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里的貓為什麼只吃魚的眼睛
㈠ 妖貓為什麼報復春琴
妖貓報復春琴的因為是春琴說妖貓只吃魚的眼珠子橘塵。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在妖貓傳中,春琴跟陳雲樵是夫妻,在妖貓告訴春琴樹下有錢的時候,春圓裂禪琴就將挖出來的錢給陳雲樵揮霍了,第二天晚上為了讓這只貓再來,春琴讓下人多買幾條魚回來,魚不用太大,妖貓只吃眼珠子。春琴的這一句話也正好讓貓給聽見了,導致招來了殺身之禍。正是因為春琴說的這句話,才被妖貓殺死了源升,所以要報復春琴。
㈡ 妖貓傳白龍為什麼吃眼睛
為了諷刺當時的人豎源有眼無珠。白龍深愛楊貴妃,但楊貴妃慘死的真相,世人並不知情,加賣纖耐上歷史記載唐玄宗因為思念楊貴妃而哭瞎了雙眼,也算是和中春歷史相對應。《妖貓傳》是由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角川映畫株式會社、二十一世紀盛凱影業、英皇影業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電影。
㈢ 《妖貓傳》:一場關於盛唐的迤邐幻想,一個少年最執著的愛戀
01
《妖貓傳》是陳凱歌的導演,陳紅的製片。影片拍出了《無極》的奇幻旖旎,也《大明宮詞》般的華美壯麗。
影片開場是一隻黑貓精在作祟,它做法害死皇帝唐玄宗,並在護衛陳雲樵家中興風作浪。妖貓吃魚專吃眼珠子,害人也愛挖人眼珠。妖貓一出場,就帶出各種詭異恐怖的黑暗氣氛。
然而,故事並不是《聊齋志異》般簡單的鬼怪傳奇,隨著劇情推進,妖貓的身份逐漸復雜立體起來。
原來,它竟背負著一個沉重使命:引導空海和尚和詩人白居易查明楊貴妃死亡的真相。
這樣的編劇實在是巧妙,明明是玄幻傳奇的劇情,但串聯起來的卻是真實的歷史。
白居易為銘記唐明皇與楊玉環的曠世情創作《長恨歌》;李白醉酒後揮毫寫下「雲想衣裳花想容」頌贊貴妃盛顏;盛唐法曲經典《霓裳羽衣曲》;唐玄宗散發擊鼓迎安祿山;楊玉環的那縷定情青絲……都是真實的歷史典故。
隨著妖貓的回憶,繁華旖旎的盛唐氣象徐徐展開。
楊玉環生日那天,唐玄宗舉辦極樂之宴。
唐朝街頭,華燈初上,煙火綻放,歌舞昇平,一派繁華。楊玉環高懸空中盪著鞦韆,白裙飄飄,宛若仙子,接受萬民朝賀。白龍丹龍兩個少年化作仙鶴飛翔出場,驚鴻一瞥帶出翩翩少年郎的清新灑脫……
還有那血色夕陽下繁復層巒的唐宮;熙熙攘攘街道上令人迷醉的街頭幻術;白居易和空海大師在飯館點了兩碗能著火的燃面……
好一場視覺的盛宴,讓人來不及思索,只能在心底驚嘆「太美了」!
導演用影像去造夢,幫我們修復了大唐盛景。
唐朝因為她的強盛,因為她的包容,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著獨特的象徵意義。
直到今天,世人還把中國人叫做「唐人」,中國風的服飾被叫做「唐服」,中國人聚集的地方叫「唐人街」,唐朝納啟猜樂隊最經典的搖滾歌曲還是那首《夢回唐朝》……
看電影的時候,你會忍不住想跟著劇中人一起穿越回唐朝,感受那開放包容的極盛氣象。
02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美人一直是有獨特意向的。
「美人遲暮」「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美人卷珠簾,深坐顰旁缺蛾眉」……
我們用數不盡的詩句來謳歌美人,美人的命運也備受矚目。
對曠世美人楊玉環的死,野史中歷來有多種記載:有人認為,楊玉環是被高力士勒死的;有人認為楊玉環是上吊自盡的;也有人說,楊玉環根本就沒死,死的是她的侍女;還有人說楊玉環東渡到了日本,直到今天仍有很多日本人堅稱自己的楊貴妃的後代。
而影片對貴妃的死亡做了另一種凄美的猜想。
楊貴妃是死於唐玄宗的偽善和自保。
貴妃明知所謂「屍解法」不過是一場騙局,但她還是配合唐玄宗演了最後一出戲。
她的這種決定是出於對玄宗的一片深情,更是因為身為女子對命運的無法掌控。
正如影片的旁白:「強盛時,她是大唐的象徵;大唐衰落時,帝國將不再需要她。」
早已洞悉自己命運的楊貴妃,就這樣成全了唐明皇。
這是楊貴妃式的天真。
美可以成為一件利器,但一個天真的美人,卻很容易讓自己變成一個悲劇。
然而,也正是楊貴妃的這種天真善良,使得她在死後千年仍被人嘆惋傳頌。
故事裡,楊貴妃選擇被活埋在石棺中。
被獨自囚禁在冰冷的墳墓,求生的本能還是使得她將十個手指都磨禿了,緊閉的石棺板上留下了觸目驚心的血痕。
等暗戀貴妃的少年白龍前來解救時,楊貴妃已經慘死在石棺中。
屍體扭曲,其狀慘不忍睹。
白龍無法接受貴妃已死的慘痛事實,他將靈魂附著在陪貴妃一起活埋的御貓身上,用餘生陪伴貴妃的屍體。
而唐明皇在經過安史之亂後,依然安坐皇位,頤養天年。他把貴妃死前留下的那縷秀洞型發,奉做寶物供奉起來。
在世人心中,他依然是那個重情重義的皇帝。
或許,這樣的劇情是想告訴我們:少年的情愛才最純真,在權欲熏陶下,中年男人早已找不回愛的初衷。
近幾年,很多影視作品都在謳歌姐弟戀。
少年誠摯的痴戀無疑比成功大叔自負自滿的控制欲更能打動觀眾。
現實生活中,也有如此傾向。
當今時代,女人越獨立,便越渴望純粹的感情。她們不再為了安全感去尋找大叔,反而會被少年的純真所打動。
原來,白居易的《長恨歌》根本就不是寫給唐玄宗和楊貴妃的,而是寫給那個用生命愛戀著貴妃的少年白龍。
這是多麼富有想像力而又詩意的解讀。
我真喜歡。
03
可以看出,影片不僅僅滿足於講好一個傳奇故事,還想給讀者更多的思索。
所以,影片中運用了很多富有哲理的台詞。
比如,「人心這么黑暗,我想找一個不再痛苦的秘密。」
「我常想是什麼讓一個孩子的母親,在臨死時表現得那樣平靜?這是我去大唐尋無上密的原因。」
「(長恨歌)一字不改,假是假,情是真的。」
這些台詞配上劇情,充滿了佛法的參透和哲理意味。
故事講了那麼多,說的不外乎是「貪嗔痴恨愛欲惡」這人間七苦。
人所有的痛苦都來源於執著。
影片中,白居易執著於有朝一日能超越李白的功名;唐明皇執著於維護權利和情聖的形象;空海的師父執著於尋求大唐無上密法;白龍執著於對楊貴妃的愛戀;楊玉環執著於一往情深……
佛說,唯有放下才能解脫。
有時候,我們一輩子都放不下;有時候,卻在一剎那就放下了。
其實,放與不放都是自己的選擇。
白龍痴纏於對貴妃的愛戀,三十多年無法解脫,他用復仇來宣洩心中的恨意。
所有的仇人都被殺死後,面對著他日夜守護的貴妃遺體,空海說了一句:「她不在那個軀體里已經很久了……」
白龍突然就釋然了,化身白鶴翩然離去。
難道復仇之前,他不知道貴妃早已離去了嗎?
他知道,一直都知道。
只是他不願讓自己走出來。
有時候,我們要用悲傷和仇恨來銘記深愛的人。
那是我們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