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久的茶水顏色為什麼會變深
⑴ 為什麼用茶葉泡的茶,放了一晚上顏色就變深了
是因為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茶多酚氧化後形成的黃紅色、紅褐色氧化產物主要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這些產物都是無毒的,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但是茶葉泡時間過長,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
而且由於茶葉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減少,使茶湯營養價值大大降低。同時由於茶湯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湯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直菌)數量較多,很不衛生。
(1)放久的茶水顏色為什麼會變深擴展閱讀:
以下情況也不適宜飲用:
茶不易妥善保管,易吸濕而霉變,而有些人出於愛茶節約,捨不得丟棄已霉變的茶。變質的茶中含有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和病菌,是絕對不能飲用的。
因為現代茶葉在種植、加工、包裝的過程中難免會受到農葯、化肥、塵土等物質的污染。頭道茶其實是洗茶的水,應盡快到出後再沖入開水,這樣泡出的茶水才是最衛生的茶。
茶宜濕熱而飲,冷茶有滯寒、聚痰之弊。也就是說溫茶,熱茶能使人神思爽暢,耳聰目明,冷茶對身體則有滯寒,聚痰的副作用。
⑵ 為什麼沖好的茶放久了會變色
主要原因有兩種:
1、「冷後混」:品質較好的烏龍茶,因為內含物和可溶物較豐富,稍泡的濃一些,溫時湯色清澈濃艷。冷後因溶解度降低,水中茶葉可溶物凝固成絮狀,湯色渾濁變色。(有「冷後混」現象的茶葉是好茶的表現)
2、水不凈:泡茶的水中含有和茶鹼、茶多酚等茶葉內含物起反應的物質,導致茶湯變色。此現象一般要過很久茶湯才會變色。
⑶ 茶葉泡時間久了為什麼茶水顏色變深
茶葉泡時間久了,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會自動氧化,導致茶水顏色變深。
沖泡時間過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脂,芳香物質等可以自動氧化,不僅茶湯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而且由於茶葉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P,氨基酸等因氧化而減少,使茶湯營養價值大大降低。
同時由於茶湯擱置時間太久,受到周圍環境的污染,茶湯中的微生物(細菌和直菌)數量較多,很不衛生。
(3)放久的茶水顏色為什麼會變深擴展閱讀:
不同茶葉的最佳沖泡法
1、綠茶:用80℃~85℃水沖泡,現泡現飲。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這類茶比較細嫩,不適合用剛煮沸的水泡,以80℃~85℃為宜,茶與水的比例以1:50為佳,沖泡時間為2~3分鍾,最好現泡現飲。如果沖泡溫度過高或時間過久,多酚類物質就會被破壞,茶湯不但會變黃,其中的芳香物質也會揮發散失。
2、紅茶:先用熱水燙杯,再沸水沖泡。
紅茶是全發酵茶與綠茶不同的是,高水溫浸泡能夠促進其中有益成分溶出。因而泡紅茶最好用剛煮沸的水,用水量與綠茶相當,沖泡時間以3~5分鍾為佳,高檔工夫紅條茶可沖泡3~4次,紅碎茶則可沖泡1~2次。
3、烏龍茶:用沸水多次沖泡。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泡烏龍茶最好用專業的紫砂壺或蓋碗杯,並且一定要用100℃的沸水,烏龍茶的投葉量比較大,基本上是所用壺或蓋碗的一半或更多,泡後加蓋。
泡烏龍茶時邊上要有個煮水壺,水開了馬上沖,第一泡要倒掉,用倒掉的水可以把所有的杯子潤一下,然後再倒入開水沖泡飲用。烏龍茶可沖泡多次,品質好的可沖泡7~8次,每次沖泡的時間由短到長,以2~5分鍾為宜。
⑷ 喝的茶水倒入杯中一開時顏色淡,沒喝了,放了三個小時顏色變深了,怎麼回事
喝的茶水一開始顏色淡放三個小時顏色變深了怎麼回事,這是因為茶多酚氧化所引起的。
茶多酚氧化後形成的黃紅色、紅褐色氧化物,主要是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等。這些氧化物質都是無毒的,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茶葉浸泡時間過長,茶湯就會色暗,味差,香低,失去品嘗價值。
⑸ 放置久的茶湯顏色變深,還能喝嗎
顏色變深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因為沖泡時間太長,大部分成分已被溶解於水中,茶水會比較濃
第二是因為茶水中的成分被氧化,顏色變深
只要別時間太長就可以喝,不過口味和營養價值會降低。
⑹ 紅茶水放久茶水變褐色怎麼回事
之所以茶水放置了一段時間會有紅色,是因為水中的2價鐵離子會和空氣中的氧氣結合反應,生成3價鐵離子,而3價鐵離子會表現出褐色或紅色。經過過濾的凈水對茶葉等溶質,溶解度表現為增大,所以可能凈水泡出的茶放置久了呈現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