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為什麼用紅顏色
A. 為什麼南方寺廟外牆是黃色的,而北方寺廟卻是紅色的
跨越南北參拜過不同。地區的寺廟就能夠注意到南方寺廟外牆是黃色的,北方寺廟的外牆是朱紅色的。是,這主要是由於南北不同的佛教系統而衍生的。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三大佛系系統齊備的國家。漢傳佛教,藏傳佛教,南傳佛教交輝相應。不過南傳佛教只限於雲南一地,影響力有限,對中國歷史和文化影響。還是較小的。主要還是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對中國歷史與文化影響較大。
其實到了明朝時期,皇帝為朱姓紅色,在政治及民族文化上漸漸被崇尚。北方的寺廟很多是紅色,這個也就不難解釋了,在佛教中紅色也是有尊貴和庄嚴之意。起初漢族佛教的寺廟建築顏色以黃色為主。後來漸漸隨著藏傳佛教傳入內地後,黃色漸漸代替了黃色。且在藏傳佛教中,紅色象徵著勇敢和威嚴。所以他們將寺廟中比較重要的殿堂外牆塗成紅色。
B. 佛教的祖衣為什麼是紅色
佛教的祖衣不是紅色的,祖衣指僧人的禮服。出家人穿的衣服,都是壞色,不允許穿什麼大紅、大黃、大黑,等等,這都是不允許的,因為這色都屬於正色。
為什麼出家人要穿壞色衣服?壞色衣服就是因為要破色,用這個壞色來破色,破色就是壞掉這個正色。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都很珍貴的,代表法。佛告訴三衣(袈裟)不允許離身,就是處處用法來修行,來指導我們。
C. 中國和尚的服裝為何喜歡大黃大紅
因涉及歷史,不敢妄下定論,整合相關歷史資料,整理如下:
袈裟為啥是紅色的,這要從發源地印度說起,袈裟,梵語Kasāka,巴利語Kasāya,可以譯成「不正、壞、濁、染、雜」等等,所以凡是不正的、染壞的,都可以稱為袈裟。袈裟本義是一種草,引申為由這種草取汁染色而成的「赤褐色」,再進一步才引申出「不正色」。佛陀規定弟子們應該穿壞色衣,不得穿正色或顯色衣,所以僧衣名為「袈裟」。其實,袈裟不但可以稱呼僧衣,也可以稱呼其他東西,如食物的五味之外的雜味或壞味,便可稱為「袈裟」。可見,袈裟一詞,不僅是佛教的僧衣所專用,也不一定即是衣。
佛教的僧衣,在使用顏色方面有兩項主要規定:一則不許用上色或純色,如純青、黃、赤、白、黑和黃藍、鬱金、落沙、青黛等顏色;二則在衣服上,尤其在新制的衣服上,必須點上一塊別的顏色,稱為「壞色」。
真正的壞色衣,佛陀教導弟子們用樹皮煮汁,或用污泥漬污;且在新衣之上,必定另加舊衣的「貼凈」,就是用舊衣的舊布,在新衣上加貼一塊,以示壞「式」。所以,後來中國佛教的比丘制衣,在新衣搭肩處,用一小塊同色同質的新布貼上,就是象徵貼凈與用作障污。
還有一種壞色的方法,叫做「點凈」,就是在新衣的任一已染的顏色之上,另外用其他顏色將純一染色的新衣,點上一塊色漬。戒律中規定,比丘的衣服,允許有青、黑、木蘭(近似熟桑椹色或咖啡色)的三種顏色,仍非舊色,必須以本色之外的兩種顏色點凈之後,方始算是壞色,如果是青色衣,須以黑與木蘭色點凈;如果是木蘭色衣,須以青與黑色點凈。
不同部派穿不同顏色的衣服,如《舍利弗問經》說,薩婆多部著皂色衣,摩訶僧祇僧著黃色衣,彌沙塞部著青色衣,曇無德部著赤衣,迦葉維部著木蘭衣。這是通過三衣的顏色不同,來表示自己的宗派。雖然五部的衣色不同,但原來的赤色袈裟,卻在五部中通用。
紫色與緋色都不是佛教戒律所允許的,但是朝廷仿照世俗的官制,賜紫袈裟給一些有名望的高僧,以表榮耀。《大宋僧史略》卷下記載,唐武則天時代,法朗等重譯《大雲經》,假託符命之言,認為武則天時彌勒下生為閻浮提主,為武則天登基製造輿論有功,武則天於是封法朗、薛懷等九人為縣公,並敕賜紫袈裟,這是僧人接受賜紫的開始。唐玄宗時,沙門崇憲以精通醫學治病有效而蒙賜緋。 明太祖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下詔規定各宗派僧人常服與法服的顏色,禪僧的常服是茶褐色,青色的絛子,玉色袈裟;講僧的常服是玉色,綠色的絛子,淺紅色的袈裟;教僧的常服食皂色,黑色的絛子,淺紅色的袈裟。現在出家人袈裟的顏色也有很多種,如褐、黃、灰等,地位稍微高的出家人如方丈穿烈火紅色,但是並沒有宗派的區別。
中國特色的「法服」——海青,這是現代二眾禮佛時和比較正規的場合所用外衣。它的款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所以又稱為「大袍」。出家二眾在禮佛、誦經時穿大袍,將三衣中之一種披在大袍之外;其餘只可穿大袍,不批袈裟。海青是根據隋代以後天子所穿的黃袍稍加修改而成,江蘇吳中之地將廣袖的衣服成為海青,因為僧袍的袖廣,所以援引其名,成為「海青」。同時,「海青」更有一些引申的含義,稱僧袍為「海青」是取大海的浩瀚深廣,能容萬物;取大海波浪的飄逸灑脫,自在無礙;取大海色澤青出於藍,代代更勝,意在鼓勵策進,不同凡俗。
海清,這是中國僧人經常穿著的便服,並非日本獨有。電視中常有的橙色海清不是誰都可以穿的。
D. 藏傳佛教為什麼穿紅色衣服
佛教的修行目的是解脫,為了解脫必須去掉"財色名食睡",但是出家比丘也需要吃飯,穿衣,睡覺.所以佛就為比丘制定了嚴格的制度.
在印度,乞食是最下賤的吃食,所以比丘都以乞食為生.
在印度,白色的是最高貴的顏色,黃色是最下賤的顏色,所以比丘只能穿黃色的衣服.
後來佛教傳入西藏和中國漢地.
西藏的風俗與印度不同,在西藏,黃色是最高貴的顏色,紅色是最下賤的顏色.喇嘛選擇了最下賤的紅色袈裟,完全符合佛陀的戒律.
衣服的戒條是根據當地風俗而定的,西藏的喇嘛根據當地風俗,選擇最下賤的紅色來當袈裟,是符合佛陀的教法的.
E. 為何南方的寺院牆壁是黃色的,而北方的寺院牆壁是紅色的
原因如下:
黃色在中國古代有著非凡的意義,中國的人文初祖稱為「皇帝」,華夏民族的發源地稱為「黃土高原」,中國的母親河稱為「黃河」,黃色自古以來就賦予著特殊的含義。後來黃色更成為皇家專用色,皇帝穿的是「黃袍」,走的是「黃道」。
漢傳佛教其實就是漢民族地區所傳播的佛教教義,有些東西已經被漢化,佛法的傳播很多是得到統治階級的扶持,所謂「佛法東來為皇帝所重」,一開始的佛教其實就是「皇教」,所以寺廟建築多為黃色,而在古代南方是正統的古漢人,所以南方地區保留下來的寺廟多為黃色。
藏傳佛教多指西藏地區的宗教,古稱「喇嘛教「。元朝建立後定都北京,崇尚藏密。藏區的寺廟一般由白、藍、紅組成,紅色又有著吉祥的意思,蒙元的佛教多採用紅色裝飾。到了清朝時期,滿清統治者當時就是聯合了北方的蒙古族勢力,對蒙古族所信仰的藏傳佛教多有了解。
滿清勢力入關以後就靠著藏傳密教來籠絡蒙古族人心,隨著滿清勢力向西拓展,藏傳佛教也在北方慢慢傳播開,這也導致北方很多寺廟的顏色是紅色。
寺廟建築中的特色----銅建築
在中國寺廟建築群中,有著很多銅建築。追溯歷史就會發現:
太和宮在雲南昆明市郊鳴鳳山上銅瓦寺內,為在銅瓦殿遷走後於康熙十年(1671年)在原址上補建。殿呈方形,殿內有神像、匾額、樑柱、牆隔等,這些均為銅鑄。顯通寺銅殿 在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內,殿內供一尊銅鑄大佛和萬尊小佛。此殿為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銅建築。
殿前有一對銅塔,屬覆缽、亭閣、樓閣等三種形式相結合的塔。武當山銅殿 坐落在湖北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端,為明永樂四十四年(1446年)建。金殿為銅鑄鎏金,仿木構建築。雞足山銅殿 此殿原在雲南昆明市郊鳴鳳山銅瓦寺內,於明崇禎十年(1637年)移建到賓川雞足山上。
寶雲閣位於北京頤和園萬壽山西坡,建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仿木結構,通體呈蟹青色,坐落在漢白玉須彌座上。泰山銅亭 在山東泰山岱廟後院東側,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建於泰山頂碧霞祠,亭體為銅鑄件,仿木結構。
峨眉華嚴銅塔 位於四川峨眉山麓報國寺內,是一座覆缽式與樓閣式相結合的塔,建於明萬曆年間,塔身滿布浮雕,佛像、人物、獅、象等均突出於壁面,雕飾之富麗,在大型金屬建築中首屈一指。
F. 各宗教的色彩象徵
在佛教中,紅色是生命和創造性的色彩,黃色被譽為最崇高的色彩,代表超俗。僧人的衣裝和寺院佛閣多採用黃色。而黃色在基督教被認為是叛徒猶大的衣服顏色,是卑劣可恥的象徵。在伊斯蘭教里,黃色使人聯想到沙漠,乾旱,是死亡的象徵。金色在佛教中充滿神聖感,象徵佛法的光輝以及超世脫俗的境界。寺院中的佛像都用金色。橙色象徵光明的意義,東南亞的僧侶服,寺院和宮殿都用到許多橙色的裝飾。
如果說代表佛教顏色的主基調是偏暖的話,那麼基督教就是一個偏冷調了。深藍色(Ultramarine)被當作是象徵聖母瑪利亞的尊貴色彩,所以又被稱為Madonnam arine,代表純真的愛心和由衷的悲傷等含義。所以,歐洲常用藍色來製作嬰兒服,用來表示感謝和祝福,希望嬰孩得到神的庇佑。在基督教里,白色象徵純潔。紅色象徵基督的血和神的愛。紫色代表尊貴和威嚴,大主教的教袍便是紫色的。綠色代表信仰,永生,冥想,復活節時使用綠色象徵耶酥的復活,淺綠色象徵洗禮。綠色在伊斯蘭教國家裡是最受歡迎的顏色,也被看作是生命之色。
G. 佛教中的紅色,象徵什麼
紅色在佛法里的表法有幾個涵義:
一為四大的說法-四大危地水火風,四大里的火是表示人身上的溫度
一為火焰-密宗的佛菩薩的法相,尤其是憤怒尊或是護法金剛背後的火焰
那是象徵佛菩薩象徵智慧的火焰燒掉法界眾生的無明
H. 佛教寺廟的牆為什麼是紅色
一、中國古代只有皇宮帝院建築能用朱紅色,一般民間是不允許用的,但佛教(或道教)卻在帝王特許下可以使用此色;
二、佛教中以黃、紅色為尊貴,而黃色作為建築色容易污染、陳舊,故只用於僧衣、旗幡等;而用朱紅作建築色就較為持久;
I. 佛友們知不知道給佛披紅什麼意思
給佛像披紅,民間一般是出於消災修福的含義,源自佛經中的四事供養:衣服、飲食、卧具、醫葯。也就是平時信徒所說的:給菩薩披衣、穿衣,表示對佛像的尊敬,這是一種修福的行為。
另外,之所以民間為佛像獻衣喜歡用紅色,一方面是紅色是我國傳統的吉慶顏色,另一方面「為僧侶披紅袈裟「(大紅祖衣)也是佛教的習俗。
滿意請採納
J. 為什麼那些和尚的袈裟有的是紅色的有的是褐色的有什麼意義
佛教對僧衣服色的主要規定有兩條。一是顏色不許用上色或純色。二是所有新衣必須有一處點上另一種顏色,以破壞衣色的整齊而避免貪圖穿著,這叫做「壞色」或「點凈」。
雖然避開上色和純色,僧衣顏色仍有許多選擇的餘地,但佛教早期多選用赤色作為衣色,所以佛教在漢朝剛剛進入中國時,僧侶也是「披赤衣」的。
北方氣候寒冷,僧眾三衣不夠,所以我國僧眾在袈裟裡面另穿一種常服,這種常服是就古代俗人的服裝略加改變的。常服的顏色,明代皇帝曾作過規定,修禪僧人常服為茶褐色,講經僧人藍色,律宗僧人黑色。清代以後,沒有什麼官方規定,但律宗寺院自清初見月律師重興後,一般僧人常服均為黃色。
到了三國時期,僧侶的衣色受到道士服色的影響而逐步趨向於緇色(即黑色之中微有赤意),因而那時開始稱僧徒為「緇衣」或「緇流」。
唐朝時,武後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規定,賜給沙門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時代一直都以賜紫色袈裟為榮。另一方面,也因執著於赤色而以朱紅袈裟為最尊重。
唐宋以後,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侶服色制。當時佛教分禪(禪宗)、講(天台、華嚴、法相宗)、教(又稱律,從事喪儀、法事儀式)三類,規定禪僧穿茶褐常服、青絛和玉色袈裟;講僧穿玉色常服、綠絛和淺紅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絛和淺紅色袈裟。
(10)佛教為什麼用紅顏色擴展閱讀:
依佛本制,袈裟包括安陀會(即五條衣)、郁多羅僧(即七條衣)、僧伽梨(即九條大衣)三種,稱為三衣,其製法一定。有關顏色,雖有諸說,大抵不拘顏色,而以質素為要。然後世流於華美,至用黃、赤等正色或金襕衣等,殆失本制。
又搭袈裟,由於印度屬熱帶地方,多直接用袈裟襯著其身,故印度僧團唯擁有三衣。而在中國、日本等地,則將袈裟被著在褊衫或僧服上,袈裟與衣,合稱袈裟衣。
尤其在日本安陀會出現種種變形,衍生五條袈裟、小五條、三緒五條袈裟、種子袈裟(或輪袈裟)、疊五條(或折五條)、絡子、威儀細、鈴懸之別。
此外,另有平袈裟、甲袈裟、衲袈裟、遠山袈裟等種別。相傳金襕衣系佛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奉施佛者,中阿含經卷十三、賢愚經卷十二等記其事緣,然不見於諸律。