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片的顏色為什麼好看
『壹』 膠片畫質為什麼好
最主要的是;中間過渡的層次好,數碼現在還做不到。
『貳』 為什麼很多電影的色調是藍綠色的
你說的藍綠色調應該出現在以膠片拍攝的電影中。
在數碼成為電影拍攝的主要工具之前,所有我們在電影院中看到的電影,都是用膠片拍攝的。而膠片電影的色彩有著數碼無法媲美的柔和色調,因為不同膠片的不同成像效果,所以我們會看到有的電影色調是藍綠色的,有的電影色調是偏紅色的。
雖然可能性越來越低,但還是期待一部全膠片拍攝的電影,如果真的出現了,我一定走進影院,貢獻出自己的票房。
『叄』 彩色膠卷為什麼能夠拍出彩色照片
彩色膠卷感光乳劑層大致分為三層:藍色感光、綠色感光、紅色感光。這三層裡面都有一種叫鹵化銀的東西,這東西被光線照射就會發生改變,光線越強,改變的量就越大,光線越弱,改變的量就越少。這樣,有層次的黑白圖像就出現了,但是黑白怎麼會變成彩色呢?原來在這三層鹵化銀里,還存在著顏料!也就是說光線照下來,鹵化銀發生變化了,變化的這一部分也會同時被染上顏色!第一層變化的鹵化銀被染上黃色,第二層變化的銀被染上綠色,第三層變化的銀被染上紅色,這樣的話,彩色照片就出來了!在後面的沖洗步驟,會把那些銀全部洗去,只留下顏料!
『肆』 為什麼膠片拍攝更清晰細膩
這個實際是你個人的感覺問題。
1、一張135膠卷達到的象素也就是千萬級(ISO高的還要差),現在的CCD已經達到這個水平。不過CCD是我們製造的,象素的排列是整整齊齊,而膠卷的銀鹽雖然是均布,但是大小不太規律的。(大小的范圍還是有規格的),做暗房的知道,一張135底片,一次放大到12吋以上,顆粒就有些明顯了,而1000萬象素洗印到這么大是沒問題的。
2、CCD的寬容度也不比膠卷差,甚至還要好些。
3、從色度,一般CCD都能達到24位(也就是真彩色),從理論上是超過膠卷的。
4、膠卷到相片由兩個沖洗過程,(膠卷、相片各一次)沖洗的好壞對影像的還原是至關重要的,而數碼的只要一次沖洗。
至所以你有這樣的看法,我認為不外乎兩種可能造成的:
一是攝影技術不夠。現在相機是那麼普及,會用不會用都能照,反正都是「傻瓜機」,這樣難免有技術好與差。
二是後期處理(包括你在電腦上處理、洗相片的部門的處理等等)不夠。
有個問題問一下:洗相片自己是肯定不洗的,但是從照完到送洗的這一階段,有多少人是經過PHOTOSHOP處理過(如:調整一下色階,剪裁一下等等)以後才送洗的?這是值得考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