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為什麼紫外吸收檢查維c顏色

為什麼紫外吸收檢查維c顏色

發布時間: 2023-07-18 13:03:02

㈠ 做紫外吸收光譜時,為啥會隨著所測物質的顏色越深吸收值越大

吸光度,濃度越大,吸光度越高,但也有可能濃度越大你的溶液顏色也越深,這根具體側的物質有關。
紫外光譜是紫外分光廳櫻旅光度計等分析化學中的重要工具。UV(紫外線)光譜的另一個名稱是電子光譜,因為它涉及將電子從基態提升到更高的能量或激發態。
從比爾-朗伯定律可以清楚地看出,能夠吸收給定波長的光頌亂的分子數量越多扮凳,光吸收的程度就越大。這是紫外光譜的基本原理。

㈡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維生素c的含量為什麼用棕色瓶容量瓶

1.滴定法測定維生素C
1.1測定原理
2,6一二氯靛酚法和碘量法是較常見的滴定測定維生素C的方法。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染料2,6一二氯靛酚,該染料在酸性中呈紅色,被還原後紅色消失。還原型抗壞血酸還原2,6一二氯靛酚後,本身被氧化成脫氫抗壞血酸。在沒有雜質干擾時,一定量的樣品提取液還原標准2, 6-二氯靛酚的量與樣品中所含維生素C的量成正比。
碘量法的原理:維生素C包括氧化型、還原型和二酮古樂糖酸三種,當用碘滴定維生素C時,所滴定的碘被維生素C還原為碘離子,隨著滴定過程中維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將以碘分子形式出現。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劑(澱粉)的溶液產生藍色,即為滴定終點。
1.2測定操作
2,6一二氯靛酚法:取適量的樣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製成勻漿。取同一樣品勻漿10g,加入1%草酸溶液20 mL,搖勻,用濾紙過濾,取5mL過濾液於錐形瓶中,用2,6一二氯靛酚鈉鹽溶液滴定(1 mL≈0.02 mgVitC),以淡紅色存在30 s內不褪色為滴定終點。記錄2,6-二氯酚靛酚鈉鹽溶液的消耗量,根據結果計算出樣品中維生素C含量(mg/100 g)。
碘量法:將果蔬洗凈,用紗布拭乾其外部所附著的水分,若樣品清潔可以不必洗。樣品可以先縱切為4~8等份,分別稱取20g可是用食部分,置於研缽中加入2% Hcl 15~10ml,研磨至漿狀,移於 100ml 容量瓶中,用2% HCl 加至刻度線處,混勻,過濾,記錄濾液總體積。樣品液的測定: 在50ml 燒杯中,用移液管注入10% KI 溶液0.5ml,0.5% 的澱粉溶液 2ml,樣品液 5ml,蒸餾水 2.5ml,用0.001N KIO3 液滴定,要一滴滴加入,並時時搖動燒杯,至微藍色不褪色為終點( 一分鍾不褪為止) 。記錄所用 KIO3 液毫升數,計算維生素C含量。
1.3測定方法評價
2,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具有簡便、快速、比較准確等優點,適用於許多不同類型樣品的分析。缺點是不能直接測定樣品中的脫氫抗壞血酸及結合抗壞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還原物質的干擾,如果樣品中含有色素類物質,將給滴定終點的觀察造成困難。碘酸鉀滴定法較便宜,使用碘酸鉀滴定法測定蔬菜中維生素C含量較為簡便易行,而2,6一二氯靛酚法相對復雜。總的來說,滴定法操作簡便、快速,無須特殊儀器,但在測定深色樣品時,准確度和精確度欠佳。
2.熒光法測定維生素C
2.1測定原理
Deutsch和Weeks曾經報道過一種檢測維生素C的熒光分析法(OPDA),並被指定為維生素C的經典熒光分析法。在該方法中,維生素C先被活性炭(Norit)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DHAA),DHAA再與熒光底物鄰苯二胺(OPDA)結合生成熒光產物,通過對該熒光產物的檢測實現對維生素C的定量分析。孫振艷等[1]提出了一種新的測定維生素C的熒光分析方法。基於維生素C被Cu2+氧化為DHAA,DHAA進一步與苯甲酸及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產生熒光協同增敏作用,通過對體系熒光強度的測定進行維生素C的定量分析。
2.2測定操作
熒光分析法(OPDA)的測定方法:稱取一定量樣品,研磨後用水浸泡,取清液加入適量1%草酸溶液,振搖約3min,加入0.2g已處理好的活性炭再充分振搖約3min後過濾,濾液加於兩個25mL比色管再加入5.0mL緩沖溶液,,其中一管加入2.0mL硼酸溶液(即空白)搖勻,放置15min後,兩管均加入鄰苯二胺溶液10mL,避光放置30min待測。樣品熒光強度減去空白熒光強度值即為樣品相對熒光強度值。
孫振艷等的熒光分析法:在25 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 6 mL CuSO4溶液,2. 0 m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銨溶液,2. 0 mL苯甲酸溶液,一定體積的維生素C標准溶液,,5. 0 mLNaOH-鄰苯二甲酸氫鉀緩沖溶液,用蒸餾水定容,搖勻。在35℃恆溫水浴中加熱30 min,將溶液流水冷卻至室溫,激發波長為308 nm,在發射波長408nm處,測量熒光強度F,以不含維生素C的試劑空白為F0,計算ΔF=F-F。
2.3測定方法評價
熒光分析法測定維生素C具有操作簡單,精密度高,檢出限低等優點,該法可以應用於水果、蔬菜和葯物中維生素C的檢測,適於推廣。
3.光度分析法測定維生素C
3. 1測定原理
2,4-二硝基苯肼法和鉬藍比色法是常見測定維生素C的一種光度分析法。2,4-二硝基苯肼法的原理是總維生素C包括還原型、脫氫型和二酮古樂糖酸,樣品中還原型抗壞血酸經活性炭氧化為脫氫抗壞血酸,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紅色脎,脎的含量與總抗壞血酸含量成正比,進行比色測定。鉬藍比色法是測定果蔬中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的一種常用方法,因偏磷酸和鉬酸銨反應生成的磷鉬酸銨經還原型的維生素C還原後生成亮藍色的絡合物,通過分光比色可以測定樣品中還原型維生素C的含量。
3.2測定操作
2,4-二硝基苯肼法:取適量的樣品可食部,加入100 mL 2%草酸溶液,製成勻漿。取勻漿20 g (含1~2 mg抗壞血酸)置入100 mL容量瓶中,用1%草酸溶液定容,混勻後過濾。取25 mL過濾液放入有2 g活性炭的25 mL比色管中,振搖1 min,過濾。然後取10 mL此氧化提取液,加入10 mL 2%硫脲溶液,混勻。按照GB12392-90中呈色反應方法,用分光光度計進行比色,根據結果計算出樣品中抗壞血酸含量。按下式計算樣品中Vc的含量:X=c·Vm×F×1001000。
X—樣品中總抗壞血酸含量,mg/100g;
c—由標准曲線查得或回歸方程算得「樣品氧化液」總抗壞血酸的濃度,μg/mL; V—試樣用1%草酸溶液定容的體積,mL; F—樣品氧化處理過程中稀釋倍數; m—試樣質量,g。
鉬藍比色法:准確稱取 100 g 樣品, 加入草酸-EDTA 溶液, 經搗碎後移入 100 mL 容量瓶,定容,過濾,吸取 2 mL 上清液於 50 mL 容量瓶中,加入 1 mL 的偏磷酸-醋酸溶液,5%的硫酸 2.0 mL,搖勻,加入 4 mL 鉬酸銨,以去離子水定容至 50 mL,20 min 後測定吸光度。
3.3測定方法評價
鉬藍比色法測定果蔬中還原型維生素C含量數據穩定性、准確性較好,是一種快速、准確、靈敏度高的測定方法,而且不受樣液顏色的影響。2,4-二硝基苯肼比色法測定總VitC (還原型和氧化型),特異性較好,但操作復雜,是我國食品中VitC測定的標准方法,此方法適用於蔬菜、水果及其製品中總抗壞血酸的測定。
4.高效液相色譜法
4.1測定原理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測定維生素 C 含量的方法,測定維生素 C 含量通常採用 C18柱或 C8柱,由於維生素 C 對紫外光有吸收,故檢測器常用紫外檢測器。
4.2測定操作
稱取維生素C標准樣品0.1000 g.轉移至100 ml容量瓶中,用雙蒸水定容,得到1.0mg·ml-1的維生素C標准溶液。參考Nisperos-Carriedo等的方法。准確稱取果肉1.00 g,用5 ml 0.2%偏磷酸冰浴研磨, 10000 g離心15 min,殘渣加入4 ml 0.2%偏磷酸再提取,合並上清液,定容至10 ml,經0.45μm濾膜過濾後待測。每個樣品重復5次。維生素C在240 nm波長時有最大吸收峰,故以240 nm作為檢測波長。以0.2%偏磷酸為流動相。分別吸取標准溶液1 ml、2 ml、4 ml、6 ml、8m,l各自定容至10 m,l從中分別吸取10.0μl進樣分析,以峰面積(mv)為縱坐標,標樣濃度(mg·ml-1)為橫坐標,繪制標准溶液曲線,計算線性回歸方程的回歸系數和截距。將樣品溶液分別進樣10.0μl進行液相色譜分析,測定維生素C的色譜峰面積,代入標准曲線計算出維生素C含量。
4.3測定方法評價
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高效、快速、穩定、結構准確、操作簡便等特點。該法分離時間短,對結構不穩定的維生素C尤為適合,還特別適用於顏色較深的提取液樣品的測定,成為近年來較受歡迎的維生素C測定方法。缺點是所用儀器較為昂貴。

熱點內容
為什麼電腦上代理伺服器未連接 發布:2025-02-06 10:33:25 瀏覽:146
淘寶新號為什麼不能領取淘禮金 發布:2025-02-06 10:33:20 瀏覽:399
為什麼檔案字顏色淡了 發布:2025-02-06 10:23:23 瀏覽:824
預警顏色順序為什麼 發布:2025-02-06 10:19:41 瀏覽:846
為什麼光陰可以指時間 發布:2025-02-06 09:59:09 瀏覽:64
cmyk為什麼保存顏色不一致 發布:2025-02-06 09:59:08 瀏覽:291
腦梗病人眼睛為什麼是直的 發布:2025-02-06 09:50:23 瀏覽:752
新買的平板為什麼有舊文件 發布:2025-02-06 09:48:49 瀏覽:65
為什麼6gt賣的不好 發布:2025-02-06 09:31:53 瀏覽:958
小米手機為什麼不能超頻 發布:2025-02-06 09:15:38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