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清代粥罐為什麼有顏色淺的和深的

清代粥罐為什麼有顏色淺的和深的

發布時間: 2022-03-12 13:14:30

A. 清代陶瓷風格特徵

1、清代各朝的瓷器,內容豐富,既有共同風格,又各具不同的特點。

2、清代瓷器的造型,順治、康熙時,古拙、豐滿、渾厚,雍正時的秀巧雋永,乾隆時則顯規整,嘉慶、道光以後則稚拙笨重。

3、胎體,琢器類,一般薄厚適中,圓器類則有厚有薄。康熙時,胎體體重,質地堅硬細密。雍正時有胎質輕薄、細潤,潔白度高。道光以後的胎體厚笨、質地粗松。清代的琢器類腹、頸部接痕極為少見。明代留器露胎處,常泛火石紅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4、釉面不及明代肥腴光亮,施釉稀薄,色澤略顯青白。順治、康熙兩朝,釉面平整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分別呈青白、粉白、醬白,硬亮青等幾種色澤。雍正時釉面細臼瑩潤,多有桔皮皺紋。乾隆時的平整泛青,嘉道以後的不夠平整,波浪明顯。晚清時施釉稀薄,釉質疏鬆,不夠堅致。

5、紋飾深受同時期繪畫的影響,民窯瓷器,寫意寫實並存,用筆豪放。御用官窯連器,圖案趨向規范化,用筆細致入微,構圖拘泥、繁縛。早期紋飾中的山水、樹木多採用斧劈簸,並加鍍點,古裝仕在高警秀麗,柔細的花繪採用沒骨畫法。晚期紋飾中的人物面部無神,鼻部隆大,這一時期龍紋形態不一,既有方頭大額、正肅蒼勁的,也有纖柔細身的,一般為獅子頭,龍發較多,龍腳明顯突出,兩支腳立體感強,龍身粗笨,一般畫為四爪和五爪,如同雞爪。

6、在清代,由於瓷器工藝受到了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因而在瓷器上出現了具有西方繪畫風格特點的花紋圖案。如在琺琅彩瓷器和部分出口瓷器上,時常可以看到一些繪畫西洋人物,樓房、船和狗之類的花紋圖案。

7、清代八寶圖案為輪、螺、傘、蓋、花、罐、魚、腸。

8、大件器物和早期器物,多為光滑的砂底。順治、康熙時瓷器足型較為多樣。有雙圈層底、斜削式底、二層台式底、卧足、滾圓泥鰍背形足等。

9、景德鎮官窯多屬皇帝年號款,民窯有干支年款、吉祥語款、私家款及圖記款等。有印、刻、青花、紅釉、金彩、料彩、等多種,楷篆均有。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並用,乾隆以後篆多楷少。

晚期同治、光緒、宣統三朝,又以楷書款為多,外圍以圓圈或方框格式。民窯款識多隨意亂寫,字體草率。

1、順治瓷器,正處於明末清初過渡階段,胎體厚重細潤、潔白堅致,器形樸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為多,一些琢器釉面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並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醬黃釉的特點。

3、青花色調大致分為四種,其中的翠青色與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漸多。

4、圖案紋飾,內容新穎。流行的紋飾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還有畫中題句等。

5、器足演變為滾圓的泥鰍背狀,底部可見螺旋紋,此時已流行明末出現的寬圈足的雙圈底足。

6、款識,分官窯款與干支紀年款,有楷書、隸書和篆書。

康熙

1、器形敦重古拙,新創器形繁多。琢器的頸部,較其它時期細長,圓器以墩式為主。

2、胎堅質細,縝密似玉,修胎規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變為中期的粉白與漿白色。中期以後至雍正時期又變化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國產珠明料,青花色調翠蘭色為主,均有色調深沉,緊貼胎骨的特點。

5、五彩與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濃重、艷麗,中期漸淡,晚期色調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塗醬黃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層含粉質的白釉,給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覺。

7、五彩是由紅、黃、蘭、綠、紫等五個顏色組成。明代五彩是由紅、黃、綠、紫四種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組成。以釉上的蘭彩,代替釉下青花。還有紅、黃、綠、蘭、黑組成。康熙時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畫面富麗堂皇。

8、這時三彩器較為盛行,有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醬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時還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紅和豆青三種釉下的色彩組成,它是康熙時期一種特殊品種。康熙抹紅,其色為正朱,鮮艷奪目,其官窯彩碗為最佳。釉里紅亦為上乘。

9、康熙後期,出現了郎窯紅,器物口沿有「燈草口」是從明代永樂時期出現的。

10、康熙時,彩繪人物,多用蘭筆勾出面目,甚為耐久,美人兩頰又往往暈以淡赫,頗為嬌燒。人物衣裙最為生動,樹則老乾銼費槎榧,花則風枝婀娜。畫松為茄色之干,墨色之針,渲以硬綠,給人以濃翠欲滴的感覺。

11、圖案紋飾時代感較強,其畫意、筆法、布局、施彩工藝等均有特定的時代韻律。題材為歷史典故、人物故事,還有漁家樂、耕織圖、海、樵、耕、讀等。此外,還有草蟲、花鳥、雲龍、山水、八仙人、八仙慶壽、八寶、博古、纏枝花卉、樓台殿閣、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寬厚圈足、雙圈底、二層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時有一種雙底大盤,足底有兩個圈,在兩圈之間,有個深槽,這種雙底大盤,比較典型。還有這時的筆筒特點是上下兩部分粗些,中腰較細,底面有一圈無釉。

14、康熙宮窯款以書寫為主,大多寫在器底部,有少數寫在器身上,一般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窯器物一般無款,有的器物僅有青花雙圈或一秋葉、盤腸等。

雍正瓷

1、雍正瓷的造型特點是:雋秀爾雅,小巧玲瓏,以盤、碗、杯、碟和小件器物為主。器型比例協調,有所謂的「曲線美」。

2、胎薄體輕,大器規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種繁多,釉面有桔皮紋,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點。

4、窯變紅釉,由這時開始出現,是由紅和蘭兩種顏色交織一起,蘭色多於紅色。

5、爐鈞釉,也是從這時開始的,是由高梁紅和松石綠兩種顏色交錯在一起。

6、青花色調為青白和粉白。青花顏色層次不如康熙時多,一般的只有2一3個深淺顏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艷。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繪人物、景物,都明顯縮小,畫面聚收。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白釉地襯托處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

8、紋飾有工筆畫風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細膩嫵媚。

9、鬥彩器比康熙時又有提高,無論是彩色還是花紋 圖案都較前更為精細,用彩較薄,色調顯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開始法琅彩瓷器稱「古月軒」比康熙時的製作工藝更為精細。這時琺琅彩與康熙時有顯著區別:康熙時,一般都是帶彩地的較規矩的圖案畫。而雍正時,都是不帶彩地的繪畫,特別是講求畫意,而且繪畫題材也多了起來,如花鳥、山水、松、竹、梅等,表現極為生動形象。

11、雍正時紋飾仍以繪畫為主,圖案特別工整別致。寫生畫中的花卉、禽獸非常生動,表現的陰陽面也很明顯與當時的紙絹畫風相同。

12、繪畫紋飾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過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鳥、花蝶、雲龍、雲鳳、團龍、團蝶、八寶、壯丹、喜鵲登梅、山水、人物、西廂記、嬰戲圖、十六子、仕女圖、八仙人及樓台殿閣等。

13、器足規整,足邊滾圓,露胎窄細。

14、官窯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也有六字三行楷書款,都有青花雙圓圈、青花雙方框,個別也有不帶邊框的,還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圖章款。

乾隆時期瓷器的鑒定

1、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此後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樣夕長余者皆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後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法琅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

9、由乾隆開始出現了彩地軋道,這種軋道,是用工具劃出來的,像軋出來的一樣,因而稱為軋道。

10、出現了用粉彩繪畫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資釉面,常有似漣滿的均勻小皺紋。

12、製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為制瓷史上所罕見。

13、圖案紋飾,時代特徵鮮明,繪畫工細、層次清晰, 畫鳳嚴謹而細膩。

14、器足較前朝寬厚、足脊滾圓,有的塗以黃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一圈小鋸齒痕。
15、官窯年款,多數是篆書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個別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楷書款比較少。民窯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嘉、道時期

1、嘉、道時期瓷器的胎骨與乾隆時期相比變化不太大,只是胎質顯得粗松一點。在胎骨的潔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較前朝略厚。從道光時起,器型線條生硬,常常見棱見角,無圓潤秀美感,顯得拙笨。

2、瓷器釉質變粗,釉面上普遍出現了「細桔皮釉」及輕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顏色還是白中閃青色,但潔白程度不如乾隆時期,後來逐漸變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稱「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燒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按花紋圖案的大致形狀施以一層白粉料質,然後再在白粉上面繪以青花花紋圖案,最後施釉燒制。堆粉青花的紋飾凸起,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具有立體感。這種堆粉青花最早始於康熙時期,到雍正、乾隆時有燒制,但數量不多,而到嘉、道時期才比較盛行。

4、花紋裝飾仍以繪畫為主,但保留了乾隆時期的遺風。繪畫平整、細致,所繪紋飾不如乾隆時生動活潑,成為比較死板的圖案式,寫意畫較少。道光日才能將名人書畫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畫出五、六個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緻殊絕。

5、繪畫題材主要有:雲龍、雲鳳、龍鳳、三羊、獅球、花鳥、花蝶、草蟲、花卉、四季花(壯丹、荷花、菊花、梅花)三果、勾連、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嬰戲圖)、風景(廬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壽字、御句詩等多種文字裝飾。

6、喜字常常是與青花淡描裝飾在一件器物上。這種青花談描雙喜字的紋飾最初是從乾隆時開始出現的,到嘉道時期才逐漸多起來。

7、在嘉、道時期,凸雕的鐵花紋飾開始多了,雖然在乾隆時已出現,但數很少。這種鐵花紋飾,一般都裝飾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稱「哥瓷鐵花」。

8、屬於影地繪畫、移地軋道、彩地開光、綠里底及耳飾等,在乾隆時比較時興的多種形式的瓷器花紋裝飾方法,到嘉、道時,更加普遍應用。

9、器物造型發生了一些變化,屬於盤、碗類器物增多。屬於瓶、尊等大型立體器物比較少了。此時出現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10、由道光時開始出現了作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兩件將軍罐、兩件花觚)俗稱「五大件」。

11、嘉慶、道光款識形式;①官窯年款是「大清××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圖章款,楷書年款較少。②民窯器物,多數無款,書寫年款的只是極少數。其形式為「大清××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或「××年制」四字楷書款。③慎德堂為道光窯,以三字直款為佳。皆為抹紅楷款,亦有金款。民窯還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恆堂」,多數為青花、紅彩楷書款。④嘉、道時期還盛行仿製成化時期的年款。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劃「成化年制」 的「豆於款」(即刻劃年款後,用醬釉施在款上,形如豆乾狀),在哥瓷鐵花器物上,多是這種「豆乾」款識。

咸豐到宣統

1、咸豐到宣統這幾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質方面比不上嘉、道時期。這時胎質越來越變得粗松,胎骨也相應變厚了。

2、由咸豐時開始,瓷釉逐漸變粗,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因而出現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現象比嘉、道時期更為嚴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經常還出現有氣泡及脫釉現象。白釉不如嘉、道時潔白,而逐漸變成了白中微閃灰顏色。

4、窯變紅釉,這時又有了較大的變化。釉面上蘭紫色彩斑,越變越少,而紅顏色的面積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幾乎看不到蘭紫色斑了。到光緒、宣統時,還出現了另一種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窯變紅釉。窯變紅釉的演變過程是:雍正是蘭色多於紅色:乾隆時是蘭色少於紅色;嘉、道是紅色多於蘭色;咸豐以後是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到光緒、宣統時是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

5、青花的顏色,只有1一2個層次,在同治末期環出現了一種蘭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後堆粉青花比較少了,這時青花下面的堆粉極薄,顏色淡淺。

6、由咸豐到宣統這一時期,粉彩發生了顯著變化。粉彩的料質由精細變為粗糙,粉彩的顏色由濃艷變為淡淺。①咸豐、同治時,粉彩的含量比較多,彩粉比較濃厚,而且在精細粉彩器物上,往往還描繪金彩,所以此時粉彩表現得十分艷麗;②光緒、宣統時,粉彩含粉量減少,粉料非常淡淺。

7、軟彩,是同治晚期出現的。到光緒、宣統時比較盛行。軟彩器物,只有民窯有,宮窯軟彩尚未見到。

8、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此種色彩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顏色淡之特徵。它是光緒末期,宣統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種色彩。

9、紋飾以繪畫為主,但繪畫日趨草率,缺乏章法,表現得極不形象,也不精美。繪畫人物,比較呆板無生氣。繪畫花鳥,禽獸沒有生氣活潑之感。

10、官窯文飾絕大多數是工筆畫和規矩的圖案畫;民窯多數是寫意畫。同治晚期和光緒時期盛行軟彩寫意畫,畫稿則出自明、清兩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羅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畫家,但畫的很不像。

11、這時紋飾還有五倫圖、二十四孝圖、司馬光擊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狀元及弟、馬上封候、三星人、福祿壽等。

12、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蝴蝶、獅子、禽獸、雲蝠、龍雲、龍鳳、白菜、三果、八寶、八卦、博古、鍾鼎、九桃、纏枝蓮花、纏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壽字等。

13、紋飾中的喜字,在威豐、同治和光緒時期都極為盛行.此種青花雙喜字特點,在幾個時期的表現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豐時,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比較工整,筆道也較細②同治時期,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就不大工整,筆道漸寬起來了;③在光緒時期,雙喜字書寫的極不工整,不但筆道較寬,同時字體也變得模糊了。

14、這時期的耳飾主要有:獅耳、獸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繪畫、彩地開光、彩地軋道及綠里、綠底等紋飾的品種不大時興了。

16、咸豐、同治時期,哥瓷器物上,特別盛行鐵花裝飾,光緒時較少。

17、光緒、同治時期,小雞、小博古的花紋裝飾較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雙喜字,在同治時比較盛行。

19、光緒、宣統時期,大博古、鍾鼎插花、校子花、富貴白頭、天女散花比較普遍。

20、由咸豐開始直到宣統,除小部分瓷器製作較精細外,而大多數器物都較以前幾朝變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時的資器那樣細致。這時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屬於瓶、尊等各種類型的陳設減少,而多數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實用品,如膽瓶、天球瓶、串帶瓶、將軍罐、粥罐、鳥食罐、香爐、魚缸、花盆、水仙盆、臉盆、一品鍋、捧合、節合、油合、扎斗、水壺、印合、筆洗、筆筒、帽筒、茶壺、茶碗、茶葉罐、酒溫、酒蠱、盤、碟、扣碗、羹匙、煙壺、瓷枕、綉墩、掛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觀音人等。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膽瓶、茶葉罐、帽筒、茶壺、茶碗和成套的盤、碗等器物比較盛行。膽瓶不僅有150 件、300件、500件,還有1000件的大地瓶。

B. 粥罐的歷史

清代流行的一種罐式,康熙時始創,以青花器為常見。通體呈矮圓形,器肩部有兩耳,可穿繩索或配金屬環以提取稀粥,故名粥罐。同治以後,粥罐使用廣泛,產量猛增。
粥罐(諧音做官),是專門盛粥用的罐,從流傳的實物考證明代崇禎時候就有之(早先都說起源於康熙),清順治之後大量生產,官民窯皆有。崇禎順治時期粥罐的底部基本上皆澀胎無釉,康熙時圈足為雙層台階,乾隆以後的圈足就開始滾圓的泥鰍背,乾隆以前的雙肩上有四孔可穿金屬環,乾隆以後出現了四系可穿繩子。
粥罐的出現,因明末清初政局動盪,人們對於穩定生活的渴望,嚮往著做(粥)罐(官)高升來改變世道。所以這個時期的粥罐從某種意義上肩負著更高層次的使命,同時這類產品基本都製作精良,通常不去使用而作為觀賞擺件,康熙以後逐步作為實用件了。

C. 清代瓷器都有哪些特徵

順治時期瓷器的鑒定要領

1、順治瓷器,正處於明末清初過渡階段,胎體厚重細潤、潔白堅致,器形樸拙。

2、釉面以光亮不足的卵青色為多,一些琢器釉面較厚,常使淡色青花模糊不清,並保持明代在器口施醬黃釉的特點。

3、青花色調大致分為四種,其中的翠青色與康熙青花相似,不施青花的五彩器漸多。

4、圖案紋飾,內容新穎。流行的紋飾有,洞石花卉、麒麟、芭蕉、人物故事,還有畫中題句等。

5、器足演變為滾圓的泥鰍背狀,底部可見螺旋紋,此時已流行明末出現的寬圈足的雙圈底足。

6、款識,分官窯款與干支紀年款,有楷書、隸書和篆書。

康熙時期瓷器鑒定要領

1、器形敦重古拙,新創器形繁多。琢器的頸部,較其它時期細長,圓器以墩式為主。

2、胎堅質細,縝密似玉,修胎規整,普遍有厚重感。

3、釉面光滑細膩,胎釉結合緊密,釉面有早期的青白演變為中期的粉白與漿白色。中期以後至雍正時期又變化為硬亮青釉。

4、青花使用國產珠明料,青花色調翠蘭色為主,均有色調深沉,緊貼胎骨的特點。

5、五彩與其它彩器,早期色彩濃重、艷麗,中期漸淡,晚期色調柔和。

6、早期器物口部常塗醬黃釉,一般器口均施一層含粉質的白釉,給人以加厚口沿凸出的感覺。

7、五彩是由紅、黃、蘭、綠、紫等五個顏色組成。明代五彩是由紅、黃、綠、紫四種釉上彩和釉下青花組成。以釉上的蘭彩,代替釉下青花。還有紅、黃、綠、蘭、黑組成。康熙時五彩有的增加了金彩,使畫面富麗堂皇。

8、這時三彩器較為盛行,有黃地三彩、綠地三彩、紫地三彩、墨地三彩、醬白地三彩、虎皮三彩。此時還有釉下三彩,即由青花、釉里紅和豆青三種釉下的色彩組成,它是康熙時期一種特殊品種。康熙抹紅,其色為正朱,鮮艷奪目,其官窯彩碗為最佳。釉里紅亦為上乘。

9、康熙後期,出現了郎窯紅,器物口沿有「燈草口」是從明代永樂時期出現的。

10、康熙時,彩繪人物,多用蘭筆勾出面目,甚為耐久,美人兩頰又往往暈以淡赫,頗為嬌燒。人物衣裙最為生動,樹則老乾銼費槎榧,花則風枝婀娜。畫松為茄色之干,墨色之針,渲以硬綠,給人以濃翠欲滴的感覺。

11、圖案紋飾時代感較強,其畫意、筆法、布局、施彩工藝等均有特定的時代韻律。題材為歷史典故、人物故事,還有漁家樂、耕織圖、漁、樵、耕、讀等。此外,還有草蟲、花鳥、雲龍、山水、八仙人、八仙慶壽、八寶、博古、纏枝花卉、樓台殿閣、合合二仙、三星人等。

12、器足,有平足、寬厚圈足、雙圈底、二層台底、拱壁底、圈足。

13、康熙時有一種雙底大盤,足底有兩個圈,在兩圈之間,有個深槽,這種雙底大盤,比較典型。還有這時的筆筒特點是上下兩部分粗些,中腰較細,底面有一圈無釉。

14、康熙宮窯款以書寫為主,大多寫在器底部,有少數寫在器身上,一般為「大清康熙年制」有六字二行、六字三行、民窯器物一般無款,有的器物僅有青花雙圈或一秋葉、盤腸等。

雍正時期瓷器鑒定要領

1、雍正瓷的造型特點是:雋秀爾雅,小巧玲瓏,以盤、碗、杯、碟和小件器物為主。器型比例協調,有所謂的「曲線美」。

2、胎薄體輕,大器規整而不厚重。

3、釉色品種繁多,釉面有桔皮紋,這是雍正器突出的特點。

4、窯變紅釉,由這時開始出現,是由紅和蘭兩種顏色交織一起,藍色多於紅色。

5、爐鈞釉,也是從這時開始的,是由高梁紅和松石綠兩種顏色交錯在一起。

6、青花色調為青白和粉白。青花顏色層次不如康熙時多,一般的只有2一3個深淺顏色。

7、彩瓷的色彩柔和而不艷。粉彩、五彩、法琅彩所繪人物、景物,都明顯縮小,畫面聚收。粉彩紋飾細膩,色調淡雅,立體感強。在施彩的紋飾周圍,側視往往可見白釉地襯托處有一圈五光十色的「彩暈」。

8、紋飾有工筆畫風格,人物面目清秀,花卉尤其細膩嫵媚。

9、鬥彩器比康熙時又有提高,無論是彩色還是花紋圖案都較前更為精細,用彩較薄,色調顯得非常柔和淡雅。

10、由雍正開始法琅彩瓷器稱「古月軒」比康熙時的製作工藝更為精細。這時琺琅彩與康熙時有顯著區別:康熙時,一般都是帶彩地的較規矩的圖案畫。而雍正時,都是不帶彩地的繪畫,特別是講求畫意,而且繪畫題材也多了起來,如花鳥、山水、松、竹、梅等,表現極為生動形象。

11、雍正時紋飾仍以繪畫為主,圖案特別工整別致。寫生畫中的花卉、禽獸非常生動,表現的陰陽面也很明顯與當時的紙絹畫風相同。

12、繪畫紋飾有纏枝花卉、折枝花卉、過枝花卉、松竹梅、皮球花、八桃、花鳥、花蝶、雲龍、雲鳳、團龍、團蝶、八寶、壯丹、喜鵲登梅、山水、人物、西廂記、嬰戲圖、十六子、仕女圖、八仙人及樓台殿閣等。

13、器足規整,足邊滾圓,露胎窄細。

14、官窯年款有「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也有六字三行楷書款,都有青花雙圓圈、青花雙方框,個別也有不帶邊框的,還有「大清雍正年制」,「雍正年制」圖章款。

乾隆時期瓷器鑒定要領

1、造型規整,比例適宜,外觀曲線雖不及雍正時的優美,但仍比嘉、道時期的雋秀,小件器物尤為精緻。前期器型和雍正時一樣恰到好處,後期則顯呆滯。此後各朝的造型風格,除嘉慶初尚能恪守乾隆l日樣夕長余者皆為依次遞減,每況愈下。

2、前期胎體細潤,後期漸趨粗糙。

3、青花呈色雖有多種表現,但以穩定的純正蘭色居多。初期有黑褐、青灰、淡蘭各色,色調均沉著,紋飾清晰。

4、爐鈞釉到乾隆時與雍正時不同,其顏色由松石綠和深蘭色組成。

5、法琅彩也稱「古月軒」或叫「瓷胎畫琺琅」,一般都有「乾隆年制」四字楷書的蘭料款。

6、古銅彩就是用粉彩及金彩,在瓷器上進行繪畫,用來模仿古代青銅器的紅、綠、蘭各色銹斑,這是乾隆時期瓷器彩色的發明。

7、乾隆瓷器中,有流行在紅、黃、蘭、綠、等彩地進行可繪畫,可稱為彩地繪畫。

8、有的彩地上開出圓光進行繪畫,稱作開光繪畫。

9、由乾隆開始出現了彩地軋道,這種軋道,是用工具劃出來的,像軋出來的一樣,因而稱為軋道。

10、出現了用粉彩繪畫的百花不露地瓷器。

11、彩資釉面,常有似漣滿的均勻小皺紋。

12、製作工藝水平極高、精巧、秀麗、無奇不有,為制瓷史上所罕見。

13、圖案紋飾,時代特徵鮮明,繪畫工細、層次清晰,畫鳳嚴謹而細膩。

14、器足較前朝寬厚、足脊滾圓,有的塗以黃色或黑色釉。足器近釉處,多有刮削胎體留下一圈小鋸齒痕。

15、官窯年款,多數是篆書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個別也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圖章款。楷書款比較少。民窯器物上的家藏款不大盛行。

嘉慶、道光時期瓷器鑒定要領

1、嘉、道時期資器的胎骨與乾隆時期相比變化不太大,只是胎質顯得粗松一點。在胎骨的潔白程度上差了一些,胎骨較前朝略厚。從道光時起,器型線條生硬,常常見棱見角,無圓潤秀美感,顯得拙笨。

2、瓷器釉質變粗,釉面上普遍出現了「細桔皮釉」及輕微的「波浪釉」。臼釉的顏色還是白中閃青色,但潔白程度不如乾隆時期,後來逐漸變灰色。趴在豆青青花瓷器中,有堆粉青花,俗稱「青花堆粉」或「青花加白」,燒制方法是,先在青花下面胎骨上,按花紋圖案的大致形狀施以一層白粉料質,然後再在白粉上面繪以青花花紋圖案,最後施釉燒制。堆粉青花的紋飾凸起,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具有立體感。這種堆粉青花最早始於康熙時期,到雍正、乾隆時有燒制,但數量不多,而到嘉、道時期才比較盛行。

3、花紋裝飾仍以繪畫為主,但保留了乾隆時期的遺風。繪畫平整、細致,所繪紋飾不如乾隆時生動活潑,成為比較死板的圖案式,寫意畫較少。道光日才能將名人書畫摹入瓷杯上,一方寸能畫出五、六個人物形象,眉目如生,工緻殊絕。

4、繪畫題材主要有:雲龍、雲鳳、龍鳳、三羊、獅球、花鳥、花蝶、草蟲、花卉、四季花(壯丹、荷花、菊花、梅花)三果、勾連、山水、人物(八仙、仕女、天河配、嬰戲圖)、風景(廬山十景、西湖十景、燕京十景),以及喜字、壽字、御句詩等多種文字裝飾。

5、喜字常常是與青花淡描裝飾在一件器物上。這種青花談描雙喜字的紋飾最初是從乾隆時開始出現的,到嘉道時期才逐漸多起來。

6、在嘉、道時期,凸雕的鐵花紋飾開始多了,雖然在乾隆時已出現,但數很少。這種鐵花紋飾,一般都裝飾在哥瓷器物的口、耳、腰等部位上,俗稱「哥瓷鐵花」。

7、屬於影地繪畫、移地軋道、彩地開光、綠里底及耳飾等,在乾隆時比較時興的多種形式的瓷器花紋裝飾方法,到嘉、道時,更加普遍應用。

8、器物造型發生了一些變化,屬於盤、碗類器物增多。屬於瓶、尊等大型立體器物比較少了。此時出現了葵花口、四方口、六方口、八方口等形式。

9、由道光時開始出現了作為陪嫁用的五件一套的器物、(即一件瓶、兩件將軍罐、兩件花觚)俗稱「五大件」。

10、嘉慶、道光款識形式;①官窯年款是「大清××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也有「××年制」四字圖章款,楷書年款較少。②民窯器物,多數無款,書寫年款的只是極少數。其形式為「大清××年制」六字篆書圖章款,或「××年制」四字楷書款。③慎德堂為道光窯,以三字直款為佳。皆為抹紅楷款,亦有金款。民窯還盛行家藏款,有「退思堂」,「行有恆堂」,多數為青花、紅彩楷書款。④嘉、道時期還盛行仿製成化時期的年款。在一些器物底部刻劃「成化年制」的「豆於款」(即刻劃年款後,用醬釉施在款上,形如豆乾狀),在哥瓷鐵花器物上,多是這種「豆乾」款識。

咸豐、同治、光緒、宣統時期瓷器鑒定

1、咸豐到宣統這幾朝瓷器的胎骨,基本上相差不多,在胎質方面比不上嘉、道時期。這時胎質越來越變得粗松,胎骨也相應變厚了。

2、由咸豐時開始,瓷釉逐漸變粗,瓷釉與胎骨結合不夠緊密,因而出現的「波浪釉」和「桔皮釉」現象比嘉、道時期更為嚴重。

3、在瓷器的釉面上,甚至經常還出現有氣泡及脫釉現象。白釉不如嘉、道時潔白,而逐漸變成了白中微閃灰顏色。

4、窯變紅釉,這時又有了較大的變化。釉面上蘭紫色彩斑,越變越少,而紅顏色的面積越來越多,有的甚至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幾乎看不到蘭紫色斑了。到光緒、宣統時,還出現了另一種由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窯變紅釉。窯變紅釉的演變過程是:雍正是蘭色多於紅色:乾隆時是蘭色少於紅色;嘉、道是紅色多於藍色;咸豐以後是基本上變為全紅色;到光緒、宣統時是紅與黑兩種顏色組成的。

5、青花的顏色,只有1一2個層次,在同治末期環出現了一種蘭紫色的青花。同治以後堆粉青花比較少了,這時青花下面的堆粉極薄,顏色淡淺。

6、由咸豐到宣統這一時期,粉彩發生了顯著變化。粉彩的料質由精細變為粗糙,粉彩的顏色由濃艷變為淡淺。

①咸豐、同治時,粉彩的含量比較多,彩粉比較濃厚,而且在精細粉彩器物上,往往還描繪金彩,所以此時粉彩表現得十分艷麗;

②光緒、宣統時,粉彩含粉量減少,粉料非常淡淺。

7、軟彩,是同治晚期出現的。到光緒、宣統時比較盛行。軟彩器物,只有民窯有,宮窯軟彩尚未見到。

8、水彩,是光緒末期出現的,此種色彩不含粉質,具有彩料薄,顏色淡之特徵。它是光緒末期,宣統瓷器上所使用的一種色彩。

9、紋飾以繪畫為主,但繪畫日趨草率,缺乏章法,表現得極不形象,也不精美。繪畫人物,比較呆板無生氣。繪畫花鳥,禽獸沒有生氣活潑之感。

10、官窯文飾絕大多數是工筆畫和規矩的圖案畫;民窯多數是寫意畫。同治晚期和光緒時期盛行軟彩寫意畫,畫稿則出自明、清兩代的沈石田、唐六如、新羅山人、八大山人等著名畫家,但畫的很不像。

11、這時紋飾還有五倫圖、二十四孝圖、司馬光擊缸、朱子治家格言、五子登科、狀元及弟、馬上封候、三星人、福祿壽等。

12、繪畫題材有:人物、山水、花鳥、蝴蝶、獅子、禽獸、雲蝠、龍雲、龍鳳、白菜、三果、八寶、八卦、博古、鍾鼎、九桃、纏枝蓮花、纏枝牡丹、技子花、喜字、壽字等。

13、紋飾中的喜字,在威豐、同治和光緒時期都極為盛行.此種青花雙喜字特點,在幾個時期的表現手法有些不同。①在咸豐時,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比較工整,筆道也較細②同治時期,雙喜字的字體書寫的就不大工整,筆道漸寬起來了;

③在光緒時期,雙喜字書寫的極不工整,不但筆道較寬,同時字體也變得模糊了。

14、這時期的耳飾主要有:獅耳、獸耳、象耳、蠕虎耳等。

15、彩地繪畫、彩地開光、彩地軋道及綠里、綠底等紋飾的品種不大時興了。

16、咸豐、同治時期,哥瓷器物上,特別盛行鐵花裝飾,光緒時較少。

17、光緒、同治時期,小雞、小博古的花紋裝飾較為盛行。

18、金字的喜字和雙喜字,在同治時比較盛行。

19、光緒、宣統時期,大博古、鍾鼎插花、校子花、富貴白頭、天女散花比較普遍。

20、由咸豐開始直到宣統,除小部分瓷器製作較精細外,而大多數器物都較以前幾朝變粗,更不如雍正、乾隆時的資器那樣細致。這時期的器物造型和以前也有所不同。屬於瓶、尊等各種類型的陳設減少,而多數器物都是日常生活實用品,如膽瓶、天球瓶、串帶瓶、將軍罐、粥罐、鳥食罐、香爐、魚缸、花盆、水仙盆、臉盆、一品鍋、捧合、節合、油合、扎斗、水壺、印合、筆洗、筆筒、帽筒、茶壺、茶碗、茶葉罐、酒溫、酒蠱、盤、碟、扣碗、羹匙、煙壺、瓷枕、綉墩、掛屏、以及三星人、八仙人、觀音人等。到同治、光緒、宣統時期,膽瓶、茶葉罐、帽筒、茶壺、茶碗和成套的盤、碗等器物比較盛行。膽瓶不僅有150件、300件、500件,還有1000件的大地瓶。

21、光緒中期以後開始盛行仿製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的各種造型的器物,包括青花、五彩、粉彩及一道釉的器皿,但仿品與真品相比都不相象。

22、威豐時,官窯、民窯的器物大多數的年款是青花或紅彩款,以楷書為主,不帶邊框,「大清咸豐年制」六字二行楷書款,字體規整,篆書圖章款極為少見。民窯器大多數無款。

同治、光緒、宣統官窯年款,大多數不帶邊框的「大清××年制」,六字楷書款。有一類書寫篆書體的「體和殿」或楷書體的「大雅齋」兩種款識。同治、光緒民窯器物,大多不書年款,在有年款的器物中,除楷書體外,還出現一種色澤較為暗淡的紅戳子款,「××年制」、四字很不規則的篆書款,有陰文有陽文。宣統官款,有青花、紅彩、精彩與墨彩款。青花款均為楷書,字體工整清秀,色澤明快,為六字兩行豎寫式,無圈欄。民窯器物一般沒有年款。

D. 粥罐蓋子上有「元人之法」是什麼意思

民國粉彩和淺絳彩瓷上有「元人之法」字樣是非常常見的,還有的是「仿元人法」,這在字意上都沒有什麼區別。主要是告訴別人,該罐上面的繪畫是仿照元代黃公望大師的畫法來繪畫的。
元代畫家黃公望是江蘇常熟人。原本是浙西廉訪司的書吏,因為他的頂頭上司貪污案而受到牽連,被誣入獄。出獄後丟了飯碗,乾脆做驢友去雲游四方,靠作詩賣畫自娛,主要以占卜為生。他繪畫山水,總是要親臨體察,就是我們所說的實地寫生,畫上千丘萬壑,奇譎深妙。其筆法初學五代宋初董源、巨然一派,後受趙孟頫熏陶,善用濕筆披麻皴,為明清民國畫師大力推崇,所以就出現了在清民時期的瓷器上落下「仿元人法」或「元人之法」款識的現象。

E. 粥罐的收藏

第一,關於江西景德鎮民窯粥罐(俗稱稀飯罐罐)以清康熙民窯青花粥罐為最有名,青花發色鮮艷,層次分明,最成功者為寶石藍色澤。從器型看一般比較秀長,深腹肚扁平,沒有系把。現清康雍乾三朝,景德鎮民窯的粥罐,無論青花、五彩或單色釉的在市場上都很難尋及蹤影,青康熙特別是青花人物紋帶蓋粥罐,價格已不菲。而偶爾能見到的就是你這樣的粥罐。從清光緒景德鎮民窯產的粥罐器型上看,一般矮胖,且帶系,四系的居多,穿上繩索便於攜帶。從該罐看青花發色青翠,且有層次,畫技也不錯,應是景德鎮較大民窯廠清光緒仿康熙青花較好的民窯精品。
第二,從目前在市場上能夠看到清初到清末,乃至民國初期的景德鎮民窯粥罐無論是青花、粉彩還是淺絳彩基本上都缺蓋。從目前國內一些小拍情況看,清康熙民窯青花山水紋,口徑在6寸左右的帶獸紐罐蓋的粥罐價格都在萬元以上。而清光緒所仿青花粥罐價格約是康熙罐價格的三成,而缺蓋者,就大打折扣了,「殘衣只有半價了」。
第三,從目前市場情況看,收藏清光緒的景德鎮民窯的粥罐,無論是青花、粉彩、墨彩還是淺絳彩,最好應選擇帶蓋,品像絕佳,口徑在6寸以上的大粥罐,最具升值潛力。 收藏者:范東祥
藏品來歷:這件清光緒粉彩九桃粥罐是范先生的朋友送給范先生父親的生日壽禮。
藏品特徵:這對粉彩粥罐通高22厘米,腹徑18厘米,粥罐上共繪有九隻蜜桃,其中罐身上繪有六隻,蓋上繪有三隻,蓋的中心處還飾有桃形鈕,整個造型圖案寓意吉祥富貴。在粥罐的罐身兩側還有四個小系,便於安裝提梁環。
相關背景資料: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帶耳、帶提梁的陶罐製作。原始青瓷在其創燒之初,就開始生產印有凹弦紋、雲雷紋等花紋的帶系青瓷罐。瓷罐的一般特點為大口,短頸,深圓腹,底成圈足。明、清時期,瓷罐以景德鎮窯的製品為最佳。罐的肩部帶系的模式在兩晉南北朝非常流行,並延續至唐宋。這顯然與系在當時所起的能提能掛的作用有關。到了唐宋,燒造技術進一步提高,器物的線條美與色彩美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才讓肩部的系顯得不那麼重要,逐漸退居於次要地位。明代是我國瓷罐史上的鼎盛時期,由於「罐」與「官」諧音,罐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超過了瓶、尊,成了興旺門庭的吉祥物。它們的用途與品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並取代瓶,成為人們居家擺設的重要物品。同時罐的造型也更加豐富,出現了天字罐,將軍罐,蓮子罐,粥罐等等。到了清代,人們把瓷瓶同「吉慶平安」、「平生富貴」等人生美好追求聯系在一塊。於是,罐的地位又逐漸被瓶取代,罐的生產又開始以實用器為主,重新做起了盛貯的用器。
鑒定專家:華義武 北京市文物局副研究員 從事陶瓷研究鑒定工作42年
專家評述:首先它的名稱叫粉彩九桃粥罐,年代是光緒末期。粥罐是從明代晚期,景德鎮陶瓷工藝師們新發明的一種新的造型。這種造型深得當時勞苦大眾的歡迎,因為喝粥養人,所以在當時這種器皿是非常流行的,特別是清代晚期。這罐子造型是仿康熙的樣式,加以變化的一種形式。另外這個粥罐有一個特點,它上面那個紐是兩個桃,這是清代晚期造型當中的一個特點。這兩個粥罐,保存得比較完整,根據現在市場的參考價格,所以經過專家鑒定團的評比,現在給它三千元的價格,是一種參考價格。
專家鑒定團估價:3000元人民幣 冬日的早晨,陽光透過寬大的窗戶,照到壁台的青花粥罐上。陽光里的粥罐,藍色的冰梅紋散發著清雅的色澤。竹節的造型,與其相呼應的竹節形的鈕,一切都以最完美最和諧的方式組合著,存在著。
這個粥罐是我星期天去愛家古玩市場淘來的。這是一家不起眼的古玩店,貨架上羅列著真真假假的古玩。老闆是個南方人,渾身上下透著精明。我直接從一堆假古玩中將這件粥罐挑了出來,心裡暗暗叫好。這是一件品相極佳的真古董。遂問價,老闆看我像外行,不像真買家,態度有些輕慢,隨口開了三千元的價格。
我決定買下。老闆後悔了,拿出各種青花罐讓我挑,而且保證價格優惠。我堅持要買粥罐,無奈之下,老闆哭喪著臉將粥罐包好交給了我。
這個粥罐是清代嘉慶民窯青花瓷器的精品,造型優美,呈竹節形。藍色的地子,上面散落著朵朵白色的梅花。這種紋飾在陶瓷裝飾上成為「冰梅紋」。粥罐帶蓋,同樣的藍地白色梅花裝飾,上面的鈕呈竹節形。罐身靠口沿處則有四個竹節形的系,用來系繩便於提攜。嘉慶一朝,雖然官窯瓷器的燒造明顯不如前朝,但民窯生產依然如舊,所以出現了一些民窯的精品。這一朝瓷器的特點是:
在造型方面保持著乾隆的傳統,鼻煙壺更為流行。本朝出現了典型的帽筒,替代了以前的帽架;器物早期製作規整,胎質細潤,保持了乾隆風格,尤其民窯器物常與乾隆相混淆;晚期胎質漸粗,厚薄均有。釉色多白中泛青,釉上彩的釉色以色地為主,白地相對較少;釉面早期保持乾隆特徵,部分器物與乾隆有顯著區別,光潤不足,常有波浪釉;粉彩瓷多見開光,描金工藝普遍,總體上看,彩繪筆法纖細拘謹,紋樣構圖繁復刻板。嘉慶彩繪人物的臉比乾隆人物大一些、圓一些;官窯款一般均用「大清嘉慶年制」三行六字篆書款,主要為青花款,無邊框。粉彩瓷器特別是豆青釉粉彩瓷器常見紅款。在霽藍描金等特殊器物上,則有金款,有的還見刻款。民窯有「嘉慶年制」四字款。堂名款、紀年款較前朝皆少。
回家後,我將粥罐放在壁台上。把南方老家帶來的茶葉放在裡面。清晨,當陽光照進溫暖的房間時,我坐在雅緻的茶桌旁,品嘗著那一縷縷的茶香。
(摘自2007年4月6日《北京日報》若蘭 文)

熱點內容
門禁中控軟體為什麼不能同步 發布:2025-01-21 06:29:20 瀏覽:820
為什麼下午睡醒後眼睛腫 發布:2025-01-21 06:29:13 瀏覽:455
為什麼手機充電沒信號 發布:2025-01-21 06:24:29 瀏覽:448
pr導出為什麼找不到mp4 發布:2025-01-21 06:15:00 瀏覽:116
蘋果手機為什麼短按就能開機 發布:2025-01-21 06:14:59 瀏覽:739
面試為什麼做微信客服 發布:2025-01-21 06:14:16 瀏覽:77
為什麼眼鏡的顏色深 發布:2025-01-21 06:08:51 瀏覽:981
為什麼有的人眼睛看的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1-21 05:58:46 瀏覽:409
抖音使用微信登錄為什麼登不了 發布:2025-01-21 05:50:05 瀏覽:80
為什麼飛博鰲能便宜 發布:2025-01-21 05:01:29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