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貢茶沏茶為什麼變顏色
❶ 安徽有哪些貢茶
安徽的貢茶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
1. 黃山毛峰:
黃山毛峰是安徽省的著名貢茶之一,產於黃山一帶。其茶葉形狀細嫩,色澤翠綠,香氣清新持久。黃山毛峰採摘精細,製作過程嚴謹,結合了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使其品質獨特。這款茶自明清時期就備受贊譽,成為貢品。
2. 太平猴魁:
太平猴魁也是安徽的一種重要貢茶。其特點為茶葉扁平挺直,色澤翠綠且富有光澤。太平猴魁的產地環境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為其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此茶香氣濃郁,滋味鮮爽,回甘持久,具有獨特的猴魁韻味。
3. 祁門紅茶:
祁門紅茶是安徽省祁門縣特產,也是中國十大紅茶之一。祁門紅茶品質超群,外形細嫩,色澤烏潤,茶湯紅亮。其獨特的製作工藝使得茶葉香氣持久、滋味醇厚。祁門紅茶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歷史上也曾作為貢茶進獻。
安徽的這三種貢茶各具特色,不僅在本地區深受喜愛,也受到了國內外茶友的高度評價。它們都是中國茶文化的瑰寶,體現了安徽地區豐富的茶葉資源和獨特的制茶技藝。
❷ 茶有幾種,有什麼傳說
中國歷史名茶眾多,幾乎每個名茶都有一段神奇的傳說,細細讀來,頗有滋味。你知道"大紅袍"、"鐵觀音"、"碧螺春"的來歷嗎?你知道"神農嘗茶"、"陸羽煎茶"、"乾隆皇帝封御茶"的故事嗎?不妨讀讀這些有趣味的傳說,或許在茶餘飯後會給你的生活增加一些樂趣,獲得一些知識。
1、神農嘗茶的傳說
很早以前,中國就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傳說。說的是神農有一個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麼東西,人們都可以從他的胃腸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時候的人,吃東西都是生吞活剝的,因此經常鬧病。神農為了解除人們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嘗試一遍,看看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變化,判斷哪些無毒哪些有毒。當他嘗到一種開白花的常綠樹嫩葉時,就在肚子里從上到下,從下到上,到處流動洗滌,好似在肚子里檢查什麼,於是他就把這種綠葉稱為"查"。以後人們又把"查"叫成"茶"。神農長年累月地爬山涉水,嘗試百草,每天都得中毒幾次,全靠茶來解救。但是最後一次,神農來不及吃茶葉,還是被毒草毒死了。據說,那時候他見到一種開著黃色小花的小草,那花萼在一張一合地動著,他感到好奇,就把葉子放在嘴裡慢慢咀嚼。一會兒,他感到肚子很難愛,還沒來得及吃茶葉,肚腸就一節一節地斷開了,原來是中了斷腸草的毒。後人為了崇敬、紀念農業和醫學發明者的功績,就世代傳頌著這樣一個神農嘗百草的故事。
2、陸羽煎茶的傳說
唐朝代宗皇帝李豫喜歡品茶,宮中也常常有一些善於品茶的人供職。有一次,竟陵今湖北天門)積公和尚被召到宮中。宮中煎茶能手,用上等茶葉煎出一碗茶,請積公品嘗。積公飲了一口,便再也不嘗第二口了。皇帝問他為何不飲,積公說:"我所飲之茶,都是弟子陸羽為我煎的。飲過他煎的茶後,旁人煎的就覺淡而無味了。"皇帝聽罷,記在心裡,事後便派人四處尋找陸羽,終於在吳興縣苕溪的天杼山上找到了他,並把他召到宮中。皇帝見陸羽其貌不揚,說話有點結巴,但言談中看得出他的學識淵博,出言不凡,甚感高興。當即命他煎茶。陸羽立即將帶來的清明前採制的紫筍茶精心煎後,獻給皇帝,果然茶香撲鼻,茶味鮮醇,清湯綠葉,真是與眾不同。皇帝連忙命他再煎一碗,讓宮女送到書房給積公去品嘗,積公接過茶碗,喝了一口,連叫好茶,於是一飲而盡。他放下茶碗後,走出書房,連喊"漸兒(陸羽的字)何在?",皇帝忙問"你怎麼知道陸羽來了呢?"積公答道:"我剛才飲的茶,只有他才能煎得出來,當然是到宮中來了。"
上述的傳說,雖說難辨真偽,但從此也可見陸羽精通茶藝之一斑。
3、黃山毛峰的傳說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覽勝地,而且群山之中所產名茶"黃山毛峰",品質優異。講起這種珍貴的茶葉,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呢!
明朝天啟年間,江南黟縣新任縣官熊開元帶書僮來黃山春遊,迷了路,遇到一位斜挎竹簍的老和尚,便借宿於寺院中。長老泡茶敬客時,知縣細看這茶葉色微黃,形似雀舌,身披白毫,沸水沖泡下去,只看熱氣繞碗邊轉了一圈,轉到碗中心後就直線升騰,約有一尺高,然後在空中轉一圓圈,化成一朵白蓮花。那白蓮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團雲霧,最後散成一縷縷熱氣飄盪開來,幽香滿室。知縣問後方知此茶名叫黃山毛峰,臨別時長老贈送此茶一包和黃山泉水一葫蘆,並囑一定要用此泉水沖泡才能出現白蓮奇景。熊知縣回縣衙後正遇同窗舊友太平知縣來訪,便將沖泡黃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縣甚是驚喜,後來即到京城稟奏皇上,想獻仙茶邀功請賞。皇帝傳令進宮表演,然而不見白蓮奇景出現,皇上大怒,太平知縣只得據實說道乃黟縣知縣熊開元所獻。皇帝立即傳令熊開元進宮受審,熊知縣進宮後方知未用黃山泉水沖泡之故,講明緣由後請求回黃山取水。熊知縣來到黃山拜見長老,長老將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沖泡玉杯中的黃山毛峰,果然出現了白蓮奇觀,皇帝看得眉開眼笑,便對熊知縣說道:"朕念你獻茶有功,升你為江南巡撫,三日後就上任去吧。"熊知縣心中感概萬端,暗忖道:"黃山名茶尚且品質清高,何況為人呢?"於是脫下官服玉帶,來到黃山雲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蒼松入雲、修竹夾道的雲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師的墓塔遺址,相傳就是正志和尚的墳墓。
4、白毫銀針的傳說
福建省東北部的政和縣盛產一種名茶,色白如銀形直如針,據說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這種茶就叫"白毫銀針"。
傳說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帶久旱不雨,瘟疫四起,病者、死者無數。在東方雲遮霧擋的洞宮山上有一口龍井,龍井旁長著幾株仙草,揉出草汁能治百病,草汁滴在河裡、田裡,就能湧出水來,因此要救眾鄉親,除非採得仙草來。當時有很多勇敢的小夥子紛紛去尋找仙草,但都有去無回。有一戶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大哥名志剛,二哥叫志誠,三妹叫志玉。三人商定先由大哥去找仙草,如不見人回,再由二哥去找,假如也不見回,則由三妹尋找下去。這一天,大哥志剛出發前把祖傳的鴛鴦劍拿了出來,對弟妹說:"如果發現劍上生銹,便是大哥不在人世了。"接著就朝東方出發了。走了三十六天,終於到了洞宮山下,這時路旁走出一位白發銀須的老爺爺,問他是否要上山采仙草,志剛答是,老爺爺說仙草就在山上龍井旁,可上山時只能向前千萬不能回頭,否則采不到仙草。志剛一口氣爬到半山腰,只見滿山亂石,陰森恐怖,身後傳來喊叫聲,他不予理睬,只管向前,但忽聽一聲大喊"你敢往上闖",志剛大驚,一回頭,立刻變成了這亂石崗上的一塊新石頭。這一天志誠兄妹在家中發現劍已生銹,知道大哥不在人世了。於是志誠拿出鐵簇箭對志玉說,我去采仙草了,如果發現箭簇生銹,你就接著去找仙草。志誠走了四十九天,也來到了洞宮山下遇見白發老爺爺,老爺爺同樣告訴他上山時千萬不能回頭。當他走到亂石崗時,忽聽身後志剛大喊"志誠弟,快來救我",他猛一回頭,也變成了一塊巨石。志玉在家中發現箭簇生銹,知道找仙草的重任終於落到了自己的頭上。她出發後,途中也遇見白發老爺爺,同樣告訴她千萬不能回頭等話,且送給她一塊烤糍粑,志玉謝後背著弓箭繼續往前起,來到亂石崗,奇怪聲音四起,她急中生智用糍粑塞住耳朵,堅決不回頭,終於爬上山頂來到龍井旁,拿出弓箭射死了黑龍,採下仙草上的芽葉,並用井水澆灌仙草,仙草立即開花結子,志玉採下種子,立即下山。過亂石崗時,她按老爺爺的吩咐,將仙草芽葉的汁水滴在每一塊石頭上,石頭立即變成了人,志剛和志誠也復活了。兄妹三人回鄉後將種子種滿山坡。這種仙草便是茶樹,於是這一帶年年採摘茶樹芽葉,晾曬收藏,廣為流傳,這便是白毫銀針名茶的來歷。
5、太平猴魁的傳說
安徽省太平縣猴坑地方生產一種猴魁茶,說起猴魁茶,還有一段故事呢。傳說古時候,在黃山居住著一對白毛猴,生下一隻小毛猴,有一天,小毛猴獨自外出玩耍,來到太平縣,遇上大霧,迷失了方向,沒有再回到黃山。老毛猴立即出門尋找,幾天後,由於尋子心切,勞累過度,老猴病死在太平縣的一個山坑裡。山坑裡住著一個老漢,以采野茶與葯材為生,他心地善良,當發現這只病死的老猴時,就將他埋在山崗上,並移來幾顆野茶和山花栽在老猴墓旁,正要離開時,忽聽有說話聲:"老伯,你為我做了好事,我一定感謝您。"但不見人影,這事老漢也沒放在心上。第二年春天,老漢又來到山崗采野茶,發現整個山崗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茶樹。老漢正在納悶時,忽聽有人對他說:"這些茶樹是我送給您的,您好好栽培,今後就不愁吃穿了。"這時老漢才醒悟過來,這些茶樹是神猴所賜。從此,老漢有了一塊很好的茶山,再也不需翻山越嶺去采野茶了。為了紀念神猴,老漢就把這片山崗叫作猴崗,把自己住的山坑叫作猴坑,把從猴崗採制的茶葉叫做猴茶。由於猴茶品質超群,堪稱魁首,後來就將此茶取名為太平猴魁了。
6、大紅袍的傳說
大紅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烏龍茶中的名叢珍品。它的來歷傳說很多,傳說古時,有一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廟老方丈看見,泡了一碗茶給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後來秀才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還被招為東床駙馬。一個春日,狀元來到武夷山謝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後擁,到了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株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老方丈說,去年你犯鼓脹病,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樹發芽時,就鳴鼓召集群猴,穿上紅衣褲,爬上絕壁採下茶葉,炒制後收藏,可以治百病。狀元聽了要求採制一盒進貢皇上。第二天,廟內燒香點燭、擊鼓鳴鍾,召來大小和尚,向九龍窠進發。眾人來到茶樹下焚香禮拜,齊聲高喊"茶發芽!"然後採下芽葉,精工製作,裝入錫盒。狀元帶了茶進京後,正遇皇後肚疼鼓脹,卧床不起。狀元立即獻茶讓皇後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將一件大紅袍交給狀元,讓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賞。一路上禮炮轟響,火燭通明,到了九龍窠,狀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後來,人們就把這三株茶樹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了"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7、君山銀針的傳說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一千多年前就產銀針名茶,茶芽細嫩,滿披茸毛,很早就成為全國十大名茶之一。據說君山茶的第一顆種子還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從五代的時候起,銀針就被作為"貢茶",年年向皇帝進貢。後唐的第二個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時候,侍臣為他捧杯沏茶,開水向杯里一倒,馬上看到一團白霧騰空而起,慢慢地出現了一隻白鶴。這只白鶴對明宗點了三下頭,便朝藍天翩翩飛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葉都齊嶄嶄地懸空豎了起來,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筍。過了一會,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墜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問侍臣是什麼原因。侍臣回答說:"這是君山的白鶴泉(即柳毅井)水,泡黃翎毛(即銀針茶)的緣故。白鶴點頭飛入青天,是表示萬歲洪福齊天;翎毛豎起,是表示對萬歲的敬仰;黃翎緩墜,是表示對萬歲的誠服。"明宗聽了,心裡十分高興,立即下旨把君山銀針定為貢茶。上述侍臣的一翻話自是討好皇上,事實上,細嫩的君山銀針茶,沖泡時,確有棵棵茶芽豎立懸於杯中,上下沉浮,倒是極為美觀的。
8、松羅茶的傳說
安徽省休寧縣有座松羅山,山上產茶頗為有名,叫松羅茶。松羅茶不僅香高味濃,而且真能夠治病,至今京津濟南一帶的老中醫開方用松羅茶的仍然很多。松羅茶主治高血壓、頑瘡,還可化食通便。至於松羅茶的來歷,傳說是明太祖洪武年間,松羅山的讓福寺門口擺有兩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遠,裡面長滿綠萍,香客來到廟堂對老方丈說,那兩口水缸是個寶,要出三百兩黃金購買,商定三日後來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綠萍水倒出,洗凈搬到廟內。三日後香客來了見水缸被洗凈,便說寶氣已凈,沒有用了。老和尚極為懊悔,但為時已晚。香客走出廟門又轉了回來,說寶氣還在廟前,那倒綠水的地方便是,若種上茶樹,定能長出神奇的茶葉來,這種茶三盞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點種上茶樹,不久,果然發出的茶芽清香撲鼻,便起名"松羅茶"。二百年後,到了明神宗時,休寧一帶流行傷寒痢疾,人們紛紛來讓福寺燒香拜佛,祈求菩薩保佑。方丈便給來者每人一包松羅茶,並面授"普濟方":病輕者沸水沖泡頻飲,兩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與生薑、食鹽、粳米炒至焦黃煮服,或研碎吞服,兩三日也愈。果然,服後療效顯著,制止了瘟疫流行。從此松羅茶成了靈丹妙葯,名聲大噪,蜚聲天下。
9、烏龍茶的傳說
據說烏龍茶最早發源於福建省安溪縣。傳說,很早以前,安溪的深山裡,住著一位獵人,名叫胡良。有一天,他偶然發現一座山上長著一叢叢小樹,枝葉墨綠蔥蘢,便隨手摘下一枝,放在背簍中遮蓋獵物,翻山越嶺,直到太陽快下山才回到家中。回家後點火燒水,山風吹過,忽聞得一陣清香,接著收拾獵物時,發現清香來自背簍中的那枝樹葉。胡良試著摘下幾片葉子,用開水沖泡,喝到嘴裡,不僅香醇,而且頓覺口舌生津,煩躁盡消,胡良心想這定是仙樹。立即起身重返深山摘了一大捆枝葉回家,但用此葉泡水,卻變得又苦又澀。胡良想了半天,為什麼從同樣的樹上采來的枝葉,味道不一樣呢?細想過後,悟出了一個道理來。原先採的枝葉經過大半天曬萎,產生的清香,因此決定摸索加工製作香茶的方法。經過反復試制,終於找到了采來葉子要經過晾曬、搓擦、炒烘等過程的製作香茶的途徑。香茶製作成功後,流傳四方,胡良的名字也隨之廣為傳誦。照安溪的方言,"胡良"與"烏龍"語音相近,後來人們就把這里出產的名茶稱作"烏龍茶",而名揚海內外。
10、水仙茶的傳說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良種茶樹,名叫水仙種。這種茶樹只開花不結果,需靠插條繁殖。說起水仙茶的發現和插條繁殖還有一段傳說故事呢。相傳有一年武夷山熱得出奇,有個建甌的窮漢子靠砍柴為生,大熱天沒砍幾刀就熱得頭昏腦脹,唇焦口燥,胸悶疲累,於是到附近的祝仙洞找個陰涼的地方歇息。剛坐下,只覺一陣涼風帶著清香撲面吹來,遠遠望去原來是一棵小樹上開滿了小白花,綠葉卻又厚又大。他走過去摘了幾片含在嘴裡,涼絲絲的,嚼著嚼著,頭也不昏胸也不悶了,精神頓時爽快起來,於是從樹上折了一根小枝,挑起柴下山回家。這天夜裡突然風雨交加,在雷雨打擊下,他家一堵牆倒塌了。第二天清早,一看那根樹枝正壓在牆土下,枝頭卻伸了出來,很快爆了芽,發了葉,長成了小樹,那新發芽葉泡水喝了同樣清香甘甜,解渴提神,小夥子長得更加壯實。這事很快在村裡傳開了,問他吃了什麼仙丹妙葯,他把事情緣由說了一遍。大家都紛紛來采葉子泡水治病,向他打聽那棵樹的來歷小夥子說是從祝仙洞折來的。因為建甌人說"祝"和崇安話的"水"字發音一模一樣,崇安人都以為是"水仙",也就把這棵樹叫做水仙茶了。大家仿效建甌人插枝種樹的辦法,水仙茶很快就繁殖開來,長得滿山遍野都是,從此水仙茶成為名品而傳播四方。
11、碧螺春的傳說
江蘇省蘇州太湖東、西洞庭山出產"碧螺春"茶,碧綠的嫩葉捲曲似螺,綠油油,毛茸茸。這種名茶的由來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
傳說在很早以前,西洞庭山上住著一位美麗、勤勞、善良的姑娘,名叫碧螺。東洞庭山上住著一位小夥子,名叫阿祥,打魚為生,兩人相愛著。但不久災難來臨,太湖中出現了一條惡龍,作惡多端,揚言要碧螺姑娘作它的妻子,如不答應,便興風作浪,讓人民不得安寧。阿祥得知此事後,便決心為民除害,他手持魚叉潛入湖底,與惡龍搏鬥,最後終將惡龍殺死,但阿祥也因流血過多而昏迷過去。碧螺姑娘將阿祥抬到家中,親自照料,但不見轉好。碧螺姑娘為了搶救阿祥便上山尋找草葯。在山頂見有一株小茶樹,雖是早春,已發新芽,她用嘴逐一含著每片新芽,以體溫促其生長,芽葉很快長大了,她採下幾片嫩葉泡水後給阿祥喝下,阿祥果然頓覺精神一振,病情逐漸好轉。於是碧螺姑娘把小茶樹上的芽葉全部採下,用薄紙包好緊貼胸前,使茶葉慢慢暖干,然後搓揉,泡茶給阿祥喝。阿祥喝了這種茶水後,身體很快康復,兩人陶醉在愛情的幸福之中。然而碧螺姑娘卻一天天憔悴下去,原因是姑娘的元氣全凝聚在茶葉上了,最後姑娘帶著甜蜜幸福的微笑,倒在阿祥懷里,再也沒有醒過來。阿祥悲痛欲絕,他把姑娘埋在洞庭山上,從此山上的茶樹越長越旺,品質格外優良。為了紀念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鄉親們便把這種名貴的茶葉,取名為"碧螺春"。
12、廬山雲霧茶的傳說
江西省廬山出產雲霧茶,香氣清高滋味鮮爽,真是高山出名茶,名不虛傳。
傳說孫悟空在花果山當猴王的時候,常吃仙桃、瓜果、美酒,有一天忽然想起要嘗嘗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喝過的仙茶,於是一個跟頭上了天,駕著祥雲向下一望,見九洲南國一片碧綠,仔細看時,竟是一片茶樹。此時正值金秋,茶樹已結籽,可是孫悟空卻不知如何采種。這時,天邊飛來一群多情鳥,見到猴王後便問他要干什麼,孫悟空說"我那花果山雖好但沒茶樹,想采一些茶籽去,但不知如何採得。"眾鳥聽後說:"我們來幫你采種吧。"於是展開雙翅,來到南國茶園里,一個個銜了茶籽,往花果山飛去。多情鳥嘴裡銜著茶籽,穿雲層,越高山,過大河,一直往前飛。誰知飛過廬山上空時,巍巍廬山勝景把它們深深吸引住了,領頭鳥竟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領頭鳥一唱,其他鳥跟著唱和。茶籽便從它們嘴裡掉了下來,直掉進廬山群峰的岩隙之中。從此雲霧繚繞的廬山便長出一棵棵茶樹,出產清香襲人的雲霧茶。
13、小蘭花茶的傳說
安徽省大別山區的齊雲山出產小蘭花茶,亦名"齊山雲霧",茶葉品質極佳。關於它的來歷,也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大別山區的齊雲山腳下有一座大庄園,園主叫李佔山。李佔山想強占使女蘭花,蘭花寧死不從,在姐妹們的幫助下逃了出來,翻山越嶺,來到蝙蝠洞旁。蝙蝠洞外的絕壁石縫中長著一棵茶樹,常年有蝙蝠糞為肥,長得格外枝繁葉茂,清明時節就抽出了新芽。小蘭花摘下嫩芽葉,帶到山下一個孤老太太家裡,借鍋子炒干後拎到街上去賣。一個窮漢看見茶好,給了蘭花五百錢買下茶葉,來到茶館,將茶泡了來喝後,覺得果然是好茶,茶客們都紛紛要買,窮漢把茶葉分給了大家。消息傳出,有人說,齊雲山的蝙蝠仙姑顯靈了,賣茶姑娘就是蝙蝠仙姑。李佔山得知這個消息後,派家丁四齣探察。過了幾天,蘭花又炒了一袋茶上街去賣,不料被李佔山的管家看見,報告李佔山說賣茶人就是蘭花。蝙蝠洞的茶樹終於被發現了,蘭花姑娘也被家丁推下了懸崖。結果茶樹被李佔山霸佔,採下茶葉炒制後獻給縣官,縣官獻給知府,知府敬獻皇上,皇上品茶後,龍顏大悅,御筆親書"齊山雲霧"四字。李佔山獻茶有功,封為齊雲山七品制茶監官。可是第二年春,那棵茶樹枯死了,李佔山無茶進貢,只得以假冒真,結果犯了欺君之罪,被殺了頭。後來在蘭花墜岩的石縫中,長出了一片茶林,當地百姓採下茶葉,精製加工後品質依然如故,大家為紀念蘭花姑娘,便將此名茶取名為"小蘭花"。
14、不知春的傳說
福建省武夷山有一種品質極為優異的名種茶樹叫"不知春"。為什麼叫不知春呢?傳說有個叫寒秀堂的書生,平生愛茶如命,讀《茶經》,吟茶詩,作茶賦、喝山茶。一天,他聽人說武夷山山美、水甜、茶香,便要親臨其境,嘗試一番。但來到武夷山後,不巧清明、穀雨已過,春茶採摘已畢,甚為掃興。但他被武夷的山光水色吸引,順得山路來到九曲邊,看到了"水仙"茶,在九龍窠看到了"大紅袍",在慧苑坑看到了"白雞冠",在鳳林丹岩看到了"吊金龜"等等茶樹名種,只是茶樹上的嫩梢芽葉已不多見。當他走到天游峰下的一塊大石旁,忽聞到一股奇異的香味,似蘭又似桂,清甜濃郁。順著香味走去,來到一個陰暗冰涼的岩洞,發現在石頭堆里長著一株大茶樹。樹葉又大又厚,滿樹鬱郁蔥蔥,隨風搖曳。寒秀堂忍不住感嘆地說"春過始發芽,真是不知春哪"。話音剛落,洞外傳來一陣笑聲,回頭一看,原來是個紅衣姑娘提著茶籃站在洞口,笑吟吟地說:"哎呀,'不知春'這茶名起得真好,謝謝先生。"紅衣姑娘是武夷山的茶姑,年年到此採摘香茶,但始終不知其名,剛才聽到先生給茶樹起了個美名,忙施禮道謝。寒秀堂卻不好意思地說:"小生不過隨口說說而已,既然姑娘喜歡這個名字,就管它叫'不知春'吧"從此不知春名叢茶樹名揚四方製得香茶遠銷海內外。
15、白牡丹的傳說
福建省福鼎縣一帶盛產白牡丹茶,這種茶身披白茸毛的芽葉成朵,宛如一朵朵白牡丹花,有潤肺清熱的功效,常當葯用。傳說這種茶樹是牡丹花草變成的。在西漢時期,有位名叫毛義的太守,清廉剛正,因看不慣貪官當道,於是棄官隨母去深山老林歸隱。母子兩騎白馬來到一座青山前,只覺得異香撲鼻,於是便向路旁一位鶴發童顏、銀須垂胸的老者探問香味來自何處。老人指著蓮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說,香味就來源於它。母子倆見此處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來,建廟修道,護花栽茶。一天,母親因年老加之勞累,口吐鮮血病倒了。毛義四處尋葯,正在萬分焦急、非常疲勞睡倒在路旁時,夢中又遇見了那位白發銀須的仙翁,仙翁問清緣由後告訴他:"治你母親的病須用鯉魚配新茶,缺一不可。"毛義醒來回到家中,母親對他說:"剛才夢見仙翁說我須吃鯉魚配新茶,病才能治好。"母子二人同做一夢,認為定是仙人的指點。這時正值寒冬季節,毛義到池塘里破冰捉到了鯉魚,但冬天到哪裡去采新茶呢?正在為難之時,忽聽得一聲巨響,那十八棵牡丹竟變成了十八棵仙茶,樹上長滿嫩綠的新芽葉。毛義立即採下曬干,說也奇怪,白毛茸茸的茶葉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且香氣撲鼻。毛義立即用新茶煮鯉魚給母親吃,母親的病果然好了,她囑咐兒子好生看管這十八棵茶樹,說罷跨出門便飄然飛去,變成了掌管這一帶青山的茶仙,幫助百姓種茶。後來為了紀念毛義棄官種茶,造福百姓的功績,建起了白牡丹廟,把這一帶產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6、鐵觀音的傳說
福建省安溪縣所產的烏龍茶中,數"鐵觀音"最為出名,這種名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味醇香濃,深受國內外茶客的喜愛。對這種茶樹的由來,安溪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相傳,清乾隆年間,安溪西坪上堯鄉松林頭村,有一位老茶農叫魏飲,製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觀音菩薩,十多年來,從不間斷,可見禮佛之誠。一夜,魏飲夢見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發蘭花香味的茶樹,正想採摘時,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起床後,他立即去屋後山崖,尋找那株茶樹,果然在崖石上發現了一株與夢中一模一樣的茶樹。於是採下一些芽葉,帶回家中,精心製作,然後燒水泡茶。頓覺濃郁的花香撲鼻,茶味甘醇鮮爽,精神為之一振。魏飲認為這是茶中之王,決心用壓條方法進行繁殖。他先把茶苗種在家中的幾個鐵鍋里,經過三年之後,茶樹長得枝葉茂密,採下茶葉精工製作,果然品質依舊,香味濃郁。他把這些茶葉密藏於罐中,每逢貴客臨門,便泡茶待客,品嘗過的人個個稱贊不已。一天,有位塾師嘗過此茶後,覺得香味特殊,問是哪裡來的。魏飲就將夢中見寶茶的事說了一遍,塾師認定這茶一定是觀音托夢所賜,用鐵鍋栽種,茶葉重實如鐵,於是想了想對魏飲說,這茶美如觀音重如鐵,又是觀音托夢所獲,就叫它"鐵觀音"吧,魏飲連聲叫好。一傳十,十傳百,"鐵觀音"名茶從此就名揚天下了。
17、苗嶺雲霧茶的傳說
貴州省苗嶺雲霧山生產一種香幽味甜的名茶雲霧茶,在清朝乾隆時代是八大名茶之一。傳說雲霧山上有座鳳凰坡,滿坡種茶,有一對鳳凰常在茶樹上梳洗羽毛,昂頭鳴唱。乾隆年間,按照慣例,朝廷每年向苗家索取"貢茶",苗家百姓一年辛苦,往往就這樣被官府剝奪得精光,生活十分困難。而貢茶數量年年增加,苗家百姓實在無法活下去了,於是有人說,這樣下去,不如毀了茶樹,也可免交貢茶了。秋冬來臨,山上茅草被寒霜打得白乎乎的,紛紛枯萎了,而茶樹依舊鬱郁蔥蔥。可怎樣才能叫茶樹也像茅草一樣枯萎呢?有人說,我們大家燒開水,用開水澆在茶樹上,燙焦茶樹,就說是遭霜打的。於是大家一齊動手,燒水澆茶樹,燙得茶樹一片焦黃,然後去稟報官府。縣官聽了不信,到茶山一看,果然如此,氣得大發雷霆,要抓人去懲辦。憤怒的百姓提著刀、棒,從四面圍了上來,嚇得縣官連忙答應稟報皇上,免去貢茶,然後匆匆逃去。茶樹枝葉雖然枯萎了,但根還活著。那對鳳凰見茶樹枯萎傷心極了,一邊飛,一邊哭,鳳凰淚滴在茶樹上,沒有多久,茶樹轉青復活,枝葉又顯得綠蔥蔥了。風凰坡的茶樹經過鳳凰淚的澆灌,品質更加優異。
18、蒙頂茶的傳說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蒙頂茶自唐朝起就被列為"貢茶",品質優異,人人皆知。可是,知道它的來歷的人卻並不多。相傳,很古的時候,青衣江有條仙魚,經過千年修煉,成了一個美麗的仙女。仙女扮成村姑,在蒙山玩耍,拾到幾顆茶籽,這里正巧碰見一個採花的青年,名叫吳理真,兩人一見鍾情。魚仙掏出茶籽,贈送給吳理真,訂了終身,相約在來年茶籽發芽時,魚仙就前來和理真成親。魚仙走後,吳理真就將茶籽種在蒙山頂上。第二年春天,茶籽發芽了,魚仙出現了,兩人成親之後,相親相愛,共同勞作,培育茶苗。魚仙解下肩上的白色披紗拋向空中,頓時白霧彌漫,籠罩了蒙山頂,滋潤著茶苗,茶樹越長越旺。魚仙生下一兒一女,每年採茶制茶,生活倒也美滿。但好景不長,魚仙偷離水晶宮,私與凡人婚配的事,被河神發現了。河神下令魚仙立即回宮。天命難違,無奈何,魚仙只得忍痛離去。臨走前,囑咐兒女要幫父親培植好滿山茶樹,並把那塊能變雲化霧的白紗留下,讓它永遠籠罩蒙山,滋潤茶樹。吳理真一生種茶,活到八十,因思念魚仙,最終投入古井而逝。後來有個皇帝,因吳理真種茶有功,追封他為"甘露普慧妙濟禪師"。蒙頂茶因此世代相傳,朝朝進貢。貢茶一到,皇帝便下令派專人去揚子江取水,取水人要凈身焚香,午夜駕小船至江心,用錫壺沉入江底,灌滿江水,快馬送到京城,煮沸沖沏那珍貴的蒙頂茶,先祭先皇列祖列宗,然後與朝臣分享香醇的清茶。
19、西山茶的傳說
廣西桂平縣風景秀麗的西山,盛產名茶,據《桂平縣志》記載:"西山茶,出西山棋盤石、乳泉井、觀音岩下,矮株散植,根吸石髓,葉映朝暾,故味甘腴,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