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的銀飾為什麼顏色好看些
⑴ 除了苗銀藏銀 這個民族的銀飾也很美麗
說起少數民族的銀飾,可能你會立即想到苗銀、藏銀。 其實,除了這兩個民族,其他少數民族也有製作銀飾佩戴銀飾的習慣,比如侗族。 據說在湖南通道的某些侗寨,銀匠阿哥做出的精美銀飾,樣樣價值成千上萬。
通道縣的侗族同胞至今依然保留著重銀輕金的觀念,「男傳地,女傳銀」是侗寨固有的傳承習俗。 每個侗族姑娘出嫁時,都必須有一套銀飾,從頭飾、頸飾到手飾,缺一不可。
銀飾是侗族姑娘最重要的嫁妝,是姑娘們身份的象徵,質量越高,姑娘和家人便越風光。 不僅顯示著家人的財富能力,也承載了侗家幾代人的愛。 因此,在侗寨里,很多母親從女兒一出生,就開始為女兒准備銀飾做嫁妝。
銀飾還是侗族盛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侗族同胞佩戴銀飾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除了婚禮,侗族女性和兒童在盛大節日或慶典活動中,都會佩戴上自己喜歡的各種銀飾。 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手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以多為美,以多為富。
侗族女性會在發髻上,插著各種銀花冠、銀簪子、銀簪花、銀梳、銀釵,簪上綴有花卉,象銀蝶起舞,白鳳展翅,走起路來,彩花顫動,吊鈴搖曳,耳附晃動。 還會在脖子上戴銀項圈,在胸前戴吊胸兜,手戴銀質護手筒、銀手鐲,有的多達10多對,從手腕處疊到上胳膊。 還會在手指上戴有銀戒指,耳朵上吊銀耳環。
當一群盛裝的侗族姑娘,銀光閃閃,窸窸窣窣齊刷刷向你走來的時候,想想都嘆為觀止。 據說,侗族姑娘盛裝時一身的銀飾起碼有8-10斤,財力雄厚的,可重達十二三斤,價值數萬元。 曾有人開玩笑說,要做侗族最漂亮的姑娘,除了長的漂亮,更要有個好身體,要有足夠的力氣,因為光是這一身的銀飾,都夠有份量。
漫步在通道的侗寨里,能見到很多小銀匠。 他們用勤勞的雙手打造出精美無比的極具民族特色的銀飾,受到不少的人青睞。 據了解,侗族銀飾的製作工藝非常復雜。
銀匠首先要把熔煉過的白銀經過反復錘打製成薄片、銀條或銀絲,然後利用壓、鏨刻、拉絲、鏤等工藝,製作出精美紋樣,再焊接成型,還要經過編結、鑲嵌、擦洗和拋光等多道程序。
一件侗族銀飾需要經過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其中,最難把握的是焊接與雕刻。 焊接時要掌握好火候,火候過大會造成某個局部熔化掉,前期的製作就功虧一簣;火候過小則焊接不牢靠,容易被損,而且手也不能抖,靠的是手力和眼力。 雕刻的掌握全憑手上的感覺,用力過大容易將銀片鏨通,力道不夠又不能將紋理的層次感突顯。
純手工製作的侗族銀飾,如今已成為世界級的收藏品。 然而,侗寨里很多年輕一代都外出打工,學習手藝的人很少很少。 現在通道侗寨的很多婚禮上,用以彰顯女方家庭地位的銀飾嫁妝,已經開始被家電及汽車替代,銀飾的重要意義也在逐步弱化。 侗族傳統銀飾工藝即將面臨著失傳的風險。
⑵ 銀飾是女子常戴飾品,哪個民族最善雕飾銀器銀飾
銀飾是女子常戴飾品,苗族最善雕飾銀器銀飾。雲南是銀飾製作工藝最早的發祥地之一,銀是一種稀有的貴金屬。它具有美麗的光澤,柔軟的質地,並且易於製造,使其成為手工藝人最受歡迎的加工材料。銀還具有耐大氣氧化和腐蝕的特性。它可以生存數千年,而且仍然像以往一樣明亮。因此,許多銀產品已代代相傳並成為寶藏。
無論是日常化妝還是節日慶典,佩戴銀質珠寶都是必不可少的。銀飾品廣泛用於服裝中,尤其是苗族青年男女的婚紗使用銀飾品進行嫁妝。如今,苗族銀飾品具有多種圖案。不僅保留了傳統圖案,而且吸收了許多現代元素。雕刻技藝更加精湛,讓人愛不釋手。苗族傳統的銀器製造技術,是歷史悠久,工藝獨特,影響深遠的傳統民間藝術。
⑶ 苗族銀飾有怎樣的特色
銀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上曾被許多民族青睞,成為多元文化交流的載體之一。
在這一載體中,融合有來自南方少數民族的「耳鐺」,起源於北方少數民族的「跳脫」,以及從古代飾物中沿襲而來的「步搖」、「五兵佩」和我國傳統的龍、鳳、鱗紋樣等。
而在眾多的銀飾中,以苗族的最有特色。苗族銀飾可分頭飾、頸飾、胸飾、首飾、盛裝飾和童帽飾等,都是由苗族銀匠精心做成,已有千年歷史。
在苗族的各種銀飾圖案中,寓含著巫術、信仰的圖像占據裝飾物的主要位置。比如苗族背部銀衣有一個「宗廟」的圖像造型,這是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核心圖樣,其巫術的意義厚重,它具有統管全身銀衣片的地位。
所以,每一件銀衣都少不了這個「宗廟」圖樣,而且大體穩定,不能隨意創造、變形。還有銀花頭圍上的騎馬武士和小孩銀帽上的神像,也都如此。
⑷ 少數民族服飾顏色為什麼很艷麗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1、藏族服飾
藏族男性服飾分勒規(勞動服飾)、贅規(禮服)、扎規(武士服)三種;婦女服飾在節慶、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儀禮時的服飾變化較大,節日服飾都較平時著裝富麗、盛重。現在,很多藏胞家庭的衣櫥中增添了西裝、夾克等現代服飾,反映了藏族人民新的服飾情趣。但是,不少人在節日時仍然保持著傳統著裝。【 詳細>>】
2、維吾爾族服飾
維吾爾族服飾——花樣較多,非常優美,富有特色。 維吾爾族男性——講究黑白效果,這樣粗獷奔放。 維吾爾族婦女——喜用對比色彩,使紅得更亮,綠得更翠。 維吾爾族是個愛花的民族,人們戴的是綉花帽,著的是綉花衣,穿的是 綉花鞋,扎的是綉花巾,背的是綉花袋,衣著服飾無不與鮮花息息相關。2008年6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於田縣申報的「維吾爾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3、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2014年11月,「蒙古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詳細>>】
4、苗族服飾(昌寧苗族服飾)
苗族服飾,苗語叫「嘔欠」,主要由童裝、便裝、盛裝組成,「盛裝」苗語叫「嘔欠嘎給希」,即「升底衣服」,「 嘔欠濤」苗語稱謂即「銀衣」,下穿百褶裙,前後有圍腰。苗族服飾是我國所有民族服飾中最為華麗的服飾,既是中華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歷史文化的瑰寶。湘西方言苗區和黔東方言苗區喜好銀飾,黔南某些地區喜好貝飾,而西部方言區苗族服飾則少銀飾。銀飾、苗綉、蠟染是苗族服飾的主要特色。2006年雲南省保山市申報的苗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5、哈薩克族服飾
哈薩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為特徵的民族,服裝便於騎乘,其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製作,反映著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點。2008年6月7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聯合申報的「哈薩克族服飾」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6、侗族服飾
侗族女性的服飾千姿百態,或款式不同,或裝飾部位不同,或圖案和工藝不同,或色彩和發型、頭帕不同,她們平時穿著便裝,講求實用,盛裝時注重裝飾審美,樸素與華貴相得益彰。根據整個侗族婦女服裝特點,可將侗族服裝分為三種款式,即:緊束型裙裝、寬松型裙裝和褲裝。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紡、自織、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藍色。黑青色多用於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於夏季,紫色多用於節日。2014年11月11日,侗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7、柯爾克孜族服飾
「柯爾克孜」是在山崖上居住生活的民族的意思,還有一說法就是『』柯爾克孜族『』是四十個姑娘。這種說法是錯誤的。柯爾克孜族大部分居住在新疆的克孜勒蘇自治州,部分散居南疆的烏什、阿克蘇、英吉莎、塔什庫爾干、皮山等縣以及北疆的特克斯、昭蘇、額敏、博樂、精河、鞏留等縣及牧區。服裝的形式,男子上身穿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羊皮或黑、藍色棉布無領長「袷袢」,也有用駝毛織成的,袖口黑布沿邊。2014年11月11日,柯爾克孜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8、彝族服飾
彝族的服飾,多姿多彩,風格獨具,形態有近百種。歷史上,由於彝族支系眾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飾區別明顯,樣式各異,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琳琅滿目,各具特色。涼山不少地區四季冷涼,氣候變化不大,所以彝族服飾季節性不強,察爾瓦(披衫)常年皆著。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飾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詳細>>】
9、傣族服飾
傣族是雲南省特有的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雲南省南部和西部的河谷平壩地區。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傣族主要的居住區。傣族生活的地方,都是熱帶、亞熱帶地區,那裡氣候溫熱,山林茂密、物產豐富。傣族服飾也就充分體現了這些地理特點,淡雅美觀,既講究實用,又有很強的裝飾意味,頗能體現出熱愛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個性,和民間習俗。
10、土家族服飾
土家族服飾,是土家族人民特有的一種服裝,由於土家族歷史上漢化較早,傳統土家族服飾已經基本消失。由於表演的需要,現代的土家族服飾大多各自研製不同款式,種類非常繁多。土家族服飾的結構款式以儉朴實用為原則,喜寬松,結構簡單,但是注重細節,喜寬松、衣短褲短、袖口和褲管肥大。男女老少皆穿無領滾邊右衽開襟衣,衣邊衣領會綉上花紋 ,綉工精彩,色彩艷麗,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
11、壯族服飾
壯族婦女擅長紡織和刺綉,所織的壯布和壯錦,均以圖案精美和色彩艷麗著稱,還有風 格別致的「蠟染」也為人們所稱道。在服飾上男子與漢族無多大區別,女子則多姿多彩,特別喜歡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絲線綉上花紋,人物、鳥獸、花卉,五花八門,色彩斑斕。
12、白族服飾
白族是中國西南邊疆一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服飾也許與白族人民崇尚白色有關,不論男女服飾,在壩區或山區,都盛行以白色為尊貴,並且能根據不同性別、年齡、身材、相貌配以其他色彩布料加工製作出精美、鮮艷的外裝。。女子頭飾代表大理的「風花雪月」,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著扎染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
13、水族服飾
水族在建國前處於封建地主經濟發展階段,以農業經濟為主,主產水稻,兼事手工業,善於紡織、染布,崇尚黑色和藏青色。這個特點,在水族的服飾上有鮮明的表現。水族男子穿大襟無領藍布衫,戴瓜皮小帽,老年人著長衫,頭纏裡布包頭,腳裹綁腿。婦女穿青黑藍色圓領歷襟寬袖短衣,下著長褲,結布圍腰,穿綉青布鞋。
⑸ 苗族銀飾便宜又好看,為何遊客不願買
雖然苗族是少數民族,但在外的名聲還是非常大的,現在很多景點都在接受苗族的文化,很多來自苗族的姑娘,長相和氣質都非常吸引人,如果有客人去當地旅遊,很多人都會被苗族的姑娘吸引,而且他們的穿著打扮也非常的有特點,苗族喜歡用銀飾來裝扮自己的衣服,一些手工綉的衣服是非常貴的,與之相比銀飾就便宜一些。
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些銀飾的個頭太大了,遊客買回去之後只能當個裝飾品,自己平時也穿戴不了,而且有的銀飾做得比較單薄,很容易損壞,壞了大家覺得非常心疼,所以很多遊客來到這樣的地方,一般都是租一套衣服拍拍照就行了,既能滿足自己的願望又不浪費錢,一舉兩得好辦法。
⑹ 如何分辨藏銀、苗銀與純銀呢這三種銀飾有什麼區別
如何分辨藏銀、苗銀與純銀呢?這三種銀飾有什麼區別?這個事情還真的發生在自己的身邊。把花幾萬塊錢買回來的苗銀,然後拿去進行化學鑒定。基本上發現,都是以鉛錫為主的合金。基本上都是以白銀的價格買回來一堆廉價的金屬。它們都是銀,除了純度不一樣,就是款式和顏色也不太一樣。純銀,純銀大家過去稱為『』千足銀『』。而現在,我們把純銀稱為『』925銀『』。925銀中加入7.5%的銅或則其它合金。現在國家權威機構把純度達到990以上統稱為『』足銀『』。
⑺ 56個民族的服飾各有什麼特點
1、蒙古族
蒙古族服飾包括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等。男裝多為蘭、棕色,女裝則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用綢緞或棉布製成。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2、回族
最具有民族特色的是禮拜帽,一般用白布製成,式樣為無檐小圓帽,現成為民族標志。回族婦女習慣戴披肩蓋頭,只把臉露在外面,姑娘用綠色,中年用青色,老年用白色。
3、苗族
苗族服飾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婦女典型的裝束是短上衣,百褶裙。衣料在過去以麻織土布為主,使用蠟染、刺綉工藝。配飾以頭、頸、胸及手等部位的銀飾為多見。
4、傣族
傣族男子多穿圓領大襟或對襟小衫,下著長褲,白布或藍布包頭。婦女穿長筒裙和短衫,梳各種發式。傣族人民崇拜孔雀和大象,常將孔雀和大象的團編織在衣物上。
5、傈傈族
傈傈族男子上穿或長或短的麻布衫,下著及膝黑褲,頭戴黑色包頭,身背箭包和砍刀,左耳戴珊瑚耳墜,系圍裙,青布包頭,背手工縫制掛包,頭戴「噢樂」。
6、藏族
農區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氌或嗶嘰藏袍,外束色布或綢子的腰帶;婦女藏袍內襯各色綢衫,腰前圍「幫典」。牧區男子多穿皮袍,外束腰帶;婦女皮袍以圍裙料和紅藍綠呢鑲寬邊。
7、壯族
壯族男子多穿對襟的上衣,紐扣以布結之。扎頭巾。婦女穿藏青色或深藍色矮領、右衽上衣;下著黑色寬肥褲子。節日或趕墟歌場穿綉花鞋。服飾一般都用自織的土布製成。
8、朝鮮族
朝鮮族男子通常穿短款上衣,斜襟、左衽,寬型袖筒,下滲穿寬腿、肥腰、大檔的長褲。外出時喜歡穿斜襟長袍,無紐扣,以長布帶打結。女服則為短布長裙,叫「則、契瑪」。喜歡用黃、白、粉紅色布料。
9、高山族
高山族服飾有地區差異。台灣南部男子穿對襟長袖上衣,外套坎肩式斷骨啊,系寬腰帶,垂其兩端的作為前裙。用黑布纏頭。經常戴藤盔或木盔。女子服飾分為短衣長裙、長裙下裳和裸露式三種款式。頭戴木製八角頭盔。喜歡佩戴飾物。
10、納西族
以自織的麻布或粗布為衣料,青壯年喜穿白色,老人喜歡黑色。女子喜穿紅藍紫色、釘雙排扣字的上衣,淺藍或白色衫里的雙層擺著長裙。腰束紅、黃色綵帶,腳穿情不綉花鞋。最具特色的是「七星披肩」。
11、布朗族
現在布朗族服飾與早期服飾有了很大差異。男子上著圓領對襟長袖的青布衣,下穿寬腳長褲。頭飾因年齡有所差異。服飾的用料多為自織的土布。
12、阿昌族
阿昌族男子一般穿對襟上衣,黑色長褲,背「簡帕」和「戶撒刀」。未婚女一般穿短衣、長褲,將辮發盤於頭頂。已婚婦女一般穿短衣,及膝筒裙,束髻,並用黑布或藍布纏成高達尺許的包頭,戴各種銀飾。阿昌族喜歡把鮮花插在頭上。
13、怒族
男子服飾為交領長衫,及膝長褲,穿時前襟上提,束腰帶。蓄發,並用青布或白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婦女穿右開襟上衣,衣及腳踝的裙子,套黑色或紅色的坎肩。喜歡用紅藤做纏頭或腰箍。
14、鄂溫克族
服裝樣式主要有大毛上衣、短皮上衣、羔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等。喜愛藍、黑色的衣服。男子夏戴布制單帽,冬戴圓錐形皮帽,頂端綴有紅纓穗。婦女普遍戴耳環、手鐲、戒指,或鑲飾珊瑚、瑪瑙。
15、鄂倫春
無論衣服鞋帽還是生活用品,都以狍皮為原料。男女冬季皆穿長袍。皮帽用狍油皮頭精製而成。女帽鑲有花邊,頂端綴著紅綠淺穗。年輕人穿用的衣服、褲子和手套,多用柞數樹煮水揉染成黃色。
16、赫哲族
魚皮衣是赫哲族的重要標志。喜歡穿大襟長袍,外套坎肩或短褂。男子的褲子多用懷頭或哲羅、狗魚皮製成,腰上端為斜口。婦女的褲子多為齊口並鑲有或綉有各種花邊。男女都穿魚皮靰鞡。
17、門巴族
門巴族服飾有地區差異,門隅地區皆穿藏式的氆氌長袍,束腰帶,戴褐色小圓帽,腳穿筒靴。墨脫地區喜穿棉麻衣服。男子留長發,佩耳環和腰刀。婦女穿花色裙子,發辮盤於頭頂,以彩色的線裝飾。
18、白族
崇尚白色。白族男子身著白色對襟上衣和黑領褂,下穿白色長褲,頭纏白活藍色手帕,肩掛手綉掛包。婦女多穿白或淺藍色右衽上衣,下著白或淺藍色寬褲,腰系綉花短圍裙,足蹬綉花鞋。
19、保安族
保安族男子穿白布衫,青布坎肩,黑藍灰色長褲,頭戴布制圓頂小帽;婦女穿大襟襖、坎肩,喜愛紅色、綠色等色彩,一般要戴蓋頭。保安腰刀是最具特色的佩飾。
20、布依族
布依族男子上穿對襟或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也有穿長衫長褲,頭纏青色或花格頭巾,或將白色印花頭帕搭在頭上。喜歡佩戴銀質手鐲、足蹬尖鼻綉花鞋。
21、達斡爾族
達斡爾族服飾以袍式為主。男子頭戴皮帽,身穿長袍,下著皮褲,腳蹬皮靴。婦女以布衣為主。顏色多為藍色、黑、灰。婦女擅於手工刺綉。發式及裝飾品因地而異,有的用白布或白毛巾包頭,佩帶各式耳環。
22、德昂族
德昂族男子一般穿黑色的大襟上衣,寬而短的褲子,戴黑布或白布頭巾,兩端掛綵球。婦女服飾有地域和支系的區別。通常分衣褲式和衣裙式。德昂族服飾最醒目的是婦女身上的腰箍和彩色艷麗的小絨球。
23、東鄉族
東鄉族男子多穿寬大長袍,束腰帶,掛腰刀、煙荷包等。婦女多穿綉花衣服,式樣為圓領、大襟、寬袖。下穿套褲。男子戴平頂無檐白、黑軟帽。婦女在家戴綉著花紋的便帽,外出時戴絲綢蓋頭。首飾以銀耳環、銀手鐲、瑪瑙珠子為主。
24、侗族
侗族男子的上衣有對襟、左衽和右衽三種,下著長褲,裹綁腿。女子穿裙時,上身以開襟緊身衣相配,胸部圍青色刺綉的「兜領」;穿褲時,以右衽短衣相配。喜佩戴銀質飾物。衣料多為自織自染「侗布」。
25、獨龍族
獨龍族普遍穿上了布料衣裝,但仍在衣外披覆條紋線毯。獨龍族的佩飾頗具特色,均喜歡把藤條染成紅色作為手鐲和腰環飾物。男子出門比佩砍刀、弩弓和箭包;婦女頭披大話毛巾,項戴料珠。
26、俄羅斯族
俄羅斯族男子多穿長及膝蓋的套頭襯衫和細腿褲,春秋穿粗呢上衣或長袍,冬天則穿羊皮短衣或皮大衣。婦女夏季習慣於穿粗布襯衣,對襟長袍,下穿毛織長裙。男女都穿氈靴、皮靴和皮鞋。男子普遍喜歡戴呢帽和帶耳罩的毛皮帽。
27、哈尼族
哈尼族男子上穿對襟衣、下著長褲,用黑布或白布包頭。婦女服飾主要為棉布衣裙和長、短褲。喜歡穿青色衣服,有的地方甚至每洗一次衣服都要用藍靛將衣服再染一次。
28、哈薩克族
哈薩克族男子主要有皮大衣、皮褲、襯衣、長褲、坎肩、袷袢等。皮褲肥大。襯衣、長褲多用白布。婦女穿以綢緞、花布、毛紡織品縫制的連衣裙,喜歡選用紅、綠、淡藍色。婦女的帽子、頭巾頗有講究。
29、基諾族
男子穿白色圓領無扣的對襟上衣,及膝的寬筒褲,裹綁腿,長布包頭,戴竹木或銀質的耳環。婦女穿圓領無扣短上衣,內襯緊身衣或胸兜。下短裙,裹綁腿,頭戴尖頂帽。服飾原料多為棉麻混紡的土布,顏色以原色為主。
30、京族
京族服男子一般穿及膝長衣,袒胸束腰,衣袖較窄。婦女則內掛菱形遮胸布,外穿無領、對襟短上衣,衣身較緊,衣袖很窄,下著寬腿長褲。京族最有特色的裝飾是他們的斗笠。
31、景頗族
景頗族崇尚黑色。男子穿對襟短衣。褲子為短而寬的褲筒。青年人用白布包頭。外出掛長刀或扛火槍。婦女上衣為對襟或左襟的黑色短衣,綴滿銀袍和芝麻鈴。下穿筒裙,裹毛織護腿,喜佩銀質物。
32、柯爾克孜族
柯爾克孜族男子服飾為白色綉花邊的圓領襯衫,外套無領長衫「袷袢」,袖口黑布沿邊。衣外系皮帶。下穿寬腳褲。女子服飾寬大無領,鑲嵌銀扣的對襟上衣。皮或布制的坎肩。一年四季都戴圓頂小帽。
33、拉祜族
拉祜族服飾以黑為美。男子穿對襟短衫、黑布長褲,戴黑便帽或頭巾裹頭。婦女穿開襟、開叉長衫,下著長褲,頭纏長頭布,兩端彩色長穗,裹綁腿。婦女戴銀環,掛「普巴」。男子則佩戴葫蘆、火槍。
34、黎族
黎族男子一般穿對襟無領上衣和長褲,纏頭巾插雉翎。婦女服飾有地區差異,穿黑色圓領貫頭衣,下穿緊身超短筒裙,花色艷麗。或身著黑、蘭色平領上衣,下著色彩艷麗的花筒裙,頭系黑布頭巾。
35、珞巴族
珞巴族男子穿藏式氆氌長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及腹部。背披野牛皮。頭戴熊皮圓盔和藤條圓盔。佩掛弓箭、腰刀。婦女穿無領窄袖對襟上衣。圍緊身筒裙。男女赤腳、蓄發,頭發後面披散,額前齊眉。
36、滿族
滿族過去一年四季都穿袍服,袍服中最具特色的是旗袍。初是長馬甲形,後演變成寬腰直通式。坎肩是滿族服飾的突出特點。滿族把深絳色看做福色,崇尚白色。
37、毛南族
毛南族男子以前有著唐裝的,也有穿琵琶襟上衣的。婦女則穿右襟上衣,寬腳滾褲邊。上衣襟邊及袖口有三道鑲邊。衣料多為青、藍色。」頂卡花「(花竹帽)是毛南族手工產品中的精品。
38、仫佬族
仫佬族崇尚青色,服飾樸素。婦女穿大襟上衣、長褲。姑娘梳辮,婚後結髻。老婦用青布包頭,腰扎圍裙。男子穿對襟上衣、長褲,戴碗形青布帽。多穿草鞋或布鞋。面料是自紡自織的藍靛染成的土布。
39、普米族
普米族婦女服飾有地域差異。蘭坪、維西一帶穿大襟短衣,長褲,外套黑褐色坎肩,系圍裙,梳辮子。寧蒗、永勝一帶穿右襟短衣,白色褶裙,披羊皮披肩,束彩色腰帶。發辮以粗大為美,沖上白色。
40、羌族
羌族男女皆穿麻布長衫、羊皮坎肩,包頭帕,束腰帶,裹綁腿。男子長衫過膝,梳辮包帕,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佩掛火鐮和刀。女子衫及踝。腰束綉花圍裙與飄帶。腳穿雲雲鞋。挑花刺綉久負盛名。
41、撒拉族
撒拉族男子多穿白襯衫、黑坎肩,束腰帶,著長褲、穿」洛提「或布鞋,頭戴圓頂帽。婦女穿短上衣,套黑或紫色坎肩,著長褲,綉花布鞋。少婦戴綠色蓋頭,中年婦女戴黑色蓋頭,老年婦女則戴白色蓋頭。
42、畲族
畲族男子過去一半穿著色麻布圓領、大襟短衣、長褲。婦女服飾因居住地區不同,款式各異,以象徵萬事如意的」鳳凰裝「最具特色。畲族對自然色蘭色和綠色具有特殊的愛好。紅、黃、黑也是常用的顏色。
43、水族
水族男子穿大襟長衫、長褲、青布包頭,草鞋或布鞋婦女穿圓領大襟藍色寬大半長衫、長褲,青色綉花圍裙,綰發,頭纏青布或白布帕,綉花鞋,盛裝時戴各種銀飾。水族紡織和印染技術有相當高的水平。
44、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男子平日愛穿襯衣,外著無領對襟的黑色長外套,冬天著光板羊皮大衣。婦女喜穿連衣裙。男戴黑絨布圓形高筒帽。女戴圓頂綉花棉帽。男女皆穿皮靴。塔吉克族婦女擅長手的工技藝是刺綉。
45、塔塔爾族
塔塔爾族男子多套頭、寬袖、綉花邊白襯衣,齊腰黑色坎肩或對襟、無扣上衣,下配黑色窄腿長褲。婦女穿寬大荷葉邊連衣裙,多黃、白、紫紅色外套西服上衣或深色坎肩。男戴綉花小帽或圓形平頂花帽。婦女戴嵌珠小花帽加披頭巾。
46、土家族
土家族男子過去穿琵琶襟上衣,纏青絲頭帕。婦女著左襟大褂,滾兩三道花邊,衣袖比較寬大,下著鑲邊筒褲或八幅羅裙,佩戴金、銀、玉質飾物。現只有喜慶節日、隆重集會或邊遠山村,才穿傳統服飾。
47、仡佬族
男女皆穿裙,男子裙短,女子群長。用一幅布圍於腰際,無褶皺,如桶狀,謂」桶裙「。
48、土族
土族男子冬穿斜襟光板皮襖和羊毛褐衫,其他季節穿小領、斜襟長袍或白色高領短褂,黑或紫色大襟坎肩,下穿長褲,系腰帶、圍肚。頭戴白氈帽,穿綉花布鞋。婦女坎肩以黑、紫或鑲邊的藍色衣料縫制,腰系花紋綵帶。緋紅色鑲白邊百褶裙,套鑲白布褲筒。足蹬彩雲綉花長筒鞋。頭飾用五色瓷珠把銀耳環串起,垂在胸前。
49、佤族
佤族服飾有地區差異,男子一般穿黑、青色無領短款上衣,黑或青色大檔寬筒褲,黑、青、白、紅色布包頭,出門挎長刀、掛包。女子多穿貫頭、V領緊身無袖短衣,條紋筒裙,披發,戴銀、竹、藤製飾物。
50、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男子穿綉花襯衣,外套斜領、無紐扣」袷袢「,,」袷袢「身長沒膝,外系腰帶。婦女喜歡穿色彩艷麗的連衣裙,外套綉花背心,男女頭戴綉花小帽,腳穿長頭皮靴。用料選用純毛、純棉、真絲、真皮。
51、烏孜別克族
烏孜別克族男子夏穿綢制的套頭短袖襯衣。春秀穿長過膝蓋的長」袷袢「,腰束綢緞或三角形的綉花腰帶。冬穿毛衣毛褲、羊皮襖。婦女夏穿絲綢襯衣、連衣裙等,冬穿毛衣、毛褲、呢子大衣,和狐皮、裘皮大衣。一年四季都戴」朵皮「帽子。
52、錫伯族
錫伯族男子服飾是大襟長袍或對襟短衫。喜青、藍、棕色,腰系青布帶。婦女的長袍式樣與男子相同,但領、袖、大襟等處鑲有花邊,喜歡穿多褶連衣裙,外套短坎肩。男子戴圓頂帽,婦女喜歡戴各色頭巾。男穿厚底鞋,女穿綉花鞋。
53、瑤族
瑤族男子服裝以青藍色為主,以對襟、斜襟、琵琶襟短衣為主,或交領長衫,扎頭巾、打綁腿。婦女穿大襟上衣,束腰著褲;圓領短衣,百褶裙;或長衫配褲。服飾挑花構圖,頭飾特點更為突出。
54、裕固族
裕固族男女穿高領、大襟有衽的長袍。男子束紅、藍腰帶,佩帶腰刀、火鐮、小佛等;婦女長袍下擺開衩,以綠、藍色為主,套高領坎肩,系腰帶,配手帕。冬戴狐皮風雪帽,夏秋戴圓通平頂白氈帽或禮帽。
55、彝族
彝族服飾的色彩較為豐富,款式變化多姿,並且以大量銀製品和刺綉裝飾。
56、漢族
華夏族成為」漢人「,始於漢朝。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形象。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的體現,承載了漢族染織綉等傑出工藝和美學。
⑻ 為什麼苗族同胞都喜歡用銀飾裝扮自己
苗族同胞都喜歡用銀飾裝扮自己的原因如下:
第一:用銀飾裝扮自己方便隨時隨地的遷徙。
在古代的時候,苗族人可以說是居無定所的,所以經常會要搬家,如果把值錢的金銀首飾都放在家裡收藏而不隨身攜帶的話,那麼就不方便遷徙。所以從古代的時候開始,苗族人就習慣了將家裡值錢的家當全部換成銀子,然後打成首飾都佩戴在身上,這樣如果遇到戰亂需要立刻遷徙的時候,就可以隨時走。
第四:用銀飾裝扮自己就是為了好看。
苗族人其實也是一個很愛美的民族,她們的銀飾一點也不簡單,圖案非常的多而且復雜,不僅有花鳥魚蟲,還有各種造型,把這樣美麗的銀飾戴在身上就是為了展現苗族同胞的美麗。當然其實苗族人民也是想要依靠這樣美麗的裝飾來表達自己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⑼ 桂林多耶古寨的銀飾品,真的像導游說的那樣,都是侗族人純手工製作的嗎
純手工就是騙人的,但是品質還行,就是價格很貴,比市面上同等品質的銀飾貴好幾倍。
銀飾是用銀製成的各種各樣的裝飾品,銀為貴金屬之一,銀白色,銀飾採用各種加工工藝,加工成的銀飾品種類繁多,基本分為耳飾、頸飾、手飾、足飾和服飾5個大類。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傳統的銀飾,走近千家萬戶,仍然受到許多人的喜愛,特別是某些少數民族地區的銀飾,如苗族的銀匠業就極為發達。
苗銀飾品比較精緻,但是其實苗銀也是白銅,不過就是表面鍍了銀,看上去差不多。但是問題是,它一般洗幾次之後,就會被腐蝕掉。
現在泰銀非常流行,它是把銀和硫混合,並以玻璃質狀態形成覆蓋層的一種東西,其顏色疏鬆烏黑,和白銀(14.28,0,0.00%)形成神奇的對比,非常有特色。
⑽ 為什麼南方少數民族喜歡佩戴銀飾
戴銀飾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緊急時刻方便財產轉移。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自古被漢族稱之為「蠻夷」,而且古代戰亂,並且貨幣以金銀為主,少數民族同胞經常要逃難,那麼在逃難過程中,把自家最值錢的銀兩那些打造成飾品戴在身上,方便隨時逃難。
第二,裝飾自己,吸引異性。是人都愛美~裝飾自己吸引異性配偶是人的天性的。你們看到,戴銀飾的大部分是女性居多。大家都知道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在物質貧瘠的古代~少數民族同胞們生活大部分在大山中,古時交通閉塞,加上語言不通,鮮少於漢族交往,並且人口稀少,出於安全性需要,少數民族人民必須要聚居團結在一起,才可以共同抵抗來自其山林里野獸的威脅和外族的侵入。不只是少數民族,漢族也是喜歡群居,人是群居動物不是。呃……偏題了。所以少數民族人民,在勞動過程中,覺得花的顏色鮮艷,小鳥的形狀美麗,還有一切與之生活息息相關的花鳥魚蟲,都被少數民族人民用來打造成飾品或者服飾,或者用到歌舞里,用來裝飾勞動那種單調枯燥無味的生活。慢慢的就形成少數民族們獨特審美觀,覺得服飾這種顏色對比好看,花紋好看。有銀飾裝點更好看。可以更加吸引異性。。這跟人的天性有關,花孔雀艷麗的羽毛總是特別吸引人的視線不是嗎?可能也因為以上交通啊、語言啊、文化差異這些原因、少數民族大部分喜歡內部通婚,鮮少與外界聯系,所以自娛自樂的活動項目———歌舞表演。特別多的原因,更好的保留自己民族文化。
第三,銀離子有很強的殺菌作用,對人體很有好處。古人說,身帶銀健康富貴會相伴,公元前,古人就知道銀子可以加速創傷癒合,防治感染,凈化水質和防腐保鮮的作用。它能防止細菌生長,安五臟,定心神,止驚悸,除邪氣。我們看電視經常知道女豬腳冒冒失失想吃菜都會被男豬腳溫柔說等等,然後溫柔從她幾天沒洗的頭發拿出一根銀針出來試探。發簪變黑了於是大呼:啊,有毒。少數民族多數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大山深處,南方氣候濕潤,山裡瘴氣比較多,佩戴銀飾可以化解體內和環境一些毒氣~對身體比較好。
第四、文化的信仰,身份的象徵。少數民族多少都有本民族自己崇拜的圖騰,這些圖騰來源也是生活中少數民族覺得可以庇佑本民族人民的動物和植物,例如苗族的蝴蝶媽媽,我們侗族有龍,魚等圖騰。把銀飾打造成成圖騰符號樣式,或者把圖騰符號運用在刺綉上,佩戴在身上,可以保佑自己,這來源於民間民族文化信仰……如果你們仔細觀察,每個民族雖然喜愛佩戴銀飾,但是銀飾的花紋絕對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侗族有句話叫:我們所有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賞賜。所以信奉很多自然界的太陽圖騰、雲朵圖騰、魚、花、鳥、蛇啊,所以銀飾以這些為主,並且喜歡模仿各種鳥的聲音運用到侗族大歌裡面去。而苗族的就是蝴蝶、龍、之類的。如果最初佩戴銀飾是因為它的實用功效性,後面大多是因為銀飾佩戴的裝飾美化作用,久而久之,銀飾成為了少數民族一種身份的象徵。。就好像現在土豪們喜歡開名車戴名表巴拉拉~其他民族研究不深不便評價,但是侗族和苗族而言,佩戴銀飾主要以女性居多,在我們這邊,哪家姑娘出嫁,或者在節慶時,沒有幾套民族服飾,沒有全身上下的銀飾裝點,會被認為很窮酸,會被說三道四。所以再窮家裡都有一套壓箱底銀飾之類的~比如手鐲 項圈 銀簪~~耳環銀鏈等~ 這個形成一種地方意識,就好比女性出門要戴bra 一樣正常。節慶時日就必須家有未婚少女必須要去參與歌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