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餅蒸好為什麼顏色還是黑
❶ 艾餅怎麼做才顏色觧綠
客家煎艾餅的原材料:
艾味200克、糯米粉500克、熟豬油50克、食油30克
客家煎艾餅的製作方法:
一、將艾味洗凈,過沸水後切碎。
二、將碎艾葉、糯米粉和豬油放在一起,加入適量清水,用力攪拌均勻後,用手捏成餅狀,入鍋蒸熟。
三、鍋上火,倒入油燒熱,放入蒸熟的艾味餅,煎至兩面皆呈金黃色時取出即可。
❷ 做艾餅的時候,怎麼樣處理艾葉才能使蒸出來的艾餅保持碧綠的自然色彩,而不是變成了暗黃色
1、艾葉開水燙一下,然後過冰水。
這樣一熱一冷可以保持綠色,想時間更長,需要燙艾葉時少量用食用油防止氧化!
❸ 如何將艾絨製作成艾餅
農歷三月正逢清明時節,古時候的人在清明前後會製作艾餅以供寒食節充飢之用。傳統葯性理論認為艾草有理氣血、逐寒濕等作用。加上補中益氣、健脾養胃的糯米粉做出艾餅。在餡料方面相較起網紅餡,傳統的豆沙餡和花生餡會更受大家的歡迎。更何況中國傳統飲食講究「五穀宜為養,失豆則不良」,豆類技能健脾祛濕,又可調養內臟,是春季養身佳品。
艾餅皮製作:
採摘新鮮的艾草,用清水浸泡使得泥沙沉底後再多清洗幾遍。此時准備一鍋熱水和一鍋冷水,將洗凈的艾草放入熱水中煮上1-2分鍾後放入食用小蘇打,煮到葉子變成更深的綠色後撈出放在冷水裡浸泡一陣子。(放食用小蘇打的用處除了是可以讓葉子的顏色表現得更綠以外,也讓艾葉更容易爛)
2.如果有料理機的情況下可以將撈出的艾草進行攪拌,並在此過程中加入白糖來進行攪拌。如果沒有可以用刀剁爛後再放入粉類當中,或者直接放入粉類當中也完全沒有問題。
粉類的配比網上有超級多,但是個人認為糯米粉和粘米粉的配比是3:2的比較好吃,當然如果沒有粘米粉用澄面也是可以的,當然比例也是3:2。這樣揉出來的面團會相對沒有那麼黏。如果是想成品更好吃的話,可以嘗試用熱水燙面,用適量的開水加入粘米粉或者是澄面當中,用筷子攪拌成團後再加入三分之二的糯米粉。等沒那麼燙的時候就加入艾草泥挼搓成團,再此過程中再將剩下三分之一的糯米粉加進去。揉出來的團以自己耳垂的柔軟度最佳(當然這是要靠經驗的)
如果不燙面的話就可以將粉混合好後加入艾草泥,混合到沒有乾粉就可以了(千萬不要不停的加水)揉出來的面接近下圖的顏色就可以了。
先把自己製作完的面團稱一下重量,然後根據自己的需求將面團和餡料的比例調成2:1,例如20g的面團配10g的餡料。冷水上鍋蒸等水開上汽後轉中火蒸制15分鍾後關火,開蓋趁熱刷上一層薄薄的油脂(黃油/豬油/清油)。每次食用可以蒸熱或者是煎熱都非常好吃。
加強版:椰蓉花生餡
用特製椰子刨挖出椰子白色的果肉後,與花生碎和紅糖粉同炒,炒到軟硬適中後放涼。具體甜度自己調配。
2.製作步驟如上,此加強版下面使用的是新鮮的桑葉做墊底。當然油紙墊底也可以(沒有墊底的需要刷上一層薄油)
清明前後春雨紛紛,軟軟糯糯的艾餅配上熱氣騰騰的清茶,可以撇去一絲春愁增添一份溫暖。宅在家中嘗試做做這種非網紅的傳統小吃,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❹ 如何做艾餅
艾餅,一種盛行於湛江地區的食品,聽說茂名亦有。然而,當地大多寫作艾(米乙),又因其多用一種樹葉包著,亦有寫作「木葉撻」。
艾餅,顧名思義,與艾有關。即用冬季長在田埂邊或稻田裡的田艾花籽,選其棉質,打碎熬汁,並伴以糯米粉,做成面團,進而作為餅皮。顏色墨綠,據說這些艾餅有「去泥」的功效,「去泥」究竟具體是何所指,則不得而知了。
以往家中過年前,爺爺奶奶在世時,奶奶一再囑咐要做餅,說是「有錢人家才做得餅,沒錢人家才會窮得連餅都做不起。」這樣,做餅這一過年習俗,倒是延續了好些年。只是,做艾餅的工序頗為繁瑣,況且忙過年衛生年貨的活兒不少,於是漸漸地遭到我和弟弟的極力反對,終於在一年又一年的反對中,做艾餅終於退出了我家的過年生活。
做艾餅,還是保持著傳統的做法,工序從頭到尾幾乎是一家包辦。先是購買材料,甜餡有冬瓜糖、紅棗、蜜棗、椰子、白芝麻;咸餡有花生、白芝麻、蝦米粒、臘腸粒。各家依據喜好而材料不同,但大約僅是增減而已,我家的餡料便如上。估計甜餡最為傳統,但卻最討人嫌,不大好吃,所以家裡做了艾餅之後,大家大多先挑鹹的吃,留下甜的。幸好甜的,好存放,十幾天都沒問題,也許這也是它的好處吧。
買了材料之後,便一樣一樣地加工。椰子要刨絲、再而炒香;剪冬瓜糖粒、紅棗蜜棗絲;切臘腸粒、爆炒香;花生、蝦米炒香研粒。但是材料粗加工,就頗費周章。至於做餅皮的糯米粉,尚需從市場上買來,晚上洗凈,晾得半干,翌日拿去打粉;而包裹的樹葉,也需早先摘好洗凈晾乾。
待得「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後,便開始正式開工。先是用紅糖熬出濃濃的糖漿,伴以艾籽,再而用力搓勻成面團,甜餡的餅皮就成了。鹹的一般伴以一種胭脂紅的食用色素,餅皮粉紅粉紅的。做餅時,捏一小團麵粉,在手中搖得滾圓,雙手合扁,繼而將扁面團捏成薄圓,放在手上,手心微凹,再是舀上餡料,將圓扁的餅皮對折一合,密封成半月形,便成一個肥鼓鼓的艾餅。最後包上木葉,排起來放在蒸籠里,蒸熟便可。
剛剛蒸熟的艾餅,倒是味道不錯。可惜過得一兩天,餅皮由於是糯米粉,便會發硬,即使重新蒸軟,覺得味道總是不如以前。
❺ 糯米艾餅的做法是怎樣的
要先用糯米和艾葉在一起,然後做成餅子蒸熟就可以了。
❻ 為什麼我蒸出來的艾餅顏色黃了
為什麼我蒸出來的艾米顏色黃了?因為你解放多了,所以說它又黃了,為什麼呢?黃顏色剪多不慌,發面饅頭是一樣的,你放心多了出來不就黃嗎?我就不白了。
❼ 請教下艾餅的做法
客家煎艾餅的原材料:
艾味200克、糯米粉500克、熟豬油50克、食油30克
客家煎艾餅的製作方法:
一、將艾味洗凈,過沸水後切碎。
二、將碎艾葉、糯米粉和豬油放在一起,加入適量清水,用力攪拌均勻後,用手捏成餅狀,入鍋蒸熟。
三、鍋上火,倒入油燒熱,放入蒸熟的艾味餅,煎至兩面皆呈金黃色時取出即可
吃餅風俗
在梅州的豐順縣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每年到了農歷七月十四日,很多村寨到了這一天,都要製作這種綠油油的艾餅吃,當地風俗說是吃了可以驅病消災,運離鬼怪。
❽ 為什麼艾餅蒸後變黑
可能是水分不夠把
❾ 艾餅如何使用方法
吳川人「二月二」做田艾米乙的習俗自古一直沿習至今,特別是農村,每到「二月二」前夕,他們就搗米粉、備田艾絨、做田艾米籺,據悉,田艾籺是用來拜神、祭祀之用,祈禱風調雨順。
艾餅,又叫艾餜,田艾餅,是一種客家傳統小吃,主要盛行於廣東南方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比如梅州和湛江等,以梅州豐順和湛江雷州的最為有名。選在清明及農歷七月十四的鬼節才做。
(9)艾餅蒸好為什麼顏色還是黑擴展閱讀
廣東湛江吳川人古老的習俗,用來拜神、祭祀之用,祈禱來年風調雨順。田艾作為野草只有十幾厘米高,葉子粉綠色,枝間長滿灰白絨毛。如採集多了,可以經過曬、搓、煮、晾等過程,把梗挑出來,剩下的做成灰綠色像棉花一樣的田艾棉,密封儲存起來隨時用。
做田艾籺,是用田艾棉和著麵粉為皮,包著已經炒熟的餡蒸熟。田艾籺的皮可以用陳年艾棉,也可以用新鮮田艾。田艾米籺有香餡和甜餡之分,香餡主要有花生、蘿卜干、蝦米,或綠豆,甜餡主要有椰絲或芝麻糖。
❿ 艾葉餅怎麼做竅門
所謂的艾餅就是利用艾葉來製作的一種麵食,艾餅有很好的食療的功效,它具有理氣止痛,調經止血的作用,對於女性來說,有一定的預防月經不調的效果,孕期的女性也可以適當的吃一些,艾餅的做法也是比較簡單的,准備適量的艾葉,准備適量的麵粉,就可以進行製作了,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艾餅的做法。
艾餅的做法大全
材料艾葉,麵粉,片糖,大芭蕉葉做法採集艾葉,大芭蕉葉。將艾葉洗干凈,放進去煮2分鍾。同時煲糖水。.煮熟艾葉,加麵粉和面板。做成小餅。放進去蒸20分鍾即可。小訣竅艾葉具有很好的功效,偶爾吃吃天然又健康。
做法二
材料艾葉5小把,糯米粉500克,清水250克,小蘇打3克,椰絲,黑芝麻,白糖,蔓越莓干,大杏仁,干桂花,粽葉做法1.艾葉摘取頂部嫩葉2.用清水洗凈3.放到水裡淖去苦味4.加清水攪拌成泥5.加小蘇點再次煮開6.趁熱倒入糯米粉中7.和成面團8.取一小塊面團煮熟9.粽葉切小片10.洗凈11.放到水裡煮一下,備用12.餡料也准備好13.煮好的糯米面團趁熱加入生面團中14.使勁的揉,過程很痛苦,雙手都很粘,別急,慢慢揉,中途可以加少許糯米粉進行調整干濕度15.分小份,取一小份壓扁16.包好餡料17.揉成團18.放入粽葉中,刷層油19.火開後大火蒸6-8分鍾
做法三
客家煎艾餅的原材料:艾味200克、糯米粉500克、熟豬油50克、食油30克客家煎艾餅的製作方法:一、將艾味洗凈,過沸水後切碎;二、將碎艾葉、糯米粉和豬油放在一起,加入適量清水,用力攪拌均勻後,用手捏成餅狀,入鍋蒸熟;三、鍋上火,倒入油燒熱,放入蒸熟的艾味餅,煎至兩面皆呈金黃色時取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