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風箏為什麼顏色要鮮艷

風箏為什麼顏色要鮮艷

發布時間: 2024-12-16 22:00:20

⑴ 風箏的知識

一、選材

1、骨架以各種竹材為主,如毛竹、桂竹、煙竹等都是製作各類風箏的良好材料。此外,還可以選用檬竹、或其它材料製作骨架。選用水分較少的新竹,選用中段節長,粗細變化很小的那一段竹子,製作風箏時要要削去竹黃,只留下竹青和竹皮部分。

2、蒙面小型風箏使用高強度的皮紙、高麗紙等,傳統的大風箏常使用復合材料蒙面,即用綿紙或皮紙托婊的絹。這種材料強度大,氣密性好,著色性好,具有紙和絹都無法比擬的性能。尼龍綢、錦絲綢、無紡布和塑料膜,都是很好的材料。它們的氣密性好,不怕水,前三種的強度遠遠大於紙和絹。

3、風箏的色彩:風箏是以天空為背景的,用色的基本原則是:鮮艷、對比強烈、色塊大的顏色。

二、加工

1、骨架加工

劈竹:去掉竹根和竹梢,截成約1~1.5米的圓竹段,把圓竹段劈成8塊寬度大約相同的竹板,把竹板每10塊一捆,整齊地捆好風干待用,用專用工具切口、劈入、撥開。

削竹:使用木工刨子刨削竹板彎竹竹材的一個重要特性是在一定的溫度下它的結構變軟,很容易彎曲,在彎曲狀態下冷卻便可定型。綁扎材料有線、麻皮、紙和紡織品的條,風箏骨架上竹條的接頭各種各樣。

扣楔:這是天津風箏所常用的一種傳統連接方法。在縱向骨架上的打孔,橫向骨架穿孔聯接的方法。這和連接用在製作旋轉體的風箏部件很有效,如鳥、蟲的肚子、花籃、燈籠等。

活頭:為了折疊的部分,要作成活動的接頭,叫做"活頭"。在中國風箏里最常用的是套鎖活頭。它的構造是兩條搭接,中間以一橫軸相連,兩端各有一金屬環套。環套松開,兩條可折;環套套緊兩條的接頭兩端,則兩根竹條便成一根張開的竹條一樣。

插接:最常用的是套管插接,小型風箏用葦管,中型風箏用竹管,大型風箏要用專門製作的套管連接。

2、蒙面

取材:材料上取形要留邊,要注意紋理對稱;塗膠:原則上講,所糊的材料越薄,越不要很大強度的,可用稀一點的膠水。所糊材料強度大,要求膠合強度也大的,膠水要濃一些。塗膠最好用毛筆輕輕塗在骨架上,膠要均勻。要注意一些骨架的角落裡不要積留很多膠水,這會使蒙面不平整。往塗好膠的骨架上蒙面要准確地放在骨架上,盡量少移動。蒙面在骨架上要平整,各處的松緊程度要相向,蒙面的骨架上定位後,要用手輕壓四周,使蒙面與骨架貼牢,但不忙卷邊。

邊緣處理:根據薄厚度不同分別採用切邊、卷邊、縫邊。

3、底的處理

有很多風箏在繪畫之前,要先上底色,例如製作靖蜒或蟬風箏的翼在繪制紋理之前,就必須先上底色。紅靖蜒用紅底色,綠靖蜒用綠底色,蟬一般用黃底色。這種底色一般在未糊之前上好。因底色上大面積著色,要求均勻或漸變,往往先把紙或礬絹鋪在桌面上,在表面先用板刷刷上一層水,使其濕潤後,再用板刷均勻地塗上透明色,等稍晾一會,還未完全乾時再刷一次,直到適度為止。待完全乾後用熨斗熨平。

4、糊與繪

先糊後繪:先用白紙糊在風箏骨架上,然後用調過膠的鍋煙,直接往風箏上繪畫黑色的部分。

先印再糊,最後填色:是把風箏的繪制方法與民間木板年畫的製作相結合,形成了這種先用木板印出黑色條紋,再糊在風箏骨架上,最後用人工填色或勾出幾條最見筆鋒的線條的方法。

先繪後糊:把設計好的紋樣用墨線畫在風箏蒙面材料上,裁好蒙面紙(或絹等),放在展開圖上,用鉛筆把紋樣勾描下來,根據紋樣和顏色,分先後在蒙面紙上塗色,勾線和精繪。顏色干後,用熨斗熨平。把蒙面紙仔細地蒙在風箏骨架上。這里要特別注意介面部分的紋樣,要拼准、對齊,最後修飾。

三、美化

1、風箏的輪廓造型:選擇最有表現力的造型,多變的"軟造型",考慮風箏空氣動力性能和結構強度方面的基本要求。

2、風箏的構圖:構圖和外輪廓造型一樣,對風箏的藝術效果有重要的影響。而且,風箏的外輪廓造型往往是和構圖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要統一考慮的。

3、風箏的色彩:決定於風箏與一般繪畫在觀賞上的不同條件,風箏的背景是藍天。

1\放風箏的學問
春秋兩季的風向及風速較穩定,經常有緩緩上升的氣流,加上溫度適宜,風景宜人,很適合放風箏。為此,國家級風箏裁判柴茂智提醒大家放風箏時注意以下事項。
場地的選擇(1)有電線,特別是有高壓線及電視塔的地方嚴禁放風箏;(2)在街道、公路與鐵路旁不能放風箏;(3)有大樹及高層建築物的地方不能放風箏;(4)飛機場附近嚴禁放風箏;(5)有霧、有雨,特別是雷雨天,均不能放風箏,更不能用帶有金屬的線放風箏。放風箏應選擇空曠而無障礙物的場所,如運動場、河灘、海濱、公園等。因此,平坦而開闊的地方風速風向較穩定,而且,風箏出毛病時,也不會因掛在障礙物上而受到損失。
風箏的選擇風力大小與放風箏有很大的關系,2-3級風的天氣,一般可以放面積在0.1至0.5平方米的小型,如軟翅鷹、小燕、蝴蝶、蜻蜓和硬翅人物風箏。3-4級風的天氣,適合放面積在1平方米左右的中型風箏,如人物、七星八卦、立體筒形、飛機以及龍類串式風箏等。5級風的天氣不宜放一般的軟翅風箏,如果要放那就需要添加尾巴,5級風時只能放2平方米左右的大型硬翅風箏等。裝有硬翅的筒子類風箏、企鵝串式風箏、八角形風箏等。6級以上的風力,不宜放一般風箏。
風向的辨別春秋兩季,沒有風的天氣是不多的。通常有1-2級的風,一般從早晨8-9點鍾開始,風力逐漸增大,到中午12點鍾前後,風力較大。到17-19點鍾以後,風力逐漸減弱。在同一時間,不同高度的風力大小也不同,高度越高風力越大。風箏不能在低空施放,因為有地面障礙物、建築物的影響。高度在15-20米以上,風向、風力都比較平穩,很適宜施放風箏。春季,東風和東南風較多,比較寒冷的日子,北風較多。辨別風向的方法很簡單,只要注意觀察樹梢、農作物或草向哪邊倒,煙囪排出的煙向哪邊飄,就可辨別風向。假如刮的是東南風,放風箏的人就要背東南,面西北,風箏便能借著風力飛升空中。對於放風箏,平行於地面的氣流比上升氣流好,因為上升氣流不會持久,風力時弱時強。我們所講的「風」,一般是指水平方向移動的氣流,所謂上升氣流,是指碰到了建築物之類的障礙物時,改變了方向的氣流。
2\風箏的歷史知識
風箏起源於戰國時期。公輸般就是後人所說的七巧匠魯班或「魯班爺」。他製作的「鵲」或「鳶」,其原材料是極薄的木片或竹片。漢朝以後,由於紙的發明和應用,在製作風箏時,逐漸以紙代木。稱為「紙鳶」。五代時,又在紙鳶上系竹哨,風吹竹哨,聲如箏鳴 故以後稱「風箏。唐宋時期,現屬濰坊各地扎放風箏已很普遍。明清時期,濰坊的風箏達到極盛。每年清明節前後,風和日麗,家家戶戶扶老攜幼,踏青登場,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藍天。清朝詩人鄭板橋在<<懷濰縣>> 詩中說:「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鞦韆打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生動地描寫了清明佳節濰坊風箏的情景。這種春意盎然的民間活動,既是相互觀摩、評比的機會,又是呼吸早春空氣、享受大自然的恩賜、鍛煉身體的好時光。濰坊風箏扎工精美,畫工別致,造型新穎,構圖合理。它還吸收了木版年畫的某些特點,博採京津畫技之長,線條優美,色彩鮮明,善以誇張的手法,突出主題。風格獨特,栩栩如生。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龍頭蜈蚣風箏 ,長達百餘尺。放飛時先將尾聞和身聞漸次放起,靠幾十節「腰子」所產生的提升力將首部往高空。腰子的連綴是按力學原理系結,系繩之間必須有嚴格的角度和距離。「龍頭蜈蚣」扶搖藍天,氣勢千里,蔚為壯觀。嬴得國內外的普遍贊譽。自1984年第一屆濰坊國際風箏會以後。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舉辦一年一屆的國際風箏盛會,1988年,第五屆國際風箏會將濰坊定為「世界風箏都。現在已經成功舉辦了十九屆風箏 會,每年都要吸引來自世界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也為濰坊的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風箏,是一種游藝競技娛樂民俗事象。從它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民俗文化的一個側面。對其加以分析,不僅有利於風箏的發展,而且對傳統民俗文化的繼承和當代民俗文化的產生和形成,都是有益的。
民俗文化對風箏的巨大影響民俗文化,是傳承文化,是整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民俗的社會現象。風箏,作為一民俗事象,它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孤立的,與諸多民俗事象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受著民俗文化的巨大影響。這既表現在風箏的題材方面和扎制繪畫方面,也表現在風箏的放飛方面。
動物是風箏題材的重要方面,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無所不有。如:龍風箏、鳳風箏、仙鶴風箏、孔雀風箏、鷹風箏、燕子風箏、鴛鴦風箏、蝴蝶風箏、麒麟風箏、獅子風箏、十二生肖風箏。魚風箏等等。這些大量的動物題材的風箏的出現,應該說,與動物崇拜是分不開的。
例如,「龍,,風箏和「鳳」風箏的出現,確切他說,是人們對「龍」和「鳳」崇拜的具體體現。龍,是人們幻想的動物,傳說中的四靈之一,是掌管雨水的神,《山海經》中有「應龍畜水」,「去南方處之,故南方多雨」知說。龍能給人帶來祥瑞,具有變化的神力。在上古神話中,人們則把黃帝的形象和龍聯系在一起。《左傳·昭公十七年、記「太昊氏(伏羲)以龍紀,故以龍師而官名。」《補三皇本紀》載:「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為少典妃,感神龍而生炎帝」《闕里志·古冢》有「黃帝生壽丘」的記載。炎黃子孫便自認為是龍族,龍的後代,龍的傳人。雲南哀牢少數民族以「龍」為圖騰標志,世代相續,皆身畫龍,衣加尾,以示為龍的後人,龍還是封建社會皇權的象徵。今天,人們仍以「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對「龍」的崇拜,產生了「龍文化」,便有了以「龍」為題材的「龍」風箏。
對於「龍」風箏的產生,有的人認為與某地的地理環境有關,這恐怕待進一步的考證。筆者認為,「龍」風箏的產生原因,首先應當是人們對「龍」的崇拜和「龍文化」的影響,否則,那麼多地方都出現「龍風箏」,盡管造型有差異,該如何解釋?鳳又稱鳳凰。雄性為風,雌性為凰,素有鳳求凰之說。刪們幻想中的動物)傳說中的四靈之一,被認為是百烏「、衍」《百鳥朝鳳」就是注腳。傳說,鳳凰出則雷霆不作,風調雨順,天下安寧;善歌舞,性高潔,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隔疥平飲千能給人帶來吉祥幸福。因此,鳳凰成了人間祥瑞,以鳳凰為題材製作風箏便是理所當然的了,直到人們仍以鳳凰作飾物。

3\風箏種類
板子風箏:
即人們傳說的平面形風箏。從結構和形狀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體,無凸起結構,風箏四邊有竹條支撐。此類風箏較多見,扎制容易,飛升性能好,又適合表現多種題材,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一種。板子風箏,京津地區也叫拍子風箏,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這類風箏一般都拖著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這對起飛有逸出。板子風箏中,最簡單的一種是「瓦爿」塊,方方的一片,南方農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稱「箏子」,又叫「屁簾兒」。
串式風箏:
即把幾只相同或不相同的風箏,象冰糖葫蘆似地栓在一根或多根線上,串連起來放飛。我國常見的串式風箏,有串雁(鴻雁傳書)、龍頭蜈蚣、七仙女下凡、八仙過海等。串式風箏近年在南、北皆有發展。
立體風箏:
一般採用折疊結構的骨架,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如宮燈、花瓶、火箭等
龍型風箏:
主要以龍頭蜈蚣風箏為主,也是濰坊風箏的一大特色。
軟翅風箏:
即一般常見的禽鳥風箏。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條構成翅子的下布是軟性的,沒有主條依附,主體身架多數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數是禽鳥或昆蟲。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蜓、寒蟬、螳螂等皆屬此類風箏。為放還有一種可拆裝的軟翅風箏,把傳統的上下分開的蝴蝶翅膀,改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於折疊,放飛效果逼真,或頂的翅膀一張一弛,保證了風箏的穩定性。
風箏名家
張鵬雲,1927看生,小時候家隹濰坊市後門街,與老風箏藝人胡敬珠、康萬香相鄰,受到不少影響。他的串式龍頭蜈蚣,既吸取了胡敬珠扎工細的長處,又接受了康萬香注重神韻的特點,並參照北京九龍壁的龍的造型,龍眼突出,腰節掛鱗,背脊隆起,獨具一格。他還擅長扎制鳥類、昆蟲類題材的軟翅風箏,其代表作「鳳凰」曾獲得全國工藝品優秀創作百花獎榮譽證書。現為濰坊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藝師,市風箏協會理事。

康寶忠,1940年生。10歲時在白浪河放風箏進被「康派」風箏老藝人康萬香收為徒弟,學藝3年,深得其真傳。其化表作為「龍頭蜈蚣」,以扎制簡練、造型粗獷、色彩強烈、有濃厚的鄉土氣息、起飛角度高、平穩為主要特點。他在「康派」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設計製作了「龍飛鳳舞」風箏,俯首翹尾的世龍前掛展翼綻尾的鳳凰,世龍還能噴吐煙火,龍鳳在煙霧之中隱現,遠遠看去如同活的一般。他的作品在濰坊國際風箏會上五次獲獎,兩次奪金牌,一次獲銅牌,還有兩次獲「世界風箏十絕」獎。他現在國際風聯風箏研究室工作,是市風箏協會理事。

韓福齡,1934年生,濰坊市人。年幼時失去父母,10多歲便自謀生計,擺攤藝煙,恰與著名「龍頭蜈蚣」風箏藝人胡敬珠的煙攤相鄰。胡老一邊賣煙一邊扎風箏,韓福齡便細看默記,晚間馮記憶仿之,竟慢慢摸出門道。15時,扎製成功36節的「龍頭蜈蚣」。以後年年扎放,功力漸深,人們稱之為「胡派蜈蚣傳人」。除蜈蚣外,還擅扎制飛機和鷹。他的作品在全國比賽 中三次奪魁。他的「龍頭蜈蚣」風箏,曾赴美國、英國、荷蘭、日本、新加坡等地參賽或放飛表演,在荷蘭國際風箏會上獲最高獎。他現在濰坊化工廠工作,市風箏協會理事。
風箏名詩
古人詠風箏詩賞析
紙 鳶
(宋)寇 准
碧落秋方靜 騰空力尚微
清風如可托 終共白雲飛
作者寇準(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詩人。宋太宗時舉進士,後擢升為相,太宗嘉之,以

比魏徵。寇準死後宋仁宗謚號忠愍。
寇準的詩受晚唐派影響,情景交融,清麗深婉。有《寇忠愍公詩集》三卷留世。上引五言絕句是否

原引此集,尚待查考。
該詩雖題名為《紙鳶》,但詩中卻不見「紙鳶」二字,甚至也看不到紙鳶的形象。詩人意在借物寫

景,狀景抒懷。「碧落」指天界、天空。前句寫環境氣氛和眼前所見:初秋晴朗的天空,風力不大,風箏

難以升空高飛。後句遐想抒懷,借風箏只有憑借風方可旁雲而飛的現象,抒發人事騰達還需有所依託的感

嘆。

觀村童戲溪上
(宋)陸 游
竹馬踉蹌沖淖去
紙鳶跋扈挾風鳴
作者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他出身於

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官宦家庭,自幼好學不倦,一生主張抗金復國,但屢遭排擠、罷黜,「一片

丹心」始終不得報國。陸游著作極富,八十高齡猶賦詩作文,存詩近萬首,有《陸放翁全集》存世。該句

摘自何卷,尚待查考。

宋代兒童游戲多種多樣,十分豐富。該詩寫了兩種游戲,一是騎竹馬;一是放風箏。竹馬在地面上

奔跑,跑來跑去晃晃悠悠連人帶「馬」沖進了爛泥塘里,好不掃興;風箏在空中飛舞,左搖右擺,又飛又

叫,好不驕橫。值得關注的是,詩人寫風箏與風的關系時,手法與眾不同,他不說風箏憑借風力而飛,卻

說風箏挾持豐大風在空中飛揚跋扈。在這里,作者把風箏作為主體,視它為生靈,真是把個風箏寫活了。

讀此詩,不由得想到現今仍然流行於日本的「斗風箏」。打鬥的風箏多為長方形硬板子,從背後勒

成瓦形,或豎或橫,繪畫簡潔明快,不拴尾巴,背縛弓弦,憑借強風,飛上天空,左沖右突,嗡嗡作響。

許多風箏同時升空,並不迴避碰撞纏繞,而是互相打鬥,互相「割線」,一旦線斷,任其飛去。最後,誰

還留在空中,誰便是勝利者。那場面頗有陸翁詩的氣勢。

紙 鳶
(宋)王令
誰作輕鳶壯遠觀 似嫌飛鳥未多端
才乘一線憑風去 便有愚兒仰面看
未必碧霄因可到 偶能終日遂為安
扶搖不起滄溟遠 笑殺摶鵬似爾難
王令(1032-1059)字逢源,北宋詩人,原籍元城(今河北大名縣),五歲時父母雙亡,隨其叔祖

客居廣陵(今揚州),長大後以教學為生。王令才高命短,28歲卒。他的詩構思新奇,造語精闢。1980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令集》,詩賦文共21卷。該詩是否原引《王令集》,尚待查考。

「端」古為布帛之量,一丈八尺為一端。「末多端」是指不多、不遠的意思。放風箏的人未必就是

因為飛鳥飛得不遠,才把風箏放起來以增添空中壯觀景象,然而作者這么想,這么說,顯然他是把風箏當

作飛鳥一樣看待了。你看那風箏乘線憑風飛去直沖雲霄,雖然不一定能夠到達那高曠至極的天際,卻能終

日飛翔久久不落,就連那相傳一飛九萬里的大鵬鳥,也沒有這般本領。

這是一首宏觀描寫風箏的詩。作者不寫風箏的形狀、色彩,甚至也不寫風箏是如何飛起來的。而是

展開豐富的想像力,以襯托、對比、誇張的手法,與風箏飛升的氣墊,寫出了風箏最本質的特性—拔高,

善翔。飛得高,放飛線角度大,穩定性強,這也正是今天風箏愛好者對於自己的作品所追求的境界。

⑵ 風箏的顏色為什麼很鮮艷

好看,充滿喜感。中國風箏一般色彩困棚鮮艷,對比強烈,色塊大,無論色、底殲並、描、染、汪改則修都是那麼豐滿充實,即使留白,也讓人感到白而有物,充滿喜感。

⑶ 怎麼樣的色彩搭配讓風箏在空中吸引人

風箏塗艷麗一點的顏色比較好看,因為風箏是要飛上天空的,所以可以塗成紅色,藍色,和色彩繽紛一些的顏色,那樣在天空中他就會比較顯眼,也會比較好看。

純色的風箏也會比較好看,比如是白顏色的風箏就更好看,因為白顏色在藍藍的天空中就會顯得比較顯眼,藍色的天空配上白色的風箏,看起來是種很清爽的感覺。

熱點內容
小米顯屏之後為什麼響一聲 發布:2024-12-26 04:22:33 瀏覽:185
拼多多的鞋為什麼比淘寶便宜 發布:2024-12-26 04:20:26 瀏覽:88
光遇遇境為什麼找不到三個小石像 發布:2024-12-26 04:12:25 瀏覽:589
一個人把我刪了從微信為什麼 發布:2024-12-26 04:11:45 瀏覽:508
為什麼小米辣蒜蓉醬做出來是苦的 發布:2024-12-26 04:08:36 瀏覽:87
電腦中病毒為什麼會有歌 發布:2024-12-26 03:57:46 瀏覽:357
澳景園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4-12-26 03:35:58 瀏覽:166
為什麼插手機插上u盤沒有反應 發布:2024-12-26 03:31:38 瀏覽:557
女生很長時間不來大姨媽是為什麼 發布:2024-12-26 03:31:27 瀏覽:243
故宮為什麼要買東西 發布:2024-12-26 03:30:54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