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美術中把古代顏料的顏色稱為什麼

美術中把古代顏料的顏色稱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1-22 09:09:00

㈠ 中國古代怎麼稱呼顏料的

古代顏色稱謂大全

妃:古同「緋」,粉紅色。楊妃色 湘妃色 粉紅皆同義。
胭脂:1,女子裝扮時用的胭脂的顏色。2,國畫暗紅色顏料 。
丹:也稱硃砂、鉛朱、 硃色、 丹色、比大紅活潑。
彤:赤色
茜:茜草染的色彩,呈深紅色
赫:深紅,火紅。泛指赤色、火紅色。
嫣:鮮艷的紅色
炎:引申為紅色。
赤:本義火的顏色,即紅色
綰:絳色;淺絳色。
酡顏:飲酒臉紅的樣子。亦泛指臉紅色
橙:柑橘的黃色。
緗:淺黃色。
昏:形容天色、燈光等呈幽暗的黃色
櫨:一種落葉灌木,花黃綠色,葉子秋天變成紅色。木材黃色可做染料。
秋:1,中常橄欖棕色,它比一般橄欖棕色稍暗,且稍稍綠些。2,古以秋為金,其色白,故代指白色。
柳:像柳樹芽那樣的淺黃色
沈:深綠
碧:鮮艷的青綠色
翠:1,翡翠鳥羽毛的青綠色。2,翡翠寶石的顏色。
縹:綠色而微白
艾:艾草的顏色。偏蒼白的綠色。
靛:也叫「藍靛」。用蓼藍葉泡水調和與石灰沉澱所得的藍色染料。呈深藍綠色。藏:藍而近黑
藏:藍里略透紅色
黛:青黑色的顏料。古代女子用以畫眉。
紺:純度較低的深紫色
蒼:即各種顏色摻入黑色後的顏色,如蒼翠、 蒼黃、 蒼青、 蒼黑、 蒼白
縞:白色
素:白色,無色
霜:白霜的顏色。
瑩:晶瑩潔白
玄:赤黑色,黑中帶紅的顏色,又泛指黑色
緇:帛黑色
黧:黑中帶黃的顏色
黎:黑中帶黃似黎草色
黝:本義為淡黑色或微青黑色。
黯:深黑色、泛指黑色我國很早就利用礦、植物染料對織物或紗線進行染色,並且在長期的生產實踐活動中,掌握了各類染料的提取、染色等工藝技術,生產出五彩繽紛的紡織品,豐富了我國古代的物質文化生活。

各類礦、植物染料的應用

早在幾萬年前的山頂洞人時代,我們的祖先已經用天然的赤鐵礦粉塗染串珠貝和筋繩。到了奴隸社會,生產分工精細,專門設有官職「掌染草,掌以春秋斂染草之物,以權量受之,以待時而頒之」;並且有「染人掌染絲帛」(《周禮》)。高貴的絲和絲織物在染色以前,還要經過「暴練」處理(相當於現今的精練工藝)。在《考工記·幪氏》中曾經記述「暴練」的操作工藝:先是「以況水漚其絲七日,去地尺暴之」,而後「晝暴諸日,夜宿諸井」,共「七日七夜」。對於絲織物,因為它比絲線緊密,暴練的時候要「以欄為灰,渥淳其帛」,再「實諸澤器,淫之以蜃」,同樣反覆處理七晝夜。況水和欄(liàn)灰都是富含鹼性的植物灰汁(碳酸鉀等),欄灰就是楝木燒成的灰,而蜃是用貝殼煅燒出來的鹼性更強的生石灰(氧化鈣)。絲線和絲織物經過反覆鹼性灰汁或灰處理以後,就把纖維外面的大部分絲膠除去,有利於染色。織物染前的預處理——「暴練」大都在春季進行(「春暴練」),以後便開始了大規模的「夏纁玄,秋染夏」(「夏」的意思是五色)的染色生產活動。

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礦物或植物染料,它們的提取和施染方法各不相同。

礦物顏料

前面提到的天然赤鐵礦,是最早利用的礦物顏料,到春秋戰國時期,仍然用來塗染粗劣的麻織物。當時稱作赭衣,可能是用天然赤鐵礦石粉塗染的,無領的赭衣作為罪犯的囚衣。此外,硃砂(主要成分是硫化汞)也是古代重要的染紅用的礦物顏料。在《考工記·鍾氏》中曾經記述用丹塗染羽毛,丹就是硃砂。在寶雞茹家莊西周墓出土的麻布以及刺綉印痕上,都有用丹塗染的痕跡。由於硃砂顏色紅赤純正,經久不褪,一直到西漢,仍舊用它作為塗染貴重衣料的顏料。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朱紅菱紋羅綿袍上的朱紅色,經X射線衍射分析,它的譜圖就和六方晶體的紅色硫化汞相同。硃砂或赭石顏料施染以前,都要經過研磨,並且加膠液調製成漿狀,才可以用工具塗到織物表面。從上面說的出土紡織品的分析,可以看出當時的顏料研磨已經相當精細,塗染技術十分精良。除染紅色的硃砂、赭石外,其他的天然礦物顏料有染白的絹雲母,染黃的石黃,染綠的石綠等。

植物染料

我國古代所用的植物染料種類很多,按化學性質和染色方法來分,有直接染料、鹼性染料、媒染染料和還原氧化染料等。

直接染料和鹼性染料梔子是我國古代中原地區應用最廣泛的直接染料,《史記》中就有「千畝卮茜,……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的記載,可見秦漢時期採用梔子染色是很盛行的。梔子中主要成分是梔子苷。這是一種黃色素,可以直接染著於天然纖維上。又富含小檗鹼的黃檗樹的芯材,經過煎煮以後,也可以直接染絲帛。《齊民要術》中就曾經記述黃檗的栽培和印染用途。小檗鹼屬鹼性染料,用來染絲絹、羊毛等動物纖維很適宜,南北朝時期的鮑照(約414—466)曾經寫出「銼檗染黃絲」的詩句,表明當時用黃檗染絲很盛行。這不僅由於它染色方便,也因為小檗鹼具有殺蟲防蠹的效果。

媒染染料 茜草是我國古代文字記載中最早出現的媒染植物染料之一,《詩經》曾經描述茜草種植的情況(《鄭風·東門之?》:「茹■在阪」,「茹■」就是茜草),並且講到用茜染的衣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茹■」)。茜根中含有呈紅色的茜素,它不能直接在纖維上著色,必須用媒染劑才可以生成不溶性色淀而固著於纖維上。古代所用媒染劑大多是含鈣鋁比較多的明礬(白礬),它和茜素會產生鮮亮緋紅的色淀,具有良好的耐洗性。在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深紅絹和長壽綉袍底色,都是用茜素和含鋁鈣的媒染劑染的。可以媒染染紅的除茜草外,還有《唐本草》記載的蘇枋木,也是古代主要媒染植物染料。這種在我國古代兩廣和台灣等地盛產的喬木樹材中,含有「巴西蘇木精」紅色素,它和茜素一樣用鋁鹽發色就呈赤紅色。

《爾雅》中的「藐茈」(紫草)是古代染紫色用的媒染染料。紫草根中含有紫草素。可以染黃的媒染植物染料更多,如藎草中含有木樨草素,可以媒染出帶綠光的亮黃色,古代專用藎草(古時稱作盭(lì)草)染成的「盭綬」,作為官員的佩飾物。又如櫨和柘,「其木染黃赤色,謂之柘黃」(《本草綱目》)。槐樹的花蕾——槐米,也是古代染黃的重要媒染染料。桑樹皮「煮汁,可染褐色久不落」(《食療本草》、《雷公炮炙論》)。櫨和柘木中含的色素叫非瑟酮,染出的織物在日光下呈帶紅光的黃色,在燭光下呈光輝的赤色,這種神秘性光照色差,使它成為古代最高貴的服色染料,《唐六典》記「自隋文帝制柘黃袍以聽朝,至今遂以為市」,到明代也是「天子所服」。這一服色制度以後也傳到日本。

我國古代所用的鋁媒染劑除天然明礬外,也利用富含鋁鹽的柃木、椿木灰作媒染劑,在宋代還有利用溶有鋁鹽的大庾嶺河水媒染蘇枋的。

櫟樹(就是橡樹,在《詩經》中稱作「樸樕」,見《召南·野有死麕》)和我國特產的五倍子都含有焦棓酚單寧質;柿子、冬青葉等含有兒茶酚單寧質。單寧質直接用來染織物呈淡黃色,但是和鐵鹽作用呈黑色。《荀子·勸學篇》中所說的「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涅就是硫酸亞鐵(古時又稱青礬、綠礬、皂礬),用單寧染過的織物再用青礬媒染,就會「與之俱黑」。黑色在古代大都作為平民服色,到秦漢時期「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後對染黑所需的鐵媒染劑數量越來越多,到公元六世紀前後,我國勞動人民便人工製造鐵媒染劑。含單寧的植物還有鼠尾草、烏桕葉等也是古代有文字記載可以染黑的原料。其他如柞、石榴皮等雖未有記載,但是一直到解放前都是我國廣大農村所使用的染黑染料。

還原氧化染料《詩經小雅·采綠》中的「終朝采藍,不盈一襜」的藍草,就是天然還原氧化染料。藍草中含有靛苷,經水浸漬以後可以染著織物,再經空氣氧化成藍色的靛藍。周代以前採用鮮藍草浸漬染色,所以《禮記·月令》有「仲夏令民勿刈藍以染」的規定。到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採用發酵法還原藍靛成靛白,可以用預先製成的藍泥(含有藍靛)染青色,所以有「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篇》)的說法。公元六世紀,北魏的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詳盡地記述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藍草制藍靛的方法:「刈藍倒豎於坑中,下水,」用石頭或木頭鎮壓住,以使藍草全部浸於水中,浸的時間「熱時一宿,冷時再宿,」然後過濾,把濾液置於瓮中,「率十石瓮著石灰一斗五升,」「急抨之,」待溶解在水中的靛苷和空氣中的氧氣化合以後產生沉澱,再「澄清瀉去水,」另選一「小坑貯藍靛」,待水分蒸發後「如強粥」,盛到容器里,於是「藍淀成矣」。這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制備藍靛工藝操作記載。到明代,可以制藍靛的已經有五種藍草,並且人們已經觀察到靛藍染後「紅焰之色隱然」(《天工開物》),說明當時我國勞動人民已經注意到天然靛藍中還有少量靛紅存在。

其他染料 紅花,是古代可以染紅的植物染料之一。秦漢時期,就有「種紅藍花以為業」的人。紅藍花是就紅花,含有叫紅花苷的紅色素和一種黃色素,紅花苷可用鹼液從紅花里浸出,再加酸就呈帶有熒光的紅色。《齊民要術》中曾經詳細地敘述了從紅花中浸漬和萃取染料的復雜的物理化學過程。當時用的酸是「粟飯漿水」和「醋石榴」等有機酸作發色劑。《天工開物》中又增添烏梅作發色劑。石榴和烏梅中的有機酸是多元酸,發色效果比「粟飯漿水」中的醋酸(一元酸)要好,中和的時候沉澱既快又顏色純正。用紅花染過的織物,如果要剝掉原來的紅色,只要「浸濕所染帛」,用鹼性的稻灰水滴上幾十滴,織物上的「紅一毫收轉」。洗下來的紅水也不丟棄,「藏於綠豆粉內」,以後需要的時候還可以再釋放出來染紅,「半滴不耗」。(《天工開物》)

除紅花外,還有地黃、冬青葉等都可以作為鹼性染料(《齊民要術》、《本草綱目》)。

染色工藝的發展

用某種染料染色的時候,織物每浸染一次,顏色便加深一些。古代對茜草染紅套染的時候,由淺紅到深紅有不同名色,「一染縓,再染竀,三染纁,」(《爾雅》)「三入為纁,五入為緅,七入為緇。」(《考工記·鍾氏》)

用兩種不同的染料套染的時候,可以顯出第三種顏色來。但由於顏色的遮蓋作用以及染料、媒染劑化學成分的相互作用,不同染料套染也是有規律地進行的。《淮南子·說山訓》中曾經記載:「染者先青而後黑則可,先黑而後青則不可。」這說明古代勞動人民在生產實踐中已經掌握各種染料套染織物的時候遮蓋作用的影響。另外古書中有「青黃為綠,今以藤黃合靛青即為苦綠」的說法,指出在三原色套染染色,雖然青(就是藍色)和黃色可以合為綠色,但是由於所用青、黃染料不同,就可以得到不同的綠色來。不同化學性質的染料在套染的時候,也常常遇到困難,如黃檗中所含小檗鹼是鹼性染料,如果和其他染料相混,就要產生沉澱而失去染色效果;如果先用黃檗染,那其他染料也無法再染。通常是先染其他染料再用黃檗染。另外,同一媒染染料染色,如果媒染劑不同,也可以染出不同的顏色來。明代的《多能鄙事》中曾經記述了種種染色法。以染棗褐為例:先用蘇木明礬染,再下綠礬,「當旋看色深淺添加,太多則黑,少則紅,合中乃佳。」

隨著染色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和發展,施染出的紡織品的顏色也不斷地豐富。在西周到春秋時期,僅《詩經》中提及的有關織物顏色的「綠兮衣兮,綠衣黃里」(《邶風·綠衣》),「緇衣之宜兮」(《鄭風·緇衣》),「青青子衿」(《鄭風·子衿》),「縞衣綦巾」(《鄭風·出其東門》),「素衣朱襮」(《唐風·揚之水》),「載玄載黃」(《豳風·七月》)等,以及毛織物染色「毳衣如菼」,「毳衣如璊」(《王風·大車》)等,可以說是五光十色了。以後染色技術特別是不同染料的套染技術不斷發展,到西漢,從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紡織品上就可以看到色譜已經大大豐富了。隋唐時期,染色工藝更是大發展,以新疆阿斯塔那出土的刺綉品為例:底色就有大紅、正黃、葉綠、翠藍、寶藍、湖藍、絳紫、藕荷、古銅等。到了明代,染色色譜分得更精細,僅染紅色就有大紅、蓮紅、桃紅、銀紅、水紅、木紅等(《天工開物》)。明代的染色生產活動也蓬勃發展起來,除皇家專設「藍靛所」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外,在民間也開設有各種私家染坊,只蘇州一地就有染匠幾千人(《明萬曆實錄》卷三百六十一),染坊中又有藍坊、紅坊、紅漂坊、雜色坊等不同分工。

黃色顏料種類:在古代中國,黃色屬於尊貴之色,曾經為皇帝與宮廷所專用。如今黃色顏料成為建築衛生陶瓷使用最廣泛的色料品種。黃色顏料品種豐富,其主要種類有鋯釩黃、鋯鐠黃、銻酸鉛黃、鈦黃、鉻黃、鎘黃等種類。它們的使用溫度與氣氛要求如下。

鋯釩黃與鋯鐠黃:二者使用范圍較寬,適用溫度為低溫800度-1000度;中溫1200度;最高使用溫度為1280度-1300度。二者不同的是鋯釩黃可以同時使用於氧化焰或還原焰;而鋯鐠黃僅能使用於氧化焰,而不能使用於還原焰。

銻酸鉛黃與鈦黃:屬於低溫顏料。僅局限於低溫使用場合。使用溫度為800-1000度,只能使用於氧化焰燒成,而不能使用於還原焰。

鎘黃:在低溫陶瓷顏料中使用溫度最低的色料。使用溫度為800度。對火焰氣氛無特別要求。

[2]紅色顏料種類:紅色象徵著熱烈與生命的跳躍。現在建築衛生陶瓷產品中,紅色陶瓷顏料品種有錳紅、鉻錫紅、鉻鋁紅、鉻銀紅、鐵鉻紅及硒鉻紅等。紅色顏料的使用溫度與氣氛要求如下。

錳紅、鉻鋁紅以及鐵鉻紅三種陶瓷顏料,它們使用時的燒成溫度與火焰氣氛條件十分相同。它們可以用於最低燒成低溫800度-1000度;中溫1200度;最高燒成高溫為1280度-1300度等多種場合。這三種顏料都是只能使用於氧化焰氣氛,而不能用於還原焰燒成條件。

鉻錫紅、鉻銀紅這兩種陶瓷顏料的燒成范圍,為最低溫度800度,中溫1000度-1200度,最高使用溫度為1280度。但是二者的使用氣氛卻有所區別,鉻錫紅僅能使用於氧化焰燒成條件。而鉻銀紅顏料既可使用於氧化焰,又可以使用於還原焰燒成。

硒鎘紅是一種低溫陶瓷色料。其燒成使用溫度只能在800度以下。

[3]棕色陶瓷顏料種類:棕色陶瓷顏料呈色沉著、穩重。目前使用的棕色顏料有鐵鉻猛鋅棕、鐵鉻鋅棕、鐵鉻棕及鐵鉻鋅鋁棕等種類。這四種陶瓷顏料的燒成溫度范圍很廣從最低燒成溫度800度。到中溫的1000度-1200度,以及最高溫度1280度-1300度。在燒成氣氛方面,它們可以廣泛使用於氧化焰或者還原焰。

[4]綠色陶瓷顏料種類。綠色陶瓷顏料成色清新明快,現在已經形成鉻綠、孔雀綠、鐠釩綠等品種。其中鉻綠亦稱維多里亞綠 ,它和孔雀綠陶瓷顏料的使用溫度范圍均為低溫800度,中溫1000度-1200度,最高溫度為1280度。在燒成氣氛方面不受氧化焰或還原焰的局限。

鐠釩綠的燒成溫度范圍比以上二者更廣,它不但可以使用於低溫800度,中溫1000度-1200度,而且可以用於最高溫度1280度-1300度。在燒成氣氛方面,也可以滿足氧化焰或還原焰燒成條件。

[5]藍色陶瓷顏料品種:建築衛生陶瓷產品中,藍色陶瓷顏料呈色高雅、華貴。目前使用最多的是鈷藍、深藍、海碧藍、鋯釩藍及硅酸鋅藍等種類。除了硅酸鋅藍外,鈷藍、深藍、海碧藍與鋯釩藍四種陶瓷顏料,燒成溫度范圍廣泛,可以滿足最低溫度800度直到最高溫度1300度期間的燒成范圍。硅酸鋅藍的燒成溫度則最高為1280度。在燒成火焰氣氛上,藍色陶瓷顏料可以滿足還原焰或氧化焰的燒成條件。

[6]紫色陶瓷顏料種類:現在有釹硅紫及釹鋁紫等品種。它們的燒成溫度范圍在800度-1280度,對燒成火焰氣氛無特別要求,可以滿足氧化焰及還原焰燒成。

[7]灰色陶瓷顏料種類:現有錫銻灰及鋯灰兩種色料。錫銻灰燒成溫度在800度-1280度。鋯灰燒成溫度范圍在800度-1300度之間。二者都適合用於氧化焰燒成條件,但不能使用於還原焰燒成。

[8]黑色陶瓷顏料種類:黑色顏料及黑釉的使用歷史最為古老,其呈色元素為氧化鐵。經過改進目前形成了鎳鉻鐵鈷黑,鐵鉻鈷錳黑等新品種,因此呈色更加純正與穩定。鎳鉻鐵鈷黑色料的使用溫度廣泛,可滿足800度-1300度的燒成。但就燒成氣氛講,鐵鉻鈷錳黑能夠在氧化焰或還原焰氣氛中燒成,但鎳鉻鐵鈷黑僅能用於氧化焰燒成。

㈡ 人們為什麼習慣把中國傳統繪畫稱為丹青

許多漢語詞彙經過文化語境的演變,其意思變得相當豐富,「丹青」一詞恰恰就是如此。

以現在的含義來看,「丹青」專指繪畫,經常出現在書面語言中,人們形容擅長國畫的人時,會說「工於丹青」,把國畫造詣高的畫家,如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等大師級國畫家,常說成是丹青妙手,並且是一個尊稱,含有敬仰之意。

㈢ 美術中的三原色是什麼

1、美術中的三原色:紅、黃、藍。原色,又稱為基色,即用以調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純度最高,最純凈、最鮮艷。可以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而其他顏色不能調配出三原色。

2、在三原色的概念的認識上,與教科書上基本一致的。三原色分為兩類,一類是色光原色,稱為加色法三原色;另一類為顏料(染料)三原色,又稱為減色法三原色。

(3)美術中把古代顏料的顏色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1、美術中紅、黃、藍定義為色彩三原色,但是品紅加適量黃可以調出大紅(紅=M100+Y100),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適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藍=C100+M100),而藍加綠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用黃、品紅、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並鮮艷。

2、用青加黃調出的綠(綠=Y100+C100),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鮮艷,而後者調出的卻較為灰暗;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紫=C20+M80),而大紅加藍只能得到灰紫等等。

3、此外,從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都是以黃、品紅、青為其原色,色彩更為豐富、色光更為純正而鮮艷。(在3D MAX中,三原色為:紅黃藍)

㈣ 古代繪畫中的傳統色彩

我們都看到中國繪畫中色彩沒有能像西方繪畫的色彩那樣,對自然中的色彩有著很科學的認識,原色、間色與復色;色相、明度、色性與鮮艷度;條件色、固有色、光源色和環境色;色彩空間透視;補色關糸。這些在中國古代繪畫中是找不到的。因此,西方人才嘲笑中國人不知色彩為何物。①一直到近代中國引進西方的油畫、水彩、水粉畫。中繪畫界才對色彩有了科學的認識。如果把中國繪畫色彩在科學上的落後僅僅歸結於中古人對自然科學認識的落後,顯然是不恰確的。一個國家的藝術必然一這個國家的文化相交甚深。中國繪畫中的色彩受到中國傳統道家文化的影響堪稱典型。道家的精髓核心思想是:無為而無不為,以少勝多,以無勝有,追求自然之素。魯迅先生曾說過,中國人的根本在道家。由中國人主導的中國古代繪畫色彩從而走了一條清淡、素雅之路。由此這也是中國古代繪畫色彩不能得以科學發展的原因之一。
在中國古代繪畫中在色彩方面取得的成就亦不小。六朝時期,謝赫的《古畫品錄》中就提出「隨類賦彩」的理論詮釋。唐朝時期的敦煌莫高窟壁畫的色彩飛舞。僅一朵蓮花就疊暈多達十層到二十層 即在頰上染一團紅色,另一種是在粉地上以淡色微微渲染,瑩潤光潔,素麵如玉。②可見在唐朝,我國在運用色彩再現上就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五代、南北朝時期的宮廷畫風在色彩上更是富麗堂皇。
但是,老莊的「五色令盲」,「無色而色始全」的色彩觀成了文人畫家對中國繪畫的最好的表述,黑色成了斑斕色彩後的平淡。追求墨色高度表現力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③
自從老莊的「五色令人目盲」,「無色而色始全」這一觀點的提出,國人就在繪畫用色方面有意或無意地傾向了這一方面。在遠用色方面,不象西方那樣很客觀地遵循現實。把色彩的明暗變化、純度、虛實空間都如實地再現出來。而把物象的固有色描繪出來,而在本身的固有色上亦追求精簡。追求主觀外感悟。更多的是去追尋色彩的本質。如山水只設青綠,以至到後來的水墨大寫意。中國畫設色,不是自然理性的反映,也不是純形式的色彩表現,而是主客觀相結合,從表現意義上用辨證手法進行色彩的設計與藝術表現。④這一點與道家的大盈若沖,大巧若拙,大辯若訥的辨證自悟其道的道理是相通的。看起似乎是極其簡單的色彩,水墨畫色彩的極簡,但是裡面卻有著極深的意味,這就是大盈若沖的辨證思維。
中國的那種禪宗式的大徹大悟的水墨畫是一處極端超前的審美意識。⑤中國道家從回歸原始的主張認為「五色亂目」,以「無中生有」的道家思想觀念看,墨色的寂滅似乎在最簡單的色彩形式中象徵著最原始的色彩本質和精神現象。道家崇尚黑色是因為他們認為一卻色是從玄黑中生長出來並以黑為顯在條件。⑥在宋朝時期大量的文人從事繪畫。這批文人畫家借書畫以抒發他們的思想情感,發展了抒情觀賞性的繪畫,他們標旁清高不屑於畫工們到廟堂上並肩吮墨舐紙,他們與民間畫家在藝術上分道貌岸然揚鑣了。文人水墨的日漸自覺與紙絹的了展,先是形成丹青水墨並行,從宋代開始水墨文人畫逐漸躍居畫壇主流。⑦文人的文化深厚,道家思想在其頭腦中更是普存根深。學聊於庄老、易經、道學。水墨寫意山水的文人畫的開創人蘇軾就自小好談《易經》。在朝為政的文人亦常閑聊丹青、水墨於山林野逸。而仕途不志的文人更是把情感寄託於繪畫抒情。現實的不意使得他們在思想上也就轉向了道家的退避,無為人生,萬法順其自然,居隱山林的消極人生態度,而不再是儒家的積極為世的人生態度。這一態度也就直影響到他們的繪畫用色上。由於他們具有深厚的文化,他們對對於繪畫形式上亦是 求以少勝多、以無勝有、以簡勝繁的。只用提煉的法去表現千變萬化的山石,用幾根線生動地去描繪花鳥、人物色彩是繪畫形式的一種,自然也在其范圍內,他們往往用淡淡幾痕墨來表達輝麗萬色。在他們而言,繪畫中運用顏色的極簡歸元,已成了他們司道老莊人世觀的一個形式工具了。劍法練至極至是無招,以無招勝有招。這是道家的另一種側面表現形式。在文人所窮盡追求的那種水墨色畫而言,就是說遠用色彩繪畫最高是無色,以無色勝有色。這一思想影響後世致深,以至元明清三代繪畫注重寫,水墨畫泛濫。⑧
道家崇尚自然,原始,而黑色被稱為最原始、最自然的形式,宋代以後的繪畫用色於水墨脫可謖把這種思想發揮到了極致。墨——這是民族繪畫的主色——黑色。⑨黑色也道家最崇尚的色彩。水墨形式是中國畫色彩四大表現形式之一,一時成為繪畫的主流形式。例如,米沛的畫山水,遠用淡墨、濃墨、濕墨、破墨、積墨、焦墨,直須一氣落墨,一看書放筆,濃處淡處隨筆墨所之,濕處干處隨勢取旬,為雲為煙在有無之間,米沛之子米友會的水墨山水表意向為「目青欲雨,雨欲霽,霄霧曉煙已泮復合,景物昧昧時難狀也!非墨妙天下,意超 表者斷不能到:懂源、李成、范寬等畫家的水墨遠用,可謂「墨染雲氣,有吞吐變爽之勢。」以表現生動活的自然為動機,「能使山氣欲動,青天中雨變化,氣韻藏於筆墨,筆墨都成氣韻。⑩以極簡的黑白兩色來表現出氣韻生動的畫面物象,這正是道家那種「大成若缺,其用不臂弊,的辨證追尋。
從元畫開始強調筆墨,重視書法趣味成為一大特色,這不能如某些論著簡單有之形式主義,恰好相反,它表現了種凈化了的審美趣味和美的理想。線條自身的流動轉折,墨色自身的濃淡位置,它們所傳達出的情感、力量、意興、氣勢、時空感,構成了重楊的美的境界。這本身也正是一種凈化了的「有意昧的形式」,任何逼真的攝影所以不能代替繪畫;其實正在於後者有筆本身的審美意義在。它是自然界所不具有;而是由人們長提煉、概括、創造出來的美。⑾
自然界的色彩是五彩繽紛的,色彩的色相、明暗度、純度交合在一起構成了自然界極其復雜的色彩。就是一片在一定環境下看起來是綠色的葉子。它上的那些細微的色相、明暗度、純度都是多至無窮的。可以說,如果想要用色彩100%地去復描繪一幅自然景物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西方那些還用了透視、投影、色彩明度的可謂寫的畫。在其本質上相對中國畫而言它只不是比中國畫更接近於現實而言。它畢竟不可能報導現實一模一樣地寫下來。盡管西方人一直都在不斷地探索怎樣才能一模一樣地寫下來,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熟;透視原理,明暗造型、光影構像,然後它只可能是無窮接近現實而不能到終點的。於此,中國恰好走了一條相反的路,把世間復雜的物體提煉到只用幾根線條或筆的痕跡的筆來來表現。中國的繪畫過程,是一個在不斷簡化,提煉的過程。怎樣用簡煉的繪畫語言來表現復雜的東西。
在色彩上也是如此。在宋朝時期的重、淡色花鳥畫上,我們看不到西方中的那復雜多變的色階,明暗、純度。幾乎都是一塊塊提煉出來的顏色平塗、雖然在兩宋時期,花鳥相對於清淡的青綠山水來說色彩斑斕的。但從其用色的技法再相對於西畫來說,它也像繪畫用筆一樣,在追求一種人為色彩的形式美,把世間萬般色彩提煉出來,用少有的幾種彩來表現世界的萬色,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自然,但又有人為美感痕跡。這就使得繪畫真正成為一種由人創造出來的藝術形式。就像道家中所說的要以簡勝繁。
西方用色是極其科學地復寫自然。如印象派把某一時令下的色彩,光影變化都極其真實地寫下來。中國繪畫用色則不如此,而是把年歷然物象的本色寫下來了,且加上了更多的人的感情因素。如金黃的富麗、黑白素雅,在中國繪畫上,畫家每畫一種顏色都注入了很多畫家個人的感情內涵。可以說中國的繪畫用色是根據感情來用色,而不是像西方繪畫那樣看著客觀物體來用色。就像馬克思在品評自然藝術時說的一樣:自然美是一種自然的人化。而在中國古代繪畫用色上繪畫自然花鳥、山水時正做到了這一點。西方的繪畫色彩的一種感覺色彩,而國畫色彩是一種感覺色彩。⑿翻開中國色彩品錄書文,我們都可以看到每一種色彩都有極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強調事物的內在美。以極簡單的外在形式來表現事物深刻的內涵。這是中的傳承文化,這依然是道家的那種大辯若訥的認世形式。

㈤ 古代如何稱呼各種顏色

1、靛青:靛藍。藍草浸漚而成的液體,也指深藍色。

靛藍,有機染料深藍色,用蓼藍以及菘藍、木藍、馬藍等含有吲哚酸成分的植物葉子發酵製成。

出自:宋應星《天工開物》凡藍五種、皆可為靛。

例句:美麗的靛青色和紫羅蘭色順時針均勻地旋轉打開。

2、絳:大紅色

出自:東漢·許慎《說文》絳,大赤也。顏色是絳就是紅色。

如:絳紫(紫中略帶紅的顏色)

例句:纖細的雲朵暢游在絳色霞光里,就像魚兒遨遊在深海中。

3、紅褐色:赭石(礦物,土狀赤鐵礦,可做顏料)。赭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

例句:兩點三點白鷗劃破了漸變為赭色的天空。

4、蒼:青色(包括藍和綠)、深青色,深綠色、灰白色。

如:蒼翠、蒼松、蒼天、蒼穹、蒼龍、蒼白。

例句:這是一個巨大的古宅,在蒼色的山岩的腳下。

5、碧:青綠色。

出自: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顏色是春草是綠色,春水泛起青綠色的波浪。

如:碧綠、金碧輝煌、碧空、碧玉。

例句:透過窗戶可見窗外一片旖旎之景,假山、小池、碧色荷藕、粉色水蓮。

㈥ 繪畫又叫「丹青」,這和顏色有什麼關系

在史書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古人用「丹青」代指繪畫。其實「丹」和 「青」是古代繪畫所使用的兩種礦石顏料。「丹」就是硃砂;「青」指青腹。後來,「丹青」被特指為紅色和青色,也泛指絢爛的色彩。

工筆畫是以精謹細膩的筆法描繪景物的中國畫表現方式。工筆畫須畫在經過膠礬加工過的絹或宣紙上。 工筆畫一般先要畫好稿本,一幅完整的稿本需要反復地修改才能定稿,然後復上有膠礬的宣紙或絹。

先用狼毫小筆勾勒,然後隨類敷色,層層渲染,從而取得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素描的定義:素描從廣義上來講,是一切單色繪畫,用一種顏色深淺、濃淡,或一種筆墨的粗細變化刻畫出來的客觀物像;狹義范圍講,是指在室內或室外進行的、相對靜止的、時間稍長的單色繪畫。

㈦ 古代畫畫都用什麼材料,那時的染料叫什麼

是顏料,顏料就是能使物體染上顏色的物質。

顏料是以礦物、植物、動物、化學合成的色粉與調和劑亞麻油或核桃油攪拌研磨所形成的一種物質實體。它的特性是能染給別的材料或附著於某種材料上而形成一定的顏料層,這種顏料層具有一定可塑性,它能根據工具的運用而形成畫家所想達到的各種形痕和肌理。

油畫顏料的各種色相是根據色粉的色相而決定的,油可以起到使色粉的色相稍偏深及飽和一些的作用。

(7)美術中把古代顏料的顏色稱為什麼擴展閱讀:

顏料的基本分類:

顏料從化學組成來分,可分為無機顏料和有機顏料兩大類,就其來源又可分為天然顏料和合成顏料。天然顏料以礦物為來源,如:硃砂、紅土、雄黃、孔雀綠以及重質碳酸鈣、硅灰石、重晶石粉、滑石粉、雲母粉、高嶺土等等。

以生物為來源的,如來自動物的:胭脂蟲紅、天然魚鱗粉等;來自植物的有:藤黃、茜素紅、靛青等。合成顏料通過人工合成,如鈦白、鋅鋇白、鉛鉻黃、鐵藍等無機顏料,以及大紅粉、偶淡黃、酞菁藍、喹吖啶酮等有機顏料。

以顏料的功能來分類的如防銹顏料、磁性顏料、發光顏料、珠光顏料、導電顏料等。

㈧ 繪畫也被人們稱為「丹青」,為何要這樣叫呢

丹青」指的是古代繪畫中常用的兩種顏料。丹,指的是硃砂;青,指的是青。因這兩
種顏料不易褪色,所以備受畫者的喜愛。

㈨ 如今我們畫畫可以用調色板,古代繪畫顏料從何而來

古人繪畫同樣也上色的。早在很久以前,秦漢就出現了彩繪顏料,彩繪顏料不僅在壁畫上使用,而且在秦始皇兵馬俑上使用。魏晉以後,中國的繪畫顏料色彩更加的豐富,在敦煌藝術中更是得到大大發展。

其他的顏色,則是通過最基礎的顏色進行混合和套染,從而得到不同的間色,古人進行研究,通過他們自己的不斷嘗試,混合得到不同的間色,以用於各種作坊和繪畫。以上,就是古人通過天然礦物和植物獲得繪畫顏料。

㈩ 中國古代繪畫中什麼顏料難找紅色還是藍色還是黃色還是黑色

首先中國畫的顏料不是這么說的,應該是硃砂,石青,藤黃,黑色為墨。不管中國畫顏料還是歐洲水彩油畫顏料都分植物性顏料和礦物性顏料,具體時代不同,製作顏料的工藝也不同,通常來講,多數的顏料都不會太難找,因為顏料難找的話就沒辦法普及,就被淘汰掉了。

熱點內容
為什麼一個人在家就摔手機 發布:2024-06-26 11:28:18 瀏覽:460
為什麼眼睛大的人會花錢 發布:2024-06-26 10:58:28 瀏覽:119
為什麼只有加速度才會改變時間 發布:2024-06-26 10:53:28 瀏覽:806
為什麼微信最近掃碼支付不了 發布:2024-06-26 10:13:27 瀏覽:507
男人的陰囊為什麼會感覺濕 發布:2024-06-26 10:13:26 瀏覽:648
德牧為什麼晚上會學狼叫 發布:2024-06-26 10:13:25 瀏覽:843
為什麼晚上會無故射精 發布:2024-06-26 10:08:58 瀏覽:774
為什麼沒有人推薦vivo的手機 發布:2024-06-26 10:03:23 瀏覽:912
小米mi9為什麼老自動靜音 發布:2024-06-26 09:54:43 瀏覽:478
為什麼打開軟體總是自己開美顏 發布:2024-06-26 09:47:32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