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藏傳佛教護法神都為什麼眼睛蒙著

藏傳佛教護法神都為什麼眼睛蒙著

發布時間: 2022-03-13 01:07:16

⑴ 我們是漢人,家族裡卻供著藏傳佛教的護法神,叫「一旦護法」請問這個一旦護法是什麼樣的護法啊

也叫乙旦護法,而對應的是藏傳佛教的金剛手菩薩或是大威德金剛,在寧瑪派中把大威德金剛也稱為是一(乙)旦護法。在我們漢族也就把這兩位護法神稱為一旦護法。

⑵ 關二爺的雕像,為什麼大多數都是閉著眼的

“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黑臉的曹操……”這幾句話出自歌手謝津的《說唱臉譜》,其中裡面提到的關公就是三國時期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武將——關羽。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關羽的形象經過說書人或者寫書人的刻意描畫,代代相傳下來早已到了神化的地步。

▲雙目緊閉的關羽雕像

第二個原因就是關羽的眼睛不好雕刻。關羽作為一個武將,眼睛睜開的時候肯定是要有殺氣的,但是關羽的眼睛並不大,所以刻畫時稍有不慎不僅刻畫不出武將那種久經沙場的肅殺之氣,反而會將整個雕像變得不倫不類,所以大多數木匠選擇不讓關羽睜眼。

結語

從這兩點我們可以知道,關羽雕像的眼睛為什麼總是睜不開了,其實就是木匠們為避免因為刻畫不好眼睛而毀壞關羽形象,於是就乾脆將他的眼睛閉上,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心照不宣的習慣。

⑶ 藏傳佛教三大護法的法名

藏傳佛教有三大護法,分別為巴丹拉嫫(巴丹拉姆 即 吉祥天母)、瑪哈嘎拉及寶帳怙主。

吉祥天母又稱吉祥天女,梵文 Lakşmī,音譯「拉娔詩米」,藏語稱「班達拉姆」,是藏密中一個重要女性護法神。

她是古印度神話中的人物,傳說是天神和仇敵阿修羅攪動乳海時誕生的。後來婆羅門教和印度教把她塑造成女神,為她取名「功德天女」(又稱吉祥天女),說她是毗濕奴的妃子,財神毗沙門之妹,主司命運和財富。後來她成了佛教的重要護法神。

吉祥天母常見的有兩種:文靜型和忿怒型,文靜型的便是白拉母。她膚色潔白,頭上有高聳的發髻和花冠,耳朵上附著大環,三隻細長的眼睛流露出和善的目光,嘴微微張開,身披白色大衣,內著大紅袍,腳下穿紅靴,坐於蓮座上。右手拿一支白桿的長羽箭,左手端一隻盛滿珠寶的碗。

吉祥天母的忿怒形象是個膚色青藍的凶神,頭上的紅色猥發豎立,上面飾有五個骷髏,頭頂有半月和孔雀毛。

右邊耳朵上有小獅子為飾,據說象徵著聽經;左耳上掛著小蛇,意為忿怒。腰上掛著帳簿,專門記載人們所作壞事的檔案,惡人將來要受剝皮處置。

她左手拿的骷髏棒是專門對付惡鬼阿修羅的,右手端著盛滿鮮血的骷髏碗。身上披著人皮,那人皮據說是她親生兒子的,象徵大義滅親。

騎黃騾子,在馬鞍前端下方有兩個紅白骰子,紅的主殺,白的主教化。鞍子後有一個荷包袋,裡面盛著疫病毒菌,也就是說她是主生死、病瘟、善惡的神。

瑪哈嘎拉是梵語,意思是「大黑」,即「怙主」之意。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其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

「瑪哈嘎拉是佛教三根本的化身。為調伏剛強眾生而呈現忿怒相,本尊及眷屬護法眾除護持佛法外,依緣起多示現為兩臂、四臂、六臂黑,白等形象,為藏傳佛教諸宗共同推崇的智慧護法;

二臂瑪哈嘎拉是普賢王如來及金剛持佛之忿怒化身,四臂瑪哈嘎拉是勝樂金剛所化現,總攝諸佛之身、口、意、功德、事業,為主修勝樂金剛的密乘行者之護法神,六臂大黑天乃是千手千眼、十一面觀音的化身,

因菩薩思惟眾生難度之因,皆由魔所纏擾,於是化現瑪哈嘎拉伏魔本尊,內懷徹骨之大悲,外現無比之威猛相。凡修勝樂金剛為本尊者,每日念竹與熏香修供瑪哈嘎拉,可驅除修法之魔障。

寶帳怙主是大日如來佛(也稱明照佛、普明佛)的化身,主要為薩迦派所依止的不共護法,法力巨大。不少薩迦派僧人還以寶帳怙主為本尊進行修持,許多薩迦派寺院有怙主殿,以寶帳怙主為主供的神像。在格魯派中也有許多人以此護法為依止。

寶帳怙主在繪畫中身體為黑藍色。有的以唐卡形式出現,其表現手法更為准確;有的以銅鎏金形式出現,則為金色。呈蹲坐姿,腳踩魔鬼,

一面兩臂,雙臂抱一寶杖,右手持鉞刀,左手持髑髏碗。身上以五髑髏冠為頭飾、以骷髏項鏈和骨飾等為庄嚴,多處鑲嵌寶石。頭發上豎呈火焰狀。密宗典籍說每日不斷地修煉此尊,則自己、家人、寺廟等都不會受到魔鬼的侵擾。

另一說寶帳怙主是大黑天的變化身之一,亦稱金剛寶帳,在藏傳佛教中,據此本尊修法可以增智延壽和預防疾病。寶帳怙主最早是薩迦派的不共護法,格魯派因吸收了不少薩迦派教義,也相當推崇寶帳怙主。

傳說,釋迦牟尼佛降伏了當時還是魔頭的金剛寶帳,並讓他發下誓願,保護西藏寺院和雪域西藏的地界。他所持的旃檀木梃杖,就是古代寺院中用於召集僧尼的工具。

⑷ 希臘財富女神為啥蒙著眼睛

蒙著眼睛代表各種慾望都存在著風險與不定。堤喀(Τuχη,希臘語含義為「機緣」、「幸運」)是古希臘主管幸運與繁榮的守護女神。選擇該名稱,是為了避免和另一較早的相似假設發生混淆:該假設認為,太陽的昏暗伴星涅墨西斯的重力,致使大量的彗星湧入內太陽系中,進而導致了地球生物的大滅絕。在神話中,堤喀是涅墨西斯的「好姐妹」。

形象

提喀被描繪成一位長身玉立、體態婀娜的女子,蒼白色的秀發長而富有光澤,常緊裹一身以華美的材料織就的長袍。她深邃的藍綠色眸子里金光斑駁,喜歡用紫、銀兩色裝飾衣著。據說她整天活動不斷、四處遊走,但舉手投足、風韻神態無不顯示優雅之氣。

但她剛愎自用,常宣稱自己那一套才是真理,且她的脾氣時而陰雲滿天,很快便又雨過日出。傳說她的嗓音撫人心田,如同小貓咪輕輕的哼鳴,這是心情好時。然則怒氣沖沖的時候,便尖厲如慘叫的鳥一般。

同樣是傳說,只要提喀願意,方圓數英里的生物或者她想傳音於其的傢伙便能聽到她的聲音。提喀通常心情愉快,且不常考量報復和陰毒之舉;盡管如此,她也會運用此兩者,前提是她遭受了蔑視或眼見誰犯下大過。

⑸ 愛神丘比特為什麼蒙著眼睛

因為愛不是用眼睛看的 是用心去感覺的

⑹ 為什麼有護法

護法,又稱護教,是佛家常用的一個術語,意為護持佛法。護法類著作,就是指在與社會上懷疑、譏諷、批評、廢毀佛教的思想和力量作抗爭的過程中,特別是在與儒家、道家的交涉、抗衡中產生的,旨在維護佛教信仰和立場的一類佛教典籍。它們不拘體裁,有針對確定的辯駁對象和議題組織的理論體著作;有搜采有關佛教的歷史文獻以及朝野道俗弘揚佛法的各種作品的纂集體著作;有敘錄佛教與朝廷、佛教與道教交爭沖突事件的紀事本末體著作;有記載歷代王臣奉佛事跡的傳記體著作;此外還有與佛教史事件密切相關的詔令奏議、文翰簡牘等。它們是一批研究儒佛道三教關系史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料。其中,較為重要的護教類著作有:《弘明集》、《廣弘明集》、《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集古今佛道論衡》、《辯偽錄》、《辯正論》、《鐔津文集》、《佛法金湯編》等。

一、《弘明集》十四卷。梁僧佑撰,成於天監六年(507)至天監十三年(514)之間。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是現存最早的一部佛教護法類總集。主要輯錄東漢至梁代弘揚佛教的文論書表,同時兼載論敵的辯難對答。全書共收錄各種文述一百八十四篇(不包括《弘明論》),其中東漢一篇,東晉四十七篇,劉宋三十九篇,南齊十五篇,梁代七十二篇(包括王公朝貴六十二人致法雲的答書),姚秦十篇;作者一百二十二人,其中絕大多數為王臣士子,沙門僅十八人(不包括僧佑本人)。由於它保存了中國早期佛教的一批珍篇,特別是名士之作,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評論說:「六代遺編,流傳最古,梁以前名流著作,今無專集傳世者,頗賴以存。」(卷一四五)它的內容十分廣泛,有泛釋世人的非議的,有專駁道教的詰難的,有辯論形神因果的,有匯敘佛教與朝廷之間的交涉的,有討論佛教儀規的,有細繹佛法大義的,也有檄魔的。另外,附於書末的《弘明論》對全書的義旨作了總結,並對社會上流傳的六種懷疑佛教的觀點進行了反駁。由於本書具有兼收信佛與排佛兩派的不同觀點的特點,保存了佛教傳入中國的最初數百年間,所發生的一些重大的理論抗爭和事件的原始資料,故自問世以來,備受重視,成為佛教史,特別是佛教思想史的重要文獻。

二、《廣弘明集》三十卷(又作四十卷)。唐道宣撰,成於麟德元年(664)。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是一部紹續和增廣《弘明集》的著作。全書分為十篇(篇首有作者的小序),總計收載各種文體(論、文、疏、序、書、表、詔、行狀、誄銘、頌、贊、賦、詩等)的佛教作品和史志三百多篇,作者有一百三十多人。所采,大體上始自曹魏(如三國曹植的《辯道論》),終於唐高宗朝。(一)歸正篇(卷一至卷四)。主要輯錄史書上有關佛教的記載和尊崇佛教的文論。(二)辯惑篇(卷五至卷十四)。主要輯錄歷代,特別是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高祖三朝,佛教與外界(帝王、道教、排佛者)之間的沖突、交諍的文論。(三)佛德篇(卷十五至卷十七)。主要輯錄稱頌佛菩薩的贊銘詔記等。(四)法義篇(卷十八至卷二十二)。主要輯錄東晉至唐代討論佛教義理的各類文述。(五)僧行篇(卷二十三至卷二十五)。主要輯錄褒彰僧人德行的誄文、行狀、書札,和南北朝、唐初有關僧尼管理(尤其是沙汰僧徒)的詔表等。(六)慈濟篇(卷二十六)。主要輯錄止殺生、斷酒肉的文論。(七)戒功篇(卷二十七)。主要輯錄有關持戒凈業的文書。(八)啟福篇(卷二十八)。主要輯錄施物、捨身、齋會、度僧、造寺等有關興福的文翰。(九)悔罪篇(卷二十八)。主要輯錄懺悔文。(十)統歸篇(卷二十九、卷三十)。主要輯錄晉宋以來,尤其是梁代贊頌佛教的詩賦及檄魔文。本書上采列朝帝王的詔旨敕令,下摭名士法師的各類文述,歲歷數百,地貫南北。搜羅至富,刊存了大量不見他書的墜簡遺文;記敘委悉,縷述了中國佛教史上發生的許多重要事件。大至朝廷的宗教政策,一國之內的興佛與毀佛,僧尼的管理制度,佛教與儒、道的門爭。小至一個佛教理論問題的商討,一篇誄文對僧人卒年的考定,一首詩賦對作者思想經歷的表述。以至於可以說,離開了《弘明集》和《廣弘明集》這兩大文苑史庫,就編不成中國佛教史。

三、《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又稱《沙門不敬錄》、《集沙門不拜俗議》,六卷。唐彥悰撰,成於龍朔二年(663)。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為歷代有關沙門是否應當跪拜君親(即拜俗)之爭的文獻和事件的集錄。所錄,上始東晉成帝咸康六年(340),下至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十月。全書分為《故事篇》、《聖朝議不拜篇》和《聖朝議拜篇》,每篇均分上下。篇末有「論曰」、「贊曰」,為作者對一篇內容的評論。總計集錄奏、啟、表、狀、論、書、詔,以及屬於敘事性質的「事」,凡一百二首。書末有彥悰寫的《沙門不應拜俗總論》。(一)故事篇(卷一、卷二)。輯錄東晉至隋代有關沙門是否應當致敬王者的奏詔書論,間有敘事。(二)聖朝議不拜篇(卷三、卷四)。匯輯唐高宗龍朔二年(662)下達的令沙門致拜君親詔令,和僧人、大臣中主張沙門不應致拜君親的議狀表啟。(三)聖朝議拜篇(卷五、卷六)。匯輯在唐高宗敕令之後,大臣中主張沙門應致拜君親的議狀,以及後來唐高宗決定沙門不必致拜君王,僧人要求同時也不必致拜父母的奏狀詔表。書中系統地記敘了自佛教入華以來,至作者撰書時止,所發生的六次朝廷令沙門拜俗的事件,以及沙門法獻、玄暢在齊武帝面前,以「貧道」自稱,自此之後沙門皆稱名於帝王之事(即《齊武帝論沙門抗禮事》)。為研究佛教與封建禮儀的沖突及化解的重要資料。

四、《集古今佛道論衡》簡稱《佛道論衡》,四卷。唐道宣撰,前三捲成於龍朔元年(661),後一捲成於麟德元年(664)。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為歷代佛教與道教之間交爭事件的敘錄。所敘,上始東漢,下至唐初。全書共敘事三十四件(包括附出的一件)。卷甲,敘後漢、三國、東晉、北魏、劉宋、梁、北齊諸朝佛道論衡事十件。卷乙,敘北周、隋朝佛道論衡事六件。卷丙,敘唐高祖、太宗朝佛道論衡事十件。卷丁,敘唐高宗朝佛道論衡事七件(附一件)。它的主要特點是,不僅細致地記述了歷次佛道論爭的背景、緣由、人物、議題、過程、結局,而且突出地敘述了歷代帝王在佛道論爭中的態度、傾向、觀點和政令。從而為研究當時王權與佛道的關系,以及受這一關系制約的佛道兩大宗教派別勢力的消長,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地位的升降,提供了有價值的資料。其中對隋代兩帝、唐初三帝行業的記述,尤可注意。

五、《辯偽錄》全稱《至元辯偽錄》(辯或作辨),五卷。元祥邁撰,成於至元二十八年(1291)。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為元代佛道爭斗史實的敘錄。所載,既有實錄(紀事),也有專論和有關的歷史資料。卷一和卷二以收載破斥元代道士令狐璋、史志經編寫的《老子八十一化圖》的專論為主,兼及其他文獻。下分十四節。用引一段道士所說的「八十一化」中的第幾化的原文,加一段「辯曰」的辯駁文字寫成。卷三、卷四:主要記述元代佛道爭斗的由來、經過和結局,屬於實錄性質。卷五:收載至元二十一年(1284)翰林院唐方、王磐等撰的《聖旨焚毀諸路偽道藏經之碑》;至元十七年(1280)判決將指使人放火燒糧的道教提點甘志泉斬首,余犯或割耳朵鼻子,或流放邊遠的官碑;至元十八年(1281)大都報恩禪寺林泉倫吉祥長老為奉敕下火焚燒道藏所撰的文辭;祥邁撰的《如意答石介怪記》;祥邁撰的《聖旨特建釋迦舍利靈通之塔碑文》。書中較為詳細地敘說了元太祖成吉思汗時,道教中全真教的興起;元憲宗蒙哥時,全真教對佛教寺廟與其他產業的侵佔,以及佛教的反措施;元世祖忽必烈時,梵毀道藏偽經的始末。從而成為研究元代佛道爭斗歷史的重要資料。

六、《辯正論》八卷。唐法琳撰,約成於貞觀七年(633)。法琳的生平事跡見唐彥悰《唐護法沙門法琳別傳》、道宣《續高僧傳》卷二十四。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針對武德九年(626)清虛觀道士李仲卿的《十異九迷論》和劉進喜的《顯正論》而作。全論分為十二篇:(一)三教治道篇(卷一、卷二)。論儒、道、佛三教與治國的關系。(二)十代奉佛篇(卷三、卷四)。記晉(西晉、東晉)、宋、齊、梁、陳、魏(北魏、西魏、東魏)、北齊、北周、隋、唐十代君臣敬信佛教的事跡。(三)佛道先後篇(卷五)。論佛教產生在先,道教產生於後。(四)釋李師資篇(卷五)。論佛為老子之師。(五)十喻篇(卷六)。立從生有勝劣等「十喻」,對答道士李仲卿《十異九迷論》中的「十異」,爭辯老子與釋迦的高卑優劣。(六)九箴篇(卷六)。立周世無機等「九箴」,對答《十異九迷論》中的「九迷」,力辨世人奉佛非是「迷惑」。(七)氣為道本篇(卷六)。謂道教的「道」本是「氣」,除了「氣」以外,別無「道君」、「道神」一類的天神仙官。(八)信毀交報篇(卷七)。列數種種善惡報應的事例,論證信佛則有靈驗,毀佛則有惡報。(九)品藻眾書篇(卷七)。謂儒典浩汗,唯有《孝經》一書「言約旨弘,盡美盡善」。(十)出道偽謬篇(卷八)。從靈文分散謬等八個方面,對道教經典進行抨擊。(十一)歷代相承篇(卷八)。從道家無金剛密跡師子等方面,對道教從佛教那裡引進,或者受佛教的啟發而仿立的天神、節日、法器、儀式、道經進行了抨擊。(十二)歸心有地篇(卷八),載錄梁代武帝的《舍道敕文》、邵陵王蕭綱的《奉敕舍老子受菩薩戒文》。

本書是歷代護法專論中保存佛教史資料最多的一部書。尤其是它的《十代奉佛篇》系統地敘載了西晉以下至唐初十代王臣的奉佛事跡,特別是歷代皇帝造像立寺、設齋度僧、誦經持戒的事例,以及歷代僧尼、寺廟、譯經的數目等,為了解各個時期佛教概貌提供了寶貴的資料。這些史料,不僅為唐道宣《釋迦方誌》和道世《法苑珠林》所轉載,而且也為後世的許多佛教史籍所徵引。

七、《鐔津文集》初作二十卷,今作十九卷。北宋契嵩撰,成於南宋紹興四年(1134),契嵩的生平事跡見北宋陳舜俞《鐔津明教大師行業記》(載於《鐔津文集》卷首)、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卷五。通行本有《大正藏》(第五十二冊)本等。本書是北宋雲門宗(禪宗分支)名僧契嵩的個人文集。契嵩的著作傳世的有《傳法正宗記》、《傳法正宗定祖圖》、《傳法正宗論》以及這部文集。集子匯集了契嵩所撰的各種論、書、啟、狀、敘、志、記、銘、碑、贊、傳、評、詩和雜著,內容十分豐富。卷一至卷三:《輔教編》。卷四:《皇極論》、《中庸解》。卷五至卷七前部分:《論原》。卷七後部分至卷八前部分:雜著。卷八後部分至卷九前部分:書。卷九後部分:書啟。卷十:書啟狀。卷十一:敘。卷十二:志記銘碑。卷十三:碑記銘表辭、述題書贊傳評。卷十四至卷十六:《非韓》。卷十七:古律詩。卷十八:與楊公濟晤沖晦山游唱詩。卷十九:附錄諸師著述。

書中最重要的作品是《輔教編》。它是一部護教性的小型文集。原由不同時期撰作的《原教》、《勸書》、《廣原教》、《孝論》和《壇經贊》五篇文章組成。後來,編集者懷悟將《真諦無聖論》也納入其中,成為六篇。《輔教編》作為單行本,曾被敕編入藏,在宋元明清,廣為流傳,影響極大。

八、《佛法金湯編》初為十卷,後作十六卷。明代心泰撰,成於明洪武十九年(1386)。通行本有《卍續藏經》(第一四八冊)本等。本書是歷代帝王、宰臣、名儒、碩彥弘護佛法事跡的匯編。作者認為,這些王臣的護法事跡,猶如為佛教築起了抵禦外侮的金城湯池,故取名為《佛法金湯編》。全書所收,上始西周,下迄元末,凡三百餘人。以朝代的先後為序,依次編錄。每個朝代的開頭,均有一段有關這一朝代的建都、起盡國主、歷幾代、合幾年的簡說。見錄的人物大多是一人一傳,也有一些是二人或數人的合傳。在收錄的人物傳記中,序記銘贊、文論言語的節抄佔有很大的比例,有些甚至占整篇傳記的一半以至大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也是一部資料匯編,為研究居士佛教提供了大量的極為珍貴的思想資料和歷史資料,是有志者編纂《大藏經》的別部《居士藏》的重要索引。

⑺ 藏傳佛教最凶的神

真實身的佛像是根據佛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繪制,尊尊面如滿月,體態端莊,上披袈裟或著天衣,庄嚴坐於蓮台上。

忿怒身為佛在鎮伏魔障時顯現的相形,被描繪成多面多臂、青面獠牙的恐怖形象。忿怒身的神靈大多是動態誇張、表情激憤、神態威猛、孔武有力,呈多頭、多眼、多手、多足的各類明王、金剛、護法、佛母、明妃等。

正瀚說石之前就分析過多位忿怒身的佛像細節,這里總結其含義:

(1)密宗的憤怒身金剛看起來都非常兇猛,背後還燃燒著熊熊烈火,乃摧毀一切心之散亂、掉舉,代表著佛的智慧。

(2)忿怒身佛像頭戴五骷髏冠代表五毒(貪嗔痴慢妒)。

(3)佛像身上一串串的人頭念珠代表無明(無明即是痴)。

(4)手持骷髏碗(嘎巴拉碗),裡面盛著鮮血、人的心臟、腸子等恐怖物,是吃掉眾生的貪心,象徵斷除眾生的貪心。

(5)批人皮或腳踏非人形的魔怪,象徵異教徒已被她降服,佛法無邊,能有力地懾服外道。

藏傳佛教忿怒身造像的真實含義是把人類心中的各種煩惱具象化為貪魔、嗔魔與痴魔,當它們被神明擊敗之後,就化現為護法身上的裝飾物。沉溺於三種魔障之中的眾生,一旦見到如此忿怒畏怖的形象,便會猶如受了當頭棒喝,猛然驚醒,祛除三魔,從而獲得解脫。

⑻ 藏傳佛教的八大護法神都是誰

關於你說的密宗護法問題,按傳承分為共同護法與不共護法,按級別分為世間護法與出世間護法,首先我覺得必須有傳承的分別,每一傳承都有其不共的護法神,而共同的護法神有時也是有地域的分別限制,但您所列的大威德金剛可並不是護法神的級別,而是最高級別的五大金剛體系中的最重要本尊之一,瑪哈噶拉\格薩爾王\吉祥天母\大梵天 都是共同護法,還有白哈爾\紫瑪\一髻母\金剛善\熱呼啦\劉琪老爺\不共財神\長壽五姐妹\金剛玉卓女\黃財神\紅財神\綠財神\黑財神\白財神\財寶天王\大鵬金翅鳥\馬頭明王\伽藍尊者 等 這些護法神中有的可以做為本尊修行,有的僅可供奉以保護法脈,而在不同傳承中,這些護法神的形勢和儀軌也有較大差別,如瑪哈噶啦就有二臂\四臂\六臂的不同分別,供白哈爾就不能供奉格薩爾王的說法等等,總之很多護法神特別是世間護法神靈,他們的願力雖然強大,但性格也是極為嚴歷的,供奉的方法若不如法,很容易會被懲罰,所以在選擇護法神前一定要徵求上師的意見,仔細學習儀軌,認真恭敬的對待,每個護法神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誓忠佛陀的誓言,並有其自身的獨特代表含意,我們一定要認真的學習,恭敬的對待.

⑼ 西藏和藏教,藏傳佛教都是怎麼回事。求真實答案

最初,印度傳過來的這些教法,有一派一派的傳承,比如薩迦派的就信「道果」的修法,噶舉派信「大手印」的修法,寧瑪派信「大圓滿」的修法……有大概七八個這樣的傳承。原來只有不同的傳軌之間的分別,而沒有明確的這些派別之間的分離,不是說噶舉派跟薩迦派一定沒有關系,薩迦派就一定跟噶當派——後來變成格魯派的有差別,它原來只有不同的教法傳承的差別,後來才慢慢形成這種所謂的派別的。
實際上粗分就是兩大派:舊派和新派。舊派就是寧瑪派,也就是紅教;新派分了很多派。實際上不管舊派、新派都是密宗,舊派就是舊譯密咒,就是早期翻譯的密教文獻,而寧瑪本身就是古老的意思。寧瑪派從其文獻翻譯的時間可以說是最早成立,它們是在朗達瑪以前就翻譯密教的經典。但它也可以說是最晚成立,因為,它真正成為一個教派,有自己的寺院是很晚的,17世紀的事情。
新派就是新譯密咒,新派就是新翻譯的密咒,普通認為是從後弘期大譯師仁欽桑波才開始的,其下有薩迦派、噶舉派,也就是俗稱的花教、白教。白教裡面還有很多派,噶舉派裡面曾經有八個支派,例如噶瑪派,而後者又有黑帽和紅帽兩個大支。最後到了明代初年的宗喀巴時代,他又創立了格魯派,就是黃帽、黃教。格魯派最終形成是15世紀早期,是比較晚的,但它也是新譯密咒的一部分,屬於新派。
新派裡面又分很多派,有些教派,比如香巴嘎舉、直貢噶舉、達隆嘎舉等,後來均慢慢不傳、消失了。噶舉派目前最有影響的是噶瑪噶舉,最流行的就是大寶法王他們這一支。實際上這也跟當年的政治有關系,藏傳佛教的每一派後來都受到當地的一些貴族支持,像薩迦派就跟地域和當地的土著貴族有關。薩迦是個地方,現在是在日喀則往西,本來那個地方就叫薩迦,薩迦的領主把宗教和政治統一起來,一個家族把政治和宗教都管起來。而格魯派的宗喀巴來自青海,他依靠一些地方貴族背後的支持,才在西藏建立起新的教派,他是依教法而立的。噶舉派很多也是這個樣子,也有貴族支持。所以現在分裂成很多的派別,表面看來修法不一樣,傳承不一樣,但其修持的內容實際上大同小異,都是修密教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微信上找不到滴滴出行 發布:2025-01-21 09:12:44 瀏覽:679
為什麼大部分狗都是晚上死 發布:2025-01-21 09:07:00 瀏覽:415
現在的雞顏色為什麼都一樣 發布:2025-01-21 09:06:59 瀏覽:633
平板軟體刪除為什麼還在平板顯示 發布:2025-01-21 09:03:18 瀏覽:108
兔小貝為什麼有顏色 發布:2025-01-21 09:03:18 瀏覽:803
為什麼男人願意拋妻棄子 發布:2025-01-21 08:57:46 瀏覽:503
導購為什麼晚上不下班 發布:2025-01-21 08:40:32 瀏覽:613
為什麼突然討厭吃鹽或者鹹的東西 發布:2025-01-21 08:37:01 瀏覽:406
為什麼奶油打發出來口感不一樣 發布:2025-01-21 08:36:02 瀏覽:573
aj3後邊標志為什麼不一樣 發布:2025-01-21 08:25:12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