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清風是因為什麼而變化不同顏色

清風是因為什麼而變化不同顏色

發布時間: 2024-09-10 20:06:23

1. 清和青有什麼區別

「清」和「青」是同音字,都讀qing(第一聲),都是一級漢字,使用頻率很高,因其中都包含「青」字而易於混淆。下面說一下二詞在用法上的區別。

一、從本義上看用法上的區別

二者最根本的區別在於:「清」和水有關,而「青」與顏色有關。

「清」是形聲字,左形右聲,即左邊的「三點水」是表意的形,右邊的「青」是表示讀音的聲。所以,「清」的本義是指水清澈透明,其反義詞是「濁」,即混濁不透明。在用法上,「清」經常用來形容水的透明,如清清的河水,清亮的雨水,河水清澈見底。

至於「青」組成的詞,都由「青色」引申出來。比如——

青蔥:形容植物濃綠,如青蔥的草地;窗外長著幾棵竹子,青蔥可愛。

青翠:鮮綠色,如青翠的西山;雨後,垂柳顯得格外青翠。

青澀:果實尚未成熟時果皮顏色發青、口感發澀,多形容不成熟,如青澀年華。

再舉一些例子,青蛙、青眼、青衣、青鼬、青魚、青玉、青雲、青雲直上、青紫等。由此可見這些詞都是與「青」顏色有關的。

2. 風是什麼顏色

風的顏色千變萬化,這要根據背景來選擇的!背景是沙漠,這風就是黃色的!風中還帶有沙粒。背景是海洋,風就是藍色的。風中帶著水滴。背景是深林。風就是綠色的!風中帶著葉子飄落。為什麼問這樣的問題。是要繪畫嗎?是的話建議你不要去想風是什麼顏色了。這沒法畫。建議你用事物來體驗風的存在。比如樹葉飄落之類的。

3. 我的四季 仿寫 誰來幫我 落葉飛揚的樂章,是大樹對泥土的歌唱;清風和諧的旋律,是白雲對藍天的歌唱;我

春夏秋冬像四位神奇的演員,在自然這個大舞台上表演各自的絕技。

醉人的春

春天是嫩綠的世界。瞧,翠綠的天幕拉開了。春穿著彩色的衣裳,輕盈地走上了舞台。她長袖一揮,大地上的草叢樹木都染上了綠色。春又從身後拿出一隻漂亮的花籃,用纖巧的手從裡面拿出一束束鮮花,向台下撒去。鮮花隨著春風,飛向綠色的錦緞中,用五色相間的絲線綉出怒放的花朵。頓時,春紅艷艷的臉頰浮現出醉人的春意。

熱情的夏

台上翠綠的大幕慢慢變成了深綠,然後緩緩拉開了。啊,夏出場了。她不是春那樣般溫柔,她擁有的是火一般的熱情。夏的眼睛爍爍發亮,環視著台下的大地,大地頓時一片火熱,她的身影到達那裡,那裡就是一片酷熱,一片驕陽。夏施展過自己的絕技,滿意地退下台去。深綠色的幕布很快隨之閉攏。

羞澀的秋

幕布緩緩拉開,深綠色漸漸變成燦爛的金黃。俗語說:「一葉落知天下秋。」不就是這般景象!之間美麗的秋穿著淺黃色的衣衫,出現在舞台中央。秋用細細的手一指,大地立刻一片金黃。秋從身邊拿出一隻小口袋,變魔術似的取出一顆顆豐碩的果實,往台下拋去,沉甸甸的果實飛向大地,綴滿了枝頭,好一派果實累累的景象!之後,秋像一位滿含羞澀的少女,害羞地笑著走下台。

快樂的冬

冬天來了,她像一個愛干凈的小女孩,渾身雪白,連幕布也覆上了雪白的顏色。冬戴著雪白絨帽,穿著米白色的毛衣褲,腳上一雙白皮鞋,像一個可愛的白絨球。她先大了個呵欠,然後指揮著雪花飄向大地。小雪花也擺動優美的舞姿,慢慢的飄落,沒有一絲聲響,漸漸地大地變成白茫茫一片,就像一塊白色渾圓的大寶石。冬看著大地的變化,高興地笑了,她蹦著跳著,如一個快樂的小絨球,滾下台去。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綠春.紅夏.金秋.銀冬,這四位魔法師在自然這個大舞台上表演著各自的節目,展示各自的風采......

我寫的,而且拿過獎哦

4. 核舟記的翻譯 謝謝了

<核舟記>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身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者五,為窗者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者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庄、列所載,稱驚猶鬼神者良多,然誰有游削於不寸之質,而須麋瞭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於我,我必疑其誑。乃今親睹之。繇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嘻!技亦靈怪矣哉!

課文說明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作者細致地介紹核舟的形狀,描述舟中人物的情態,贊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藝。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刻舟者的精湛技藝,以及核舟的由來和內容。

第二部分(第2~5段),詳細介紹核舟的形狀、結構,描述各部位人物的神情狀貌,用事實說明雕刻者精湛的技藝。這部分是全文的主體。

第2段:先總起說一句,較為精確地介紹核舟的長短、大小,然後寫船艙的格局、配備和裝飾。「八分有奇」「二黍許」,說明核舟體積之小;船艙兩邊各有四扇小窗,窗戶可以開關,充分表現了核舟雕工之精緻、奇巧。

第3段:寫船頭三個主要人物的狀貌神情。作者以對人物姿態、神情的生動細膩的描述,具體說明雕刻人「因勢象形,各具情態」的精湛技藝。「中」「左」「右」,三個方位詞分別交代船頭的人物及他們的位置,突出蘇東坡的主人地位,緊扣第1段中點出的「大蘇泛赤壁」的主題。「峨冠而多髯」,突出人物的形象特徵。「蘇、黃共閱一手卷」、蘇東坡「撫魯直背」、魯直「如有所語」,可以見出二人的友好關系。蘇、黃兩人的神態、心情不難體會。寫佛印,則突出他的不拘禮節、放浪形骸的特點。「神情與蘇、黃不屬」句,概括說明三人的神情、氣質、風度各不相同。前二人是士大夫兼詩人、學者,受世俗禮法的束縛,後者是僧人,不受世俗的禮法拘束。同時,物以類聚,佛印的形象對蘇東坡的性格與精神傾向也是一種暗示。

第4段:寫船尾兩個舟子的動作和神態。寫右邊舟子,突出他的「右手攀右趾」的粗獷動作和他「若嘯呼」的閑散神態;寫左邊舟子,突出他專心致志燒茶的平靜神態。他們與船頭三人相映成趣。

第5段:寫船頂的題款和印章。

第三部分(第6段),總括核舟上雕刻的人、物的種類和數目,贊揚王叔遠的精巧技藝。作者對船上的事物進行點數,並不厭其煩地用具體數字加以說明,再次強調了核舟的體積之小,讓人對小小核舟所刻人、物之豐富嘆為觀止。此時,作者最後發出的感嘆「技亦靈怪矣哉」,也正是讀者由衷的感受。

本文說明核舟,採取了總分結合,依次介紹,逐一描述的寫法,有條不紊,給人以深刻、清晰的印象。第一部分的概括介紹,使讀者對工藝美術家王叔遠技藝的精巧,先有一個總的印象,這是總說。第二部分,先總起一句,指出核舟的大小,然後按照事物各部分的位置做詳細說明:先寫船艙,次寫船頭,再寫船尾,最後寫船頂。文章的內部結構很謹嚴。第三部分又是總說,照應文章開頭,但比第一部分深入了一步。它以一連串的數字做綜合統計,使所說明的核舟給讀者留下更明晰的印象,加強了說明的效果。三個部分,先總後分,分而後合。結尾以「嘻,技亦靈怪矣哉」來收束全文,同開頭說的「奇巧人」前後照應。

有關資料

一、作者簡介

魏學洢(約1596—約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現在浙江嘉興)人。敏而好學,善為文,一生沒有做過官。他父親魏大中因彈劾權宦魏忠賢而遭誣害,他自己也因受閹黨威逼悲憤而死。

二、譯文

明朝有個手藝特別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遠,(他)能夠在一寸長的木頭上,雕刻出宮殿、器具、人物,以至飛鳥、走獸、樹木、石頭,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於赤壁之下。

小船從船頭到船尾長度八分多點兒,高度約摸二分上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船艙)旁邊辟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關上它,就見(兩副對聯)右邊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邊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用石青塗在刻字的凹處。

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蘇東坡、黃魯直共同看著一軸字畫手卷。東坡的右手拿著手卷的前端,左手撫著魯直的背脊。魯直左手拿著手卷的末端,右手指著手卷,好像在說些什麼。東坡露出右腳,魯直露出左腳,各自略微側著身子,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船尾橫擺著一支櫓。櫓的左右兩旁各有一個船工。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那隻船的頂部稍微平坦,就在上面刻著作者的題款名字,文字是「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字跡)像蚊子的腳一樣細小,筆畫清清楚楚,它的顏色是黑的。還刻著一個篆書的圖章,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顏色是紅的。

總計(在)一條船(上),刻了五個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櫓、爐子、茶壺、手卷、念珠各一件;對聯、題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個。可是計算它的長度竟不滿一寸。是挑選狹長的桃核刻成的。啊,技藝真是奇妙極了!

三、《核舟記》賞析

作者在《核舟記》中運用說明和描繪相結合的筆法,生動地介紹了明末雕刻藝人王叔遠高超的雕刻技藝和獨特的才華,熱情贊揚了我國古代民間藝人的藝術成就。

從文章開頭至「蓋大蘇泛赤壁雲」為第一段,簡練概括地告訴讀者,王叔遠有著不同凡響的雕刻技藝,他能在「徑寸之木」上,隨意雕刻出不同形狀的藝術品。然而更絕的是,他能利用木頭天然圖紋、形狀,表現各自形態。「罔不因勢象形」,強調了「形似」;「各具情態」,則突出了「神似」。這樣,也就突出了王叔遠是個「奇巧人」。「蓋大蘇泛赤壁雲」的「蓋」,在這里作副詞,為「大概」之意。從核舟上刻的人和景物來看,是「大蘇泛赤壁」。但《赤壁賦》寫蘇東坡泛舟游赤壁,雖有其事,但是沒有說有黃魯直和佛印和尚伴遊。這樣,也就間接地說明了雕刻者善於根據蘇東坡的原文進行想像。核舟上刻著蘇東坡游赤壁,這點明了整個核舟所刻畫的主要內容。「蓋大蘇泛赤壁雲」在全文起著「橋梁」作用。這一段只五十餘字,用筆經濟、簡練,層次清晰,交代清楚,包含著豐富的內容,也約略點示了核舟雕刻者技藝的高超。

從「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至「嘻,技亦靈怪矣哉」為第二段。本段又可分五小節。起筆時,作者如剝筍似地進行具體的描述,很有層次感。先寫核舟的長和高,「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以核舟本身之小,來顯示核舟工藝品的精巧;比喻也因之出奇。文章接著進入具體的描述。先寫「中軒敞者為艙」,著力突出在這一特定的條件下,船艙的高大、寬敞,以及在核舟中所佔據的位置。小舟不滿「徑寸」和「軒敞」的船艙,一小和一大相映,形成強烈的對比,構成一個完整的畫面,來顯示核舟雕刻藝術的特色。接著,敘述船艙上還覆蓋著「箬篷」,艙旁有「左右各四,共八扇」小窗;八扇小窗,是活動的,能開能關,所以「啟窗而觀」則「雕欄相望」,閉窗時所刻的前後《赤壁賦》中的膾炙人口的名句:「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則顯現於眼前。在「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的「核舟」上刻字、景、人、物既細膩逼真,又富有詩情畫意,其情趣之妙,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足以顯示王叔遠精妙絕倫的雕刻技藝。而作者用細膩的筆調,把工藝品上的詩情畫意,生動逼真地表達出來,也足見他藝術手腕之高明。

第二、三小節,著重介紹核舟上的五個人物。寫人物是為了增強作品的活力。如果讀者細細留神、品味,就不難看出雕刻藝人有著驚人的想像力。《赤壁賦》文中「蘇子與客泛舟游於赤壁之下」,沒有交代「客」是何許人,而雕刻藝人卻選擇了黃魯直和佛印和尚,把人物具體化了,並在具體化的過程中加以個性化。由此,作品對他們三人精神狀態的描寫,也就成為這件工藝品最有光彩的部分。首先,文章交代各自的形態和所處的位置。王叔遠這位民間雕刻藝人,在雕刻時,簡直是發揮了戲劇導演的才能。在不大的核舟船頭,三個人沒有平均地佔據僅有的一點空間,他們「坐」得各有特色。作者的運筆有時採用粗線條,一筆帶過,如「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有時採用工筆畫似的手法,如「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蘇、黃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共閱一手卷」,特別是「各隱卷底衣褶中」,這就把最微妙的情景描述出來了,筆觸顯得十分細膩。而此時的佛印和尚,「袒胸露乳,矯首昂視」,「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沉醉在清風、明月之中。尤其精彩的是,在佛印和尚的左臂上掛著歷歷可數的佛珠。從最細微處落筆,雕其貌而刻其神。「執,撫,指,語,矯,視」等幾個動詞畫龍點睛,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人物活靈活現。三個人物的表情,身上的服裝,手中的道具,在特定的情景中互相映襯,達到了高度的和諧美。

對於船尾上的兩個船夫,作者的描寫也筆力不減。「橫卧一楫」,雕刻藝人刀法之妙,表現得淋漓盡致。「橫卧一楫」就是說船槳停止劃動,船在江中隨波盪漾,此時方可進入泛舟江上,漫遊赤壁的詩情畫意之中。而兩個船夫,其一「若嘯呼狀」,另一「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淡淡的兩筆,陡然生輝,兩個舟子進入規定的情境之中,被勾畫得栩栩如生,而舟子的情態和泛舟的主角的情態又是呼應的,具有整齊美。

第四、五小節,分別記王叔遠在核舟背上刻題名和印章,並對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作了統計。核舟背上題名和印章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它保證了工藝品的完整,反映了藝術的高超。「細若蚊足,鉤畫了了」,筆畫工細,並且線條清晰。船背題名「其色墨」,篆字圖章「其色丹」,著色黑紅相襯,再加上船艙十六個字用「石青糝之」,從船頭到船尾,色彩和諧、協調,藝人的創作態度,從始至終,一絲不苟。「通計一舟」,連續用了九個「為」字,細致地羅列,用形象、簡潔而又帶有立體化的描述把核舟再現在讀者面前。眾多的人和物都是雕刻在「計其長曾不盈寸」的「修狹」的桃核上,其技藝就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

文章一開頭向讀者介紹民間雕刻藝人王叔遠的精湛的技藝和核舟的內容後,便按順序寫核舟的長、高、船艙、船頭、船尾、船背,最後對核舟上雕刻的人、物、字,進行統計,與開頭相呼應,用贊譽王叔遠鬼斧神工之絕技結束整篇文章,猶如一根絲線,串綴珠玉貝石而成整體。通篇四百多字,每個字的選擇,就像這巧奪天工的核舟一樣,精雕細琢。核舟是雕刻工藝品,直接給人以視覺感受。通過作者細膩而傳神的描述,引起讀者的想像,加深對核舟的視覺印象,完成了它獨特的審美功能。本文意境深邃,想像豐富,對比巧妙。核舟形體之小和人、物之多;神態之活和情態之細;動中有靜和靜中有動;文字淺顯和意境深邃等,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而在對比中顯示雕刻藝術的精湛和詩意美。同時我們還要提到,雕刻藝人有著不凡的見識。我們知道蘇東坡膾炙人口的前、後《赤壁賦》問世以來,可說在文學史上引起了熱烈的反響,其藝術成就之卓爾不群是有口皆碑的。但另一方面,它直接地顯露出對整個人生的空漠之感,而黃魯直一生仕途坎坷,哲宗紹聖年間,新黨用事,以修實錄不實的罪名,貶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晚年卒於宜州(今廣西宜山)貶所。他們在政治上不得志,仕途上一片暗淡。為了逃避政治,必然要採取消極的「退隱」、「歸田」、「遠游」等手段,在這種精神狀態下,他們必然會和皈依佛門的佛印和尚引為同調。所以,雕刻藝術家補充了《赤壁賦》中「客」的具體人物,其藝術想像力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的確,《核舟記》把核舟雕刻升華到一個新的藝術境界,同時核舟又增強了《核舟記》的藝術魅力。

(潘,見《古文鑒賞辭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四、《核舟記》賞析

魏學洢的《核舟記》,是一篇內容簡明、充實,藝術性相當高的文章。作者通過描繪一個小小的核舟,說明了我國古代藝術家製作的工藝美術品達到了令人驚奇的藝術高度。文章的一些寫法,很值得我們仔細體味和學習。

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要把雕刻在核舟上的景物如實地反映出來,使讀者能領會其刻工的精奇。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作者就一面說明桃核或核舟的體積之小,一面著力敘說核舟上雕刻的東西之多。試看,文章一開頭就說,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記核舟的時候,就先說,「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在篇末又說,「計其(指核舟)長曾不盈寸」。這都是提醒讀者不要忘記核舟是那樣小。那麼,在那樣小的桃核上,刻了哪些東西呢?作者不但逐一地陸續地寫了出來,而且最後還加以統計,說有五個人,有八扇窗,有箬篷、楫、爐、壺、手卷、念珠各一;還有刻的對聯、題名、篆文圖章,共計三十四個字。桃核是那樣小,上面刻的東西是這么多;兩相對比,讀者已經可以推斷這個核舟大概雕刻得相當不錯。

但是文章如果只反映上面這一點,那就很不夠。因為讀者看了,或許會認為核舟上刻的東西雖多,大概都是寫意的,象徵性的,沒有什麼稀奇。所以作者在記人和器物、文字的同時,不能不著力描繪其情態、形狀,以示刻工之精奇。例如,文章記船篷兩旁共有八扇窗,同時寫這些窗都能開能閉;右面的四扇窗,刻著「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面的四扇窗,刻著「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並說字的凹處還塗了石青。對於蘇東坡,則記他「峨冠而多髯」。對於佛印,則記他「袒胸露乳」。記念珠,則說它「珠可歷歷數也」。記舟尾居右的舟子,則記他「椎髻仰面……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記居左的舟子,就記他「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船頭船尾那五個人,王叔遠刻得栩栩如生,文章也細致地、用力地把他們描繪下來。記製作者的題名,說那些字細得像蚊子腿,可是一鉤一畫,極其清晰。又說,在題名之下,還刻了篆文圖章,塗了紅色。這樣寫,讀者也就不難想像核舟的刻工細致精奇到何等程度了。

王叔遠大概是一個富有雅趣的人。他刻「大蘇泛赤壁」,就從《赤壁賦》中摘取「山高月小」等膾炙人口的警句,組成對聯,刻在篷窗上。他在船背上刻製作者的姓名,在姓名之下,又刻了自己的圖章,而且用篆文,塗紅色。又如船窗上的字用石青,題名的字用黑,圖章的字用紅,這都能顯示出王叔遠的雅趣和他對藝術創作的一絲不苟的認真精神。文章把這些特點都仔細地記下來,就更能使讀者領會核舟具有的濃厚藝術風趣。

就文字來說,《核舟記》寫得精練簡潔,而對船上的那些情景,都能用文字說得清清楚楚。例如記船頭、船尾五個人的位置以及他們的手足的姿勢,寫得多麼有條有理,多麼清楚。在用字造語方面,例如「右手指卷,如有所語」「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簡直把核舟上的那幾個人都寫活了。《核舟記》不僅把船上的人和器物、文字的數目記下來,同時對他們的情況還作了不少的描述,可是作者所用的字,不過四百三十多個。作者把船尾上的兩個舟子,刻畫得十分生動,卻只用了64個字,文筆何等干凈利落!

《核舟記》的結構完整,層次清楚。第1段,先介紹和贊揚奇巧人王叔遠的技藝,並說王叔遠贈給他一個核舟。第2段到第5段,接著第1段的末句,記核舟本身以及舟上的全部情景。其中第2段記核舟的大小和形狀,第3段記船頭蘇東坡、黃魯直、佛印三個人的姿態和活動,第4段記船尾兩個舟子的姿態和活動。3、4兩段都以記人為主,作者寫得特別用力氣。第5段記王叔遠在船背上所刻的題名。第6段,對核舟上所有的人和器物、文字作一番統計,再一次告訴讀者,小小的核舟上,刻了這么多的東西。然後很自然地用了一句贊嘆的話——「嘻,技亦靈怪矣哉!」結束全文。文章的層次很清楚,而段與段之間的聯系卻又很緊密。各段的次序為什麼這樣排,它的理由相當明顯。

五、瑣談《核舟記》的寫作特色

明代魏學洢的《核舟記》大概算得上是一篇公認的傳統教材了,然而魏學洢的名字並不見於一般通行的文學史著作,他的這篇《核舟記》又不見之於他的專集《茅檐集》,可見連他自己也未必十分重視。值得注意的是,雖非名家名篇的《核舟記》何以得天獨厚,至今仍為人們所喜聞樂誦呢?看來原因很簡單,因為這是一篇值得稱道的頗具特色的散文。那麼它的主要特色又在哪兒呢?我以為:

第一是描寫細致。作者所記的是一件特定的工藝品——一枚小巧玲瓏的核舟。由於雕刻者的「靈怪」,所以能在「長不盈寸」的「修狹」「桃核」上,「因勢象形」、精雕細刻了「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這樣眾多的人和物。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此並非是作簡單的羅列,而是著力於細致的描繪。本文中間的四段,即2、3、4、5段就具體描述了核舟的形狀、結構及各個人物的神情狀態,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也是其特色最突出的部分。如第2段不僅寫了船艙、箬篷、小窗,而且寫出「啟窗而觀,雕欄相望」,「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並且連刻字的顏色也交代了:「石青糝之」。第3段著重寫蘇東坡、黃魯直和佛印三人,不但寫了他們外貌、衣著、姿態的各異,而且顯現了他們神態、風度不屬。尤其蘇、黃的情深意篤、黃魯直的「如有所語」、佛印的超然出塵,生動地再現了三人之間的關系和各自的性格特徵。第4段寫舟子嘯呼之狀和「若聽茶聲然」更是精細入微,神韻畢具,若無雕刻者的精湛技藝,以及作者對描寫對象的細心觀察和體會,要寫得如此惟妙惟肖是斷斷不可能的。總之,對核舟的全體和各部分的人、物雕像的描述,及其方位、數目、大小的具體說明,給讀者的印象既具體而又深刻。如窗子能啟閉自由、足膝之隱於卷底衣褶之中、念珠之歷歷可數、題字之細若蚊足等一些雕刻的細部都能一一予以介紹,巨細不漏。正因為作者善於觀察,精於描繪,因而文章如同這只核舟一樣,所反映的舟、人、字、物能做到神形飛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雕刻既屬奇巧,而文章確也精湛,真是相得益彰,值得取法。

第二是層次井然。作者對核舟各部的描寫,是先總寫,後分寫;從右到左,由上至下,符合人們觀察事物的程序,很有章法。如第1段介紹「奇巧人」的奇巧所在,開門見山,簡潔數語,就把雕刻的刻舟精湛純熟的工藝作了概括的介紹,並點出「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起了概括和總領全文的作用。第2段則對整個核舟尤其是核舟的中心部分即船艙和箬篷作了重點的描繪。第3、4、5段,則依次具體描繪船頭、船尾、船頂,而以船頭和船尾五人的雕像為主,而五人雕像又以船頭的蘇、黃、佛印三人為主,而此三人則又以蘇軾為主,這樣文章就緊扣住雕刻本身所反映的「大蘇泛赤壁」的主題,既層次井然,又重心突出。最後一個自然段,將全核舟的人、物雕像的數目作了小結總計,並抒發贊嘆:「技亦靈怪矣哉!」收束全篇。這種清晰的布局、分明的層次,給讀者以歷歷在目之感。

第三是富於想像。 《核舟記》寫的是件靜止的物件,但是作者在靜中取動,寫得情趣盎然。核舟是件富有詩意畫境的工藝美術珍品,而王叔遠的雕刻藝術之所以如此感人,令人驚嘆不已的關鍵則在於核舟如實而生動地再現了蘇東坡前後《赤壁賦》的主題和意境,奇巧人以《赤壁賦》作為核舟雕刻藝術的素材,而散文作家又復以《赤壁賦》的內容作為觀察和想像核舟的依據,而我們廣大讀者則又更以《赤壁賦》的所述來體味散文含蓄雋永的意境,在這里,「奇巧人」創作的藍本,作者的豐富想像和讀者的欣賞聯想,都在《赤壁賦》的基礎上得以自然融匯而溝通在一起了。尤為可貴的是,無論是奇巧人王叔遠還是作家魏學洢他們既忠實而准確地反映了《赤壁賦》的意境和「大蘇泛赤壁」的主題,而在細節上又大膽想像,不為原作所囿,進行了藝術上的再創造,正由於作者豐富的想像,彌補了素材的不足,又賦予素材以新的生命活力。如文章寫到魯直的「如有所語」、佛印的神態不凡、舟子的「若聽茶聲然」這些細膩逼真的心理描繪,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作者以《赤壁賦》為依據,而推測想像出來的描述,假如作者僅是作些客觀的描繪,而不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那麼文章至多隻能是一篇呆板平實的說明詞,而決不會像現在所寫的那麼感人,啟人想像。因此,有人說《核舟記》是一篇意味雋深的文藝小品,我看恐怕是不會有人反對的。

熱點內容
淘寶紫菜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1-13 15:40:15 瀏覽:404
oppo手機為什麼總是自動清理 發布:2025-01-13 15:33:01 瀏覽:149
手機拍攝視頻放到電腦剪輯出來為什麼模糊 發布:2025-01-13 15:31:43 瀏覽:619
為什麼長得越好看越找不到對象 發布:2025-01-13 15:25:35 瀏覽:406
為什麼找不到游戲人生 發布:2025-01-13 15:17:01 瀏覽:514
油畫好了為什麼會掉顏色 發布:2025-01-13 15:04:54 瀏覽:641
肺結核為什麼有看不好的 發布:2025-01-13 14:33:48 瀏覽:59
為什麼蘋果鏡像連接電視很卡 發布:2025-01-13 14:32:18 瀏覽:565
閉眼睛為什麼會有白眼 發布:2025-01-13 14:16:56 瀏覽:425
新買的蘋果手機為什麼不能刷機 發布:2025-01-13 13:54:31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