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捕蠅草的顏色為什麼不艷麗

捕蠅草的顏色為什麼不艷麗

發布時間: 2023-05-28 04:21:35

A. 為什麼捕蠅草的夾子里春天的時候是綠的秋天的時候是紅的

光線充足。夏天,葉子的下部細長延伸到灶塵空氣中,其他季節的葉子下部又短又寬,粘帶敬在地上,當光線充足時,夾子的內部蠢辯慎會出現淡紅色,秋天後會變紅,冬天休眠時葉子會枯萎。

B. 誰能告訴我捕蠅草的外觀.習性.特點要長一點,詳細一點的!快啊!今天要用的。

一、特點
捕蠅草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蟲植物,它的莖很短,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並消化吸收。捕蠅草獨特的捕蟲本領與酷酷的外型,使它成為了最受國內寵愛的食蟲植物!
二、特點
1、根與莖
捕蠅草(又稱食蟲草,捕蟲草)的根比較短並且不發達,主要的功能是吸取水份。它的莖也比正常的一般植物小,連接葉柄並不明顯,不過在生長過程之中地下會發育出鱗莖,鱗莖屬於演化過的一種變態莖。
2、葉子
捕蠅草的葉子是由中心部位生長出來,屬於輪生的葉子,顯連座狀以叢生的形態生長。中央長出來扁平或者細線狀好似翅膀形狀的是屬於葉柄的部分,原生種的葉柄是扁平如葉片一般,因為反而像是葉子,所以也稱作假葉。葉柄的末端帶有一個捕蟲夾,這才是會捕捉昆蟲的葉子的部分,正面分布有許多的無柄腺,一般是紅色或則橙色,越接近葉綠的地方的無柄腺就越少,這部分是分泌消化液來分解昆蟲或則吸收昆蟲的養分的部位。葉綠長有齒狀的刺毛,刺毛的基部有分泌腺,會分泌出粘液,作用是防止昆蟲掙脫和葉瓣粘合。這種的葉子擁有捕捉昆蟲的特殊功能,和特殊的模樣,屬於變態葉中的「捕蟲葉」。
因為新葉都是從中心產生,故越外層的葉子就越老。在最外層的葉柄基部有時還會產生新的側芽。捕蠅草的葉柄有兩種型態發生:有的捕蠅草葉柄細長,達7~16公分長,而且朝向空中伸展;有的捕蠅草則長出短胖的葉柄,並平鋪於地表。捕蟲夾內側通常會呈現紅色的色彩,這些顏色大悉謹乎多是消化腺體的色素,當植株能接受充分的日照時,便會促進植物色素的產生,這些顏色從橘紅色到紅紫色都有,有些捕蠅草甚至會在消化腺體之外產生色素,因而使整株植株變紅。不過睜悉,也有些捕蠅草不太會產生色素,因此捕蟲夾內側只呈現黃綠色。這些現象是基因差異所形成的,因此在園藝上已因這些外觀上的差異而產生一些栽培種。在良好的栽培環境、有充足的養分下,捕蠅草會長出越大的捕蟲夾,但會達到一個極限,捕蠅草的捕蟲夾最大約可達到3到5公分長。捕蠅草的捕蟲夾尺寸是經過長久演化而得到最佳的大小,以這樣尺寸的捕蟲夾可以讓捕蠅草捕捉到大部分的昆蟲。若捕蠅草的夾子能長得更大,那麼捕蠅草就會少了許多捕食的機會,因為體形較大的昆蟲其數量較少,而為數眾多的小形昆蟲能從未完全閉合的捕蟲夾逃走。因此,能長出更大捕蟲夾對捕蠅草是不利的,是會在演化的過程中淘汰掉。
3、花
捕蠅草的開花時期為初夏到盛夏,初期的時候會長出花莖,每個花莖擁有大概五至十個的花苞,屬於標準的繖房花序,每日依序開出白色的花朵。原則上每株花只會開出一個花莖,如果生長的環境和養分充足的話,有時候也會生長出兩個花莖,一般正常狀況下大都為五片花瓣和五花萼,偶爾也會有六片花瓣的變異株,雄芯約有十數根,中央會有一根雌芯,擁有分叉狀的柱頭。
捕蠅草同株受粉的現象比較少,原因是因為當雄芯的花要長出花粉的時候,雌芯的花柱是封閉的狀態,等到雄芯開始向外側斜傾倒的時候,柱頭才會開放變成分叉狀,這時候才是處於可以授粉的狀態。這類的雄芯先成熟後雌芯才長成在植物界相當常見,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況。一般專業術語稱這種花為雄芯先熟花(Protandrous flower)。
除了花莖外,一般不會有向上生長的較高大的部分,正常的莖短小不易發覺,葉柄和葉子又幾乎是貼地而生長。這是食蟲植物的一種特徵。因為除了捕食昆蟲吸收其養分外,為了後代的延續也需要藉助昆蟲協助傳粉晌冊,這也是屬於所謂的蟲媒花。所以必須將補充葉和花兩個部分有所區分,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給於他們的天然智慧。
三、習性
1.捕蟲機制
捕蠅草的捕蟲過程大概是所有食蟲植物之中最為奇特,捕蟲機制最為復雜的。捕蠅草的捕食構造是由一左一右對稱的葉片所形成的夾子,這個夾子狀的構造是由葉子特化而來的,至於連接捕蟲器葉片狀的構造是葉柄。捕蟲夾上的外緣排列著刺狀的毛,乍看之下很銳利,會刺人,但其實這些毛很軟。這些毛的功能是用來防止被捕的昆蟲逃脫。當捕蟲夾夾到昆蟲時,這些夾子兩端的毛正好交錯,而成為一個牢籠,使蟲無法逃走。捕蟲夾內側呈現紅色,仔細觀查會發現上面覆滿許多微小的紅點,這些紅點就是捕蠅草的消化腺體。在捕蟲夾內側可見到三對細毛,這細毛便是捕蠅草的感覺毛,用來偵測昆蟲是否走到適合捕捉的位置。大多數的捕蟲器只帶有三對感覺毛,但也可能產生多出一根到數根感覺毛的捕蟲器。
捕蟲夾的閉合是一個精確的控制過程,此過程最初是在昆蟲碰到位於夾子上的感覺毛時開始的。引起閉合的條件為一個捕蟲器中,任意一根感覺毛被觸碰到兩次,或是分別觸碰到兩根感覺毛。觸碰感覺毛的時間間隔對於閉合有決定性的影響:假如兩次的觸碰間隔在20到30秒內則能閉合,超過這段時間則需要有第三次成功的刺激才會閉合。捕蟲器需要兩次的刺激,為的是確認昆蟲已經走到適當的位置。當捕蟲器受到第一次的刺激時,此時昆蟲只是稍微走入捕蟲器;若捕蟲器現在就閉起來,只不過夾住昆蟲的一部分,那麼昆蟲能夠逃脫的機會便很大。當捕蟲器受到第二次的刺激時,此時昆蟲差不多也走到捕蟲器的裡面,這時閉起的捕蟲器便能將昆蟲確實地抓住,關在捕蟲器之中。
捕蟲的訊號並非直接由感覺毛所提供。在感覺毛的基部有一個膨大的部分,裡面含有一群感覺細胞。感覺毛的作用有如杠桿,昆蟲推動了感覺毛,使得感覺毛壓迫感覺細胞,感覺細胞便會發出一股微弱的電流,去通告捕蟲器上所有的細胞。由於電流會四散向整個捕蟲夾,所以引發閉合並不需要觸碰同一根感覺毛,只要在同一捕蟲夾中任兩根感覺毛發出電流,便能引發閉合運動。當然,感覺毛所發出的電流僅影響其所在的捕蟲夾,不會干擾到同一植株上其他捕蟲夾的運作。
在受到刺激之前,捕蟲夾呈60度角張開著,當受到昆蟲刺激時,捕蟲夾以其葉脈為軸而閉合。捕蟲夾的閉合與捕蟲夾上的細胞膨脹有關。當捕蟲夾上的細胞得到感覺細胞所發出的電流,其外側的細胞便快速膨脹,使得捕蟲器向內彎,因而閉合。
閉合的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夾子快速關閉,以便捕到昆蟲,此時捕蟲夾只是夾住昆蟲而已;第二階段,捕蟲夾向內收縮,以便使捕蟲夾的內側能夠盡量貼近昆蟲,這時,捕蟲器已經完全緊閉,不留一點縫隙。之後,夾子關閉數天到十數天,此時昆蟲被分布於捕蟲器上的腺體所分泌的消化液消化。昆蟲被消化完後,捕蟲器會再度打開,等待下一個獵物;剩下無法被消化掉的昆蟲外殼,便被風雨所帶走。
閉合過程的第二階段須要昆蟲的掙扎才能進行,因為這樣才代表捕蟲器所捉到的確實是昆蟲,是活的獵物。捕蠅草有時會誤捉到枯枝、落葉,如果少了這項確認機制,必然會將養分浪費在消化無法消化掉的雜物上。若捕蟲器誤捉到雜物,只要沒有持續的刺激,在數小時之後便會重新打開捕蟲器,等待下一個獵物。

2、補充方式
食蟲的習性大致上分為以下四步驟:引誘昆蟲捕捉昆蟲利用消化液來分解與吸收利用吸收到的養份來維持生長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食肉植物都是經過如此完整的過程,例如有些同類型的植物並不分泌出消化液,而是藉由各種微生物來分解後吸取養份的。而捕蠅草在這個部份屬於比較高等,具備相當完整過程的食肉植物。
捕蠅草的葉緣部份含有蜜腺,會分泌出蜜汁來引誘昆蟲靠近。當昆蟲進入葉面部份時,碰觸到屬於感應器官的感覺毛兩次,兩瓣的葉就會很迅速的合起來。生長於葉緣上的刺毛是屬於多細胞突出物,沒有彎曲的功能。當葉子很快速的閉合將昆蟲夾住時,刺毛就會緊緊相扣的交互咬合,其目的就是防止昆蟲脫逃。
3、消化與吸收
當捕獲到昆蟲被兩瓣葉片給夾住後而無法掙脫,昆蟲在掙扎的過程中葉片會越夾越緊直到幾乎密閉的狀態,這時兩片葉瓣內側密集的內腺體會分泌出消化液,利用這些消化液中含有的蛋白酶,將昆蟲的蛋白質分解成以氮、氧、碳、氫為主,還可能包括其他元素構成的氨基酸並進行吸收。一般大約四天左右能分解完成並吸收較易消化的部份,之後再繼續吸收剩餘的氮、磷以及其它各種所需的微量元素。這些養份都吸收完畢之後,葉瓣就會再度打開,全部時間大約需花5-10天的程度,這時昆蟲只剩下由幾丁質組成的空殼殘骸。
不過捕蠅草並無法分辨出所捕獲之物的大小,有時也可能捕獲到與葉片大小差不多的獲物,例如小型青蛙或是長腳蜂之類。這時往往會造成來不及分解吸收,而獲物自體就先腐敗,所以葉片就會出現像食物中毒一般而枯萎。另外,每個葉片大約可以捕捉3-4次,超過這個次數葉子就會漸漸枯萎。
4、妙的自然神秘
當昆蟲采蜜時第一次接觸到感覺毛後葉片並不會有什麼動作,但是如果連續刺激兩次,那葉片就會在平均大約0.5秒以內馬上合起來。而如果第二次碰觸的時間與第一次碰觸時間相差超過約20秒時,葉片會變成半合閉或是沒反應的現象。如果在這時馬上再刺激第三次,那葉片也會迅速的合起來。
經過實驗調查,捕蠅草的感覺毛就像是一個感應裝置,經過連續兩次碰觸的刺激時,葉的基部會產生大約100毫伏(mV)的活動電位(Action potential)到葉子表面上,造成葉片內側的水分迅速流失,導致內外壓力不等所以葉片就因此閉合。這樣的捕蟲機制是一組相當精密的結構搭配,而且刺激感覺毛就像是設定了定時裝置一樣,等到第二次確認才會閉合,最主要是為了提升捕蟲的准確性,否則的話如雨滴、動物經過時均會降低並影響其捕蟲的效率。
經由植物研究者確認了捕蠅草會發出活動電位這樣有機制的機關,就類似動物的神經組織會產生傳輸信息一般。不過因為這必須連續碰觸兩次才會產生,也就是說應該還有個可以記憶的組織,至今依然還不清楚這樣的記憶是如何在捕蠅草中運作。

C. 捕蠅草的顏色

捕蠅草,(Dionaea muscipula),英文名稱為Venus Flytrap,是原產於北美洲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非常有趣的食穗乎尺蟲植物,它的莖很短,在葉的頂端長有一個酷似「貝殼」的捕蟲夾,且能分泌蜜汁,當有小蟲闖入時,能以極快的速度將其夾住,並消化吸收。

因為葉片邊緣會有規則狀的刺毛,那種感覺就像維納斯的睫毛一般,意思是「維納斯的捕蠅陷阱」。其主要特徵就是能夠很迅速的關閉葉片捕食昆蟲,這是種和其遠親豬籠草一樣的食肉植物,在茅膏菜科捕蠅草屬中僅此一種,屬於維管植物的一種。盆栽放在陽台觀賞,也可專做栽植槽培養;捕蠅草被譽為自然界的肉食植物。捕蠅草獨特的捕蟲本領與酷酷的外型,使它成為了最受國內寵愛的食蟲植物。

捕蠅草同株授粉的現象比較少,原因是因為當雄蕊的花葯長出花粉的時候,雌蕊的花柱是封閉的狀態。等到雄蕊開始向外猜高側傾倒時,柱頭才會開放變成分叉狀,這時才是處於可能受粉的狀態。這類雄蕊先成熟後雌蕊才長成在植物界中相當常見,主要就是要避免同株受粉的情況。一般專業術語稱這種花為「雄蕊先熟花」(Protandrous flower)除了花莖外,頃銷一般不會有向上生長的較高大的部分,正常的莖短小不易發覺,葉柄和葉子也不會高出花莖。這是食蟲植物的一種特徵。因為除了捕食昆蟲吸收其養分外,為了後代的延續也需要藉助昆蟲協助傳粉,屬於蟲媒花。所以必須將補充葉和花兩個部分有所區分,可以說這是大自然給予它們的天然智慧。

D. 捕蠅草的養殖方法,喜酸性潮濕的基質、良好的光照

捕蠅草,雖然它的樣子不夠吸引人,但它的捕蠅技術卻迷倒一眾粉絲,因此很多花友也會在家裡種植一盆。那麼您知道捕蠅草的養殖方法嗎?您知道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嗎?我們一起往下看看吧!

捕蠅草的養殖方法:

捕蠅草喜歡酸性潮濕的基質和良好的光照。

基質:種植捕蠅草需使用保水性好、酸性甚至是強酸性的基質,PH值在3-5之間。可使用純水苔或者2份泥炭加1份珍珠岩或河沙的混合基質,盆浸法種植可使用1份泥炭,1份珍珠岩或河沙混合。

水份:捕蠅草對鹽份比較敏感,水中礦物質濃度過高會使植株衰落直至死亡,表現為植物停長或者變小,未老化的夾子、葉子邊緣開始壞死。所以必須使用低礦物質濃度的水源。生長季節可保持基質較高濕度,也可使用盆浸法種植,休眠期需乾燥些但不能幹透,防止植株腐爛。

濕度:捕蠅草的空氣濕度應保持在50{bf}以上,一般禪則弊種植的環境都可以滿足,無須特賀族別加濕。

溫度:生長適宜溫度20-30度,10度以下會休眠(休眠時大多數的葉子會枯萎,只剩下很少的小葉子盯敗),可在0-38度下存活。

光照:捕蠅草是喜光植物,可接受全日照,且光照可使植株顏色鮮艷,但夏季為避免高溫,可適當遮蔭。

養份:在生長季節,使用通用復合肥等稀釋五千倍噴施葉面,每月1-2次。施肥寧可薄肥勤施,切勿濃度過高,以免造成肥傷甚至肥死的嚴重後果,沒有經驗請勿隨意施肥。 也可採用餵食的方法,投喂昆蟲或生的肉類,且大小要合適,使夾子能夠完全包住食物,投喂夾子的數量不能超過夾子總數的1/3。

病害:夏季高溫容易爛莖,環境良好的通風、根部降溫、良好的光照、較大的日夜溫差都有助於減少病害的發生。如發現莖部已有部分腐爛,應立即把腐爛部分徹底清除,然後放入殺菌劑浸泡5分鍾,再植入消毒過的潔凈基質。

捕蠅草的繁殖方法:

葉插:把整片葉子從母株上剝下,斜插或平放於水苔等潔凈的基質上,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約2個月左右可長芽。

分株:捕蠅草會經常長側芽,當長到足夠大時,從母株上分離,單獨栽培。(有時花莖上也會長芽,也可當成分株一樣栽培。)

播種:捕蠅草的種子採收後應盡快播種,時間越久發芽率會降低,保存時間不超過12個月。播種時可直接撒於潔凈的基質表面(可使用混合泥炭或純水苔),表面不蓋土或覆蓋1-3毫米高的細泥炭或細粒赤玉土以幫助固定根系,保持高濕度和明亮的光線,溫度保持在15-30度,一個月左右發芽,種3-5年才能長到成株。

E. 怎麼我養的捕蠅草顏色越來越淡

捕蠅草是喜濕喜仿配猜陽的植物 保持基質的潮濕 多曬曬 夏季高溫中午前後不要暴曬 早晚最好多曬曬賣氏哦 光照好 溫差大 捕蠅備型草會長的更好看

F. 我的捕蠅草怎麼不紅而且夾子不會合上

確認你的植物是捕蠅草嗎?穗沒槐若確認是,葉子不紅,說明缺少陽光察明,捕猜友蠅草葉片的顏色是隨著陽光照射、溫度等情況而變化的,若想葉子變紅,可增加光照!葉子不會合上,可能是葉片老化,另外食蟲植物原本生長在貧瘠的地方,所以施肥不要過多。

G. 怎麼養好食人魚捕蠅草,怎麼使盆里長青苔(水台除外)求高手指導!

您好!絕大多數捕蠅渣高草是園藝種,習性相差不大,種植方法都相同。基本要求我就御沖不羅嗦了,酸性低含鹽量介質、充足水分鎮梁殲、充足陽光。
夏天捕蠅草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在高溫下存活。一般來說,捕蠅草在高溫下根部比較脆弱,所以不可以使介質太過於潮濕,應當少腰水或不腰水,盡量堅持自己澆水。當然冬天休眠時也應該這樣做。夏天陽光很強,應當避開正午時分的陽光。夏天溫差不大,即使光線充足捕蠅草顏色也不會太鮮艷,此時新手種植捕蠅草應當以保命為主。
另外苔蘚大多是人為鋪上去的,不建議挖牆腳的青苔,那些苔蘚通常不太干凈,含鹽量也比較高。建議取用干凈溪流岸邊的野生水苔(俗稱中國水苔)。自然長出來的大多是綠藻。

H. 捕蠅草的顏色和氣味

1、顏色:捕蠅草的葉片呈紅色或者橙色,形狀為鋸齒狀,後期會長出白色的花朵。2、氣味:捕蠅草會散發一股清淡的香味,能夠驅趕蚊蟲。3、光照:日常養護時要將其放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讓植株正常生長。4、注意事項:不要將捕蠅草放在卧室內養殖。

捕蠅草有什麼特點

1、葉片

捕蠅草屬於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幼小時顏色為綠色,成熟後顏色呈紅色,並且捕蠅草的葉片跟貝殼非常相似,上面排列著規則的刺毛段旦游,好像人的牙齒一般。

2、氣味

捕蠅草的香味很淡,如果不湊近植株,聞不到任何味道,但捕蠅草的葉子邊緣會分泌出蜜汁,氣味香甜,如果蚊蟲前來吸食,捕蠅草兩面的葉片就會閉合,導致蚊蟲無法動彈。

3、光照條件

捕蠅草非常握銷喜光,養護時要為其提供充足的光照,可以將它放在全光環境中,讓葉片接受太陽照射,注意不能長時間將捕蠅草放在陰暗環境中,否則枝葉會生長不良。遲拍

4、注意事項

捕蠅草的葉片比較寬大,如果將其放在卧室內,會佔用很多的空間,並且植株在晚上會吸收氧氣,釋放二氧化碳,導致卧室內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因此晚上需要將捕蠅草搬到客廳等空曠的地方。

I. 紅色捕蠅草要怎麼養(才4cm)

■ 栽培介質
捕蠅草偏好保水性佳、酸性的栽培介質。可以直接使用泥碳土或水苔來栽培,也就是完全只用單一種栽培介質即可。不過,水苔的價格較高,而且使用年限較短,但其較其他栽培介質干凈,故水苔比較適合作為葉插或小苗的栽培介質。大株的捕蠅草比較適合使用成本較低的泥碳土。有些泥碳土的質地較為細致,因此完全只用泥碳土時可能會造成排水不良,容易積水。我們可以在泥碳土中加入少量的珍珠石或是顆粒土,亦可將泥碳土和沙以一比一的方式混合使用。事實上,在原產地的捕蠅草是生長在含沙的土地上,使用沙和泥碳土混合而成的栽培介質或許是最好的選擇。由於捕蠅草喜歡偏酸性的栽培介質,因此在沙子的選擇上以石英沙、矽沙或河沙為主;不可使用含有鈣質的沙,例如珊瑚沙或貝殼沙。
■ 澆水
捕蠅草喜歡潮濕的環境,因此可以用浸水法來栽培,但其浸泡深度宜淺水位,以避免過份潮濕。從春季到秋季可以讓栽培介質維持在潮濕狀態,但在冬季時宜使栽培介質較為乾燥,需將捕蠅草自水盤移出。
■ 光照
捕蠅草需要大量的光照。栽培捕蠅草時,盡可能放在陽光之下,或至少放在明亮的地方。若栽培地點光照不夠,則必須考慮使用人工照明。

我們通常可由捕蠅草的捕蟲器來評估光照是否充足。大多數原生種或園藝品種的捕蠅草在光照充足的栽培條件下,其消化腺體會製造花青素,使得捕蟲器內側呈現橘紅至紫紅色的色彩,甚至有些紅色品種的捕蠅草會整株都變成紫紅色。不過,另有一些園藝品種的捕蠅草其特點是全株綠色,即使有充足的光照,也無法使捕蟲器變紅,不過,全綠品種的捕蠅草在充足日照下,植株的顏色是偏向黃綠色的。

光照不足的捕蠅草除了該紅的地方不紅之外,植株整體會變得更綠,這是因為在光照不足的情況下,捕蠅草必須製造更多的葉綠素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因此植株會變得較綠。看起來是綠油油的捕蠅草,便是嚴重光照不足的現象,這樣的捕蠅草,通常捕蟲夾的運動能力會變得遲緩,而植株會越變越小,此時,必須盡早移到光線充足的地方。

若光照過於強烈,則會使捕蠅草曬傷。非常炎熱的夏季常會使捕蠅草看起來變得枯黃,這時,必須要盡早將曬傷的捕蠅草移到有遮蔭的地方。

■ 濕度
在一般的栽培情況下,捕蠅草並不需要很潮濕的空氣濕度,在通風良好但不致於是強風吹襲的地方就能正常生長。由於捕蠅草的栽培介質已經很潮濕,由栽培介質表面蒸發的水蒸氣所提供的濕度已經足夠。除非是居住在碼叢桐較乾燥的地區,或是長期將捕蠅草種在冷氣房裡,才有必要提高濕度。這時,可以將捕蠅草放在敞開的水族箱或塑膠槽中,便可維持捕蠅草周圍的空氣濕度。

在一般的栽培情況下,不要將捕蠅草栽培在密閉空間中,否則超高的空氣濕度只會帶來負面的影響,使得捕蠅草容易受到病蟲害的侵襲。絕對不要將捕蠅草放在密閉容器中並於陽光下曝曬,否則陽光及濕度將會帶來嚴重的溫室效應,使植物熱死。花市中常有人將捕蠅草用塑膠杯罩住,這么做的目的通常只是防止顧客隨意觸摸,否則在栽培上並沒有必要將空氣濕度提高到這種程度。

■ 餵食與施肥
在戶外栽培捕蠅草通常不用太過擔心食物不足的問題,捕蠅草自己就能遲坦夠吸引一些昆蟲前來。若情況允許的話,可以另外用一個容器裝一些腥味重的東西,像是廚房切剩的魚肉,如此就可以招來許多的蒼蠅。

給捕蠅草餵食的最大麻煩是必須供給活的昆蟲,因為捕蠅草只會把活的昆蟲當作食物,死去的昆蟲通常不被捕蠅草當作食物。雖然我們仍可用人為方式觸發捕蟲夾來夾住昆蟲,但是少了昆蟲的掙扎,捕蠅草只會把死去的昆蟲當作是個異物,過幾個小時後就把捕蟲夾打開。

給捕蠅草餵食時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不能餵食過量。當餵食過量時,便發生捕蟲夾提早損壞的現象,這時的捕蟲夾會從邊緣開始黑掉。適量的餵食做法是,同一株捕蠅草只能有一兩個夾子捕到昆蟲,而且昆蟲的大小必須小到可以讓捕蟲夾完全包住昆蟲。如果昆蟲太大以致於昆蟲的一部分露出捕蟲夾外,便會造成捕蟲夾的損壞。

不過,並非每個人的栽培環境都有足夠的昆蟲;另一方面,在室內栽培時,捕蠅草吃完所剩下的昆蟲軀殼不免有礙觀瞻,也可能引起衛生問題。還有一點,如果捕蠅草種得不好,捕蠅草的捕蟲夾便失去活力而無法捕蟲。因此,應該還是以鄭仔施肥的方式來為捕蠅草提供養分才會是最好的做法。

由於捕蠅草主要由葉子來吸收養分,故肥料也應由葉子來吸收。適用於葉面吸收的肥料稱作「追肥」,這一類的肥料大多是化學肥料,必須溶在水裡後再噴灑到植株上,而肥料便會滲透進入植物體內。

在花市中常見的追肥品牌是「花寶」,其中的「花寶五號」是適用於食蟲植物栽培。將花寶五號稀釋成四千倍後再噴灑到捕蠅草上。肥料的施用以將整株植株噴濕為原則,若有少量肥料流入土壤並無大礙。

施肥的時機必須是在捕蠅草的生長季,約一到二星期施用一次。冬季時捕蠅草停止生長,若繼續施用肥料會造成肥傷,另外,因為栽培環境不好造成捕蠅草生長停滯時也不能施肥,必須改善栽培條件後,待捕蠅草開始生長後才能施肥。

休眠
在冬季時,若氣溫達到10°C以下,捕蠅草會進入休眠。不過,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台灣地區)的冬季通常不夠冷、不夠長,捕蠅草不會完全休眠。有人指出[Camilleri T, 1998],若捕蠅草在數年之中都沒有休眠,則很可能會導致死亡。

因此,我們可以以人工的方式來促使捕蠅草休眠。在進入冬季時,將捕蠅草從栽培介質中挖出,剪掉葉子,只留下根莖,再以潮濕的水苔包裹這些根莖,並用塑膠袋包好,便可以放到冰箱中冷藏(4 C)。約冷藏三個月後,此時差不多已到春季,便可將這些冷藏過的根莖取出,再種回到栽培介質中,數個星期後便會長出芽來。

不過,捕蠅草是否一定要休眠尚無定論。在其他的相關資料中並沒有強烈要求捕蠅草必須休眠。我從未強迫捕蠅草進入休眠,但至今仍未有捕蠅草因此而死亡,而且在春季時也能正常開花。或許我的栽培地點(台灣北部)在冬季已夠冷,只要有一點休眠的跡象便足夠。或許還必須要進行更多的測試,來確定捕蠅草需要何種程度的休眠。

捕蠅草的繁殖
■ 有性繁殖
捕蠅草可以自花授粉,但通常得進行人工授粉才確實會結果。不過,捕蠅草的人工授粉並不見得會成功,這是因為授粉的時機不對。
捕蠅草的花開時,並非是雌、雄蕊都是同時成熟的。當花剛開時,其雄蕊己經成熟了,但雌蕊並未成熟,此時替它授粉是沒用的。捕蠅草的雌蕊通常比雄蕊慢一天成熟,故正確的做法是等花開的第二天後再進行授粉的工作。我們也可以觀察雌蕊的型態來判斷是否成熟。未成熟雌蕊末端的柱頭是圓的,成熟雌蕊末端的柱頭會裂開,像綿絮狀;只有成熟的雌蕊才能成功授粉。

若授粉成功,花會在1到2天內凋謝,而子房(雌蕊的基部)會膨大,再過數星期果實就能成熟。捕蠅草的種子呈黑色,水滴狀;一個果實通常含有十幾粒種子。種子的數量和植株本身的健康、大小有關,健壯的植株通常能結多一點種子。有時候授粉的方法正確,但種子還是結不出來,最大的問題就是捕蠅草不夠健壯,或是在開花期間沒有持續給予足夠的光照,此時就算成功授粉,也難以結出種子。

捕蠅草的種子比較不耐保存,因此最好在採收後盡早播種。

有時候,若想做異株授粉,但要用來雜交的植株並沒有同時開花,此時可以先將花粉收集下來,放到冰箱中保存,以延長花粉的壽命。

由於開花對植物來說是一項耗費養分的活動,因此若沒有必要,就不要讓捕蠅草開花,特別是你希望種出很大株的捕蠅草時,其抽出的花莖要盡早剪掉,防止捕蠅草將養分消耗在開花上。由於捕蠅草在季節到了就會開花,有些衰弱的植株也會勉強開花,但為了保住植株,還是必須剪掉花莖。
■ 無性繁殖
葉插法捕蠅草常用的繁殖法是葉插法,也就是將一段葉柄插到土中,便能長出新的植株。在春末到夏初,捕蠅草生長旺盛的季節,將捕蠅草從土中挖出來後,我們就可以見到其埋藏在土中白色瓣狀的葉柄。將捕蠅草的捕蟲夾連葉柄(像葉片的部分),連同白色的葉柄基部一起剝下,再將這些葉柄放到栽培介質上,維持高濕度並給予明亮的光照,過數個星期後便會冒出新芽了。

新芽形成的過程很慢,要有耐心去等。只要葉柄基部沒有變黑、腐爛,便要一直等下去。由於這一階段的葉柄已經沒有根了,因此濕度的保持便很重要,要讓潮濕的栽培介質能附著在葉柄上才能提供水分;此時的光照強度也很重要,需要明亮的光線,但不能讓陽光直接照射,否則葉柄會太熱、幹掉。葉柄的年紀對於繁殖的成功率也有關,通常正值壯年的葉柄比較肥大,產生幼苗的機會最大;老葉和幼葉比較不會產生新芽。因此,在繁殖時,我們可以將捕蠅草外圍的一圈葉柄拿來使用,剩下的中心處還可以種回去;如果葉柄能帶有根,那成功的機會會更高。

為了減少葉柄的折損,使用干凈的栽培介質比較不會讓葉柄腐爛,因此建議使用水苔作為葉插時的栽培介質,等到小苗長出來再考慮移植到別的地方。

分株捕蠅草經常會長出側芽,只要側芽長得夠大,擁有完整的根,便可將其自母株分離開來,單獨栽培。

花芽捕蠅草的花芽有時候會變成一棵植株!現在已經知道這種現像是因為溫差而引起的。假如日夜溫差很大,便會誘使捕蠅草的花芽轉變成為新的植株,此時可以將這棵小植株剪下來種到土中,便又是一株新的捕蠅草了。

熱點內容
大頭魚為什麼有幾個顏色好 發布:2025-02-13 05:20:07 瀏覽:518
和田玉為什麼越盤顏色越透 發布:2025-02-13 04:55:27 瀏覽:283
為什麼右欄播放歷史找不到了 發布:2025-02-13 04:45:24 瀏覽:950
親屬卡淘寶為什麼用不了 發布:2025-02-13 04:40:35 瀏覽:990
孩子為什麼喜歡用手摳肚子 發布:2025-02-13 04:40:35 瀏覽:561
為什麼孩子不按家長說的走還頂嘴 發布:2025-02-13 04:13:05 瀏覽:271
眼睛為什麼突然間辣眼睛 發布:2025-02-13 04:09:44 瀏覽:348
你為什麼總是學不好面向對象 發布:2025-02-13 04:07:16 瀏覽:648
微信不好拍照片為什麼 發布:2025-02-13 04:07:14 瀏覽:438
肺炎為什麼晚上睡覺咳得厲害 發布:2025-02-13 04:00:29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