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問顏色混合為什麼
⑴ 為什麼兩種顏色混合起來會產生新的顏色
顏色是相對於人眼感光細胞,而不同色光的本身波長並未合並或改變,因此純單色光的頻譜和兩種色光混合成人眼感覺同色的單色光頻譜是完全不一樣的。
換句話說,都是人眼的問題,與物理意義上的電磁波無關。
顏料的混合和色光的混合並不一樣。前者類似減法而後者類似加法。顏料三原色的混合為黑,色光三原色的混合為白。
顏料的三原色為青紫黃,以黃藍混合為例,黃色反射大量黃光和少量綠光,藍色反射大量藍光和少量綠光,兩者混合後,黃與藍都被彼此吸收,從而展現出綠色,這就是減法過程。
色光的混合是在視覺系統中完成的,三原色為紅綠藍,三種視錐細胞有不同的光譜敏感特性,具體表現為某些分子接受光後發生順反異構並引起動作電位,在視網膜較深處以及外側膝狀體的一些拮抗細胞能發生相反的反應(如對紅光正電位,綠光負電位),由此可估計一對相反顏色的相對強度。還有一類細胞對所有波長的光都可反應,並且光感受性和光譜光效率函數大致相似,可推測是負責報告明度信息的。
那麼神經通路中可區分出三種反應,光反應,紅—綠反應,黃—藍反應。另外,顏色的純度又叫做飽和度,取決於光波的純度,鮮紅就是高度飽和的,而醬紫,黃褐就是不飽和的,而由白到灰至黑都是非彩色,不存在飽和度可言。
經典視錯覺,整體來看,ab棋盤格的顏色是否相同呢,這表明光在空間上不同分布可以引起不同的視覺經驗。
⑵ 如何回答孩子問我「為什麼越多的顏料混在一起會越來越黑」
因為所有彩色顏料都可通過品紅、黃、青(天藍)三色調出,而這三色相加為黑,因此「越多的顏料混在一起」越是無限趨近於黑色的過程。
三原色指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三種基本顏色,我們通常說顏料三原色(CMYK):品紅、黃、青(天藍) 。色彩三原色可以混合出所有顏料的顏色,同時相加為黑色,黑白灰屬於無色系。
只要掌握方法,就可以得到各種色彩豐富的顏料。但當隨意混合顏料時,濾去的色光就會變多,同時由於顏料層變厚,看起來會越來越黯淡,所以看起來就是越來越黑。
以上僅僅是從色彩本身討論,顏料本身的性質也會影響最終呈色。例如,傳統的的礦石顏料是由各種具有顏色的礦石磨成粉加膠做成的。這種顏料中的礦石顆粒大小也會影響顏色,一般大顆粒沒有小顆粒透明性好,例如石綠,隨著顆粒由大變小,顏色會有明亮的翠綠色逐漸變為粉綠色。
有的繪畫作品再調色時也會利用顆粒大小搭配出層次豐富的色彩。因此,實際顏色調配是一件非常復雜的學問。
⑶ 小朋友喜歡把顏色混合起來是什麼心理
小朋友喜歡把顏色混合起來是什麼心理,小朋友把顏色混合起來的心理是十分的豐富多彩,喜歡陽光艷麗五彩繽紛的世界。
⑷ 色彩的混合原理是什麼
1、加法混合
兩種以上的光混合在一起,光亮度會提高,混合色的光的總亮度等於相混各色光亮度之和。
2、減法混合
是色料的混合,色料不同,吸收色光的波長與亮度的能力也不同。色料混合之後形成的新色料,一般都能增強吸光的能力,削弱反光的亮度。其特點是混合後明度、顏料的混合,最後趨向黑灰色,所得亮度為相混各色的平均值。
3、中性混合
基於人的視覺生理特徵所產生的視覺色彩混合,並不變化色光或發光材料本身,混色效果的亮度既不增加也不減低。
(4)小朋友問顏色混合為什麼擴展閱讀
色光的混合規律
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
如果改變三原色的混合比例,還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顏色。如紅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黃、黃綠等色;紅光與不同比例的藍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紅、紅紫、紫紅藍;紫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綠藍、青、青綠。
如果藍紫、綠、紅三種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出更多的顏色,一切顏色都可通過加色混合得出。
色料的混合規律
理想的色料三原色應當是品紅(明亮的玫紅)、黃(檸黃)、青(湖藍),因為品紅、黃、青混色的范圍要比大紅、中黃、普藍寬得多。
用減色混合法可得出:品紅+黃=紅(白光-綠光-藍光);青+黃=綠(白光-紅光-藍光);青+品紅=藍(白光-紅光-綠光);品紅+青+黃=黑(白光-綠光-紅光-藍光)。
從以上兩組疊色混色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問題: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恰是減色混合的三間色,而減色混合的三原色又恰是加色混合的三間色。
⑸ 小班科學課《顏色變變變》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小班科學課《顏色變變變》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班科學課《顏色變變變》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水的形態,通過變魔術的游戲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興趣。
2.復習並鞏固紅、黃、藍色,根據色彩標記匹配相應的瓶子。
3.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准備
1.裝有小半瓶水的透明瓶子人手1個、瓶蓋2個,在瓶蓋裡面分別塗有紅黃藍顏料。
2.紅黃藍顏色標記分別固定在塑料筐上,顏色標記20份。
活動重難點
知道水的形態,了解顏料被水溶解變色的小秘密。
通過變魔術的游戲感知兩種顏色混合後變出新顏色的現象,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導入游戲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樣東西,瞧,是什麼呀?瓶子里有什麼?水是什麼樣子的?(無色透明、會流動、沒氣味)
教師小結:水是透明的,無色,無味,會流動。
2.師:水寶寶可好玩了。現在它要和我們玩變魔術的游戲,但我們要一起念一句好聽的話「水寶寶,變變變,水寶寶,變變變」他才會變的。我們來試試?
(教師先橫著搖動瓶身,據幼兒情況而定,讓水接觸瓶蓋里的顏料)
師(語氣的神秘感):哇,水寶寶怎樣了?會變色呢!變出了什麼顏色?你們想玩嗎?
(二)探索激趣
師:老師准備了好多瓶子,聽好,每個小朋友拿一個瓶子,我們一起來變魔術,一定要說水寶寶,變變變哦。
1.幼兒自行取一個瓶子,輕搖瓶身,使其變色。(老師指導鼓勵孩子)
提問:你們的水寶寶變了嗎?變出了什麼顏色?(幼兒交流討論)
給你們的水寶寶貼一個顏色標記吧。(教師邊說邊操作後幼兒操作)
2.顏色對應
師:水寶寶玩累了想休息了,我幫它找個家,紅色的水寶寶住紅標記的家,請小朋友們看著標記給你們的水寶寶也找個家吧。(與筐子對應放)
(三)解讀秘密
師:好奇怪呀,水寶寶怎麼會變顏色呢?(幼兒猜測)肯定有秘密,我們快來找找(教師同時搖動沒有顏料的瓶子和有顏料的瓶子,再次試驗)
提問:
1.你發現了什麼?
2.這瓶怎麼沒變出來,而另外一瓶卻變出來了?(幼兒猜想)
教師小結:哈哈,其實老師把一個秘密放在了瓶蓋里。(同時打開瓶蓋讓幼兒說:你發現了什麼秘密?)
教師小結:原來蓋子里的顏料被水溶解就變成了有顏色的水,而蓋子里沒有顏料當然就變不出來了。(詞:溶解)
3.把你們蓋子打開看看,為什麼有的小朋友的蓋子里還有顏料呢?
(師幼再次搖晃,鼓勵幼兒用點力)
(四)交換瓶蓋感知兩種顏色混在一起的變化
1.師:看看老師的瓶蓋里還有顏料嗎?現在我要請另一個顏色(黃)和它做好朋友,兩種顏色在一起會怎麼樣,你們想知道嗎?這個奇跡就交給小朋友們去完成吧!(教師邊說邊操作,但不顯示結果,給幼兒留個懸念)記住一定要擰緊,要不然調皮的水寶寶會跑出來的。
2.幼兒交換瓶蓋,嘗試將兩種不同的顏色混合在一起,觀察色彩的變化。
提問:瓶子里的水有變化嗎?變成什麼顏色了?
提問:你的水原來是什麼顏色,後來又拿了什麼顏色,最後變出了什麼顏色?(幼兒講述)
總結:哇,顏色可真有趣,原來不同的顏色混在一起還會變成另一種新的顏色呢!讓我們把這個秘密帶到區域里再玩一玩,變出更多不同的顏色吧!
反思: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後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通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小班科學課《顏色變變變》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配色操作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現象和規律。
2.能用兩種顏料調配出第三種顏色。
3.對色彩的變化產生興趣,自主嘗試配色的實驗。
4.養成大膽用色、均勻塗色的良好習慣。
5.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准備:
1.變魔術用的藍色小草圖片、噴壺及顏料水。沒有塗上顏色的蔬菜、水果圖片——黃瓜、茄子、橘子等圖片。
2.紅、黃、藍三種塑料透明糖果紙(或塑料透明玩具片片),紅、黃、藍顏料水。
3.幼兒用書:《顏色變變變》。
活動過程:
一、通過變魔術引起幼兒對變色游戲的興趣。
1. 教師出示藍色小草圖片:小草是什麼顏色的?有一位粗心的小朋友把綠色的小草畫成了藍色,怎麼辦呢?
教師:我可以用「魔法」噴壺讓小草變回原來的顏色,你們說能行嗎?(向藍色的小草噴上黃色的顏料)
教師:誰想來試一試的'呢?猜猜「魔法」噴壺裡面的東西會有哪些神奇之處呢?
2. 教師從噴壺里倒出黃色顏料讓幼兒觀察並提問:噴壺里的水又不是綠色的,怎麼會一噴到小草上,小草就從藍色變成了綠色呢?(鼓勵幼兒大膽解釋)
二、讓幼兒通過實驗知道兩種顏色加到一起會變成別的顏色。
1.組織幼兒交流各自的發現,並用自己的發現解決剛才的疑問。
我們今天都是小小魔法師,要變魔術。並進行操作實驗,引起幼兒興趣,並請幼兒觀察顏色的變化:——將紅色顏料(部分)到入一個干凈的杯子里,然後再到入黃色顏料。用攪拌棒攪拌,請幼兒仔細觀察顏料發生的變化,並與原來的紅色和黃色的顏料做比較。
教師:用其他兩種顏色放一起,能不能變成綠色?如果不能變成綠色可能會變成什麼樣的顏色呢?(引導幼兒嘗試操作以下幾組材料:顏料水、透明糖紙、塑料透明玩具片片)
教師: 綠色是藍色和黃色兩種顏色配出來的,橘色和紫色又是怎麼調配出來的呢?
三、說說顏色的變化。
你們用紅和黃兩種顏色變出了什麼顏色的?還有哪一組和他們是一樣的?同樣的方法:紅和藍手拉手變出了什麼顏色?藍和黃手拉手變出什麼顏色啦?
幼兒說一種,教師就出示一張調色卡。
紅+黃=橘黃
黃+藍=綠
紅+藍=紫
念兒歌:紅和黃手拉手,變出橘黃色畫橘子;
黃和藍手拉手,變出綠色畫葉子;
藍和紅手拉手,變成紫色畫茄子。
四、填色游戲。
1. 給幼兒提供紅、黃、藍三種顏色的調料,請幼兒調出相應的顏色,填入物色的黃瓜、茄子、橘子等蔬菜水果的小圖片中。
2. 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你調出了哪些顏色?怎麼調出來的?
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中,繼續提供顏料、有色透明紙、活動記錄表等,讓幼兒做配色的實驗,以進一步探索顏色混合後的變化,滿足幼兒對色彩變化的好奇心,並產生探索的興趣。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前,我為每組准備了兩張紙:一張是兩種顏色混合的紙(其中三組是紅加黃、兩組是藍加黃、還有兩組是紅加藍),另一張是畫有樹葉、茄子和橘子的紙,每組還有一盒蠟筆。活動開始我以畫小草導入,然後我給小草塗顏色,當我給小草塗上藍色的時候,小朋友們立馬就叫了起來:「不對不對!小草應該是綠色!」我就追問:「那怎麼辦呢?有什麼辦法可以把藍色的小草變成綠色?」班裡有個最聰明的男孩就說道:「可以加上黃色。」我還請其他小朋友說了其他的辦法,然後再用他的方法演示給孩子們看,神奇的現象發生了,藍色小草變成了綠色,小朋友們都開心的拍起手來。後面的環節我請孩子們自己到組里去嘗試兩種顏色混合,並混合給相應植物塗色。雖然成果還可以,但因為每組只有一份,所以有些孩子沒有機會嘗試到。可以將這個材料復印多份,投放入科學區,在區域活動時,引導幼兒繼續嘗試,鞏固所學經驗。
⑹ 為什麼顏色和顏色混合後會變成其它顏色
1.三原色(三基色) 何謂三原色?就是說三色中的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另外兩種原色混合產生,而其他色可由這三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出來,這三個獨立的色稱之為三原色(或三基色)。 牛頓用三棱鏡將白色陽光分解得到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色光,這七種色光的混合又得白光,因此他認定這七種色光為原色。後來物理學家大衛·魯伯特進一步發現染料原色只是紅、黃、藍三色,其他顏色都可以由這三種顏色混合而成的。他的這種理論被法國染料學家席弗通過各種染料配合試驗所證實。從此,這種三原色理論被人們所公認。1802年生理學家湯麥斯·楊根據人眼的視覺生理特徵提出了新的三原色理論。他認為色光的三原色並非紅、黃、藍,而是紅、綠、紫。這種理論又被物理學家馬克思韋爾證實。他通過物理試驗,將紅光和綠光混合,這時出現黃光,然後摻入一定比例的紫光,結果出現了白光。此後,人們才開始認識到色光和顏料的原色及其混合規律是有區別的。色光的三原色是紅、綠、藍(藍紫色),顏料的三原色是紅(品紅)、黃(檸檬黃)、青(湖藍)。色光混合變亮,稱之謂加色混合。顏料混合變暗,稱之謂減色混合。 2.加色混合 從物理光學試驗中得出:紅、綠、藍(藍紫)三種色光是其他色光所混合不出來的。而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的混合幾乎可以得出自然界所有的顏色。所以紅、綠、藍(藍紫)是加色混合最理想的色光三原色。加色混合可得出紅光+綠光=黃光;紅光+藍紫光=品紅光;藍紫光+綠光=青光;紅光+綠光+藍紫光=白光。如果改變三原色的混合比例,還可得到其他不同的顏色。如紅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橙、黃、黃綠等色;紅光與不同比例的藍紫光混合可以得出品紅、紅紫、紫紅藍;紫光與不同比例的綠光混合可以得出:綠藍、青、青綠。如果藍紫、綠、紅三種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得出更多的顏色,一切顏色都可通過加色混合得出。由於加色混合是色光的混合,因此隨著不同色光混合量的增加,色光的明度也漸加強。所以也叫加光混合,當全色光混合時則可趨於白色光,它較任何色光都明亮(圖15)。 加色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視覺器官來完成的,因此是一種視覺混合。 彩色電視的色彩影像就是應用加色混合原理設計的,彩色景象被分解成紅、綠、藍紫三基色,並分別轉變為電信號加以傳送,最後在銀屏上重新由三基色混合成彩色影像。① 如前所述,所有色物體(包括顏料)之所以能顯色,是因為物體對色譜中色光選擇吸收和反射所致。②「吸收」的部分色光,也就是減去的部分色光。印染染料,繪畫顏料、印刷油墨等各色的混合或重疊,都屬減色混合。當兩種以上的色料相混或重疊時,相當於照在上面的白光中減去各種色料的吸收光,其剩餘部分的反射光混合結果就是色料混合和重疊產生的顏色。色料混合種類愈多,白光中被減去吸收光愈多,相應的反射光量也愈少,最後將趨近於黑濁色。這就是減色混合。 過去習慣地把大紅、中黃、普藍稱為顏色的三原色,從色彩學上講,這個概念是不確切的。理想的色料三原色應當是品紅(明亮的玫紅)、黃(檸黃)、青(湖藍),因為品紅、黃、青混色的范圍要比大紅、中黃、普藍寬得多,用減色混合法可得出: 品紅+黃=紅(白光-綠光-藍光); 青+黃=綠(白光-紅光-藍光); 青+品紅=藍(白光-紅光-綠光); 品紅+青+黃=黑(白光-綠光-紅光-藍光)。從以上兩組疊色混色圖中可以看出一個問題:加色混合的三原色,恰是減色混合的三間色,而減色混合的三原色又恰是加色混合的三間色
⑺ 將不同顏色的染料混合為什麼會變色
原因是某種顏色的顏料,除了反射與自身同種顏色的色光外,還微弱反射別的色光。比如,黃顏料除了反射黃光外,還反射橙光和綠光;藍顏料除了反射藍光外,還反射綠光和靛光。
由各種不同波長混合而成的白色光(太陽光)在重重吸收後,射入人眼的,便是所剩下的某種波長的光,這便是人眼感知顏色的原理。前面提過某種物體能吸收一定種類波長的光,這是物體本身固有的一種物理性質,這種性質在物理變化中不會消失,而顏料的混合本身便是一種物理變化,因此該性質不消失,只會疊加。
不同色顏料所吸收的光的波長不同,但波長的吸收可以疊加(像濾網一樣)。這樣就能解釋為什麼不同色的光疊加後變成白色,而不同色的顏料混合後生成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