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鵲的眼睛為什麼能看見東西
『壹』 滿族人為什麼視烏鴉為吉祥鳥
在我國許多地方,烏鴉都被視為不祥之物。北方民諺里有「老鴰叫,事兒來到」一說。在《封神榜》等影視作品裡,將發生一場惡戰前, 導演也常常設置一個靜的出奇的場景,再加上幾聲烏鴉的鼓噪,以襯托氣氛。然而,就是這種"不祥之鳥",卻被滿清尊崇為「神鳥」。滿族的吉祥鳥是烏鴉而不是鳳凰,與傳說烏鴉曾經救過滿族祖先有關。 據說烏鴉有五德:反哺、長生、多智、警示、無二過。成語中有「烏鴉反哺」,兒童故事中有「烏鴉喝水」。 那麼烏鴉為什麼能夠得到滿族人的敬重呢?有兩種傳說: 第一呢,這要先從沈陽故宮清寧宮前庭院里的索倫神桿說起。 沈陽故宮清寧宮前庭院里立著一根三米多高的木桿子,木桿子安在一個漢白玉的石座上,在這個桿子的頂部還套著一隻錫斗。這個桿子是干什麼用的呢?桿子上的錫斗是裝什麼的呢?桿子為什麼會立在這里呢? 這個桿子就是人們常說的索倫桿,又叫索摩桿,是滿族傳統的祭天「神桿」。按滿族習俗,祭桿時,在錫斗里要放上碎米和切碎的豬下水、腸子等,供給烏鴉和喜鵲享用。這種奇異的祭祀,不知始於什麼時候。但為什麼立桿祭天飼鴉鵲,倒有一段有趣的傳說。 據《滿洲實錄》載:三仙女在布勒瑚里沐浴,神鵲銜一朱果放在仙女佛庫倫衣上,佛庫倫吃了之後就懷孕生下了愛新覺羅的祖先布庫里雍順。布庫里雍順領導愛新覺羅家族許多年後,他們的子孫開始變得暴虐無道,在某一年的六月間,部眾群起暴動,攻破了鄂朵里城,追殺布庫里雍順的子孫,全族中只有一個叫范嗏的小男孩逃了出來。當他逃到曠野時,追兵已經趕來,在危難之際,突然一隻喜鵲飛來落在范嗏的頭上,追兵誤認為喜鵲下是一顆枯樹,便收兵回去了。從這以後,愛新覺羅家族就奉喜鵲為祖,從不加害,並留下了立桿子,供碎肉,請喜鵲享用的習俗。《清史稿》說這個故事的主人是滿族的遠祖范嗏;後來,他的孫子孟特穆很有智謀,將殺害他全族的仇人子孫四十多人,斬於虎蘭哈達山下,為家族報了仇。這個孟特穆,也稱為猛哥帖木兒,就是清朝開國皇帝努爾哈赤的六世祖,清代皇族奉他為愛新覺羅氏的始祖,尊為「肇祖原皇帝」。 第二呢另一個傳說的版本是這樣的 公元1574年,即明神宗萬曆二年,遼東總兵李成梁攻破了女真部落首領王杲的古勒寨,其時努爾哈赤兄弟正寄住在外祖父王杲家中,於是成為俘虜。努爾哈赤非常聰明,立即跪在李成梁的馬前,痛哭流涕,請求賜他一死。李成梁見他乖敏可憐,收到帳下作了隨從和侍衛。據傳,因努爾哈赤長相憨厚、朴實,李成梁給他起了個名字,叫小憨子。 有一天晚上,小憨子在給李成梁洗腳的時候,看到他腳上有三顆黑痣,就說,「你腳上長了三顆黑痣,我給你刮下來吧。」李成梁說:「那可不行,小憨子,你知道我為啥能當上這遼東的總兵嗎?」努爾哈赤說「不知道」;李成梁得意地說,「我就是因為腳心長的這三顆黑痦子,命中註定要坐這遼東的總兵。」努爾哈赤笑著說,「我不信,我腳心上還長著七個紅痦子呢?」李成梁聽說,忙讓小憨子把鞋脫下來一看,果然有七顆紅痦子,而且還非常像天上北斗七星的排列形狀,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這不就是腳踏北斗的七星混龍嗎? 恰巧前兩天,京城送來皇上密旨,說明朝欽天監夜觀天象,看出遼東女真人中,要出一個造反的七星混龍,讓李成梁秘密擒拿,這不應在了小憨子身上。 總兵把這事告訴了他的小妾喜蘭,並准備明日打造木籠囚車,押解小憨子送往京城,喜蘭是個善良的女人,等到李成梁睡熟後,她爬起來穿上衣裳,來到努爾哈赤住的屋裡,把事情告訴了他。小憨子連夜逃出了總兵府,李成梁立即派兵去追,小憨子跑得筋疲力盡,終於,支持不住昏死了過去。 追兵眼看就到了,就在這個時候,天空中飛來了成群的烏鴉,落在努爾哈赤身上,把他遮蓋在裡面,追兵沒有發現就走了,努爾哈赤因此獲救。這就是著名的「烏鴉救駕」的故事。努爾哈赤在建國稱「汗」之後,為了感謝烏鴉救命之恩,奉烏鴉為「神」,並設專門的鴉糧喂養。 除了神話傳說,滿族人把烏鴉奉為「神」,也可從滿族先民的生活環境、生產方式,鴉鵲的生物特性及薩滿教的影響等方面來進行分析和探討。 首先從滿族先民居住的自然環境來看。滿族的歷史很悠久,其主體的直系祖先為明代女真,而其先世可追溯到三千年以前的肅慎。考古資料證明,肅慎人是在以牡丹江和烏蘇里江流域為中心的地區生活的。這里森林茂密、四季分明,東臨大海,河川若網。在黑龍江入海口多島嶼、湖泊,氣候適宜,沼澤湖泊里生殖著大量的魚蝦,是適合人類生存的好地方,同時也是鳥類生存繁衍的好地方。 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滿族先民們與各種鳥類朝夕相處,鳥類警覺的特性能為他們預報吉凶禍福,鳥類還能為迷失在密林中的獵人引路。在鳥類中,烏鴉和喜鵲是分布范圍較廣、比較常見的。烏鴉和喜鵲同屬於鴉科,分布在滿族居住地區的烏鴉主要是大嘴烏鴉。這種烏鴉「 棲息於山區、田野、村郊大樹上,……性機警,只要一隻驚鳴,就一鬨而散遠走高飛。」[ii]喜鵲分布的范圍也相當廣泛,「是一種喜歡和人類為鄰的鳥類。……性機警,覓食時常有一鳥負責守衛,即使成對覓食時,亦多時輪流分工守候和覓食。……如發現危險,守望的鳥發出驚叫聲,同覓食鳥一同飛走。」 可見,在鳥類中,烏鴉和喜鵲是屬於很警覺的一類的。鴉鵲遇險發出的驚叫,成為一種報警信號,為過著漁獵生活的滿族先民傳遞著信息。由於生產力落後,對自然界和生物認識的不足,以及受到薩滿教萬物有靈觀念的影響,滿族的先民們便因為鴉鵲有傳遞信息的功能而賦予它們種種神性。這些神性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1 、先知先覺的能力。鴉鵲的警覺性使之具有某種預測功能,有先知先覺的能力。它們似乎比人類更清楚人類要找的東西在哪裡。因此,在滿族的神話傳說中便出現了很多鴉鵲的指引者形象。如在《女鎮定水》的傳說中,英雄完達的雙眼變成了兩只喜鵲告訴女真完達的遭遇並指引女真找到寶珠。眼睛是人類非常重要的獲得信息的器官。 在這則傳說中,眼睛變成了喜鵲,一方面是因為喜鵲羽毛的黑白相間與人眼珠的黑白相間具有相似性,另一方面則是喜鵲的警覺、善於獲得、傳遞信息的生物特性使然。同時也說明了喜鵲在滿族人心中的重要地位。 2 、護佑的能力。滿族先民是漁獵民族,到森林裡狩獵是族生活中的一項重要活動。森林裡的野獸很多,打獵是一項頗危險的事情。而鴉鵲因為機警,遇到危險時高聲驚叫,成群飛離。這樣,就為打獵者報了警。打獵者也分外小心,或者遠離危險的地方。於是,鴉鵲便被賦予守衛地域的神聖職能,成為薩滿教地域的保護神,成為「林海女神」保佑進山打獵的獵人平安,成為喜神保佑人們免受災禍。 3 、溝通人神的能力。滿族信奉薩滿教,認為神靈住在天上。鴉鵲可以自由遨遊於天界與人界之間,於是它們便成為薩滿的助手,為人神之間傳遞信息。與滿族相鄰又共同信奉薩滿教的達斡爾族的薩滿服肩上的鳥系用紅松木刻成,上塗黑、白色;脖子為白色。將木鳥用螺絲釘固定在一個剪成「十」字形的薄鐵片上,將鐵片縫於肩布之中;鳥的雙頭向著薩滿耳朵,以向薩滿傳報信息。當神附薩滿體,神鳥即旋轉轉動。這一黑白相間的鳥類形象非常像喜鵲。鴉鵲能夠溝通人神的能力表現在滿族的神話傳說中,就是鴉鵲的使者形象。 以上,是從鴉鵲的警覺性來分析滿族鴉鵲崇拜和神話傳說中鴉鵲形象產生的原因的。此外,滿族對於烏鴉的崇拜,還跟烏鴉的食腐性有關。滿族的先民們採取漁獵的生產生活方式,當時生產力低下,不可能經常打到獵物。而烏鴉喜歡吃野獸的屍體。人們在烏鴉聚集的地方獲得意外的食物,久而久之,便逐漸崇烏鴉為神靈了。在亞洲東北部以及與之隔海相望的北美西北部沿海的原始漁獵民族中,烏鴉被視為聖物受到崇拜,證明了烏鴉崇拜與漁獵民族關系密切。 丹東是個滿族人的聚集地,有統計說丹東地區有40萬的滿族人,丹東地區的鳳城和寬甸的農村,滿族人聚集的地方,每到元旦前後殺豬的時候和春節掛燈的時候,就會看到在滿族人家的前院里,在院子中央會立起來一個桿子,一丈多高,這個桿子是神桿,有個名字叫「索羅」,就是滿族話「神桿」的意思。在這個索羅的頂端,距最高點一尺的地方按一個包錫的方斗。殺豬和過年的時候,斗里放著豬下貨、卸完豬脖圈肉剔下來的脛骨、大黃米等等,這些東西就是用來敬烏鴉,飼食烏鴉的,滿族人崇敬烏鴉也祭拜烏鴉。 在很多書中都有記載滿族人對烏鴉的崇拜,民國遺書《東北名勝古跡遺聞》所載:在清代,每年的二月、八月,盛京將軍衙門要派人,在沈陽八門城牆上,吹海螺螺號,通知八旗旗丁領取錢糧,俗稱「吹城」。而盛京內務府要派人,在沈陽故宮西院轎馬場,撒放糧谷,當時稱作「鴉糧」。那個時候,數以千計的烏鴉從四處飛來,飽食後翩然飛走。直到清朝的光緒、宣統及至民國時期,才逐漸廢止了撒放「鴉糧」的活動,但此後烏鴉每到季節,仍然來到皇宮找食物。 清朝遺老金梁曾撰《瓜圃述異》,其中記載了沈陽故宮內曾養有一群烏鴉,成百上千,早晨出宮尋食,晚上返巢鳳凰樓樓頂。這些烏鴉居住在宮內很久,直到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變,這些烏鴉在此後的某一天飛走後,再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