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雞蛋殼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⑴ 雞蛋明明都是一樣的,為何還分白皮和紅皮
雞蛋是人們餐桌上最常出現的菜之一,它營養豐富,價格便宜,廣受人們的歡迎。只是我們去菜市場購買雞蛋時,經常會看到不同顏色的雞蛋,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紅色,還有的是綠色。面對不同顏色的雞蛋,很多人就主觀地認為紅皮雞蛋比其他雞蛋營養更豐富些。其實,雞蛋殼的顏色和雞蛋的品質並沒有關系,它們顏色不一樣主要還是母雞子宮上皮色素不一樣的緣故,其實內在的營養價值並沒有明顯差異。
總之,蛋殼的顏色是由母雞基因決定的,顏色不一樣的雞蛋內在營養區別不大。我們購買雞蛋時,只要保證雞蛋是新鮮的,那麼可以不用糾結蛋殼的顏色,隨便購買就可以了。實在對顏色有執念的人,也可按照自己的喜好購買,不論什麼顏色,其實都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⑵ 同是雞蛋,為什麼顏色是不一樣的
蛋殼顏色取決於遺傳和產卵的環境。
雞產蛋在草堆里,顏色接近草色;鴨產蛋在水邊,顏色接近水草;鵪鶉蛋位於雜草和亂石中,因此蛋殼斑雜。
蛋殼色素的形成:蛋殼顏色是子宮中腺體分泌和沉積色素的結果,這種色素稱為棕色素,是蛋殼外面釉質層的構成成分之一,在蛋產出前4~5h形成。當卵通過子宮部粘膜時。管腔擴大,由於子宮壁平滑肌的收縮,使卵轉動,其上皮粘膜的分泌物均勻塗布在卵的表面。子宮粘膜為假復層柱狀上皮,由具有纖毛的頂細胞和分泌細胞組成,頂細胞與鈣的分泌有關,分泌細胞與分泌蛋殼釉質層有關,固有膜內分布有管狀腺,直接開口於管腔。關於蛋殼色素的生物合成途徑和機理很復雜,據禽類生理學資料介紹,其化學成分為棕色素卟啉,來源於血紅蛋白分解物,即與衰老、受損和形態異常的紅細胞的破壞有關。當紅細胞在肝、脾和其他部分的網狀內皮系統被吞噬破壞後,釋放出血紅蛋白,很快就被分解為珠蛋白、膽綠素和鐵。其中珠蛋白和鐵可重新參加體內代謝,唯有膽綠素被還原為膽紅素,經血液轉運至肝臟後結合生成葡萄糖醛酸膽紅素,隨膽汁排入十二指腸,大部分作為廢物隨糞便排出體外。還有小部分又被腸道重新吸收,經血液入肝或轉送至輸卵管等部位,作為合成蛋殼色素的原料。因為紅細胞衰老破壞連續不斷進行,這種色素原料不會缺乏,而能夠源源不斷地由上述分解物滿足,而後,再經子宮腺體細胞內多個分解合成酶的作用,形成褐色蛋殼色素。
蛋殼顏色變淺的原因:目前,全國各地飼養褐殼蛋雞的數量較多。一些飼養該類雞種的雞場反映,雞群有時發生雞蛋殼色變白、變淺不一或出現色素斑塊,並伴有蛋殼質量不良的問題。下面就產生這類問題的原因綜述如下。
⑶ 雞蛋殼為什麼有不同的顏色
蛋殼的顏色主要由原卟啉、膽綠素(包括和鋅結合的膽綠素)決定。這兩種物質比例不同,蛋殼就呈現不同顏色。
原卟啉產生黃色、紅色和褐色,膽綠素產生藍紫色和綠色。膽綠素的形成主要是新陳代謝過程中,衰老的紅細胞在肝臟被破壞的時候產生,原卟啉則主要由雞的輸卵管細胞合成。
蛋殼顏色也與品種密切相關,具有遺傳性。目前國內的蛋雞主要是羅曼褐、海蘭褐、海賽克斯褐等引進的品種,加上中國自主培育的品種,大約85%的雞蛋是紅褐色系。
(3)同一個雞蛋殼為什麼顏色不一樣擴展閱讀:
雞蛋的殼色以白色和褐色兩系為主,兼以粉、綠兩系,這四種顏色基本可以涵蓋所有殼色。在商品蛋雞中,白殼蛋雞主要以白來航雞為祖代培育而來,褐殼蛋雞主要以羅島紅培育而來。
粉殼蛋雞則是由白殼蛋雞與褐殼蛋雞雜交而成的品系。而綠殼是一種變異型,成型的綠殼蛋雞品種都是經過純化的,以保證能較多地產出綠殼蛋。蛋殼顏色是檢驗品種純度、產品均一性等的重要指標,在生產中,一般用色差儀來測定。
⑷ 為什麼雞蛋殼有些是白色的﹖有些是紅色的﹖
蛋殼顏色有白、淺褐、褐、深褐和青色之分。
有人偏愛紅殼蛋,有人喜歡青殼蛋,認為營養價值更高。
其實,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與蛋殼顏色並無必然聯系。
就蛋的營養價值而言,其高低主要取決於飼料的營養結構與雞的攝食情況,
與蛋殼的顏色無多大關系。一般產蛋初期殼色最深,然後逐漸變淺,
產蛋量高的母雞其蛋殼顏色較淺。
影響蛋殼顏色的主要色素是棕色原卟啉(又稱卵卟啉),它是由母雞蛋殼腺中的氨基乙醯丙酸合成。原卟啉的生物合成始於蛋殼形成的最後5小時,色素沉積於蛋殼外層和殼上膜,因此蛋的色澤是蛋殼和殼上膜中所含色素的綜合結果。一些影響蛋殼著色因素和外觀的視覺因素均影響蛋殼顏色的變化。
一、影響蛋殼顏色的遺傳因素
1、合成原卟啉能力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而且僅限於帶顏色羽毛或皮膚的雞種。因此,蛋殼顏色主要受遺傳因素的影響。對一隻母雞來說,蛋殼顏色深淺是比較固定的。天然食物或商品飼料中獲得的色素,並不能被沉積到蛋殼中,如核黃素和β-胡蘿卜素只能影響蛋黃的顏色。
2、合成原卟啉的能力受到遺傳能力的影響,因個體不同而有差異,商品雞群是有一個主要遺傳品系以上的雜交品種。因此在原卟啉的合成能力上,個體之間存在著與遺傳相關的細微差別,即使相同品種的雞蛋殼顏色也有一定的差別。在實踐生產中,偶爾我們可以看到一隻產白殼蛋的褐殼蛋雞。
二、年齡因素
母雞殼上膜的分泌量並不因年齡的變化而有所提高,當母雞隨著年齡增長而蛋重亦增大時,有限的殼上膜就會分布到擴大的蛋殼上,因此蛋殼顏色變淺。
商品雞群在40周以後,所產蛋蛋殼變薄,目視色素含量較少。另外,40周以後的蛋重增加,蛋殼的表面積增大,色素的分布面積增加,總的結果使蛋顏色變淡。生產實踐中,開產蛋雞所產的蛋和老雞所產的蛋有明顯的區別,老雞所產的蛋更大,但顏色更暗淡些。
三、疾病與應激因素
殼上膜是蛋殼的最外層,其內所含的色素與殼上膜的量有關,這一含量也最終決定蛋殼的顏色。發生環境造成的應激或疾病時,殼上膜的分泌會減少,主要的原因是母雞在生理應激的情況下,將營養物質從非必須代謝活動如殼上膜的生成等轉而用於急需的代謝活動上。
1、疾病:
一些傳染病引起誘發免疫應激反應的疾病,如傳染性支氣管炎、典型新城疫和產蛋綜合症等疫病,會導致蛋殼腺萎縮,影響蛋殼的色澤。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輕度感染也會影響蛋殼腺的分泌,出現所謂的沙皮蛋,許多小型的飼料廠在產蛋雞濃縮料中也添加少量的抗菌素,反而有助於蛋殼質量的改善。不明原因蛋殼顏色變淺發生後,應該觀察雞群有無呼吸道症狀,必要時可進行NDⅣ系、H52加強免疫。
2、應激:
母雞在遭受應激,尤其熱應激時,殼上膜的色素分泌會減少。在母雞蛋形成的最後5小時期間造成的應激,尤其在蛋殼形成過程中的生理或人為應激因素,都會使蛋殼的質量下降,顏色變淺雞。
四、影響蛋殼顏色的營養因素
普遍性的蛋殼變白發生在氣溫炎熱的夏季,冬季很少發生。營養因素導致蛋殼顏色變淺往往不是僅僅因為配方營養含量不夠,而是因為採食量的因素。氣溫較低的情況下,蛋雞可以通過調整採食量來滿足其營養需求,但在氣溫很高的夏季,這種調節機制就不可能發揮作用,出現每天蛋雞採食的營養素不能滿足其需要的情況。
1、鈣: 飼料中缺乏鈣,蛋殼質量變差。鈣添加過多,會導致蛋殼和殼上膜的鈣沉積過多;鈣的沉積過度又會使蛋殼的顏色變淡,色調變差。
2、磷: 飼料中磷過多,破蛋率會增多。磷過少,產蛋率下降。
3、錳: 錳與粘多糖的形成有關,飼料中錳缺乏,蛋殼變薄易碎。
4、維生素D3、A、E不足和日糧供應不足可造成蛋殼顏色變淺。
夏季給蛋雞在基礎日糧外適當添加多維素,有助於減少淺色蛋的發生。
五、葯物因素
少量的尼卡巴嗪會影響蛋殼色澤,使其變差。原因可能是它干擾這些色素的合成,導致正常產棕色蛋的品種產白色蛋。在實際生產中,因尼卡巴嗪常用於抗球蟲葯添加於飼料中,機械設備的殘留都會導致這種原因的發生。磺胺類葯物也有這種效果。
過量飼喂高水平的一些葯物也可導致這些抗菌素的沉積,產生黃色蛋殼。
六、電解質平衡
家禽電解質平衡是日糧陰離子和陽離子的平衡,通常是調節日糧中Na+K-Cl的平衡性,平衡指標多用毫克當量來表示,每公斤日糧毫克當量250為正常。當偏離太遠時,會影響家禽的蛋殼質量以及全面的健康和代謝.
⑸ 同樣是雞蛋,為什麼有的雞蛋是紅的有的雞蛋是白的
因為這些雞蛋是由不同品種的雞生下來的,所以會有紅雞蛋和白雞蛋的區別,另外不同的喂養方式、投餵食物的不同對雞蛋殼的顏色也會有些影響,但雞蛋的顏色主要還是由雞的品種決定。
各種雞蛋的營養價值就營養價值來說,其實三種顏色的雞蛋都差不多,因為同樣都是飼料雞蛋,它們主要的區別也就是顏色不同,還有就是白色的雞蛋殼薄一點,紅色的雞蛋殼會厚一點。但有一種雞蛋的營養價值會高一些,價格也可能稍貴,這種就是家雞蛋,也就是真正的土雞蛋。家雞蛋是由農村家庭散養母雞生下的蛋,由於這種雞吃的都是稻穀和蟲子,所以營養價值會高一些,而且家雞生下的蛋一般都是帶綠色或者白色,紅色的雞蛋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