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黑葉猴小時候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黑葉猴小時候為什麼顏色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3-05-27 23:07:25

『壹』 什麼動物長大後變了個樣

1、大熊貓

熊貓寶寶是粉粉嫩嫩的,有點像小豬和小老鼠,長大後變成黑白相間的大熊貓。

剛出生的大熊貓皮膚是粉紅色的,帶有稀疏的白毛。在它剛出生的幾周里,大熊貓媽媽會一直將孩子抱在懷里,溫暖它、保護它,幾乎寸步不離,移動的時候就把它銜在嘴裡。

2、青蛙

小時候的青蛙就是蝌蚪,長大後變成青蛙。

小時候只能生活在水中,長大後還可以到陸地上生活。青蛙用肺來呼吸,轎如含但閉笑也可以通過濕潤的皮膚從空氣中吸取氧氣。它皮膚橡做里的各種色素細胞還會隨濕度溫度的高低擴散或收縮,從而發生膚色深淺變化。青蛙平時棲息在稻田、池塘、水溝或河流沿岸的草叢中,有時也潛伏在水裡,一般是夜晚捕食。

3、天鵝

小時候的天鵝毛是淺灰色,喙是深灰色的。長大後變大毛色為白色的白天鵝。天鵝一年繁殖一次,卵的體積較大,如大天鵝的卵有400多克重。幼鳥為早成雛。遷徙時會多群集結,但仍是小群行動。

4、黑葉猴

這種生活在東南亞的猴子,黑葉猴幼崽身上的毛發是金黃色的,成年後全身黑色,臉上有兩道白毛,和小時候的顏色完全不一樣。

5、蝴蝶

蝴蝶小時候是蟲,長大後才有翅膀。

幼蟲孵化出後,主要就是進食,要吃掉大量植物葉子,幼蟲的形狀多樣,多為肉蟲,少數為毛蟲。蝴蝶危害農業主要在幼蟲階段。隨著幼蟲生長,一般要經過幾次蛻皮。幼蟲成熟後要變成蛹,幼蟲一般在植物葉子背面隱蔽的地方,用幾條絲將自己固定住,之後直接化蛹,無繭。蛹成熟後,從蛹中破殼鑽出,但需要一定的時間使翅膀乾燥變硬。翅膀舒展開後,蝴蝶就可以飛翔了。

6、貘(mò)

這種動物小時候身上的花紋很像梅花鹿,長大了卻會變得全身灰黑或黑白,有點像野豬。

初生的幼仔體重為8-10千克,全身為深褐色,並且有許多黃色的斑點和條紋,在陽光下的叢林中形成了很好的保護色,以後逐漸腿去,6個月後完全消失。

『貳』 有一種猴子,生下來時毛色是金色的,長大一些後就漸漸變成了灰色,這是什麼品種啊

銀葉猴



成年雌猴大腿內部有不規則白點。新生的子猴的毛色則是橙色,面、手及腳則為白色。謹高子猴在成長過程中會遂漸變黑,這個過程大約需要3-5個月的時鬧咐間。首先由頭部開始變橘黃色, 然後頭、面、手、腳和耳朵轉為暗灰色。銀葉猴的消化道中有一特殊的胃幫助其分解纖維。銀葉猴較大的唾液腺也可以幫助其消化食物。牙齒的排列液晌純為2:1:2:3/2:1:2:3。

『叄』 猴類族群里的黑葉猴,是如何生存的

每個人都能看到猴子。看到的東西不少,黑葉猴你知道它的生活習慣嗎?

黑葉猴(學名:Trachypithecusfrancoisi):體長約50-60厘米,頭小尾細,四肢細長;頭頂有直立毛冠,體背毛比腹側毛長、密、臀疣大;全身黑色,耳基至兩頰白毛,手足黑。其主要食物有果實、種子、嫩芽和葉柄,也吃新鮮枝條的嫩葉困信、花苞、竹筍、黃瓜和昆蟲,食物可達80多種。

黑葉猴屬是東南亞熱帶與南亞熱帶較典型的樹棲猴子。熱帶雨林、季雨林和南亞熱帶季風常綠闊葉林,主要分布在江河兩岸和低山溝壑地帶。居住棲息地的海拔高度低於1200米。居住於熱帶、亞熱帶森林茂密、灌叢密布、山勢險峻、岩洞眾多的石灰岩地區。黑葉猴擅長攀爬,跳躍,在人獸罕到的地方,它們主要活動的地方是稀疏樹木的懸崖峭壁。晚上,它們棲息在懸崖峭壁之間的天然洞穴中。分布在分布區北部的黑葉猴體毛較長、密,冬季在皮下聚積較厚的脂肪,故其抗寒能力較強。

黑葉猴身形敏捷、輕巧,擅長攀爬、跳躍,在清晨和黃昏特別活躍,在夜間棲息在峭壁天然岩洞中。其警惕性非常高,每天黃昏進洞前,都由一組首領先入洞觀察,未發現異常時,其他成員才依次入洞,最後進入洞內的則是懷孕的雌獸和帶幼仔。黑夜之後再也不出洞活動,一般都蹲坐在岩洞凸起的岩壁、石塊上蜷曲著腦袋睡覺。每一天早上出來之前,也是第一個探出頭,觀察洞外的動靜,然後其他成員才陸續走出洞外,常常在攀爬、嬉戲了一陣子後,才漸漸離洞遠了去尋找食物。

『肆』 黑葉猴是怎樣的動物

您好!

基本資料
【中文名稱】:黑葉猴

【拉丁學名】:Presbytis francoisi

【俗名】:葉猴,烏葉猴,烏猿

【英文名】:Francois's Leaf Monkey

【商品名】:烏猿酒

【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蔽悔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瀕危等級】: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生態環境】:熱帶、亞熱帶森林

【致危因素】:因為貿易被捕獵,種內生物學特點,棲息地破壞,棲息地破壞

【國內分布】:廣西, 貴州, 四川

【物種分類】: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葉猴族

【保護等級】:國家重點保護動物級別:一級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

瀕危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
地理分布
黑葉猴是珍貴稀有靈長類動物之一,僅產於廣西、貴州,分布區域狹窄,數量很少。

歷史上,黑葉猴在我國的分布遠比現在為廣,曾經肆並液見於廣東、海南等地,數量也較多,例如清朝嘉慶六年(1801年)的《廣西通志?太平府》中就有「烏猿,黑如漆,白須長尾,人多畜之。」的記載。
食物習性
黑葉猴以植物性食物為主。有人認為它僅以嫩葉為食,所以被稱為葉猴,事實上,它不僅採食嫩葉,也吃嫩芽、莖、花、果實和種子等部分,喜歡吃的植物有木棉、無根藤、萵苣筍、女貞、沙梨、荔枝等20多種。由於胃中有3個室,嚼碎了的樹葉在第一室中通過細菌的幫助而被溶解,在第二室中攪拌呈糊狀後再送到第三室中,這樣硬度較大的樹葉就能夠被徹底地消化了。
形態特徵
黑葉猴是我國葉猴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它的體型纖瘦,頭部較小,尾巴和四肢細長,體長為48—64厘米,尾長80—90厘米,體重8—10千克。它的頭頂有一撮豎直立起的黑色冠毛,枕部有2個毛旋,眼睛黑色,兩頰從耳尖至嘴角處各有一道白毛,形狀好似兩撇白色的胡須,十分有趣。全身包括手腳的體毛均為黑色,背部較腹面長而濃密,所以又被叫做烏猿。臀部的胼胝比較大,尾端有時呈白色。兩頰至耳基部有白毛;成體全身烏黑色,體毛長而厚密,有光澤。手,足具烏黑扁平指(趾)甲;尾尖端白色。剛出生的小黑葉猴,全身乳黃色,頭部則為金黃色,尾為黑色,30天左右全身變黑,但頭部還是金黃色。雌獸在會陰區至腹股溝的內側有一塊略呈三角形的花白色斑,使之成為區別雄獸和雌獸的主要特徵之一。此外,在黑葉猴的產地也曾多次發現全身為銀白色或者身上具有一些白色斑塊的變異個體,這在靈長目動物中也是少見的。
生活習性
黑葉猴棲息在熱帶、亞熱帶森林繁茂,灌木叢生,山勢險峻,岩洞較多的石灰岩地區,其中生活於分布區北部的黑葉猴體毛較長而密,到了冬季在皮下聚積有較厚的脂肪,因此具有較強的抗寒性。黑葉猴喜愛群居,每群一般為3—10隻,較大的群體約有20隻左右。通常在樹木的上層活動、採食,很少下地,有一定的活動規律和較為固定的住所,活動范圍大約為3—5平方公里。黑葉猴行動敏捷、輕盈,善於攀登、跳躍,早晨和傍晚尤為活躍,夜間則棲息於懸崖峭壁間的天然岩洞內。它的警惕性很高,每天黃昏進洞之前都由群體中擔任首領的雄獸率先入洞觀察,沒有發現異常時,其它成員才依次而入,最後進洞的是懷孕和帶有幼仔的雌獸。

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叢林中,樹棲,喜群居,每群有一首領帶領猴群活動。黑葉猴跳躍能力很強,一次可越出10多米。很少下地喝水,多飲露水和葉子上的積水,以嫩葉芽,花,果為食。
繁殖習性
繁殖:黑葉猴的繁殖期多在秋冬季節,雌獸的生育期多在從12月至翌年3月的冬春季節,一般每胎產1仔,偶而有2仔。黑葉猴的壽命為10—12年。

人工繁殖:黑葉猴產於亞洲,屬我國一級保護動物,於1964年取得人工飼養條件下繁殖成功。幾十年來,黑葉猴在我國比較興旺,這同科技人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並且在動物裂物園中順利地繁殖了仔二代,其動物種群為圈養條件下較大的種群之一。
現存情況
黑葉猴是珍貴稀有靈長類動物之一,僅產於廣西,貴州,分布區域狹窄,數量很少。麻陽河黑葉猴保護區是烏江中下游少數保存植被較好的地段之一。黑葉猴是麻陽河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黑葉猴在我國僅分布於廣西和貴州兩省。貴州是黑葉猴分布最集中的地區。在核心6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就分布有黑葉猴58群560餘只。麻陽河的一些地段如老鷹岩、岩頭關等地,人為活動十分頻繁,橫穿保護區的一條路每天人來人往,在保護區周圍,許多自然村、寨散落在黑葉猴所在山谷兩側的半山或公路邊。特別是老鷹岩一帶的黑葉猴群,由於長期與人類接觸,它們可以在峭壁上與距之十幾米遠的人相處,甚至喊聲也對它們無多大影響,加之幾年來野外馴化成功,因而使該地分布的黑葉猴群已適應和人和睦相處,距離10—20米,均能正常活動。故該保護區亦是對黑葉猴進行野外生態研究極好場所。從黑葉猴在保護區存在的數量,分布密度來看,不僅在貴州,在國內都是十分特殊的,是國內最重要和最適宜保護黑葉猴種群的基地。
野外人工投食馴化
一、馴化地點

馴化地點選擇在貴州麻陽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該自然保護區面積31113公頃,分布有黑葉猴78群652隻左右,是目前所知國內種群數量最高的區域,在馴化地點老鷹岩分布有黑葉猴3群33隻。選擇其中干洞群(10隻)作為馴化對象,該群黑葉猴在老鷹岩有兩處固定的住宿洞穴,與河床垂直高度30m左右,距公路、村寨和管理站1km左右,由於人為活動頻繁,該群黑葉猴在人工投食前就不是太懼怕人,在10m左右距離,無攻擊性行為均能正常活動。

二、技術路線

收集資料

收集前人有關黑葉猴食性,生態行為,活動規律,生理特徵等技術資料。

前期觀察

對馴化群黑葉猴的食性、生態行為、活動規律、活動路線進行詳細的觀察記錄,對所處生境詳細調查,分析其生境質量,根據上述資料選擇合適的投食路線和投食點。

馴化過程

投食馴化過程要求定時、定點、定量,使黑葉猴經過一段時間的投食馴化能形成固定的條件反射,最終達到信號招引。

三、投食品種及馴化過程

投食品種及盛物器皿

投食品種以紅薯為主,玉米、花生、水果為輔,紅薯每次投食1500g,花生及其地每次投食500g,盛物器皿要求顏色鮮艷顯目,便於黑葉猴發現。馴化過程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隱蔽投食

根據馴化群黑葉猴的活動規律,在選定的投食路線上每隔10m確定一個投食點,在每天清晨猴群出洞之前,把投食物放在投食點上,觀察記錄黑葉猴撿食行為和在各個點上的撿食頻次,此階段人猴不能相見。

人猴相見投食

把猴群撿食頻繁的投食點作為固定投食點進行長期投食,投食時人猴相互能夠看見,距離以不驚擾猴群正常活動為限,觀察記錄其撿食行為。

信號投食

待人猴達到一定熟悉程度後,用發出信號(哨聲)的方式投食,猴群不懼怕哨聲後投食點沿著既定的投食路線逐漸向河床移動,最終達到信號引。

http://ke..com/pic/2/12037707891960130.jpg

『伍』 首隻人工繁殖第八代黑葉猴成功存活,黑葉猴有多特別

好消息!2021年4月15日,在我國廣西梧州市黑葉猴保護研究中心成功培育出一隻雄性黑葉猴寶寶,這只雄性黑葉猴遲猜寶寶是世界上首例人工飼養繁育的第八代黑葉猴。這樣的成果可是非常不簡單的,這次的第八代黑葉猴寶寶是由第七代的猴媽媽生產的,目前,該黑葉猴的身體狀態良好,這樣的成果對於我們國家對靈長類動物的保護工作來說,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喜報,這樣的成功,也對靈長類動物的保護意義有著深遠的影響。


熱點內容
為什麼銀手鐲時間長了會變成銅色 發布:2025-02-13 05:23:56 瀏覽:272
大頭魚為什麼有幾個顏色好 發布:2025-02-13 05:20:07 瀏覽:518
和田玉為什麼越盤顏色越透 發布:2025-02-13 04:55:27 瀏覽:283
為什麼右欄播放歷史找不到了 發布:2025-02-13 04:45:24 瀏覽:950
親屬卡淘寶為什麼用不了 發布:2025-02-13 04:40:35 瀏覽:990
孩子為什麼喜歡用手摳肚子 發布:2025-02-13 04:40:35 瀏覽:561
為什麼孩子不按家長說的走還頂嘴 發布:2025-02-13 04:13:05 瀏覽:271
眼睛為什麼突然間辣眼睛 發布:2025-02-13 04:09:44 瀏覽:348
你為什麼總是學不好面向對象 發布:2025-02-13 04:07:16 瀏覽:648
微信不好拍照片為什麼 發布:2025-02-13 04:07:14 瀏覽: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