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健為什麼用紅布蒙著眼睛
『壹』 關於電影《孔雀》的觀後感,盡量不要在已回答的問題復制粘貼過來的!
《孔雀》具有中國電影少見的憂郁氣質,你可能會覺得它欲言又止、謹小慎微,但它對生活和情感的明察秋毫足以讓其他好大喜功的中國電影汗顏。即使在硬體環節上,《孔雀》也精緻得像一部歐洲文藝片,每一個音符都彈得優美有力。
《孔雀》傳達出了賈樟柯電影長久以來試圖表現但迷失於時代符號中的迷人氣質:敏感、細膩和憂郁。
很久沒有這樣的經歷了,在看《孔雀》的時候,我睜大眼睛看著銀幕,生怕錯過什麼東西,而看完之後的當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腦海里總是浮現出《孔雀》之中的場景。很少有電影能給我這種夢魂縈繞的感覺,這樣的國產電影就更少。於是我問自己,是什麼給了《孔雀》這樣的力量?
「上帝存在於細節之中」
幾乎所有人都能注意到,《孔雀》里有著濃濃的時代風情,無論是做瓶子、搗西紅柿醬、堆蜂窩煤,還是在黑白電視上看《追捕》,都會喚起很多人的珍貴記憶。令人驚異的是,對於絕大多數觀眾「塵封已久」的珍貴回憶,導演彷彿信手拈來。影片中的大量細節都依賴細致入微的觀察,比如說女工走出工廠時,頭發都是濕漉漉的(因為那時的工人都要在廠子里洗完澡回家),而更大量的細節更是隱藏在每個鏡頭之中,比如張靜初扮演的「姐姐」在走路時「長手長腳」的勁兒,明顯和現在的女孩大相徑庭。正是這大量的細節匯集在一起,才浸染出《孔雀》如此動人的味道。
當然,如果只有細節,就很容易成為瑣碎的史實大展示,就像我們在《站台》中看到的那樣。《孔雀》中不但有細節,而且很多細節都極具力量,其中既有姐姐騎車拖著降落傘在街上飛馳這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也有姐姐樹林私會「果子」、媽媽毒死白鵝這樣震撼人心的斷章。更可貴的是,雖然有這么多「寶」要獻給觀眾,但導演的手並沒有抖,每個細節都處理得相當妥帖,都和影片的節奏和氛圍結合得天衣無縫,既沒有因為草率而效果欠佳,也沒有因為過於用力而「曝光過度」。
「上帝存在於細節之中」,在這一點上,顧長衛勝了。
一詠三嘆的精妙華章
有著大量細節被正確表現出來,在國產電影中已經非常少見了,然而本片的編導並沒有就此止步———遠遠沒有。《孔雀》中的場景、事件被精巧地、有意識地重復,在某些點上,它們相互映照,從整體上看,它們交織成一張大網,而且其中很多場景和事件並非出自情節本身的需要,它們另有所指,甚至蘊含著其他的事物。
仔細看《孔雀》,會發現影片中很多元素都在有意重復,比如每個故事的開頭都是一家人在門廊里吃飯,比如每個故事中都有一個或幾個「性過錯」。有些重復不那麼容易注意,比如小城川流不息的街道這個意象,比如當媽媽拉回降落傘、鵝被鼠葯毒死、弟弟和爸爸爭奪木門時表現出的類似的痙攣感。自然而然地,這些復復相互映照,形成越來越強的共振。與此同時,那些細節又相互交織,或者因為一個共同的元素(比如降落傘連接了姐姐和果子兩個人,在這種交織中,姐姐的愛情從純真走向世俗),或者因為某種相互抵牾的元素(比如傻哥哥無情地吸取了弟弟妹妹的青春和快樂,但同時又用自己的朴實和厚道贏得了生活)。
至於隱喻,大家很容易想起片中的「大BOSS」,我認為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強烈、最有意識,或許也是最成功的隱喻———片尾的孔雀開屏。照我的理解,這個場面所表達的是:雖然生活看起來毫無希望,然而仍然有孔雀在無人觀看的地方燦然開屏。或許我的理解是錯誤的,或許還有別的可能,然而有一點是肯定的:它是開放的,多義的,它並沒有明確的指向性,然而卻「兜」住了全篇,並且使整個作品得到了提升。
出手之前就已經卓越
問題來了,《孔雀》把鏡頭直指一個時代(或許這個時代還沒有完全死亡)的壓抑和苦難,那麼,把這種讓人難以直面的東西運用重復、映照、交織和隱喻的手段變成一個精美的作品時,意義又何在呢?
讓我們把目光投到藝術的源頭。在若干萬年前,幽暗的原始森林中,一群原始人在草地上舞蹈,他們的歌曲里有明顯的重復旋律,並且通過微妙的變化使這些旋律之間相互映照,舞蹈演員之間相互模仿或者相互抵牾的動作交織在一起,而他們頭上戴著的鳥羽面具無疑是對大自然的隱喻。他們為什麼要這么做?很顯然,人類最原始的藝術通過精密的創造性活動,把冥頑不靈、充滿敵意的大自然「人化」了,在心理上把它變成了可以棲居的地方。其實,在若干萬年後的現代社會,藝術的本質並沒有變,面對頑冥不靈、充滿敵意的時代和命運,藝術家不屈不撓地通過上面所說的手段把它「人化」,使人間成為可以居住的地方。
相對於中國其他「非商業電影」,《孔雀》的編導更成功地盡到了藝術的責任。面對生存中的苦難、無聊和壓抑,它既沒有聲嘶力竭地哀號,也沒有絮絮叨叨地訴苦,而是堅定地創造藝術,通過他們的作品,我們既可能直面人生和社會的陰暗一面,同時又能得到美的享受,最終的感覺是釋放和愉悅而不是壓抑和灰暗。毋庸諱言,《孔雀》之中也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三個故事呈「漸弱」的趨勢、裡面有些過於文學化的畫外音畫蛇添足、「孔雀開屏」之後的最終結尾沒有必要,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孔雀》是新時期最出色的藝術片之一,它的主創在意識上已經優越於中國絕大多數的電影人———在出手之前,他們就已經卓然不群了。□光豬
■國外媒體評論
不跳入深刻,但透出深意
Screendaily.com:如果需要進一步證據表明中國新電影在技術和情感上有多成熟的話,看《孔雀》吧。這個「文革」末期中國某省城三姐妹的故事,這個敏感、簡單到迷人的電影,雖然在樹立真實性的過程中不急不徐,但卻讓耐心的觀眾愛上它和它的三位年輕主人公。
與張藝謀的兩部近作給人華麗有餘深刻不足的感覺不同,《孔雀》呈現了反面的真實:首執導筒的攝影師顧長衛提升了世俗,告訴我們在見慣不怪的日常問題和看似普通的家庭後面,隱藏著多少未盡的東西……
比2小時40分鍾的片長更顯輕松、優美的《孔雀》應該突破影展范疇,進入特定地域觸及更有鑒賞力的藝術片觀眾……
盡管片中的時間指針並不明顯,但情節延展達到六七年。第一部分雖是姐姐的故事,攝影機卻不採用主觀視點,而是以古典主義的構圖和燈光從外部觀察,僅有幾個特寫。這種看似拘謹的技巧和從容不迫的韻律,恰恰在觀者與對象之間建立起謹慎而互相尊重的對話,不跳入深刻,但透出深意……
歸結到底,《孔雀》是一部關於生存和順應的電影;當最後我們聽到姐姐說「沒關系,在爸爸的家鄉,滿山都是孔雀」的聲音時,竟然感到這是某種勝利。
有潛力讓全世界神魂顛倒
路透社:顧長衛對角色投入的同情和理解、不帶評判和恩賜態度的觀察,使他成為一個真正的故事講述者……
這部影片有潛力讓全世界的觀眾神魂顛倒。它把觀者帶進一座中國小城,用人的夢想、遺憾和幻滅等共有體驗,把司空見慣的日常生活變得不同。在將近2個半小時的時間里,觀者會度過一個清晰可辨的、啟示性的中國人生。換句話說,影片在亞洲以外有著卓越的市場前景。惟一缺乏的就是明星,但話說回來,2000年章子怡亮相柏林的時候,又有誰知道她呢?
雖然有點長,但影片用它從容不迫的步伐充分發掘著小城生活的全部細節,鄰人的殘酷、父母的獨斷,以及一個在我們眼前改變的世界……影片所有的技術環節都合力營造了一個富於表現力、引人入勝又充滿美的家庭悲劇———只不過這種美,總是與那些當事人擦肩而過。 編譯:yoyo
■編輯部點評
物質貧乏時期的「愛美麗」
看姐姐的故事就像看物質貧乏時期的《天使愛美麗》,不瑰麗、不美妙,眼前只是一個艱難困苦的物質世界,但無論如何拴不住最浪漫、最勇敢的夢想。張靜初和馮瓅的表現是如此動人,以至於他們會徹底改變你對西紅柿和向日葵的看法。
《孔雀》傳達出了賈樟柯電影長久以來試圖表現但迷失於時代符號中的迷人氣質:敏感、細膩和憂郁。
我喜歡大家談起它的時候都說「姐姐」、「哥哥」、「弟弟」,而不是高衛紅、高衛國、高衛強,那種脫口而出的親密彷彿在說我們身邊的人,或我們自己。 □yoyo
具備無聲驚雷的氣質
對大多數具備憶苦思甜愛好的中國觀眾來說,《孔雀》更像是一本群體化的時代備忘錄,現在讀起來傷感、無奈,卻又會饒有興趣地品味那些似乎歷歷在目的陳年細節。
影片得益於中國電影對痛楚的一貫迷戀,又在宏大視角的野心跟細碎的生活細節間找到平衡點,使整部作品具備了無聲驚雷的氣質。對觀者而言,即便無法完全感同身受那份歲月經歷,也絕對會被生命與時間徒勞對抗的主題震撼。在現有條件下,能夠在銀幕上看到《孔雀》這樣的作品,已是一種幸福。 □朱穆
對內心世界的忠誠守護
動物園里的孔雀遲遲不開屏,姐姐對丈夫懷中的孩子說:「沒關系,在爸爸的家鄉,滿山都是孔雀。」這句台詞很像一個詩化的注腳———原來姐姐一直沒變,她身上最光彩的部分完全經住了歲月的磨礪和考驗,最終的謝幕相當完滿。
姐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她對世間、對人心的蝕腐有一種天然的免疫力,對內心世界有著近乎固執的忠誠守護。即便最後捧著一枚西紅柿撕心痛哭,那也不是絕望,而是哀慟;那不是突然發現自己錯了,而是一直以來對命運和愛情的苦苦求解終於得到了印證,她是有福的。□松木歌
用詩意讓我們大腦缺氧
在雞年頭上冒出來的一大堆國產片中,《孔雀》實在是「雀立雞群」。最經典的青春沖動,這回又加上最討巧的中國式回憶,《孔雀》延續了《陽光燦爛的日子》與《十七歲的單車》的序列。
然而最難得的是詩意,在一個平庸而充實的社會,《孔雀》用詩意讓我們大腦缺氧。看三兄妹的故事,是在看三種詩意的逃逸,盡管導演剪片時厚此薄彼,但弟弟乾瘦的身體與姐姐倔犟的嘴角一樣讓人心動———不要問我為什麼躺在你的床上,因為這寒冷快要把我凍僵。 □公子小變
一代人的傷感肖像
看著《孔雀》,我想起了崔健的《一塊紅布》:「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蒙住了我的雙眼也蒙住了天/你問我看見了什麼/我說我看見了幸福……」顧長衛在《孔雀》中勾勒出上世紀六十年代生人的傷感肖像。與美國青年充滿反戰和叛逆的六十年代相比,《孔雀》中的三兄妹和他們身邊的人經歷著如此乏味和困苦的生活,不僅無比艱難,而且共同擁有的東西僅僅在於他們都是紅色時代的遺民,惟一亮麗之處只是來自姐姐的降落傘、傻哥哥的單戀女友,還有弟弟偷偷畫下的女性裸體之類充滿幻想和希望的脆弱東西。 □周周
離偉大還有一小步距離
有小城生活閱歷的中年人和顧長衛有著最深的共鳴,他們把《孔雀》當作自己的青春回憶錄,並為其貼上溫情、懷舊、感傷的標簽。
但我更看重影片的另一面,能夠面對敏感的題材和繞不開的歷史,開拍《孔雀》本身已經顯示了顧長衛的勇氣。雖然將歷史背景小心地虛化、隱藏,影片仍頑強地表達出了對人性與社會深刻的批判(盡管已經明顯地減弱了)。我們讀出了影片對政治與商業的妥協,這也使《孔雀》離偉大有一小步的距離,但它仍然值得我們真誠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