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為什麼燒制後有顏色
⑴ 為什麼在陶瓷器皿上可以燒出美麗的色彩
我們每餐用的飯碗和碟子,表面有一層光滑的玻璃質,叫做釉。在光滑的瓷釉上,常常繪有美麗的圖畫,給人一種美的感受。
原來,在釉中加進各種金屬或金屬氧化物,燒熔後就顯出不同的色彩,稱為釉彩。
瓷器上的圖畫,常常有紅色、綠色、紫色、黃色、黑色等等妍麗的色彩,就是巧妙地使用某種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的釉彩繪製成的。釉彩是幾千年前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創造。利用各種釉彩,可以製造出精美絕倫的瓷器。中國的瓷器是馳譽世界的,現在英語中「瓷器」一詞,就和「中國」一詞相同,都是「CHINA」。
在瓷釉彩上產生瑰麗顏色的原料很多,例如氧化鈷可產生藍色;氧化鉻生成綠色;三氧化二鐵可產生棕色;二氧化錳生成黑色;氧化亞銅生成紅色;氧化錫生成白色;氧化銻生成黃色;金和金的化合物產生金紅色;銀化合物生成黃色;鎳的化合物產生紫色等等。用不同的金屬氧化物,互相合作,還可以產生出種種奇異悅目的色彩來。
製作一件瓷器,先得用瓷土製成坯,放進窯中煅燒,製成素燒瓷。素燒瓷有很多極小的小孔,是會滲水的。在素燒瓷上,浸上一層釉料,釉料燒熔後會覆在素燒瓷上,就成了雪白光潔的瓷器。如果在雪白的釉上,用釉彩繪上花卉、人物等圖案,經煅燒熔化,一個有美麗圖畫的瓷器就誕生了。
⑵ 為什麼瓷器在燒制後會變成白色
瓷器的色澤與胎或釉中所含礦物質成分密切有關,相同礦物質成分因其含量的高低,也可變化出不同的色澤。
白色瓷器是在含鐵量低的瓷坯上施以純凈透明或乳濁高溫釉後形成的。起源於青瓷,在燒制青瓷的基礎上,降低釉中氧化鐵的含量,用氧化焰燒成,釉色一般白中泛黃或泛綠色,還原焰燒成釉色泛青,有"青白瓷"、"影青"之稱。
⑶ 為什麼陶瓷上會有不同的顏色
因為製作陶瓷時的土品種不一,加上燒制陶瓷時的火候,溫度以及時間不同,所以會有不同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