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西達揚眼睛為什麼瞎
① 能進就能說 說就是答案
社會調查的好`` 這樣我門就知道好多回答答案的是什麼人了!
② 冷戰時期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是那一場戰爭
朝鮮戰爭、越南抗法戰爭、兩次印巴戰爭、古巴導彈危機、第三次中東戰爭、美國入侵越南、第四次中東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兩伊戰爭……1950-1980年冷戰期間,各國各地發生了許多激烈的局部戰爭,本書將這些戰役一一記錄,揭密戰地圖片,解析戰場態勢,點評戰役全程,啟示戰爭影響,是一部豐富的軍事戰略戰術經驗集。
冷戰期局部戰爭大參考:這本書介紹的很詳細
這本書陸陸續續看了好幾個月,裡面列舉了冷戰期間著名戰爭的實例,包括朝鮮戰爭二次戰役、越戰、三次印巴戰爭、三次比較典型的中東戰爭,古巴導彈危機、兩伊戰爭等。我喜歡看這些戰爭紀實,看著雙方將領調兵遣將、鬥智斗勇。戰爭也是門藝術,每場戰爭的背後,總有深深地政治背景,有不同的利益集團在背後,每場戰爭的結局,都是一個相互妥協的結果。中國古時就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說法,但這需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做後盾。
印巴戰爭:1947年6月2日,印巴分治,印度教徒組成印度,穆斯林教街徒組成巴基斯坦,意為「清真之國」。英國的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提出的這一方案,英國的目的是:如果不能佔有它,那麼就巧妙地毀滅他。對雄甘地清醒地看到這一方案的嚴重後果,主張先獨立,再分治,但毫無用處。(這就是印度和中國的不同,中國被人欺侮到那個地步至少還能保持名義上的主權,任何一個企圖統治中國的外來者都不敢輕舉妄動。而印度人,只是溫和地掀起「非暴力、不合作」的獨立運動,獨立的同時也給國家帶來了分裂)。1947年8月14日,印度成立,15日,巴基斯坦獨立。獨立前後,數以百萬計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逃離家園,血腥的種族屠殺迫不及待地開始了。
同時,在印巴分治的同時,英國人又留下了克什米爾這個尾巴,克什米爾地區23萬平方公里,500萬人口,78%的穆斯林、22%的印度教徒。但分治時並不說清楚,只是籠統地說:「克什米爾可以自由地加入印度或是巴基斯坦,或者保持中立。」埋下了戰爭的導火索,而且直到現在雙方仍在這一地區劍拔弩張。
第二次印巴戰爭的亮點:巴空軍,先發制人,集中所有飛機,在戰爭爆發幾個小時內對印軍機場進行猛烈突擊,重創印度空軍,削弱其數量優勢,從而使印度空軍在短時間內難以有效恢復,奪取了局部戰爭的制空權,為地面部隊提供最大限度的空中支援。
第三次印巴戰爭自1971年11月21日到12月16日,結局就是東巴獨立,成立了現在的孟加拉國,扶持起了一個親印的政府。
古巴導彈危機:1962年10月到12月6日。
1959年之前古巴長時間屬於美國,自卡斯特羅上台以後,就在美國的後花園里插了一根釘子。這一危機事件的處理,展示出了雙方鬥智鬥力高水平的博奕。
蘇聯人低估了美國人的力量與決心,以為把中程導彈布署進美國,對於生命、財富高於一切的美國人沒有膽量承受核打擊。沒想到肯尼迪與美國人會作出如此強硬的反應,不惜與蘇聯人開戰,甚至打核戰爭,也要和蘇聯較量到底。肯尼迪總統說:「這是一項艱難和危險的任務,沒有誰能正確地預料事情將如何發展,或者將要付出怎樣的代價或傷亡。但是我們決不會選擇投降或是屈服的道路。美國開始選擇了可攻可守的對策,對海上進行有限封鎖,只攔截軍事用途的船隻。10月24日起組織特混艦隊對進入古巴的所有船隻進行攔截。
執行封鎖任務時的幾個細節很有意思。真的遇到蘇聯船隻,還有潛艇護航怎麼辦?「既然我們已經作出了決定,也下達了命令,具體該怎麼辦,應該由將軍們決定,我們不能幹預行動的細節。」沒有了政客們的干預,負責行動的美國海軍果然處置十分果斷。至於蘇聯潛艇,負責封鎖行動的海軍將軍安德森根本不放在眼裡,說:「如果一隻擁有幾十艘戰艦和上百架飛機的特混艦隊,竟然會怕幾艘潛艇,那麼美國海軍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雙方互相給了台階下,體面地撤出了古巴導彈。10月28日9點,蘇聯宣布撤出中程導彈,但古巴人不願意了,不允許聯合國和美國人核查,折中方案就是蘇聯人默許美國人在高空中U2偵察,11月20日,最後一批導彈轟炸機撤出,美國解除海上封鎖;11月21日,蘇聯解除部隊動員令,11月30日,美國解除進攻古巴的作戰准備。整場危機,雙方只是瞪了一下眼。從美國人的角度看,這場危機本可避免;常規力量的優劣是解決核危機的關鍵;外交途徑的努力,是解決核危機的關鍵。
第三次中東戰爭(1967年6月5日-10日)
周圍的鄰居都端著武器向以色列瞄準,中東局勢劍拔弩張之際,以色列先發制人,時任國防部長的獨眼將軍摩西達揚領導了這場著名的六五戰爭。
空軍部隊100%出動,連教練機都派往了戰場,一舉摧毀了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的空軍。「以色列最後的防禦,在開羅上空」
5日7:45-10:15以損失9架飛機,傷亡11人代價,摧毀了埃及空軍304架
12時,發動第三波攻擊,約旦空軍被全殲,敘利亞損失50%,伊拉克損失10%。
以軍大膽的進攻行動,使得負責指揮阿拉伯軍隊的埃及陸軍司令阿密爾第一反應就是以色列空軍沒有那麼大的能量,肯定有英、美參戰。面對以軍的進攻,下達的命令就是「撤退」,既無撤退順序、也無撤退路線,雖然後來有總統干預停止撤退,但無可避免地對前線部隊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以色列乘勝追擊,佔領了整個西奈半島。8日晚,聯合國安聯會通過停火決議,埃及總統納賽爾接受。
6月6日,約旦軍隊進攻時,對阿密爾所說的以色列空軍大部被殲消息深信不疑(也難怪,不可能不信任他們聯軍的元帥),2個裝甲旅白天大搖大擺地開進時,遭到以空軍毀滅性打擊,失去了戰鬥力,7日晚約旦退出戰爭。
以軍初期作戰方向在埃及,敘利亞軍隊5日-8日在戈蘭高地一帶有絕對優勢,但按兵不動,只是派兵進行試探性進攻,遭到阻擊後就停下坐山觀虎鬥。9日早,以軍在此方向集結完畢開始進攻敘利亞。10日清晨,以軍包圍庫奈特拉,通往首都大馬士革的門戶。這時敘利亞政府又犯了一個滑稽的錯誤:企圖通過外交途徑解決戰場危機,10日早8:30通過電台宣布以軍佔領了庫奈特拉,希望迫使安理會迅速做出停火決定,來阻止以色列向大馬士革推進。弄巧成拙的是,正在前線與以軍激戰的敘軍士兵信以為真,以為後路被切斷,陷入了慌亂,四散潰逃,以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庫奈特拉。
中東地區向來都是大國博奕的地方,決不允許一家獨大。以色列發動戰爭之際就判斷聯合國安理會要通過停火決議最快要在5、6天內做出,因此要迅速推進,佔領盡可能多的戰略要地。果然,9日中午12:30分安理會通過停火決議,10日18:30生效,敘利亞代表在聯合國坐卧不安,蘇聯代表准備發言威脅以色列撤軍。但以色列代表搶先發言,宣布接受停火決議。把手握最後通諜准備發言的蘇聯代表費多連科氣得滿臉通紅。
6月10日,18:30,停火,整場戰爭歷經6天共140小時,以色列佔領了加沙、西奈半島、戈蘭高地、約旦河西岸廣大地區共6.5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國土面積擴大了三倍,以色列獲得了戰略縱深。整個戰爭中,阿拉伯國家互相隱瞞,各自為戰,從戰略、戰役上始終處於被動狀態。最近有一部專題片在反思這場戰爭,只看了一集,題為一次浪費的戰爭,愚蠢的不是戰爭,而是佔領。以軍在佔領的大片土地上建設猶太人定居點,為了推行「土地換和平」計劃,當年的戰爭英雄拉賓倒在了自己人的槍口下。
越南戰爭:
美國一位將軍曾經說過:「我們的軍隊在越南戰場上沒有打輸過一場戰役,但我們的國家卻輸掉了在越南的這場戰爭。」這是對這場戰爭最簡潔、最准確的總結。越南戰爭是一場特殊的戰爭,有著強大中國無私援助的越共武裝根本不會在乎什麼傷亡補給,而美國人更多地在乎輿論的壓力。去華盛頓的時候,曾經去過越戰紀念牆,非常美麗的一片草坪向下延伸,5萬多名陣亡人員名單靜靜地刻在黑色大理石上,經常可以看到鮮花、照片擺在某個姓名下面,給人的感覺很平靜。而我們呢?用傻子般地援助只是養成了一隻白眼狼,留給我們的記憶只有1979、1984年的兩山,以及最近的邊境大排雷。
第四次中東戰爭(1973年10月6日到24日)
以色列的戰略是先發制人,可是第三次中東戰爭以後,獲得了極大的戰略縱深,安全感得到了很大加強。於是,放棄了先發制人的戰略,斥巨資沿蘇伊士運河修建了後來和馬奇諾防線同樣齊名的「巴列夫防線」。相反,阿拉伯國家經過六五戰爭奇恥大辱之後,厲兵秣馬,內部空前的團結,誓要報仇血恨。
10月6日,以色列人的贖罪日,埃及率先打響第一槍,很快突破巴列夫防線,同時,敘利亞向戈蘭高地發起進攻。以軍前線部隊幾乎全殲,空軍損失慘重,一時以色列四面告急,整個國家岌岌可危。上次中東戰爭的英雄達揚也失去了信心,下令全線後撤,結果兩個地方軍區司令拒絕執行命令。在向美國請求出兵干涉未果後,總理梅厄夫人下令把秘密存放在內格夫沙漠腹地的13枚原子彈全部裝上經過改裝後的F-4E鬼怪式戰斗轟炸機上,准備在關鍵時刻與敵同歸於盡。(以色列對自己是否擁有核武器一直抱著既不否認,也不承認的態度,雖然很多國家都心知肚明)
可是,阿拉伯人這時卻坐失良機。埃及進攻太順利,超出了最高統帥部對局勢的把握范圍,不知道乘勝追擊,給了以軍絕處逢生的機會。與此同時,美國雖不直接出兵,但全力給以色列送去大量軍用物質,包括飛機、坦克、火炮,同時,SR-71高空偵察機發現埃及兩個集團軍接合部有一個19KM寬的間隙。以軍抓住戰機,於10月14日對埃及發起了反擊,用兩個師從接合部突擊,其中包括今後著名的沙龍領導的「沙龍師」。戰爭形勢逆轉以後,以色列人沒有犯埃及人同樣的錯誤,大膽突擊,向埃及城市挺進。被打得落花流水的埃及軍隊徹底喪失了鬥志,迫不及待地接受了安理會的停火協議。
10月24日凌晨,一位聯合國監督部隊軍官給達揚打電話,詢問以色列什麼時候可以停火。達揚回答:「首先必須是真正停火,我們准備接受停火。時間是24日早7時,條件是埃及人必須首先提出停火。」24日上午8:45,聯合國官員給達揚打電話,說收到了開羅方面的電報,內容為:「同意,同意,同意。」
達揚追問:「埃及人是不是真的重復了三次同意?」
「不,四次」
於是以色列部隊停止進攻,就地停火。
第四次中東戰爭可謂是一波三折,阿拉伯軍隊被一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面對意想不到的勝利不知如何是好,被以軍抓住戰機打了反擊。相反,以色列在戰場上並不墨守成規,抓住一切有利時機擴大戰果,直打得對手失去信心。戰略戰術高下之分顯而易見
兩伊戰爭,一直打了8年,打得兩個國家元氣大傷,都沒有撈到什麼便宜。縱觀整個戰爭,可圈點之處並不多,雙方指揮官不停地犯著低級錯誤,都八十年代了,還靠著人海戰術打仗。
③ 為什麼摩西達揚一生戰功赫赫,甚至幾次挽救了以色列,都只是一個中將軍銜
一,以色列軍隊規模小,中將已經很高了,卡扎菲還只是上校呢,找誰說理去?
二,李現在是文職幹部,根本沒有軍銜,只是待遇上和中將差不多的技術幹部(畢竟唱歌也是個技術活),沒有軍事指揮權!
④ 第四次中東戰爭,以色列最絕望的時刻,是如何熬過來的
靠基層士兵的奮戰
請看梅厄夫人,摩西達揚等人的傳記,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戈蘭高地,這里沒有戰略縱深,一旦被突破,以色列就完了
當時以色列也做好了使用蘑菇彈,大家魚死網破的打算
關鍵時刻,還是最基礎的士兵,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阻止了對方的攻勢,穩定了局面
⑤ 瞎了左眼的名人有誰
中國有 李作鵬
以色列 摩西達揚
他們都是獨眼龍(左眼)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