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睛會感染新型肺炎
⑴ 新冠肺炎的知識及預防
一、病源和臨床症狀:
首先我們要知道新冠病毒可能來源於野生動物,或為某種菊頭蝙蝠,可通過接觸物體、空氣飛沫、糞口傳播。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以發熱、乏力、乾咳為主要表現。但也有個別病例以消化系統症狀為首發表現:如輕度納差、乏力、精神差、惡心嘔吐、腹瀉等;或以心腦血管症狀為首發表現:如頭痛、心慌、胸悶等;或以眼科症狀為首發表現:如結膜炎等。但發熱仍為主要症狀,我們要高度重視。其次我們還要重視隱性傳染源,就是患者已被感染,但還未出現相關症狀,在這期間他也是可以傳染給其他人。
二、臨床診斷和分型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第五版診斷標准:
1.流行病學史
(1)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及周邊地區、或其他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來自武漢及周邊地區,或來自有病例報告社區的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
(2)聚集性發病。
(3)與新冠病毒感染者有接觸史。
2.臨床表現
(1)發熱和/呼吸道症狀(鼻塞、流涕、咽痛等);
(2)有肺炎影像學特徵(早期呈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性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3)發病早期白細胞計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計數減少。
3.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新冠病毒核酸陽性;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冠病毒高度同源。
三、就診和日常防護的注意事項
(一)患者就診須知
1.發熱患者請到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嚴格遵守分檢人員的指導和安排,並如實提供近15天外出或接觸可疑人員的具體情況。
2.必要的相關檢查需積極配合。
3.建議盡量行胸部CT的檢查,以防漏診。
(二)日常防護
1.最重要的一條:不要到處跑。
不管年前還是年後,鍾南山院士始終強調減少出行,這不僅關乎自己和家人,也關乎整個社會。一定要外出時不要乘坐比較擁擠的公共交通車,建議步行或開車,逗留時間盡量縮短。宅在家時,應格外注意3個細節:通風:每日打開門窗通風2-3次,每次30分鍾左右;天氣好時,可以曬曬被子、衣服。洗手:回家後、做菜前、吃飯前、如廁後,應在流動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左右。飲食安全:處理食物時生熟分開,肉類充分做熟再吃;家庭實行分餐制或使用公筷。不要吃野味。
2.不要參加集會。
少出門、少聚會,是減少交叉感染的重要方法,尤其應避免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商場、公共浴池、棋牌室、醫院等。
3.出門戴口罩,不一定戴N95。
鍾南山院士表示,戴口罩不一定要戴N95,醫用外科口罩即可阻止大部分病毒進入呼吸道。普通口罩也能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如果口罩不夠用,普通大眾的口罩不必用一次換一次,可根據清潔程度延長使用時間。戴口罩時要把口鼻都完全覆蓋住,並與面部貼合嚴實,盡量減少漏氣情況。摘口罩時,不要抓著污染面,用手抓住系帶脫離,扔到垃圾桶,不要到處亂扔。
4.學會正確洗手。
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接觸傳播,如果沒有注意使雙手沾上病毒,揉眼睛時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一定要勤洗手。暫沒有洗手條件時可用消毒濕巾擦拭雙手。
⑵ 確診新冠的症狀有哪些
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由於個人體質、所感染疾病的嚴重程度不同,症狀也會有所不同。但大多數患者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症狀,少數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可無明顯症狀,需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
1、症狀較輕者:多表現為早期低熱、輕微乏力、嗅覺及味覺障礙等,少數患者還可伴有呼吸道症狀,如鼻塞、流涕、乾咳等。部分患者可能會誤認為出現感冒症狀,以及伴有咽痛、肌肉酸痛、結膜炎和腹瀉等症狀,一般無高熱、寒戰、咯血、胸痛、氣促等肺炎表現,病情進展相對較慢;
2、症狀較重者:重型患者多見於老年人、有慢性基礎疾病者、晚期妊娠和圍生期女性以及肥胖人群,表現為中低熱或無明顯發熱。也有出現上述較輕症狀的患者,但病情進展迅速,可在發病1周左右出現呼吸困難或低氧血症,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和視力減退等。還可能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紺、焦慮等,以及代謝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礙、膿毒症、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極少數患者還可有肢端缺血性壞死、中樞神經系統受累等表現。
除此之外,如果感染者年齡較小,早期症狀多相對較輕,部分症狀可不典型,表現為嘔吐、腹瀉等消化道症狀,或僅表現為反應差、呼吸急促等。因此如果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病毒,或接觸過高危人群、去過高危地區等,應及時到醫院進行核酸檢測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