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佛的眼睛
⑴ 為什麼大多數的佛像佛都是閉著眼
不是閉著眼,其實那是微睜的狀態。
1、據說菩薩、佛的眼睛是「二分開,八分閉」,二分觀外、八分觀內,二分觀世間、八分觀自在,都是有一份「禪意」在裡面的。
2、佛家坐禪講究「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的靜止狀態,半睜著眼睛,也有利於修行者不要昏睡。所以在造像時,匠人們也會採用這種形象,代表菩薩、佛進入了「禪那」狀態。
3、菩薩、佛祖半閉著眼睛,寓意「常觀己過,不盯人非」,意思就是不要去尋思別人犯的錯誤,修道本就是修自身的。
4、半睜眼象徵「慈悲」,代表不舍六道,是對眾生的憐憫,同時又不忍全睜眼看到眾生的痛苦。
5、另外,我們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錯誤的、顛倒的,佛祖微閉著雙眼,也是教導大家用心去看世界,那樣才能達到「禪」的境界。
(1)為什麼佛的眼睛擴展閱讀
常見的佛像、菩薩像、羅漢像以及明王像各自不同的特點。
佛像特點小乘認為佛只有釋迦牟尼一個,大乘則認為,十方三世有無量的佛。在無量的佛中,經常描繪供觀禮拜的有:現世的釋迦牟尼佛、未來世的彌勒佛、過去世的燃燈佛,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東方凈琉璃世界的葯師佛,以及此世現階段的賢劫千佛等等。
佛像雖然有千萬之多,但相貌、體態、神情都大致相仿,他們的區別只是手印、法物、坐姿有所不同,衣飾、背光、蓮座有所變化而已。
佛像的相貌、神態就是:安詳、靜穆、崇高、完美。
菩薩像特點菩薩像可分兩類。
第一類侍立菩薩:如釋迦牟尼身旁的迦葉、阿難尊者,阿彌西方三聖像陀佛身旁的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其中觀音菩薩像就有幾十種,如一面兩臂觀音、一面多臂觀音、多面多臂觀音、如意觀音、送子觀音、魚籃觀音等等。
第二類是佛像旁所畫的供養菩薩,如獻花菩薩、獻香菩薩、音樂菩薩等。
菩薩外貌特徵與佛相像,即剛足16歲的童男、童女相,凝聚著安祥之美,體現著慈愛精神。
所不同的是佛頂有肉髻,菩薩頂無肉髻;佛面如滿月,菩薩面如雞子、芝麻或鵝蛋;佛的服飾單純朴實,身披袈裟、偏袒右肩、顯露心胸;菩薩的服飾要華美庄嚴,首戴天冠、身披瓔珞、手貫環訓、衣曳飄帶。
菩薩的相貌、衣飾相近,唯一的分別方法是手印和法物。
如觀音菩薩手持楊枝凈瓶,而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衣飾則幾乎相同,不同之處在於觀音菩薩天冠中有一化佛(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天冠中有一寶瓶。彌勒菩薩(天冠彌勒)手持寶塔,文殊菩薩手持經筐或經卷,地藏菩薩手持摩尼寶珠和錫杖等。
羅漢像特點羅漢形象在中國佛教繪畫和雕塑中非常普遍,大約有三類:一是眾多羅漢的組合像。如根據《佛五百弟子自說起經》而繪制、或雕塑的五百羅漢像等。二是根據佛典記述由羅漢像十大弟子或十六羅漢中選繪的單獨羅漢像。三是畫家任意揮毫、不計尺度地畫一比丘形象而加題為羅漢的。
這些羅漢圖,不論是降龍還是伏虎,也不論是與莽蛇同穴還是與虎豹為鄰,都表現出佛教由無相、無念、無住以及眾生平等觀念而轉化為慈悲、安祥的巨大親和力。羅漢像外貌也許醜陋怪異,但卻不乏慈悲與肅穆的內在美,體現出戒、定、慧三個方面神力。
明王像特點明王像是佛、菩薩的忿怒像。六足尊是阿彌陀佛的忿怒相,軍荼利是東方世界寶凈國土多寶佛的忿怒相,金剛葯叉是不空成就佛的忿怒相。這種忿怒像,以蹙眉瞪目、頭發豎立、張口齜牙為通式。
參考資料:網路-佛像
⑵ 為什麼佛祖或神像的眼睛都是半睜半閉的呢
佛像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眼睛二分開八分閉,寓意二分觀外八分觀內,二分觀世間八分觀自在。
靜坐時,全閉容易昏沉,全張開容易散亂。眾生之病,不是昏沉,就是散亂,所以半閉眼睛,有助於禪定。
其次,它也寓意常觀己過,不盯人非,但並非什麼都不知道。六祖說:是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意思就是不去尋思人家的錯。修道本來就是修自己為主的。古人說,自知者明。佛法也講,自覺聖智。總之,迴光返照,自覺、自度、自凈,是聖賢的通途大道。
⑶ 為什麼很多佛像和觀音像,大都是半閉著眼
很多佛像和觀音像,大都是半閉著眼的原因如下:
一、顯得更加慈祥寧靜觀音和佛像本來就是普渡眾生的,在面對佛像和觀音像的時候,首先就要讓人感到寧靜。如果這些佛像一直睜著眼睛看著凡人,會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壓迫感,所以說凡人也無法獲得內心的寧靜。當佛像是半睜著眼睛的時候,看起來面向會更加慈祥安寧,那麼凡人在跟佛像傾訴的時候也會更加的安心和寧靜。
三、表現出觀音和佛祖的憐憫之心當佛像和觀音像是半閉著眼的時候,會顯得佛像格外的柔和,並且會有一絲垂目的感覺,一般只有在覺得哀傷的時候才會有這樣的表情。而佛祖和觀音因為看遍了世間的善惡美醜,所以說對於一些受苦受難的凡人會有憐憫之心。同時對於那些作惡多端的人也有一種冷眼觀看的感覺,所以說就可以表現出佛祖和觀音把所有的事情都看在眼裡。
⑷ 為什麼佛像大多半閉眼
大家是否注意到絕大多數的佛像題材作品中,他們的眼睛似乎都是半閉的,其實那是微睜的狀態。據說菩薩、佛的眼睛是「二分開,八分閉」,二分觀外、八分觀內,二分觀世間、八分觀自在。有一份禪意。
對此有幾種解釋,我們不妨來看看:
1
佛家坐禪講究「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的靜止狀態,半睜著眼睛,也有利於修行者不要昏睡。所以在造像時,匠人們也會採用這種形象,代表菩薩、佛進入了「禪那」狀態。
2
菩薩、佛祖半閉著眼睛,寓意「常觀己過,不盯人非」,意思就是不要去尋思別人犯的錯誤,修道本就是修自身的。
3
當然也有人說,半睜眼象徵「慈悲」,代表不舍六道,是對眾生的憐憫,同時又不忍全睜眼看到眾生的痛苦。
另外,我們肉眼看到的世界是錯誤的、顛倒的,佛祖微閉著雙眼,也是教導大家用心去看世界,那樣才能達到「禪」的境界。
這里,我們也給大家介紹下佛(菩薩)的選購要點,供您參考:
1顏值高
他們的面部不能有瑕疵(尤其是眼睛位置,不能有雜質、棉、花等),而且面部還要勻稱(避免大小眼、五官不端正),下巴也要圓潤。
2肚子大
如果是笑佛的話,肚子一定要大!這是福氣和肚量的體現。
3眼緣好
要佛(菩薩)吊墜,眼緣是最重要的。
其他的就根據您選擇材質如翡翠、和田玉,南紅或是其他,根據材質的特點來選擇了。
看完本文,請分享給朋友,讓更多的朋友受益!
⑸ 為什麼有些佛祖開眼有些佛祖閉眼,開眼和閉眼有什麼區別
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形容就可以很清晰的了解到開眼佛祖和閉眼佛祖的區別:開眼佛祖是看向世間萬物的,他們守護著人世間;而閉眼佛祖是閉著眼睛在修行,在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內在。因此有些佛祖是開眼,有些佛祖閉著眼睛,就是因為所要表達的事物是不同的,所以分為開眼佛祖和閉眼佛祖。
對於禮佛者來說,無論是開眼佛祖還是閉眼佛祖,都應當保持一種尊敬的態度去看待,佛祖往往是擁有大智慧的,開眼或者閉眼,都是領會到了世間的很多大道理,才能夠修行得道。而對於想要供奉佛祖來保佑自己如意的人,在選擇比較單一的時候,建議選擇開眼佛祖,讓佛祖保佑你。當然,主要還是要有虔誠的心靈。
⑹ 為什麼寺廟中佛像眼睛大多往下看而不是正視前方
為什麼寺廟中佛像眼睛大多往下看而不是正視前方?寺廟中佛像眼睛的這個問題,確實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下面給大家分析幾個方面,朋友們就會明白,個人水平有限,朋友們可以參考一下:
三、寺廟中佛像眼睛向下,有接受朝拜的因素:當我們到廟裡面敬拜佛祖的時候,大家都是跪下來上香祈禱,因此寺廟中佛像眼睛向下,其實還有一層意思就是接受眾人的祈禱。
⑺ 為什麼佛的眼裡沒有善惡之分
阿彌陀佛
有善惡分別的是眾生,佛看一切眾生都是佛,從自性上看,從六根根性上看,佛哪裡會有善惡分別和執著。
凈空法師---眾生本來是寂滅無為,所以佛眼睛裡面看到一切眾生都是佛。他從什麼地方看?《楞嚴經》上說得很明白,他從六根根性上看,他看你的見性、看你的聞性、看你的覺性,從見聞覺知上去看,你六根根性跟一切諸佛如來無二無別。六根根性寂然不動,所謂是「六根門頭,放光動地」,哪個不是?
凈空法師---佛在哪裡?佛是自性,所有一切現相是自性的相分,它怎麼不是佛?《華嚴經》上講,你成佛了,看到山河大地、一切眾生都成佛道,這話怎麼講,你懂不懂?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全是自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所以自己成佛,看所有一切眾生都是佛,平等佛,決定沒有高下。哪一天你也見到這個境界,那就恭喜你,你證得法身,你是法身大士。最低限度,在《華嚴經》的位次上,你也是圓教初住菩薩地位,你見到了,肯定了。在這種境界當中,你們想想,你煩惱還會起來嗎?你還會有貢高我慢嗎?沒有了,平等了。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原來就是自己,性相不二,生佛不二,性相一如,這是大乘
⑻ 佛的眼為什麼是下垂的
佛陀垂目,是慈眼視眾生,體察世間悲苦。另一層意思是:佛陀的眼睛總是往下垂,不會往上看,物質環境往下比,修養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聽了這一席話,我才懂得了佛門弟子見了人垂首斂目的原因了,原來他們這也是隨時隨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記起了證嚴法師多次強調「佛陀要我們懂得惜福」的教誨。在《靜思語》中,他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闡述「享福,惜福,造福」的關系,勸告世人不可放縱貪欲,過分追求物質享受:
⑼ 為什麼佛祖的眼睛是眯的
佛菩薩不是眯著眼睛,而是眼睛向下看,第一,是因為佛菩薩慈眼視眾生,縱然是高高在上,也不忘記救度苦海眾生,永遠一最慈悲的眼神關切的苦難大眾。第二,佛菩薩參禪的時候,都攝六根,眼觀鼻,鼻觀心,亦是一種境界。阿彌陀佛。
⑽ 為什麼佛像的眼睛大多都是半閉著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就是無論是你身上佩戴的觀音或者是佛祖的一些雕件,還是你去寺廟里看見那些菩薩和佛祖的雕像,或者是你家裡放置的祖傳的一些觀音或者是佛祖。
他們都有一個比較顯著一點的特徵,那就是這些菩薩或者是佛祖的眼睛都是半閉著的,正確來講就是說只睜開一點點眼睛而沒有全睜開。
對於第三個原因就是說佛和菩薩作為普度眾生的使者,他們是非常不願意看到人類的生死以及人類受苦的這些情況的,所以他們半閉著眼睛又象徵著他們本身的慈悲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