深層的血管等組織免受傷害。
『叄』 為什麼人皮膚顏色不同
皮膚的顏色,主要是由皮膚內黑色素的多少決定的。人的皮膚所含有的黑色素多少不一,也就形成了不同膚色的人種。
皮膚里的黑色素越多,膚色就越深。 膚色淺的人在陽光下待久了,皮膚里會產生 大量的黑色素,換句話說就是這個人被曬傷了。白化病患者的皮膚里沒有黑色素,他們 的皮膚通常是粉紅色的,這其實是血液透過 無色的皮膚呈現出的顏色。
今天,人類遍布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人們 的膚色也反映了世界各地的氣候狀況:在光照不足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居民的膚色最淺;陽光較充足地區的居民,皮膚呈現出金色或淡棕色;而居住在非洲和澳大利亞的土著居民則擁有最黝黑的皮膚。
(3)為什麼色素呈現不同顏色擴展閱讀:
皮膚內有4種生物色素,即褐色的黑素、紅色的氧化血紅蛋白、藍色的還原血紅蛋白和黃色的胡蘿卜素。胡蘿卜素不能由人體自身合成,需要從飲食中攝取,稱為外源性色素,其餘3種均由機體自身合成,稱內源性色素。
皮膚由外向內依次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皮下脂肪層)。上述4種生物色素在皮膚中的部位有所不同,黑素分布於表皮角朊細胞內,胡蘿卜素分布於表皮角質層和皮下脂肪層,血紅蛋白則分布在真皮內。
其中,黑素是皮膚顏色最主要的決定因素。皮膚內黑素含量多皮膚就黑,黑素含量少皮膚就白。黃種人皮膚黑素的含量介於白種人和黑種人之間。而黑素量的多少則主要取決於黑素細胞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強弱,酪氨酸酶活性越強,合成的黑素量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