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膽汁顏色有深有淺
A. 正常的便便是什麼顏色的
1、顏色呈現黃褐色
健康的人大便也會有一些表現,如果大便的顏色呈現黃褐色,屬於正常的情況,說明身體比較健康。正常人攝入的食物需要腸胃進行消化,如果不受到飲食、葯物的影響,一般糞便的顏色都是黃褐色的。部分人身體健康出現問題,糞便的顏色就會發生改變,甚至有黑色的糞便出現。如果糞便顏色出現異常,需要警惕消化道方面的疾病,通過合理的方法進行改善。如果糞便一直處於黃褐色的狀態,說明腸胃健康有保障。
2、大便呈現長條狀
大便的特點也能夠反映身體是否健康,如果大便呈現長條狀,也屬於健康的一種標志。在腸胃功能良好時,身體消化食物的能力比較強,食物攝入之後可以快速被人體消化,排泄出來的糞便也會有固定的形狀,一般呈現長條狀最為合適。部分人腸道受損,可能就會有腹瀉、便秘的情況出現,此時排泄出來的糞便形態會發生改變。因此,大便如果可以每次都呈現長條狀,說明腸胃健康有保障,這類人身體比較健康。
3、糞臭味正常
在排出糞便的過程中,如果發現糞便的糞臭味輕微,屬於正常的情況,有這種特點的人說明身體健康。因為人體排泄出來的廢物經過消化之後裡面含有某些特殊物質,會有糞臭味出現,但如果不是惡臭的糞便,說明腸道健康有保障。很多人在出現某些疾病後,排泄出來的糞便味道就十分明顯,甚至會出現惡臭味道的糞便。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糞便的味道輕微,說明腸道還屬於健康的狀態,其身體也會比較健康。
4、糞便軟硬度適宜
大便如果軟硬程度合適,排泄出來的速度比較快,說明身體比較健康。因為在腸道功能良好時,蠕動速度會比較快,加上腸道中水分含量充足,因此糞便處於潤滑的狀態,在排出糞便的過程中十分輕松,還可以感覺到糞便的軟硬程度適中。存在這種排便的表現,可以從側面反映出其腸道健康狀態。部分人腸道功能受損失,很容易出現大便硬度高的情況,甚至有大便乾燥情況出現,糞便就很難排出。因此,發現自己大便軟硬程度合適,說明身體比較健康。
B. 觀察T管引流的膽汁,膽總管下端有阻塞,膽汁的情況是什麼樣的啊
「T」形管引流的膽汁量多少才算正常?
正常情況下,手術後「T」形管外引流的膽汁一般應當由少到多,再從多到少。
術後1~2天約引流100~250ml。因為手術前由於總膽管被結石或炎症組織所阻塞,總膽管內壓力漸漸增高,如果超過了2.94kPa,就會影響肝細胞製造膽汁的功能,膽汁自然也就少了。加上開刀時的創傷又會抑制肝細胞恢復製造膽汁的功能,所以雖然手術已切開了總膽管,管內壓力已明顯降低,但肝細胞只能慢慢地修復,所以此時膽汁就較少。
手術後2~3天,膽汁逐漸增多約400ml。此時,總膽管內壓力降低後,肝細胞功能慢慢恢復,膽汁分泌功能也正常起來。按理,這些膽汁應當通過總膽管流到十二指腸里去,但因手術後才2~3天,總膽管的炎症還未完全消退,下端還在水腫,括約肌處於痙攣狀態,所以大部分的膽汁就只能分流到「T」形管直至體外。
手術後5~7天,膽汁又會減少。經過手術排除梗阻,葯物治療,總膽管開始消炎退腫,括約肌也逐漸恢復正常,總膽管下端開始通暢,膽汁也就自然地按照正常途徑流到十二指腸去了,這樣分流到「T」形管內也就少了。
引流膽汁量太多或太少如何解釋?
有人引流膽汁多達1000~3000ml,有人卻少至50ml以下(每24小時內)。分析有以下原因:
多:肝細胞本身功能差(如門脈性肝硬化,可多達2000~3000ml,色淡而淺);炎症感染後有炎性滲出液者;膽腸吻合術後有十二指腸液倒流;總膽管下端不通,如蛔蟲、殘余結石、水腫、壞死組織阻塞;「T」形管引流管過長等。
少:肝細胞壞死,沒有製造肝膽汁功能;中毒性休克引起血壓過低,全身血液流量減少,缺氧、失水,這樣肝臟血流量也減少的同時,膽汁的分泌量也相對減少。
什麼顏色的膽汁才算正常?
正常的膽汁應該是金黃色或墨綠色,清亮而無雜質。如果顏色變化,大致有以下幾個原因:
(1)草綠色:說明膽汁內的膽紅素受到細菌作用或受到胃酸氧化。
(2)白色:表示膽囊頸管或肝膽管內由於長期梗阻,膽汁中的膽色素及膽鹽被吸收,由膽囊粘膜、膽管粘膜所分泌的白膽汁所代替,這種白膽汁都在手術後幾小時內引流出來。
(3)膿性:泥沙樣混濁,說明膽道內炎症感染嚴重或泥沙樣殘余結石。
(4)紅色:膽道內有出血情況,主要由於膽管內發炎而引起小血管糜爛破裂而出血,一旦發生出血情況,可服消炎葯,或少量多次輸血,增加凝血因子;「T」形管內沖洗等。如仍出血不止,有可能要再次手術止血。思想上要有準備。
何時拔除「T」形管引流?
一般「T」形管放置10~14天後,患者健康情況基本恢復,體溫正常,無腹脹及壓痛,黃疸基本消退,「T」形管引流出來的膽汁色深黃,清亮,無膿液、結石,無沉渣,就可以考慮拔除「T」形管。決定拔管前先應當試夾管。開始第一天,每日夾2~3小時,如無腹脹等不適情況,再逐步延長時間,直至全天夾管後病人無腹痛,體溫正常,黃疸不加深,證明總膽管下端已暢通,即肝臟分泌的膽汁已可按正常途徑排到小腸里去了。為證實這一點,就要在X線下進行一次「T」形管內碘造影劑注入,使膽道充盈。這樣就可清楚地看到整個總膽管,左、右肝管及各級分支是否暢通,證實膽道內有無殘留結石、蛔蟲等,如果暢通了,這時就可以拔除「T」形管了。「T」形管拔除以後,腹壁上可以看到一個洞口,總膽管內有少量膽汁會從這洞口流出來,這種情況是正常現象;醫護人員會用凡士林紗條把這個引流管竇道的洞口堵上,這樣2~3天後,肉芽組織就會生長,封住洞口,慢慢地竇道也自然地關閉了。
在「T」形管逆行造影中,患者會感到右上腹有些悶脹,沒有多大的痛苦。造影完畢回病房後,應當繼續開放「T」形管引流2~3天後才可拔管。因在造影時注射造影劑的壓力可使膽汁內或管道口一些細菌通過肝竇,進入血液循環,加上碘化鈉對膽道的刺激,造影後常常可出現發冷發熱。所以一定要把這種含造影劑和造影時可能帶入細菌的膽汁引流出體外,才可免除發熱和逆行感染。
C. t管引流出白色膽汁是什麼原因
膽道長期梗阻手術解除梗阻後可能會出現短時間的像水一樣無色的膽汁;嚴重肝功能不良的膽汁也可能顏色比較淺淡;若有顯著的膽道下端腸液返流,膽汁顏色也會異常;除此以外,若有分泌粘液的膽道腫瘤,膽汁也可能出現色澤異常。種種原因,需根據具體情況具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