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睛會被稱為眼睛
1. 人類眼睛為啥可以洞察心靈,人類的眼睛有什麼獨特性
人類眼睛的獨特性
在邦克山戰役中,在一場與英國軍隊交戰的戰斗中,美國上校威廉·普雷斯科特對士兵們說:“等你看到敵人白皙的眼睛,然後向他開槍。”如果美國軍隊不是和英國人作戰,而是與一群黑猩猩作戰,他們就會立刻被打敗。為什麼?因為黑猩猩,甚至220種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沒有白眼,或者至少沒有明顯的白眼。這意味著,如果這些動物不直視它們的臉,我們很容易被它們愚弄,也不知道它們在看什麼。
為什麼人類如此不同?科學家們對比了其他81種靈長類動物的眼睛,得出的結論是只有人類的鞏膜比臉部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顏色淺:這一關鍵的解剖特徵增強了人類凝視的能力。相比之下,其他靈長類動物都會把眼睛藏起來。他們的鞏膜很暗,這使得彼此很難確定鞏膜的邊緣,所以很難猜測他們的視線。
人類在動物中視野開闊,但仍輸給了馬和狗。就一隻眼睛而言,人類左右兩側的視力約為160度,兩眼同時可看到200度左右的范圍。至於上下視圖,上面是50度,下面是70度,總共大約120度。你還可以看到一些東西從200度左右傾斜在你身後。然而,當我們開車或其他類似的事情變得非常狹窄。比如,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視野會降低到30度;如果車速提高到100公里/小時,視野將低至10度。
視野的大小與眼睛的大小有關嗎?視野實際上是眼睛直視前方時所能看到的空間范圍。視野可分為中心視野和外周視野。人眼的視中樞位於眼底視盤下方0.35厘米處,稱為黃斑。黃斑中心的凹陷稱為中央凹,它是視覺最敏感的部分。當眼睛注視目標時,它的投影位於中央凹。人眼是一個復雜的光學系統。靜態觀察時,人眼是一個固定聚焦的光學系統,橫向視野約為46度,垂直視野約為38度。
然而,事實上,並不是整個視野中的一切都能看得清。黃斑主要用於精細分辨,但投射到黃斑上的視角只有8-12度。一般來說,視覺是指能清晰看到的范圍。然而,當頭部固定,眼球靜止時,自然可見范圍(即靜態視野)主要取決於黃斑的大小。通常的眼睛大小是指在自然狀態下上下眼瞼之間區域的大小,而不是眼球的大小,也不是視網膜上黃斑的大小。因此,這種情況下視野的大小是由黃斑的大小決定的,與人眼的大小沒有直接關系。
2. 眼睛作為一種外在表現,為什麼說是心靈的窗戶
外貌反映⽓質——相由⼼⽣,環境不但可以改變⼀個⼈的內在素養,還決定⼈的外相⽓質;你是歷經滄桑還是⽆憂⽆慮,都可以從外貌上看出端倪;從外貌上對別⼈做出判斷,是我們⼈際交往和⼈事⼯作的第⼀步,所謂「萬事開頭難」,⾛好這⼀步,我們對⼈就有了最為基礎的認識和把握。
2、⾯對⼀個誠實的⼈,他的眼睛堅定渾厚,眼神沉重踏實,你會覺得他對⾃⼰的⾏為有著堅定的信念;他的敘述充滿了說服⼒和感染⼒,讓⼈不容置疑。說謊的⼈在⼼理上是不確信的,他的眼睛漂浮⽆根,說話沒有底⽓和正⽓,⾯對這種⼈,你會覺得他在講述⼀個與⾃⼰⽆關的事情,沒有信念和可信度;這種類型的⼈在⽣活和事業上很難達到既定的⽬標。社會交往中,尤其談話時要看著對⽅的眼睛。當然不必⼀直盯住看,最佳的表現是跟所交談的話題相配合,思考時可以移開視線,表達觀點時要注視對⽅的眼睛;這既是⼀種社交的禮儀,表⽰對別⼈的尊重;同時也是溝通、了解、認識別⼈的重要途徑。美國的成功學奠基⼈卡內基說:談話時看著對⽅的眼睛是最起碼的溝通技巧。相信這是⼀個適合東西⽅的普遍道理。
3. 為什麼說眼睛是心靈之窗
古希臘神話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若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立刻就會變成石頭。這個故事說白了,這是將眼睛的威力神化了。
從醫學上來看,眼睛在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因此被稱「五官之王」。孟子雲:「存之人者,莫良於眸子,眸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降,胸中不正,則眸子眩。」從眼睛裡流露出真實心情是一目瞭然的,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
人們深層心理的慾望和感情首先反映在視線上。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都表達不同的心理狀態,觀察視線的變化,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爬上窗檯就不難看清屋中的情形,讀懂人的眼色便可知曉人們內心的狀況反應。
以眼睛看人心的方法由來已久。人的個性是一成不變的,無論其修養功夫如何深遠。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性為內,情為外,性為體,情為用。性受外來的刺激,發而為情。刺激不同,情所表現最顯著、最難掩飾的部分,不是語言、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言語動作態度都可以用假裝來掩蓋,而眼睛是無法假裝的。我們看眼睛,不重大小圓長,而重在眼神的閃爍。
如果見一個人的眼神沉靜,便可明白:他對於你著急的問題,早已成竹在胸,穩操勝算。只要向他請示辦法,表示焦慮,如果他不肯明白說,這是因為事關機密,不必要多問,只靜待他的發落便是。
如果一個人的眼神散亂,便可明白他也是毫無辦法,徒然著急是無用的,向他請示也是無用的。這時,我們只能平心靜氣,另想應付的辦法,不必再多問,否則只會增加他六神無主的程度。這時也是顯示自己本能的機會,自己快快去想辦法吧!
如果我們見一個人的眼神橫射,彷彿有刺,便可明白此人異常冷淡,如有請求,暫且不必向他陳說,應該從速借機退出,即使多逗留一會兒也是不適合的。退而研究他冷淡的原因,再謀求恢復感情的途徑。
倘若一個人的眼神陰沉,應該明白這是兇狠的信號。與他交涉須得小心一點。他那一隻毒辣的手正放在背後伺機而出。如果我們不是早有準備想和他見個高低,那麼,最好火速鳴金收兵。
若見一個人眼神流動、異於平常,便可明白他是胸懷詭計,想給他人點苦頭嘗嘗。這時我們應步步為營,不要輕易靠近,前後左右都可能是他安排的陷阱,一失足便會跌翻在他的手裡。不要過分相信他的甜言蜜語,這是鉤上的餌,是毒物外的糖衣,要格外小心。
要是一個人的眼神呆滯,唇皮泛白,便可明白他對於當前的問題惶恐萬狀。盡管口中說不要緊,雖未絕望,也的確還在想辦法,但卻一點也想不出所以然來。這時,我們就不必再多問,應該退去考慮應付辦法。如果我們已有現成的辦法,應該馬上向他提出,並表示有幾成把握達成。
若一個人的眼神似在冒火,便可明白他此刻定是怒火中燒、意氣極盛。如果自己不打算與他決裂,應該馬上表示可以妥協,速謀轉機。否則,再逼緊一步,勢必引起正面的劇烈沖突了。
如果一個人的眼神恬靜,面有笑意,便可明白他對於某事非常滿意。你要討他的歡喜,不妨多說幾句恭維話。若是要有所求,這也是個好機會,相信一定會比平時更容易滿足你提出的要求。
假如一個人眼神四散、神不守舍,便可明白他對於我們的話已經感到厭倦,再說下去必無效果。此時,如果不趕緊告一段落或乘機告退,或者尋找新話題,談談他所願聽的事,必定會碰得一鼻子灰。
要是一個人的眼神凝定,便可明白他認為我們說的話有一聽的必要,應該照自己預定的計劃婉轉陳說,只要自己的見解不差,辦法可行,他必然是樂於接受的。
我們若見到一個人的眼神下垂,連頭都向下傾了,便可明白他心有重憂、苦痛萬分。這時,聰明的你就不要向他說得意事,那反而會加重他的苦痛,也不要向他說苦痛事,因為同病相憐越發難忍。我們只好說些安慰話,並且從速告退,多說也無趣。
如果見一個人的眼神上揚,便可明白他不屑聽我們說的話,無論我們提出的理由如何充分,說法如何巧妙,還是不會有高明的結果。不如趁早戛然而止、退而求其近之道。
總之,人們的眼神有散有聚、有動有靜、有流有凝,有陰沉、呆滯、下垂、上揚,仔細參悟之後,必可以發現人情畢露的種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